序章 上帝的愤怒艾滋病(AIDS)尚未被人广泛知晓之前便有了一个令人心惊肉跳的名字——“上帝的愤怒”。上帝因何而愤怒?上帝为何而愤怒?当数百万、数千万乃至更多更多的生命被上帝愤怒的气流轻轻吹灭时,人类才知道上帝冲天一怒的缘由和代价…… 20世纪80年代的第一个秋天,金黄的落叶开始渲染着眼前这个纷扰动荡的世界。 在美国。 在亚特兰大。 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在中心那幢七层楼红砖标志性建筑物门厅前,多少年来一直面带微笑的那尊希腊神话健康女神许革娅的大理石半身雕像,此刻也被飘零的落叶和无边的凉意感染着。脸上温馨的笑容已不复存在,平时充满渴望和生机的眸子,如今似乎更多地塞满了无奈与悲怆! 几例莫名其妙的神秘死亡病案袭击了美国,震惊着“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这幢蜂窝式建筑的数百个办公室和实验室,震惊着中心里4000多名世界上最著名的流行病学家、病理学家、药物学...
作品相关周家关系图谱祖母周唐氏。公公周光意、婆婆周张氏。大儿子周克、大儿媳周苗氏(苗兰儿)。生儿女,大女儿周晓晓,二女儿周多多,无子。二儿子周勇、二儿媳周方氏(方芳)。无子女。三儿子周恒、三儿媳周宋氏(宋可人)。生一子一女。四儿子周茂,四儿媳周桑氏(桑倩)。生一子。女儿周佳,又名周小妹。为方便大家看书时理清周家人的关系,特此上传周家图谱,谢谢大家支持~~作者有话说~~根据小相筒子和部分书友的建议,由于本文出现过多的“周方氏、周苗氏、周唐氏、周张氏”等,很容易弄混,故,自第十八章开始,将“大媳妇周苗氏的名字改成:苗兰儿。二媳妇周方氏的名字改成:方芳。周张氏改成”宋可人的婆婆周张氏,仅保留周唐氏。”希望能够方便大家阅读~~...
第1节 安东尼·法勒- 霍克利爵士,是一位英国将军。退休之前,官拜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欧军总司令。这位声望显赫的司令官,曾经有过一段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 1950年冬,法勒—霍克利作为英军功勋团队———皇家陆军第29旅格罗斯特团的一名上尉连长,随部队从香港出发到朝鲜参战。1951年4 月,于“三八线”南侧的雪马里战场上,该团及旅属坦克团遭中国人民志愿军歼灭性打击,法勒—霍克利与该团团长兼第一营营长卡恩 思中校一同当了志愿军的俘虏。直到1953年7 月,朝鲜停战协议签字生效后,双方遣返战俘,才得以重回英军。 雪马里之战,本当成为法勒—霍克利的滑铁卢,而命运之神却给他以厚爱。雪马里战败被俘,不仅没有使他一蹶不振,相反,却成了他军旅生涯的一个新起点。...
【书名】神魔恋之传奇【作者】蓝水灵【链接】//.xs8/love/10320/index.html序《神魔恋之传奇》所描写的,不是一则神怪故事,而是目前我写过自认为最轰轰烈烈、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因为男女主角是两个各自具有魔性以及神性两种极端性格的人,再加上他们的身份又互视对方为死敌,由此可见他们命中注定的立场冲突与爱情交织,将会有多么地纠结复杂了。从一开始的剧情构思和人物设定,花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很感谢四妹拭水为神魔传的女主角起了一个十分响亮特别的名号“烈焰苍莳”,当初小灵灵正在烦恼该为冷傲又清灵的白若雪起个什么样的名号才好,苦思半晌,总觉不甚满意,倒是四妹的巧思深得我心,“烈焰苍莳”四字一出,我便找到心中所想。...
李斯谏逐客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切逐之。”于是大索,逐客。客卿楚人李斯亦在逐中,行,且上书曰:“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诸侯亲服,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散六国之从,使之事秦。昭王得范雎,强公室,杜私门。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臣闻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谓藉寇兵赍盗粮者也。”王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李斯至骊邑而还。王卒用李斯之谋,阴遣辩士赍金玉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然后使良将随其后,数年之中,卒兼天下。...
开始是兴致后来是责任——增订版序 我也没想到,《文武北洋》会一直有人读。我是一个喜欢寻找真实历史境况的旅人。只因怕那些荒冢一样颜色的“真相”被时代的残砖碎瓦所埋没,所以,我大着胆子走进一条条被废弃的巷子里,推开那里面的每一扇虚掩着的旧日宅门,定睛搜看阴影里的一切——“真相”往往还斜悬在结满蛛网的褐色的壁上。我怀着敬畏之心描摹我所发现的东西,尽管我努力画下的也许还不是真相,但至少比人云亦云的某些所谓的定论更接近本质。我的行囊里没有来路不明的海外孤本,我的导游图全部是大陆公开出版发行的图书。我把国家利益当成评判历史巨子和历史事件的唯一标准。我的直觉每每在史料与遗址的场景切换中得以印证。我行,我记;我思,我写。开始是兴致,后来是责任。每过一段时间,便有了讲述的欲望。2004年1月版的《文武北洋》,就是一次话题比较集中的讲述。尽管我的“北洋观”得到了一些有独立思想的朋友们的...
毛泽东在庐山的故事(1)文/兆 言 1959年、1961年两次庐山会议,我协助方志纯副省长负责会议警卫工作,几乎每天都与毛泽东主席见面。当时正值盛年的我,于今已是耄耋老人了。翻阅会议期间的老照片,毛泽东在庐山的故事,又浮上心头。 先看《庐山志》 1959年6月30日晨,我随方副省长站在180号别墅(即美庐)门前迎候毛泽东主席,心情十分激动,虽说担任警卫工作多年,现又在省公安厅警卫处处长岗位上,但毕竟是第一次接待毛主席。公路上传来了汽车的喇叭声,一辆黑色的吉姆车开进了庭院,魁伟的毛泽东走下车,与迎候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一一握手。他环视了一下花木扶疏的庭院,晨光中并未在意岩石上镌刻的“美庐 蒋中正”字样。当我介绍该别墅的历史背景时,他才饶有兴味地再下楼观看美庐石,并戏谑地喊了一句:“委员长,我来了!”逗得大家都笑了。...
八路军第六八六团战斗历程序:“老六团”,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根据地人民对滨海军区六团的习惯称谓。滨海军区六团,其前身最早是1928年7月彭德杯领导平江起义后成立的红五军。抗日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第三四三旅第六八六团,1937年9月奉命开赴抗日前线,先后参加了平型关、广阳伏击战等战役。1938年12月,在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和代师长陈光的率领下,由山西前线挺进山东敌后,先后创建了鲁西、鲁南抗日根据地。1941年1月,由鲁南东进滨海地区,此后到抗日战争结束,六团一直战斗在滨海地区,并长期在日照坚持斗争。她为滨海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乃至整个山东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深受群众爱戴。...
飞赴缅甸 初见史迪威(1)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一周,1941年12月15日,我奉派带1部电台和有关人员,随中国驻缅甸军事代表侯腾少将及英国驻华武官丹尼斯少将等,由昆明飞赴缅甸。旋经驻缅英军总司令胡敦中将提出,并得到在昆明的军事委员会驻滇参谋团团长林蔚同意,派我组建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率其前往毛淡棉协助英军作战,并任英17师的联络参谋。 1942年1月4日,日军第55师团率先越过泰缅边境来犯,缅甸华侨志愿队首当其冲,第3队队长陈庆生和第1队队长柯明华,率领所部先后于1月13、15、20日,分别在帕罗土、密沙、密亚华迪伏击日军,歼敌百余,创建了缅甸战场首战告捷和三战三捷的辉煌战绩。随后又在2月23日于锡当河(Sitta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