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以碳之名 >

第5部分

以碳之名-第5部分

小说: 以碳之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电、潮汐能、生物柴油等等
  基于国内绿色理念的普及以及环境政治的氛围,同时也为了摆脱国际能源市场的掣肘,在绿色可替代能源的研发和应用上,欧洲国家已投入了很大的力度。目前,无论是技术储备还是相关产业的发展,他们的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中,尤以德国、法国、英国、丹麦、挪威等国的技术实力最为雄厚。这些国家通过政策倾斜,鼓励绿色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并带动出一大批相关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这就是绿色欧洲的另一项重要标识—世界绿能和绿色产业领域的龙头老大
  初步了解了老欧洲以上几个绿色特征后,我们再就此分析一下,为什么是他,那么热衷炒作暖化危机,推动IPCC成立,最终导演了这场针对二氧化碳的气候战争!
  首先,面对穆斯林群体的急速扩大,欧洲政治家们是难以无动于衷的,毕竟当年*兵锋直抵普瓦提埃以及奥斯曼铁蹄叩关维也纳,所之于欧洲人心中的恐怖记忆,是很容易被唤醒的。对他们来说,这些来自另一个世界群体的蜂拥而入,所带来的不仅是外来移民问题,更是一种文明冲突,西方文明和*文明的角力,如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所阐释的那样。同时这一冲突具有低烈度性,和阿以冲突、911后的美国军事反恐等表现剧烈的冲突形式不同,它是随着移民群体的加入,以一种内部矛盾的形式凸现的,你不可能以暴力手段应对。退一万步讲,就是想动用国家暴力,宪法中白纸黑字的那些条款也不允许啊。所以,以公权力对付这种文明冲击,基本上是排不上用场的。
  而要想在这场文明冲突中不被彻底瓦解,唯一的希望是寄托于民众的凝聚力上,可偏偏长期推崇世俗主义的欧洲人,早期那种撕斗异教徒的狂热已经褪去,缺乏宗教凝聚力。在面对文明冲击时,世俗对原教旨主义往往是不堪一击的。同时,欧洲人又太安逸了,丧失了危机警醒意识。从长远看,根本无法狙击绿色势力的蔓延。这就要求政治家们给他们制造敌人,哪怕多么荒谬绝伦,只要能激发人的危机意识,重新凝聚起强烈的战斗精神就成。当然,对于实实在在的威胁所在,政治家们是不敢明言的,他们甚至为了选票还要千方百计地加以买好。于是只能找些代罪羔羊,恐吓一下国内民众。结果大家看到了,尽管中华文明以柔性著称,中国人向来崇尚与人为善,但万里之外的他们还是被用来做文章,给渲染成一种威胁。看来,欺侮老实人,柿子专捡软的捏,的确是人类共通的一个劣根性!
  不过,拿中国做文章,似乎不大服众。中欧关系尽管时有麻烦,但总体上是互惠和建设性的。况且中国分量也不够啊,要让颓废的老欧洲重新振作,他们需要的是个超级恐怖的怪兽,最好可能带来终极毁灭那种,以便借助灾难的宣扬,激发人们的恐惧情绪,继而在“救赎”的圣战鼓吹中,煽动出一种宗教狂热来,给欧洲人进行精神重塑。于是,拿全球变暖大做文章,将其渲染为一个将要毁灭人类的怪兽,自然成了不二之选
  目标有了,下面就是让人确信怪兽的存在。于是宣传机器开足马力,政客、学者、媒体齐上阵,推动出一浪更甚一浪的暖化大潮,将各国民众淹没在暖化危机的恐惧中。在主流舆论的信誓旦旦前,民众大多是跟风的,尤其是恐惧中的民众,更容易为谎言所迷惑。终于,当大多数人都开始相信怪兽的存在,并产生搏杀怪兽的强烈欲望时,暖化说便完成了由假说向宗教信仰的嬗变。可以这么说,目前的暖化说,已经成为欧洲人的公民性宗教,并以此为纽带在欧盟内部起到不小的凝聚作用。这也正是幕后设计者需要的。
  其次,前面说过,由于绿色环保理念已经广泛普及开来,相教其他地区而言,欧洲人更为重视环境问题。由此不难想象,当二氧化碳排放被宣传成和污染等同,甚至较普通污染更危险百倍,足以导致“人类毁灭”时,那为了免于毁灭,他们在减排上的诉求该何等强烈。这种诉求又汇集成巨大民意力量,裹挟着社会在狠斗二氧化碳的征程上一路狂奔。
  目前,欧洲国家已经在限制排放了,许多国家开始课征碳税。传统能耗企业,不得不借助碳捕捉技术来削减排放量,或转而采用可替代能源,这又进一步催生了绿能技术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大规模气候战争的烽火尚未烧到其他地区,欧洲的绿能产业就已经成长的初具规模,而一旦世界各主要国家都被纳入强制减排的框架下,那绿色能源的需求将呈几何级数递增,果如是,仅凭欧洲人手中掌握的核心技术一项,也足以保证他们获得巨大的利益回报。到时候,就可以向全世界收钱了。
  通过上诉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正是有诸多绿色属性的综合作用,才决定了是欧盟,而不是其他国家推动了这场誓与二氧化碳为敌的气候战争。
  

意在掌控世界规则制定权的碳政治游戏(1)
“自由啊,多少罪恶假汝名而行!”
  ——罗兰夫人
  在自由的神圣名义下,自由的进行流水化砍头作业,正如当年罗兰夫人周围上演的一幕幕罪恶一样,一般情况下,越卑鄙龌龊的把戏,就越需要一个神圣的口号来蛊惑众生。欧盟导演的暖化骗局自然也不例外,他用以包装的神圣口号就是“拯救人类”
  下面主要从地缘政治角度,来说说“拯救人类”的神圣名义下,欧盟向气候开战的根本利益诉求所在—以宰割他人来谋夺世界规则制定权
  冷战结束后,欧洲的政治影响力下降,再加上经济发展势头低迷,以及遭受到人口老龄化的冲击,国际事务上的发言权也越来越轻微。以至于现在的欧洲,不但要看美国眼色行事,甚至面对新兴国家的逼近,也显得束手无力。比如当年的巴尔干问题,如果没有美国人的参与,诺大的欧洲竟然一点办法都没有;第二次伊拉克战争,整个老欧洲的力量再搭上个俄罗斯,也无法动摇美国人发动战争的决心;最近的伊核问题,欧洲人除了时不时声明一下,以显示自己的存在外,基本上被边缘化了;至于朝鲜问题,更提不起来了,只能作壁上观,连参与的资格他们都没有被给与……面对这种日益被边缘化的现实,作为曾经的世界秩序主导者,欧洲人心中自然很不是滋味,当然也满怀不甘。
  因为欧洲人骨子里很傲慢的,正是这种傲慢,使得他们心态调整滞后于时局变化,明显已风光不再,可仍不忘秀一下老大POSE,尽管底气不那么充足。说白了,这是一种典型的没落贵族心态。
  比如,欧洲人自视现代文明的正朔,他们的社会是人类文明的终极形态。他们的价值观,也具有终极正确性,放之四海皆可以规范。对于政治、军事、经济全方位领先的美国人,他们眼中没有文化,是“鲁莽、草率的牛仔”。而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急剧膨胀的国力,让他们不由得本能萌生恐惧,还喜欢炒作放大这种恐惧,但恐惧背后则流露出来一种不可理喻的傲慢,就像他们在新疆和西藏问题上表现出来的那样 ,归根结底,这还是缘于骨子里那种带有不甘的没落贵族心态
  可现实是欧洲的确在没落,而要遏制这种没落,必须重新夺回世界主导权,怎么夺回呢?打全球暖化这张牌,无疑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想象
  诚如日本前驻华公使、日本立命馆客座教授宫家邦彦在“地球变暖的地缘政治经济学”一文中指出的那样:“我们不得不佩服将变暖这个自然科学假说升华为全人类政治课题的欧洲人。欧盟推动了《京都议定书》的签署,试图在区域内及早创设排放交易制度,掌握规则的主导权”
  对于这种意在世界主导权的布控图谋,这里给试着分析一下。
  其一、占领世界道义制高点
  首先,炒热暖化危机,借此栽赃人类排放的同时也将二氧化碳妖魔化。然后,推动IPCC成立,推动《气候框架公约》签订、推动《京都议定书》的出台以及历次气候大会的召开,一步步由表露减排意向,落实到到明确各方减排责任的目的上来,这一过程被美其名曰“人类拯救地球的努力”。因它主要由欧盟推动,主导者欧盟自然也成了挽救人类危机的中坚力量,以“救世主”的姿态占领世界道义最高点
  和欧盟的道德标签相对应的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碳排放国,历史责任最大,现在还是最大排放国之一,并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履行减排责任,这么一个不负责任的坏孩子,显然不适合领导国际社会。中国,尽管历史排放有限,但目前已经跃升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也就是危害地球的首恶了,他正加速把整个人类拖入毁灭的深渊,简直十恶不赦,除了被揪出来当反面典型批判外,更谈不上领导国际社会的资格。如此一来,则放眼天下,能堪此大任,渡人类之于救赎彼岸者,舍欧盟其谁?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意在掌控世界规则制定权的碳政治游戏(2)
其二、对发展中国家实施打压
  前面说过,当今的欧洲,因为影响力的大幅衰减,在国际事务中,不但要屈从于美国老大的意志,而且明显感到了来自新兴国家的压力。近一二十年来,以中印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国家,经济成长非常快,国力急剧膨胀。与之对应的则是欧盟国家的整体低迷。双方力量此长彼消中,世界正处在一个战略格局大洗牌的前夕。按照这一趋势发展下去,则可以预见的将来,欧洲的国际发言权被进一步削弱不说,其经济上仅存的那点优势,也可能丧失殆尽,尤其是欧盟内部一体化整合进程受阻的情况下。
  果如是,那欧盟就整体二流、个体三流,永远无法再现往昔的辉煌了,对于世界秩序曾经的主宰者来说,这种结果显然是难以接受的。那如何挽回颓势,迟滞新兴国家的颠覆势头,最好将他们永远踩在脚下呢?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釜底抽薪,控制其赖以实现发展的动力—能源。于是,打着“拯救人类”的旗号,强制各国减排温室气体,无疑就成了服务于这一战略的绝佳选择
  目前普遍使用的能源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类能源占主体。而这些化石类能源在燃烧时,都要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的,其中完全燃烧一吨煤大约产生吨二氧化碳气体、燃烧一吨石油产生吨、燃烧一顿天然气,这个数字为 吨。而炒作暖化危机,完成对二氧化碳的妖魔化之后,这些传统能源的消耗,自然也就失去了法理正当性。
  他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在二氧化碳的罪名给定死的舆情下,要么你继续大规模消耗传统类能源,一如既往的放出二氧化碳。这样的话,由于你在“毁灭世界”,那肯定会落个千夫所指,甚至遭受来自国际社会的“正义制裁”。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这都是不可承受之重。毕竟“为一国之经济发展而置人类死活于不顾”的罪名,谁也担当不起。
  要么你就按照“国际社会”的要求减排温室气体,做个“负责任的大国”,这意味着化石类能源的限用。当然,这里的“国际社会”的要求主要体现欧盟的意志,气候问题话语权他手里掌握的。
  这位朋友说了,不就是少消耗点石油和煤炭嘛,既降低能源压力又减轻污染,有啥可怕的?说起来轻巧
  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他们在大规模开采使用化石类能源200多年,肆无忌惮给大气倾吐二氧化碳200多年后,依赖殖民掠夺和世界利益分配秩序上的优势,而过上物质充裕的悠闲生活。可以拿出大量资金保护本国环境,将全国美化成一个大花园。所到之处,混凝土大楼外,除了绿茵场就是丛林和湖光山色,见不到裸露地表。空气不再混浊、水源恢复清澈,微风吹拂下,带有丝丝甜意的清新空气润抚鼻息。这一方面是他们确实做了很多环境上的功夫,另一方面,因为自己的产业链位置高高在上,那些污染严重的行业,都给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危害那里的环境去了。就这些转移的产业来说,他们还利用品牌和知识产权的掌握,拿回大蛋糕、留下面包屑还有那无法拿走也不想拿走的污染。当然,在计算排放量时,这个也是必须留给所在地的。
  同时,因为技术上的优势,他们率先挺进可替代能源领域。虽然这些替能源产出率很低,单位成本高出化石类能源很多,并且生产过程中还有许多附带污染给了环境。但就因为是低碳的,不会造成“温室效应”,按他们的定义就高尚起来,还美其名曰“绿能”。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意在掌控世界规则制定权的碳政治游戏(3)
欧洲发达国家在摆脱转移高能耗产业的同时,还掌握绿能的核心技术,可以利用所谓清洁能源产出补充化石类能源的不足,并围绕这个发展出一个庞大新能源产业。最主要的是,前面已经说过,一旦强制减排得以国际推行,这种技术可就值大钱了!所以,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借鼓吹减排,对传统能源的使用权下手了。
  可对国家发展来说,偏偏这些东西是不可或缺的动力之源。尤其是经济高速成长中的新兴工业国,产业链层次相对较低,国民经济结构中,高能耗、高资源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低端产业占主导,还多赖基础建设投资来拉动。这种经济模式,决定了他们无论是总体能耗还是单位能耗都非常大。要保持现阶段的经济增长,乃至未来的产业提升,对化石类能源的依赖都是非常严重的。也就是说,他们在可以预计的很长时间内,即使单位能耗大幅度降低,那总体能源消耗还是将继续增长的,对应的是排放总量也随着增长。而一旦总量排放上给加了锁,不但不能多排了,反而要逐渐削减,那意味着能源供应将无法得到保证。如此一来,在缺乏足够的驱动力后,经济发展也自然就无从谈起了。
  明显的,以上两种可供选择,后果都是灾难性的,左右皆不是,诚如戴佩妮歌中唱到的那样—“两难!”那有没有第三种选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