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手起刀不落 >

第23部分

手起刀不落-第23部分

小说: 手起刀不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过去的巴乔,现在的劳尔、戈麦斯,过去的“地中海蓝色交响乐团”与现在的“黄金一代”停止呼吸时,“红颜薄命”凸现成像你今晨这般心痛的真理:我漂亮的活,为了我漂亮的死……
  开进米兰
  今晨头条消息——是齐达内、是法国队!——不,是拿破仑!!!
  请相信这是1796年拿破仑发表著名的《开进米兰》的历史应验,他说:“意大利这些所谓了不起的堡垒看来是不堪一击的,你们要像征服亚平宁山脉一样迅速地把它踩在脚下!!!”
  拿破仑200年前的胜利奠定了帝国的基础,齐达内200年后的胜利开创了欧洲的方向。
  应用“链式防守”比食用“通心粉”还要普及的意大利人这次遭到了报应。他们不相信维尔托德与特雷泽盖能够像昔日德国人那样起死回生,但法国人做到了。在对意大利历肋实施了无数次突击后,他们终于打断卡纳瓦罗最后一根漂亮的肋骨。剩下的事便是让他们的希拉克总统在这一夜感受“统治欧洲”的快乐。
  虽令全法兰西人骄傲的思想者保罗“萨特说:“让它存在,让它存在并延续”——一但足球场最后一个思想者齐丹“齐达内却并不想让可恶的“链式防守”像通心粉一样继续存在,他要拨乱反正。
  1982年,叨着大烟斗的贝阿佐特拥有一个罗西就统治了世界,然后我们时隔8年直到德国人回来时才摆脱了“防反噩梦”。
  2000年,戴着“西西里墨镜”的佐夫拥有一个托尔多差点统治欧洲,幸好头顶“福音书”的齐达内重承上天的旨意“正本清源”。
  罗马帝国坚固的堡垒只有拿破仑才能粉碎,意大利坚固的链条只有齐达内才能穿透。
  但无意否定意甲联赛在我们心中“科普物读”一样的地位,但我要否家意大利国家队切割比赛书法的做法。
  将把“力量足球”与“技术足球”打通任督二脉的法国队掌握了“控制足球”的真谛——那种宠辱不惊始终让皮球贴着草皮运行的内在韵律感就是下个世纪的方向。
  维尔托德与特雷泽盖最后一刻完成“不可完成的任务”,与西班牙人最后90秒的“大逆转”不可同日而语。后者是生命本能的挣扎,而前者则代表欧洲的正统没有“乱伦”。
  正像炮兵少校出身的拿破仑站在全体欧洲贵族面前所说:“我不代表巴黎,不代表法国,我谨代表欧洲未来宣言,真正的程序开始了……”
  欧洲杯就是一场“情感拉锯战”,但最后法国人锯倒了这棵大树。在无论政治经济还是足球地位都不是欧洲“老大”的法国历经苦难终成“王中王”的时候,我再次借用拿破仑另一句话赞颂这个结果:
  “士兵们,前面就是阿尔卑斯山,翻过去可能是枪炮,也可能是玫瑰,但我们必须翻过去……”
  今晨的玫瑰献给开进米兰的法国部队。
  感动后遗症
  这是一年缺乏感动的时代,但我们被欧洲杯感动了一个月。
  我们就像吃了摇头丸喝了摇头水甚至吞吐了“伟哥”,以最亢奋的状态度过了这个黑白颠倒的夏天,我们就像坚信语言是最巨大的力量萨特,动用了网络时代以来最情绪的字眼最夸张的手法最狂乱的思维方式,来形容这个镔铁皮镀银制成的家伙,就像“德劳内”杯是我们祖宗传下的什么宝贝。
  一个从不看球的朋友对我们这种极端举动大为了解,“德劳内”——“得了,累!”关你屁事。
  这让我们有些做爱后的泄气感觉。’98世界杯后我就产生过这个感觉,我总结这为“情感不应期”,不到下次高xdx潮将一直萎靡不振。
  每一次感动都会有“后遗症”,就像每一次失恋,我整个躯体被抽干了水分只能像个虾米似的踽踽独行。
  有人说欧洲杯就是一个“好莱坞梦工厂”,电影里该发生的事全在杯里发生了。
  看电影的感动就是不留“后遗症”的感动。你可以在欧洲杯期间对贝克姆、戈麦斯的出局痛哭流涕,也可以对达拉斯这厮大喝一声“抽丫的”,但德尚把杯一举你就得恢复人形,冷静得像葛优一样没心没肮——“葛玲?葛玲是谁啊……”
  这么远,咱潇洒得起。
  最让我不解的是那些感动得非要“从一滴水看太阳”的人,每回欧洲杯、世界杯告停,他老人家都得把好端端的一部大片往国产片瞎靠,煞有介事地要我们总结什么学习什么领悟什么,并指出这个距离其实并不远。
  知道国产片怎么折腾也上不了好莱坞那个殿堂,张艺谋拿来拿去不过是在“金熊”与“金棕榈”之间徘徊;鸡蛋怎么孵也没法奔恐龙那个方向发展,虽然六国科学家联手破解了基因“密电码”,但鸡与恐龙必须还有个界限,否则吃鸡都得花大价钱。
  人说,《红楼梦》最想说的就是“意淫”主题,人人都需要“意淫”。欧洲杯提供这么一个隔岩观火隔山打牛隔靴搔痒隔着墙壁想媳妇儿的“意淫”机会咱享受了妙处赶紧撤!
  不要把甲a、甲b、中国足球未来之七十二思考掺进来。看了凤姐就看了吧,“感动后遗症”是危险的,那会像贾府那个混小子梦里惊魂非得精尽人亡不可。
  今年中国足协把甲a赛程安排精了。就在我们把大部分情绪用在星球另一半的悲欢离合,这一半的猥琐鄙陋之事就在“打枪的不要,悄悄的干活了”……
  科萨诺维奇冲进场内去了,郝海东不吐口水改跆拳道了,吉林敖东又要高喊保卫了,假球、黑哨又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了……
  因此“欧洲杯”与们根本是“冰火两重天”的滋味,我们就当是穷鬼某次上了回天堂,享尽荣华富贵再回地狱。心态一定要端正——否则就会成短命“阿q”,本来在未庄好好的,去了趟城回来就要闹“革命党”结果弄成个“四不像”,圈圈没画圆便被拖出去一刀剁了。临终时,还自己感动自己喊声:“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其实,十八年后根本没什么“好汉”。
  拔刀的方式
  古龙说:拔刀,有两种方式。
  一种如西门吹雪,他已做到人剑合了,他拔刀,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另一种则是杀猪匠,当他用笨拙的姿势把血淋淋的刀从死猪身上抽出时,你只感到卑劣恶心。
  拔刀,可以有两种方式;写球,也可以有两种方式。面对每天与这个星球一起眩目旋转的皮球,我致力于把它写成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歌们儿爷们儿姐们的一包“快乐解药”。
  我认为,形式代表一切勿用自己的方式解读足球,并让它不断刺激着我与我的读者们的快乐神经中枢,这个过程,是个吸毒般的过程,或者将来炸弹崩然炸响的过程……
  在这个离经叛道的路上走得越远就越快乐,因为足球本身就是利物浦工人们向英国皇室的“板球运动”竖起的一根巨大中指。足球是一个发泄的“场”,足球是最昂扬的平民运动,足球是最神秘的武侠世界,足球是马拉多纳横冲直撞用西门吹雪的孤傲化境嘲笑权贵的一柄利刃。
  我希望与马拉多纳同在,即使他吸毒,但他不腐朽;即使他用鸟枪射击鸟记者,但他不凶残;即使他进不了圣殿,但他在墨西哥稀薄空气中发出那枚入球将永远载入“足球圣经”。
  有人剑全一的西门吹雪,有人球合一的马拉多纳,他们拔刀的方式都是前一种。他们代表着足球的极端形式。
  所以,当伟大的迭戈“马拉多纳被国际足联打入另册,成为网上“世纪足球先生”时,我一点不感到愤怒,这才是迭戈应在的地方,作为民间意志中的英雄,他应该出没于“绿林”。
  让贝利成为皇家册封的骑士吧,这个布拉特的“御前带刀侍卫”只能像杀猪匠一样拔刀,他那些所谓“经典”的进球,不过是我们在甲a外摇里也能看到的镜头。
  而像自由战士格玉那一样活着的马拉多纳,才是足球的标榜,他的每一个细节,都足以成为平民们的“快乐解药”。
  伊沙说,马拉多纳体现着足球的真正意义,贝利体现着国际足联的官方意义。我说,马拉多纳是“天使+魔鬼”,贝利是“圣人+小人”。
  所以,“网上世纪足球先生”才是世纪的象征,马拉多纳踏的是下个世纪的足球,也像“天外飞仙”一样无迹可寻,他是“21世纪风络杀手”!
  孤傲、犀利、绝不合作,这样的方式才能成就西门吹雪,这样的方式才能铸造出不与阿维兰热握手、敢把意大利的夜空哭碎的马拉多纳。
  拔刀的方式有两种——我不做杀猪匠,也不做御前带刀侍卫,我要向西门吹雪、马拉多纳学习,让足球成为平民们的“快乐解药”。
 



无趣的战斗


  马明宇与我战斗,是一场无趣的战斗。
  有一本书叫《我与刘晓庆——不得不说的故事》,我认为它是迄今我看到的最无趣的书,所以我决心不把和马明宇的争论变成《我和李承鹏不得不说的故事》,或《我与马明宇不得不说的故事。
  人应该学会有趣,无趣是在浪费生命。
  现在我们终于知道马明宇在意甲的“不能随之轻”了,但当时那么多人鼓吹让马明宇“压倒安贞焕”“压倒中田英寿”,并在各自的阵地上,将我定性为“一贯”的“阴险”和“不怀好意”;马明宇也不仅认为我“伤害”了他,并且要“算账”。这样才觉得有趣。
  王小波说,”论争“是需要有正确态度的,但中国人一向不霁究这个,大家只会叫“就是好,就是好……”,或者“打倒、打倒,踏上一只脚”。这就是“无趣”。
  从小我就羡慕记者这个行当,因为有趣。所以当上记者就坚持不写“无趣”的东西。“五文弄墨”把这种写“无趣”的东西的记者称为“红包记者”。主要讴歌形势一派大发并挥些好处。
  我的“有趣”原则撞上一场“无直的战斗”,这种战斗是“一种文化”对决“另一种文化”,根本没有“青红皂白”……
  虽然遇上一场“无趣的战斗”,但我在这个过程中表现还不算“无趣“。我不想在无趣中浪费生命。今后也如此。
  威尼斯商人
  除了足球,意大利出产什么?通心粉、菲亚利,还有就是威尼斯商人。
  亚历山德罗·高奇何许人?典型的“威尼斯商人”。关于高奇的家族渊源无从考证,但高奇父子在贝鲁斯科尼、莫拉蒂的强势打压下仍然能活得游刃有余,时不时还倒腾个中田英寿牟取暴利,让那些只知道往球内“砸钱”的主无地自容,这证胆高奇得“高”——“实在是高”!
  高奇秉承了威尼斯商人所有的优良传统,那是个能把一里拉变成一美元的角色,“和威尼斯商人独处一分钟,你也要担心一下自己的头发,因为他极可能盘算怎样把你开到假发店换钱”。这是对威尼斯商人最好的揶揄。
  虽然现在有人像盼来星星盼来月亮一般欣喜高呼“高奇就要来到我们中间!”但我却有些怀疑事情是否那么乐观,因为来的是高奇,而且,他肯定不止和我们相处1分钟,我们岂不成了葛优、陈佩斯。
  报载,今年3月高奇就秘密与日本国脚稻本联系过了;又报载,在被“玻璃猴子”日本人涮了一把后,高奇又钓上了李东国、高钟秀。威尼斯商人从不做空手而归的买志,所以头一扭眼光瞄上了我们的马明宇。
  我反对把马明宇称作“替代品”,这个称号多少令人要想到当年缺奶、缺糖、缺肉的时代的“代食品”。马明宇是堂堂中国国家足球的队长,怎么能够成为转会市场的板凳队员呢?
  但是,我必须用“但是”这瓢冷水来打扰一下昨天为此欢呼雀跃的人们的兴致,幸福感不要来得太早了,种种迹象都表明威尼斯商人在进行了一场“三角恋爱”后才被迫向我们投怀送抱的。
  年薪多少?转会费多少?转会方式如何?那个据说已经初步达成一致的“时间差”会不会成为谈判桌下的定时炸弹?
  我理解人们对“世界第一联赛”心潮起伏的感受,但“心动”不是“行动”,事实上,高奇大步只不过发了一纸“愿意来华谈判”的意愿。说让步,也就是把当初倨傲的“让全兴赴意谈判”改成了来我们这里“打客场”而已,如此而已……
  威尼斯商人的支票薄岂是手纸一样随便撕的。什么是威尼斯商人?你赚到一个金币他却要割下你心头一块肉的就是威尼斯商人。这是莎翁警告过的。
  现在我们知道了,佩鲁贾并非对马明宇“情有独钟”,马明宇只是高奇棋盘上某一个棋子,但这也是一个巨大进步,毕竟别人知道中国足坛不只有“驴子”,也有“千里马”了……
  值得琢磨的倒是我们空前高涨的乐观情绪,这情形有些类似改革开放之初的“出国热潮”:出去吧,出去吧,大把大把的钞票……
  就像“快刀浪子”高峰,“告别演出”也踢了,。协议也草签了,但“慕尼黑1860”对他是一场噩梦,浪子如今只能浪迹天涯。
  在威尼斯商人高奇来华谈判之际,我们不要以为他只带着支票簿,他还带了一把锋利的刀。而我们必须提防这把世界上最锋利的刀。
  一口痰盂
  这是一个无趣的时代,因为身边的足球越发无聊。据说:文学评论的崛起反证文学创作的堕落。同理,中国足球创作的堕落促使足球评论的泛滥。
  有人说:中国足球就是一口谈盂,人人都可以往里吐口水。我认为,这是迄今最准确的“定位”。
  所幸有定义“足球新闻工作者”,否则我们这一干围着痰盂打转的人不是身份卑微的清洁工,便是肺结核晚期患者。
  王朔说:无知而无畏。吐口痰算什么?许德尚把美酒盛满欧洲杯然后“举杯邀明月”,就不许我们把浓痰填满中国足球“混事在人间”?
  比如“卡洛维抵蓉买马”就是一桩可以大吐而特吐的事。“第一个登陆意甲的中国球员”,“第一个身价压过韩国人的中国球员”那么遥远那么坎坷的“走向世界”之路就这样一夜间完成了。
  于是成都媒体就狼奔豕突狂炒爆煎着,于是全国同行就风尘仆仆心急如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