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什锦拼盘 >

第14部分

什锦拼盘-第14部分

小说: 什锦拼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盅茶已非一般茶馆所能备办。千丝是金钩、笋尖、云腿清拌,千丝之
绵软细嫩,比起扬镇的千丝,只有过之而无不及。一直听说扬镇千丝
是从安徽传来的,证之今日所吃千丝,谅非虚假。
    兴隆居店东曹大经人极风雅,原籍安徽贵池,是个读书人,据说他
家是明末浦初迁来安庆的,他藏有一幅《杏花春雨图》,是顺治四年丁
亥正科榜眼画的大青绿山水,因为唐代大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时节
雨纷纷”的七绝诗,引起后人许多争议,弄得全国若干产美酒地区,几
乎都有一个杏花村。安徽同胞则肯定地说,杏花村在安徽贵池秀山附
近,当地有口古井,井栏上刻有“黄公清泉”四个字,泉水清洌,用来酿


酒,醑醣噗人。当地父老自宋代起,就强调原始的杏花村确实是在贵
池。明朝天启年间,太守颜元镜在村中特地建有一座凉亭,并题有“牧
童遥指处,杜老旧题诗。红杏添春色,黄炉忆旧时”诗句。根据历史考
证,杜牧在唐武宗会昌年间出任过池州刺史(贵池旧属池州府),大概
由于争论太多,程方朝才绘了这幅《杏花春雨图》,证明杏花村的史实。
这幅手卷题咏甚多,妙的是其中题跋的孙卓是康熙己未年榜眼,梅立
本是乾隆丁丑年榜眼,凌泰封是嘉庆丁丑年榜眼。四位同是榜眼,又
同是安徽人,真是巧而又巧了、:此画主人先还没注意到,经我说穿之
后,他高兴万分,愣是留我逛了一趟包公祠,吃了包河萝卜丝鲫鱼汤才
放我走。这段文字缘,让我吃到厂包河鲫鱼,所以一直不忘:
    笔者来台带了一个厨师刘文彬来,他是扬州人,扬镇几样名菜,他
做出来都有相当水准,可是始终未看他做过于丝。有一天他欣然来
告,他跟师弟——银翼的刘大胡子(银翼尚在火车站前营、№)——两人
在中…北路二段快乐池洗澡,发现附近有一家面店楼上有人会做徽
干:经过他们指点,一块干子居然能片到十九片,并且能够保持徽于
风格,越煮越嫩而不糜烂:据刘厨说:“千丝吸盐甚快,临起锅时才能
加盐,就是火腿也宜后放,否则千墼再好,汤再鲜,口味一重,超过适口
咸度,T丝就为之减色,吃不到原味了。”近来吃了几家淮扬馆的千丝,
无论烫煮,似乎都不够味?自从刘厨上年病故后,现在想吃一份清爽
适¨的千丝,已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了。



    部长大人既然这样j7,于是晚饭大家就打道武鸣园了:武呜园煮
河豚的汤是老汤,天天不停地在火L滚,河豚上f仃自然是天天煮河豚,
没有河豚的时候煮黄鳝、鲴龟,所以肴浆似雪、味浓鱼鲜。宋子义平素
白命体健如牛,食量甚宏,在连声赞美之下,顷刻之间,就吃了三大碗,
好像意犹未足。回到卜海之后,在秦汾、李傥一般老友之前,把武鸣园
河豚之肥浓鲜美形容得淋漓尽致:后来财政部同人,凡是有事到汉'1
的都要光颐一次武呜园以尝异味、,可惜抗战开始不久,日机轰炸武
汉,桥【…1 …带受灾惨重,驰名湘鄂的百年老店武呜园受r池鱼之殃,也
变成一片残垣瓦砾J…:

恩承居的善才童子
    高阳齐如山先生不但博学多闻,而且是美食专家,当年北平大小
饭馆,只要有一样拿手菜,他总要约上三两知己去尝试一番。
    北平陕西巷是花街柳巷八大胡同之一,北方清呤小班大部分集中
此地。偶然间齐先生发现陕西巷有一家小馆叫“恩承居”,而且是广东
口味,不但清淡味永,而且菜价廉宜,从此恩承居成了他跟梅畹华几位
知己小酌之地了:有一次,梅畹华的秘书李斐叔跟我打完地球(现在
的保龄球,早年叫地球).,在珠市口碰见齐如老、梅畹华联袂而来,预备
到恩承居吃晚饭,正感觉两人太少不够热闹,恰巧碰见我们,于是拉我
们同去。我起初认为花丛之中能够有什么好的饭馆,如老说:“你尝过
就知道了。”
    恩承居是五六个座头小屋,既无单间,又无雅座,客人如果怕吵,



旁边有个小院,竹篱泥地淡然雅洁。如老让伙计叫了一份儿“善才童
子”,配了两个酒菜,老规矩四两同仁堂的绿菌陈,中国南北各省的饭
馆,我吃过的也不算少啦,叮是“善才童子”这个菜名,我从来没听说
过,更甭说吃了。
    结果菜一端一卜桌,“善”是药芹炒膳鱼片,“才”是口蘑柴鱼汤,“童
子”是蚝油滑子鸡球。菜名新颖别致,菜更味醇质腴,滑而不腻,深合
我这不喜重油厚腻的胃口?据说恩承居很有几道拿手菜,是画家金拱
北的少君亲自入厨调教出来的,后来好吃朋友给恩承居起了一个别
名,叫它小六国饭店,卢沟桥炮响没多久,它就关门大吉。往事成烟,
知道北平小六国饭店的恐怕不多了。

我家的香椿树
    读了王鸿钧先生《谷雨之后椿芽香》大文之后,故乡之思油然
而生。
    北平舍下旧居在清初时期大概是一座王公府邸。因为正房正厅
屋面用的是圆形筒子瓦,东西没有厢房,而是丹楹黝垩的宽阔走廊。
大厅院里左边一棵梧桐,右边一棵梓树,修柯戛云,都是挺然老木。厅
截西耳两间窗牖同同高大弘敞,笔者跟舍弟陶孙每天就在屋里读书写
字。窗前有一小跨院,中间有一座花台,里面种的是葱翠吐秀的萱草。
当窗一株两人抱不过来的老椿,每当盛暑,枝叶茂密,参差掩映,满室
清凉。我常想,前人对庭园设计虽然技不专攻,可却别具匠心,桐梓交
耀、椿萱并茂是多么典丽的口彩。所以清代名书法家王文治(梦楼)送
了先曾祖一方“奕叶清芬”匾额,据赵次瑞先生说,这四个字雄伟挺秀,



再‘朴之极,是梦楼先生经典之作:我们幼年读书时节,只知香椿树大
阴凉,虽然香椿结实,有成串的褐色果实,可以拿来做各种小动物,可
是在繁花着树、累串盈枝时,有一股异香异气,闻了之后,香气过分逼
人,还觉得挺不舒服呢!
    有一年初春一清早,我到书室找窗课,平素总足八点到书房温书,
那天不到七点,一进书房,就看见一个人爬在树上摘椿芽:f'房徐林
马J'跟进书房来说,市面椿芽还没…t市,卖菜的老陈要求准他摘点去
卖,他就沾光不小啦。既然是门口熟卖菜的想摘点椿芽,我也就没追
问J7 ….后来/j‘知道椿树愈老发芽愈早,人家谷雨摘椿芽,我家香椿是
百年以卜老树,一过春分,蟠木累瘿屈曲轮困,已着碧油油紫茎绿蕊的
嫩芽了:据说香椿芽分初芽、二芽、二芽,越早香味越浓郁,把初芽在
开水里过一下,用南豆腐、香油、蚝油凉拌来吃,吐馥留香,清隽宜人。
吃炸酱丽拿来作面码,则味胜豆嘴儿掐菜,可算一绝:到了二芽、j芽
味渐淡薄,拿来焖蛋、炒蛋则仍具幽香,别有风味。老陈在树上摘下来
的初芽,大约第一次叮以摘两斤多,第二、薹次大概顶多一斤多点,不
到两斤,再摘就是二芽、t芽啦!他摘下初芽,用清水洗干净,修理整
齐用细水蒲扎好,放在拳头大的小蒲包里,到各犬宅门献宝,当洞子货
(北平南郊丰台农家在温室培育的时鲜蔬菜叫涧子货)卖,爱吃香椿芽
的当然拿它当珍蔬上味,町以卖好价钱了。他在舍下摘椿芽去卖,门
房绝不敢跟他要钱,不过他车子上有的是其他时鲜蔬菜,选点给门房
尝尝新,那是人之常情,我自然睁一眼闭一眼,就不去管他们的闲
事啦1

    自从来到台湾,头几年就没有吃过新鲜香椿,衡阳街几家南货海
味店,偶尔有腌的干香椿卖,一味死成,连一点香椿的柔香都没有。
1957年,笔者在嘉义工作的时候,堇篱茅屋颇多隙地。有位在农业试
验所担任育种工作的友好,送了我四株从大陆移来的纯种香椿树秧
子。虽然只有一尺多高,微风摇曳,隐蕴菁香,绝非凡品。经过连年施
肥培土,日渐茁壮,嘉义有家中央餐厅的经理毛君,虽然隶籍四川,可
是最爱吃新鲜香椿拌豆腐。有一次我摘了一些椿芽,拿到中央餐厅让
厨房配菜,毛经理尝了之后,认为这几株香椿的香味跟内地完全一样。
从此他时常派人到我的住所来摘,从初芽吃到三芽..三芽长成椿叶,方
才罢手。
    去年初夏,偶过嘉义1日居,院中几株香椿已经翠色参天、亭亭如盖
了。大概现住的主人对于这几株香椿颇为爱惜吧!渡海来台,时光轮
转,不觉过了三十多年,欣欣小草已成乔木,岁月骇:骚,北平旧宅那些
层阴匝地、格枝权桠的老椿,是否依然无恙?北望燕云,中怀怆恻,思
绪纷披,恨不能回去看看,我想五十岁以上的人都有这种想法吧!



银鳞细骨忆船鲥
    民国十七年暮春,盐务稽核所在扬州召开厂一次运销会议,会后
中南银行的总经理胡笔江说:“鲥鱼盛于四月,鳞白如银,其味腴美,焦
山船鲥尤负盛名,大家如有雅兴,何妨巾车共载,偷得浮生三日闲,逛
逛金焦,尝尝船鲥呢!”
    于是中南银行镇江分行负责舟车食宿,我们一行男女十余人,到
_『镇江,上了小船容舆中流了?鲥鱼主要是吃个新鲜,可是鲥鱼离水
即死,转瞬馁败变味,镇江虽然近在咫尺,离船登岸已经风味大减,所
以一般美食专家们,一定要泛一小舟,停舶焦山脚下,等到渔人下网得
鱼,立刻在船头烹而食之,才能膏润芳鲜,尽善尽美。清代康熙、乾隆
巡幸江南,品尝过出水船鲥后,还有御制诗遍示臣下呢!根据江宁府
志记载:“鱼之美者鲥鱼,四月初,郭公鸟鸣,捕者以此候之。”我们到焦

山正是四月初间,新柳乍剪,柳花串串。据有经验的老渔户说,早年郭
公鸟鸣,不出三天,就有大队鲥鱼出现,近年郭公鸟日渐稀少,每年柳
花开时,焦山附近,就有大群鲥鱼游来。焦山定慧寺的僧侣们说,那些
鲥鱼都是来朝山的,在朝山的前三天,有成千累万的小黑虫在江面飞
翔,最后全浮在水面,让鲥鱼饱啖,当地人称这种小虫为“鲥鱼粮”,只
有吃过鲥鱼粮的鱼,才会脂丰肉嫩,渔人们屡试不爽。我们船泊焦山
脚下,鱼群正是饱啖之后,尚未回游,庖人就在船头用炭火清蒸供馔
了,等到登盘荐餐,果然银鲥细骨,表里莹然,隽腻甘腴,风味清妙,与
在宁沪扬镇所吃鲥鱼迥然不同。大家在江上吃过这次船鲥,虽然劳师
动众,没有一位不说值得的。
    鲥鱼精华全在鳞下脂肪,因此烹制鲥鱼和烹制其他鱼类不同,洗
涤干净,不先去鳞,要到吃的时候,先哜啜鳞片上脂肪,然后再吃鱼肉。
鲥鱼知道鳞是它的宝贝.,也特别爱护,鳞一挂网,恐怕伤鳞,即不复动。
同去吃船鲥的镇江商会会长陆小波,对吃鲥鱼最有砑究,他说:“鲥鱼
只宜清蒸,红烧油煎,鳞脂全失,膏肪荡然。网获鲜鲥,挖去肠胆,用布
拭去血水,以花椒、砂仁擂碎,加入花雕、葱丝、姜米后,盖上几片‘蒋
腿’,不用生抽、盐花,放在陶器内上锅蒸熟,自然擎盘散馥,明透鲜
美。”善食者之言,当然是经验之谈。
    陈含光先生介弟笙友,知道鲥鱼的故事最多,大家饱啖鲥鱼之后,
在船头瀹茗,他讲了一则鲥鱼的故事,非常有趣。他说:“有一位镇江
姑娘嫁到南京,三日入厨下,调羹奉姑的时候,正赶上鲥鱼上市。新媳
妇人厨,大嫂小姑都想看看她的手段如何,于是特地买了一尾鲥鱼,考



一考新媳妇,谁知新媳妇拿起厨刀,毫不犹豫,三下五除二,把一条鲥
鱼鳞片,全都刮掉,姑嫂们一看,以为她是外行,也不说破,单等上饭桌
看笑话。:谁知一艋鲥鱼端卜来,虽无鳞片,可是比不去鳞的鲥鱼,还要
腴美j饭后细细跟新媳妇讨教,才知人家从小生长在江边,每年春木
都有大队鲥鱼游来,耳濡曰染,自然成r烹调鲥鱼高手一她们认为鱼
不去鳞,总欠美观,而鲥鱼之美,厥在鳞脂,于是把刮下鳞片,用针线联
串起来,吊在锅盅里面,蒸鱼的时候,水汽翻腾,鳞脂渐次溶解,完全滴
落鱼身I卜.鳞上脂肪点滴不剩,比带鳞鲥鱼还要鲜美,又免去剔鳞之
烦,从此姑嫂才不敢小看这位乡姑出身的媳妇一”
    民国初年,交通只有舟车,而尤飞机,冷藏设备又没有现在完美,
无论如何用舟车辗转,在平津吃到的鲥鱼,虽无异味,可是风味全失。、
记得比竹村人徐世昌做大总统时,在怀仁堂天然冰镇,大宴群臣,请吃
鲥鱼,筵开儿卜桌,鲥鱼当然难保全都新鲜。他有一位乡气十足的贴
身近侍,等夜阑人散,以为残膏冷炙,可是大夫燕食,珍味悛余,必然仍
叮大快朵颐。谁知吃了一}1鲥鱼,觉得鱼肉糟败,毫无可取,还不如家
乡熬鱼贴锅子来得落胃呢!后来总统府一直传为笑谈。现在台北的
江浙馆子,也时常拿清蒸鲥玺为号召,冰冻若干天的鲥鱼,是否肪腴味
美,那只有灭晓得了。

鱼香十里带鱼肥
    目前台湾近海已进入带鱼盛产季节,渔民冒着强风劲浪,纷纷驾
舟人海捕鱼,因为鱼群沛集,家家都是满载而归,人人笑逐颜开,把渔
获所得成筐盈篓送到鱼货市场去。从电视上播映情景,不由想到了当
年山东沿海一带捉捕带鱼的盛况。黄海中各种鱼产都集中在青岛小
港近海一带,凡是鱼汛来临的时候,都会有些珍奇怪异的鱼类被发现,
所以各省的水族馆,测知鱼汛都会指派专家前来刺探,不惜重金,搜集
价购,如果是不耐久藏的罕见鱼类,立即在青岛就地制成标本后,再行
携回研究。
    青岛鱼汛中以带鱼数量最多。有一年笔者奉派到青岛一带沿海
地区公干,住在旧提督楼,当地渔会的会长来告,青岛的鱼汛是一桩奇
景,大批的带鱼群,已逐渐游近小港。既然碰上不可不看,于是我们一



同去r渔港码头,虽然港湾回环堪避劲风,可是海风冽冽袭人衣袂,犹
觉衣履单薄,凭栏远眺,只见远处飞云回舞,奔电流霎,顷刻间海面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