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莲百合文化博文汇编二-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破除这种障碍后,拔除对本心的执著障碍,入于如来地境界而成佛。&;nbsp;
由此可见,所谓善男人善女人,是遵从正法、正念,对其忆持不忘,并结合实践努力精进修行,不断
否定之否定,向更高境界升华的不同阶段的修持者,他们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只有在不断完善人格、提高修养境
界的前进过程中……
2008年2月12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 想看书来
385 关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385 关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郭旭东
心莲百合文化民族文化交流UC团体转发过来的留言:尊敬的郭老师:近日又出现身体上的困扰,三年来
体检的白细胞减少及雷诺氏症等现象,被301医院确诊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我以为对自己身体发生的事情要深入
了解、分析原因才能正确对待并改正习气,彻底放下。但我在网上了解病因的过程中,经常陷入困惑。我也体验了
心理影响生理的感受。我不知道接下来应该如何做。是接受西医还是中医治疗呢?我明白要以洒脱的心态,做符合
常规的事。
以下仅供参考。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是一种以SLE、硬皮病、多肌炎或皮肌炎及RA样症状重叠为特征的风湿病综合
征,有极高滴度的循环抗核抗体,即抗细胞核核糖核蛋白的抗体。典型临床综合征的特征为:雷诺现象,多关节痛
或关节炎,两手肿胀;近端肌群炎性疾病等。
&;nbsp;在中医,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大体相当于混合痹证、复合痹证。所谓痹证(Bi syndrome),是由风、
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本
病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和人体正气不足有关。&;nbsp;
所以我们的治疗原则是中西医正常治疗的基础上,注意要培植正气。关于如何培植正气,可参见《中
医文化随笔67·免疫》。
2008年2月14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386 关于六通
386 关于六通
郭旭东
博友在《关于“善男子善女人”标准》中留言:请教老师:“在九地愿度的修持基础上,破除生起妙用的六通执著障碍”中的六通是指什么呢?
以下仅供参考。
所谓六通,《法界次第&;#8226;中上》:“一天眼通,二天耳通,三知他心通,四宿命通,五身如意通,六漏智通。”所谓漏尽通,是指诸漏(即各种烦恼)断尽无碍。《俱舍论&;#8226;二十七》:“通有六种:一神境智证通,二天眼智证通,三天耳智证通,四他心智证通,五宿住随念智证通,六漏尽智证通。虽六通中第六唯圣,然其前五,异生亦得。”也就是说对于漏尽通,唯有修持到一定境界的人才具有,而其他五通别的生物也可能会有。
另五通是:天眼通指以天眼照了欲、色二界色处的通力;天耳通指以天耳缘欲、色二界声处的通力;知他心通指知道他人心智自在无碍的通力;宿命通指自在清楚宿世生命行事的通力;身如意通指能如实了知他人心中差别相的通力。
2008年2月15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387 关于心包
387 关于心包
郭旭东
博友留言:您在中医文化随笔中; 五脏六腑都谈到了;唯独漏了一个心包; 请您谈一谈行吗?
以下仅供参考。
心、肺、脾、肝、肾称为五脏,加上心包络又称六脏。但习惯上把心包络附属于心,称五脏即概括了心包络。关于心包,在中医里面,大体相当于膻中。关于它的解剖情况,在明代的医书《针灸大成》有如下记载:“心包指心包络;位左心下;横膈膜之上;坚膜之下;心的外表有细筋膜;即是心包络”。在此明确指出了心包络的位置。心包络,简称心包,是心脏外面的包膜,为心脏的外围组织,其上附有脉络,是通行气血的经络,合称心包络。
那么,中医认为心包有哪些功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心包有代君行事的功能。在《黄帝内经灵枢&;#8226;本输篇第二》中,马莳的注释中提到:“盖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不可受病,而心包络与心经相通,代君主以行事者也。”其中明确提出了心包络代心经以行其事。
另外,心包也有代心脏受邪的功能。《黄帝内经灵枢&;#8226;邪客》:“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由于心包络是心的外围组织,故有保护心脏,代心受邪的作用。
再有,心包也有代心脏行使情志的功能。《黄帝内经素问&;#8226;灵兰秘典论》:“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可见,这里面明确提出,喜乐等情绪从心包中引出来。心包代替心脏的机能;产生喜乐之感情。临床上,常常有心藏神的功能异常,例如在外感热病中,因温热之邪内陷,出现高热神昏、谵语妄言等心神受扰的病态,称之为“热人心包”。由痰浊引起的神志异常,表现为神昏模糊、意识障碍等心神昏乱的病态,称之为“痰浊蒙蔽心包”。实际上,心包受邪所出现的病变与心是一致的,故在辨证和治疗上也大体相同。
因此,对于心脏和心包方面的疾病,我们在医学正常治疗的情况下,也要注意*性情,来帮助康复。关于心脏的养生和防治,我们可以参考《中医文化随笔》养心和养五脏的相关内容。
2008年2月16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心莲百合文化网引导页
388 关于爱人知人
388 关于爱人知人
郭旭东
博友留言:请教老师:《论语》中说:仁者,爱人;知人,为智。在现实生活中,在为人处世、与人交流交往中,都存在一个体恤他人、了知他人的问题,我也发了永做善良的人利益他人的愿,可是总觉得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对于他人、对于事理的感知上比较木讷,思维简单、鼠目寸光,没有幽深的智慧、把握事情机缘的度,很难做到恰到好处的与他人心灵沟通从而以佛法大悲之水利益他人,如何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走进他人的内心世界中去而不是自己夸夸其谈却与他人内心隔膜?
以下仅供参考。
首先我们应该在德上下功夫,因为道德品质是第一位的。所以,任何事情都应按照道德去衡量。如果这样,我们自然清楚事情时是否应该做和是否值得做。而且,我们的修养内容是无限的,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升华价值观,而不要限于目前的修养停滞不前。道德领域的事情是大事,不可忽视。我们应该时时警惕自身的不足,而不要走马观花、无所谓地对待自己的不足,应该强化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总之,道德为首,这一点应该牢记。
同时,我们应该更多地主动积极地为别人着想,想到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宽容、谦让别人,甚至作众生的“救护和依护使者”,如此,我们的境界必然是很高的,避免陷入斤斤计较和勾心斗角的羁绊中。
我们要多加强同情心,多同情怜悯弱者,多利益他人,直到永远……这样行为的心境自然是宁静的、慈爱的。故此,我们应该在这些心境行为上下功夫,积极主动,而不是等待与躲避,也不是坐在那里傻想傻琢磨。
我们应该日日反思自己是否与别人斤斤计较了,而没有与自己的不足斤斤计较?我们待人与纠正自身习气的态度要端正,不要敷衍了事,要深刻反思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正、纠正不足后自己的感受以及自己积极主动行善利益他人之后的身心感受。
对自己的习气软弱是懦弱无能的表现,必须加大克服习气的力度,树立克服习气的志气与誓愿,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主动助人为乐,扎扎实实,不断进步,做一个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人。这种态度是我们为人处事的法宝,必然会使我们受益无穷。反之,如果为人处事无德,或者待人冷淡麻木,待人不积极、主动、热情、真诚,那么必然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烦恼,这种行为会因自己的过失而错过许多良好因缘,有意无意伤害别人,从而会受到“惩罚”。
委婉待人,把握谈话与交流技巧,尊重别人,不张扬自负,那么必然与别人通过话语而融洽相处,甚至会发生化干戈为玉帛的奇迹。
总之,让我们不断提高身口意修养,特别是重视身体力行的实践,积极主动行善修口,那么必然会圆满地解决很多问题,也会逐渐远离自私自利的思想行为,使自己不断向更高境界前进。
只要我们符合公共道德,符合“性戒”,那么就不要在意别人说什么,自己的善举慢慢就会得到别人的理解的。我们应该在意的是如何尽最大可能地做出利益他人的行为。如果说真正正信因果的话,那么就应该重视佛家“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的道理。如此,相信我们的前途必然是美好的,生活就会充满勃勃生机,我们必然会得到持久的解脱。
2008年2月19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389 行善与禅好
389 行善与禅好
郭旭东
博友留言:老师,我有一个感觉,每当做出利益他人的事时,坐禅的感觉就非常好,否则就没有感觉,这是为什么呢?
以下仅供参考。
这是身心互相影响的结果。在医学上,认为身心是互相影响的,良好的生理可以促使人具有好的心理,而好的心理又会能动地促进生理的健康。
做出利益他人的事,会帮助我们主动被动地放弃一些私心和我执,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与显露本性,进而使心理达到一种清静的平衡状态,也就是所谓的“轻安”,这个时候坐禅的感觉就非常好。《佛学大辞典》:“【轻安】即身心轻利安适,对所缘之境优游自适之精神作用。”大意是说,自然对待外界事物而不攀缘就会使身心得到轻松安宁。
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改变,不断行善,使我们向更高的思想境界前进。反之,如果做了不好地身口意行为,那么内心就可能难以达到清静平衡,从而影响坐禅的效果。
2008年2月20日发布于新浪博客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390 调整吝啬心态
390 调整吝啬心态
郭旭东
博友留言:老师,您好!我已经认识到为社会为他人做奉献是去除自私,去除我执,合于大我的通天大道,但有时还是吝啬怎么办?总觉得自己的钱不多,做不到难施能施,怎样调整这种心态呢?
以下仅供参考。
这还是涉及到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到底难施能施值得不值得呢?这就需要我们考虑一下。
首先从作为布施的种子所种植的田地我们要清楚。据《优婆塞戒经》,这些福田一般有三种,即:1、恩田,对父母、老师等对我们有恩的人的供养属于恩田。2、敬田:对佛家三宝的供养属于敬田。3、悲田:对贫困或有难处众生的布施属于悲田。这些布施的种子在这些福田里必然会结出更多更好的果实。
其次我们要正信坚信因果的道理。有因必有果。所以只要我们真正布施行善,终究必然会使我们得到相应的乐果,帮助我们进一步解脱。
还有,我们修养的提高是无限的,而且我们的慈悲是应该也无限的,正所谓“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所以我们要战胜自己,不断突破自我,难施能施。
因此,我们要加强修养,大踏步前进,向着更加美好的修养境界前进。努力,冲锋在前,那么我们必将拥有美好的明天,而且不会为自己的付出而感到后悔。
2008年2月21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391 自控差与肾阴虚
391 自控差与肾阴虚
郭旭东
博友留言:请教老师:自己觉得自己的自控能力很差,遇到事情往往是一下子就本能的反映去说话办事,没有修养涵养,在中医文化里,阳属动,阴主静,那从生理上,自己有肾阴虚,是不是阴虚不能敛阳而造成性格上盲动、自控能力差?
以下仅供参考。
我们应该将道义放在首位,不应该强调客观理由。这是因为,对于意识,我们必须要积极主动驾驭,否则修养的提高会很慢。
自控能力差是人为的因素,要在人为上找原因,而不要依赖于外界。所以,我们不要等待,坚持自控,努力自控,就会使身体出现轻安等现象,进而使意识再进一步能动地作用于身体,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否则,自己的后患无穷,对别人也很不利。如果片面强调身体的原因,而不从内心下功夫,那么意识的能动性和指导作用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仍然难以很好的约束自己。
因为,自控能力差,就可能会屡屡不能遵守道德和礼貌,社交上可能会受到挫折,自己的生活也会感到很不顺心。所以应该树立责任意识,积极主动自控,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合乎道德礼仪,争取自身修养的不断提高。
一个人健康与否,心理健康也占有一定的比重,而其中心理承受能力、调节能力、自律能力也应该算是重要部分。因此,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也应该注意锻炼这些能力。但不要拖延,而是从现在做起。
2008年2月24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392 三种功德的关系
392 三种功德的关系
郭旭东
博友在《关于如来藏功德》留言:谢谢老师。使我对功德又有了一些认识。是不是本具功德是修因功德的基础,果报功德是修因功德的结果呢?
以下仅供参考。
应该是这样的。
因为我们只有具有本具功德——佛性,才会使开发佛性成为可能和必要,也使得我们的开发有意义。这一点在《圆觉经》中有相应的说法。
《圆觉经》:“如销金矿,金非销有,既已成金,不复为矿,经无穷时,金性不坏。”大意是说,就像我们冶炼金矿那样,金子并非在金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