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手起刀不落 >

第15部分

手起刀不落-第15部分

小说: 手起刀不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支科威特国奥并没有“阿拉伯王室的贵族气”,他们把握不住“西亚流”在中前场富于美感的叙述方式,在需要胜利的中国队面前,他们就像一面神奇的“哈哈镜”。
  发明“哈哈镜”绝对是一个奇迹,扭曲的参照指数把原本的形象搞得天翻地覆——西施成了东施,无盐变成了貂蝉。对于自卑的人,这是一个好消息。它神奇衬出了中国国奥的“性感”,在以“长江之水滔滔不绝”的进攻又一次“走向胜利”后,我们大可以送霍师傅一幅“打败亚洲弱旅无敌手”的金匾。
  这时,许丁茂却正在为寻找一个强劲的热身对身汗流浃背,就像当年的墨西哥世界杯上寻找马拉多纳的身影一样——许西茂没有霍顿聪明,“日本镜子”把韩国国奥照得体无完肤。
  霍顿是英国人,却对“避实就虚”使自己“发展壮大”的游击方针大彻大悟。他是不会去“欧洲半月游”的;不像老实的戚务生,拖到英国、德国尽找高手拉练,只听到耳畔一阵“齐里咔嚓”,而后去负什么“该负的责任”。
  因此我开始理解霍顿——豆腐才显着刀快,“哈哈镜”才莫辨美丑。越南也好、科威特也好,甚至不丹、马尔代夫,拖出去一刀“剁”了,制成“狗肉之酱”就衬出咱的“诸葛之高,关云之长”,这是怎样的一种“鸟生鱼汤”呵……
  许丁成凭什么要站在日本这面清晰的镜子前呢?那张痛苦万状的脸真是“我见犹怜”;不像霍顿,借一面“哈哈镜”搔首弄姿活得通体舒泰。人越丑越需要信心,霍顿帮我们在哈哈镜前找到好心情。
  不过霍顿还是没忘显示英国人的缜密逻辑——“科威特是一支强队,它得过亚运会亚军、海湾杯冠军”。虽然彼“科威特”此“科威特”之间偷换了概念,但这摆明了告诉你,“这可是纯正威尼斯制造的镜子,绝非逗你开心的哈哈镜”。捧了别人,也夸了自己。所以,科威特这面哈哈镜,与霍顿之间上演的是一出默契无比的“捧哏”与“逗哏”。
  “伪快乐”说
  当“足球需要快乐”这一说法直呈泛滥之势的时候,我发现“快乐”其实是一种迷幻毒药……
  中国足球看来在营造一种“伪快乐”,那些苦大仇深的主,比如说“黄连树的根根”“苦芹菜的尖尖”“药罐里的渣渣”,一夜间都“生在红旗下,长在蜜罐里”了。快乐,绝对是当今中国足坛最时髦的一块商标。
  《绝对大羽》当然“绝对快乐”,令人吃惊的是一向愁眉苦脸的王副主席也寄语要“快乐地踢球”,而且那个一位也从“十强赛的一流”轻快地飙升至“九强赛的一流”了。
  “享受足球”被当成一种时尚品牌,它像“伊夫“圣诺良”或“劳力士”一样可以及时地调高你的身价。
  “快乐踢球,享受足球。”其实这话是贝肯鲍尔说的,我们适时地赶上了这趟潮流。而一向以“师承德式足球”自居的韩国人这时却痛苦得很——在“蚕室”体育场被日本一刀“剁”了,许丁茂没我们快乐,是缺乏“主义”的中国足坛压倒一切的主义,谁要是“不快乐”,或“不那么快乐”,将被视为“九强赛”前最蛊惑民众的异类。
  记者老史们当然乐意做一个快乐的使者,正如王小波告诉我们的那个故事,他们力图做成合格的“花剌子模信使”,哪怕洪水滔天,也只报喜不的优,这是最高职责。于是,全国都在“快乐着”,只有少数几个(比如我)没有跟得上潮流还在一边尖酸刻薄叽叽歪歪……
  我不知道为什么“快乐主义”突然就泛滥起来,正像弗洛伊德在分析《受虐狂》一文中所阐释的那样:当一个人或一群人长期受到压抑和折磨之后,对幸福的追求就会异变为对痛苦的依赖感,灵魂已经麻木,所以以就会自欺欺人地变态为“快乐”。
  长期痛苦的中国足球是否就这样“快乐”起来了呢?如果这样,“快乐主义”肯定就是“受虐主主”。与现在有些人的怪癖一样,“受虐”就是时髦。
  因此,“九强赛”前被人大肆鼓吹的“快乐说”蝇一种地地道道的“伪快乐”。快乐是一种奢侈,我们哪有这种资格享受。现在粉墨登场的“快乐”,是被篡改了本意的“快乐”。
  马克“吐温说:无知总比有知显得快乐。中国足球很无知。
  韩国人历来是不大快乐的,他们不想冒充“快乐”,正因此他们往往也得到快乐,我敢说,他们的痛苦是被战胜“快乐”中国人的锋利武器;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的李金羽们天天作秀,摆出比实际年龄小了五岁的天真状:“只有happy,才能赢球”,天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happy”,真的快乐!
  在众人快乐得像一只只蹦跳的青蛙的时候,阿q说:老子也快乐……
  篡改者的胜利
  这是一次“篡改者”的胜利,因为我们只看见李金羽、李铁、张引,却看不见霍顿。
  黄健翔激动地说李金的进球是“鲁梅尼格式”的,当然网友虎禅也可以说这间“罗马里奥式”的,或者“贝贝托式”的,因为李金羽并不主张用强硬手法解决问题。在门前他更像一个“机会主义者”。
  胜利了,是可以找到足够关于胜利的注脚的。但我在国奥这次难得的胜利中并没有看见霍顿,因为这场胜利并不是“霍顿式”的,是李铁帮助下的李金羽充满灵气的两次“个人行为”,才让中国队赢下“必须赢得的比赛”。
  霍顿的“机器足球”理论终于暴露出巨大缺陷——平行站位导致首先失球,整体推进“推而不进”,“呼啸而来呼啸而去”的长传疾攻最终把张玉宁变成一根愚蠢的木桩。
  由李铁与李金羽连袂“篡改”的进攻思路才促使们第一枚入球的产生——已经习惯在国奥中圈地带颓废地做着横横或斜传的李铁被那个荒唐的失球激怒,这一怒倒让他回忆起在辽宁队那个乱发丛生的“自由人”李铁,因此他抛弃了霍顿在左路贸然挺进,并完成一次“纯粹甲a模式”的进球。
  所以,这场胜利是张引式的,不是霍顿式的。这是篡改者的胜利。
  霍顿标榜的“机器足球”理论在上海的寸水中有些生锈。黄勇主罚的那个角球。如果按霍顿像背诵《圣经》一样不厌其烦向我们讲述的套路——李玮峰扑前点,孙继海抢中点,张玉宁抓后点,就不会有李金羽那个怪异的入球了。
  无个性的“机器足球”废了张玉宁,个性化的李金羽救了“机器足球”。两个人入球与霍顿无关。
  当下半时霍顿回归了他的战术套路时,中国队沉稳了,但进球没有了。我敢说,这种打法赢得了90分钟的比赛,却可能输掉360分钟的“九强赛”。
  如果没有李铁的“擅离职守”与李金羽的“肆意篡改”,我们会不会有那两个进球?这场胜利不是霍顿思想的胜利,而是两个“篡改者”的胜利。我不知道这究竟是国喜悦还是国奥的悲哀,也不知道两个胜利的篡改者会不会被严格要求战术纪律的霍批评?
  那个现在有些“讨厌”的“批霍派”陈亦明后来的电话里说:“打得好的地方并不是霍顿的套路,按他的思路,应该是造两个1。9米的机器人当前锋。”
  机器人当然不会篡改霍顿的程序,但机器人却不给我们带来胜利。这个说法有些可恶,却有可能在将来得到印证。
  所谓奇迹
  “奇迹”——据说是上帝扔给绝望者的一块球生圈。
  英格兰“绝望者”号船上基冈就在气若游丝之际就等来了奇迹,瑞典人在欧洲杯外围关键时刻的胜利无异送来了一块救生圈,使贡国人能够一举越过该死的“波兰呢沼”。
  上帝也许是说英语的,所以他很容易就听懂了基冈船长的祈求。恰巧霍顿也说着一口纯正的英语,他当然祈祷上帝也能在中国国奥的绝望之际带来福音。
  被韩国人又一次逼到悬崖边上,上海方面已把“10“29”之战称作“血战”了。“血战”,这是一个很有悲壮意味儿的说法,它令我想起半个多世纪前鲁迅在上海诠释的“流血而且战”,“流着血且战”的目的就是要换回“奇迹”,就像当年我们以为我们的血真能吓跑开着军舰的日本鬼子。果真,昨天霍顿以及他那一帮“战友们l”就在“血战说”之后迅速推出“奇迹说”——打败韩国,打败巴林,而且韩国又要被嘏林逼平。霍顿对上帝祈求,肯定比基冈要多。
  但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奇迹”吗?看到韩国“垮掉的一代”的生硬表演,我怀疑“击败韩国”是否是一个错误的坐标——无论是中田英寿还是高原直泰,已会用一系列“后跟传球”指引真正的殿堂在哪里。韩国人堕落了,但比堕落还要糟糕的是无知。
  “出线”就是奇迹?高丰文十几年前就“奇迹”过了。那支国奥队在汉城奥运已成为“最不思进取的队”,而霍顿要实现所说的“敢到悉尼拿牌子”的奇迹,我以为是天真得昏了头。
  基冈船长要求点“奇迹”其实是很本分。那支“性感”得酷毙了的英格兰队没去欧锦赛实在可惜,谁也不愿看到一个由阿尔巴尼亚、卢森堡和马耳他角逐的欧锦赛。
  但是,中国足球拿“奇迹”来做什么呢?难道我们被“奇迹”的招魂幡百复生后就提升了生存的地位吗?就像一个一文不名的穷鬼,上帝砸一块馅饼在他头上,他迟早还要饿死。
  一则传说——’98法国世界后,失意的福格茨、帕萨雷拉、戚务生结伴去天堂找上帝。上帝对福格茨说:“我给你巴西人举世无双的才情”,福格茨喜出望外长笑而去,上帝又对帕萨雷拉说:“我让你们的马拉多纳年轻10岁”,帕萨雷拉受宠若惊并吻上帝的脚;轮到戚务生了,上帝沉吟半响,最后只得耸耸肩膀、推开双手,愁容满面地说:“抱歉,我只有把你们的女人变成男人。”
  面对中国足球的请求,上帝肯定深感困惑——他深知,再伟大的奇迹也改变不了中国足球。
  所谓奇迹,其实离我们很远,“除非把女人变成男人”,上帝他老人家真幽默。
  墓志铭
  巴林面积:669平方公里,人口:50余万人,主要产品:石油、椰枣、骆驼和马。
  中国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人口:12。5亿,主要产品:水稻、煤炭、钢铁及无数痴傻的球迷。
  写下以上文字时,我有一种触目惊心的感受。上次伊尔比德,这次是麦纳麦,伟大的中国,在足球领域中负给又一个弹丸小国。
  我曾发誓不给中国足球写墓志铭,但看来我不得不写了,谨以此文祭奠在“九强赛”悲惨地死去的中国国奥队——
  公元1999年1月6日零时20分,背赠当代中国人最沉重的希望的一支球队丢失了希望。那个丢球仅仅1妙钟的时间——但整整一个世纪的中国足球却全部死去。
  ——我们有必要像所有的墓志铭般书写一下对它的情操评点:
  如果你爱一个人,请他远离中国足球吧;如果你恨一个人,请让他迷恋中国足球吧!
  如果你不知什么是“耻辱”,请感受中国足球吧!
  如果你想研究“十万个为什么”,请探讨中国足球吧!如果你想让自己的情感像股票般被“套牢”,请投资中国足球吧!
  如果你想选择一种“最窝囊的死法”,请效仿中国足球吧!
  ——这里有潘多拉魔盒里所有的恶咒,而中国足球就在一夜之间全盘承受。
  如果你想选择一个铁饭碗,请当中国足球主教练吧!
  如果你最擅长写一份能逃避责任的检讨,请给“九强赛”失利来个“足球不能承受之轻”的总结书吧!
  如果你想成为既能玩弄他人的感情又不用负责的“恶少”,请从业中国足球吧!
  如果你想吃的是奶,屙的是草,请变成所谓的中国足球的“老黄牛”吧!
  如果黑夜真的给了你一双黑色眼睛,请观看中国足球电视连续剧吧!
  ——这是上帝最大的恩赐,所有的幸运都让中国足球独自挥霍。
  恩格斯在马克思的墓前说:你可能有很多敌人,却没有一个私敌。
  我在中国国奥的墓志铭中写到:你可能有很多欲望,却没有实现一次希望。
  马克思可以把任何宿敌的诅咒像蛛丝一样轻轻抹去毫不在意。
  中国足球也可以把任何惨败的教训像蛛丝一样轻轻抹掉爱谁谁去。
  我们发现,你从未实现过我们的希望,所以你是“上帝的弃儿”;但你又得到了所有的鲜花和呵护,因此你是“上帝的宠儿”。
  于是我们给角色混杂的你下了一个“世纪定义”——你是上帝最宠幸的“私生子”,你永远得不到任何荣耀的恩赐,却可以无休止地得到物质上的盛情款待。
  从这个意义讲,我们不好怪罪你这个“私生子”给我们带来的种种痛苦,我们只能半胆抱怨一下产下“恶果”的上帝——凭什么你要逞一时之冲动,还要派一个披“上帝外衣”的霍顿?
  画面中那手足无措的人儿,以及瘫坐如泥的人儿——洗洗睡吧——你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不快乐的因素
  结果,其实早已预料到;结果真的降临,还是有一种接到判决书的苦痛。
  霍顿说过“我还活着”,今天,我却想起臧克家的那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穿过“九强赛”后上海放出的鞭炮声,就想置身于“十强赛”后金州传出的鞭炮声。这是又一次可怕的轮回。
  关于霍顿,关于国奥,关于中国足球,作为坚定不移的“反霍派”成员,霍顿输了,我却发现我也输了——随着中国足球又一次输了。
  这是霍顿第8次没有战胜韩国人,而中国队已是第n次没有战胜韩国人了。有人说“足球需要快乐”,但总是泡在失利的酱缸里你能快乐吗?
  前天,雅凯会见了中国足协副主席王俊生,面对王俊生和他遇到的种种压力,伟大的雅凯说了一段话——“当我捧了世界杯,点走我该得的工资后,我长舒了一口气——再伟大的人物事业面前也会显得无比渺小……”在伟大的中国足球事业面前,任何人都会显得很渺小,所以王副主席唏嘘不已,所以霍顿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