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铁血铸新明 >

第92部分

铁血铸新明-第92部分

小说: 铁血铸新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而是粮草军饷供应成了严重的问题,幸好有毕尚书勇于任事,方才解决,若不然……”

    副千户赵大友年纪大些,明白当初卢象升作为大明府知府前往北京勤王的场景。

    许多地方部队根本没有战斗力,乱哄哄一片,基本属于当地民团,便是百万人也无用,徒增后勤压力而已。

    “可惜毕尚书去年驾鹤归去,大明少了一位称职的户部尚书,后继无人,朝廷财政问题恐怕要更加糜烂矣?”

    阎应元黯然失神,难过的说道。

    秦浩明默然无语,毕自严委实是大明少有的能臣干将,若他在,或许大明和可以多支持几年也说不定。

    毕自严从崇祯元年开始任户部尚书,掌管全国财政。在财源枯竭、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他精心协调、精打细算,支撑明朝财政近十年,功在社稷。

    毕自严到任时,明朝国库早被挥霍一空,国家每年赤字达一百三十余万两白银。

    财政崩溃,大明朝廷只得向百姓大肆苛敛,三饷加派使百姓困苦到了极点。

    毕自严从抓节源开流着手,首先提出裁汰冗兵、兴复屯田,地方官吏以经济发展速度来考核,他的建议得到崇祯皇帝的称赞。

    其后,他广泛征求朝廷老臣的意见,系统地提出了十二条条解决财政困难的措施。

    包括增加盐引,令晋商运粟实边,裁汰冗兵冗役,检查军饷虚冒,开发京东水田,清查天下隐田,兴办军屯等项,皆得允行。

    为了杜绝地方官侵吞赋税银两,他亲自主持编订了赋役清册,颁行天下,严格监督审核,使贪腐现象得到部分控制。

    原来的官屯地亩因年代久远皆被势家豪族侵占,赋税收不上来,毕自严不畏困难,亲自主持核查清丈了官屯地亩,明令按亩起科,增加了部分收入。

    在他的精心谋划下,冗兵冗费略有削减,虚报冒领、贪腐侵吞大大减少,国家赋税收入增加,毕自严因此深得崇祯皇帝倚任。

    然而,随着大明王朝内忧外患日益加重,明朝财政状况也不可逆转地日益恶化,毕自严虽竭尽全力也难力挽狂澜。

    故而,再对大明修修补补没有任何意义,只有砸烂了重建,方有希望重新崛起。

    一瞬间,秦浩明坚定自己的信心,大明不是没有人才,关键是在用人。

    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无需判别何人可用,何人有才?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从培养开始。

    猛将必拔于卒武,贤相必起于郡县。

    只要把忠于自己的将领陆续培养起来,等势力大成之后,自然有人才投奔。

    现在却是凭空臆想而已,在这些大才眼里,你算哪根葱?

    “你们有谁知道天雄军的来历?或者说卢督问什么把他的军队叫做天雄军?”

    既然有了别样心思,秦浩明目视着众人,缓缓的开口问道。

    碾子、赵大友、浩子包括董长青和阎应元皆目目相觑,难道不是卢象升创建吗?

    天雄军名字威风,所以才叫,莫非不是?

    望着他们疑惑的目光,秦浩明喟然而叹!

    所以说历史总是被湮没,才区区两百多年,同一朝代的历史居然都被掩盖,更何况是几百年以后,不同的朝代?

    “这里面牵涉到一段朝廷密辛,作为天雄军一员,你们必须知道。卢督只是再次创建它,而不是这支部队的缔造者。

    奈何牵涉皇家,故而有些事情只可以做,却不可以说。”

    秦浩明语气低沉,可心中的热血却在沸腾,犀利的眼神环绕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跳动着火热的光芒。

    终其一生,一定要和他们一起,再塑天雄军军魂。

    “天雄军是徐达将军缔造,把他发扬光大的是继承者蓝玉将军!”

    不管众将疑惑、兴奋、不解的目光,秦浩明带着无限的敬意继续说道:

    “没错,就是因为“谋反”被斩的蓝玉将军。这也是为什么你们不知道天雄军来历的原因?”

    “同是天雄军的统帅,同是天雄军的军魂,同是五凤坡下杀出来的安徽袍泽。

    有人说徐达谦,蓝玉狂。徐达抡马勺,蓝玉吃小灶。徐达宽仁,蓝玉好杀。徐达专情,蓝玉荒淫。徐达善终追谥,蓝玉获罪横死。

    两个性格命运迥异的人,却是一生的亲密战友,聚在同一面战旗下,踏过前后相继的征尘,成就了同是战神的美名。

    青年的徐达把战刀交给少年的蓝玉,老年的徐达把天雄军的命运,连带未完成的梦想,统统交付给了中年的蓝玉。

    终在捕鱼儿海的风沙滚滚间,插上一把沉默的匕首。”

    秦浩明带着无限的缅怀,说起二人间的区别。

    闭着眼睛,无视众人的表情,他缓缓的说起蓝玉和天雄军的故事。

    安徽定远人蓝玉。这个人说复杂却简单:冷血无情的沙场猛将,无师自通的骑兵战专家,数次天雄军经典战役里攻城拔寨的急先锋。

    从娃娃兵到将军,从将军到元帅,十五世纪与徐达比肩的杰出军事家。

    说简单却更复杂:胜仗打了一箩筐,抢男霸女的恶事也干了一箩筐。

    敌人面前足够嚣张,同僚面前更嚣张,朱元璋面前还嚣张,终嚣张到被抄家灭族,死了也免不了喷口水。

    喜欢他的人说他是民族英雄,国家栋梁,讨厌他的人骂他是乱臣贼子,骄兵悍将。

    徐达带领的天雄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独独放到蓝玉身上是例外。

    经常是大军过处寸草不留,占开封,一把火把蒙古中原王府烧个干净。

    当然是奇珍异宝全抢光后再烧,克邯郸,抢东西我还抢人呢?

    城里蒙古王公家的女眷统统分给战士们“共妻”。

    个人生活也腐化的厉害,胜仗打的多,国难财发的更多。

    相传家里妻妾成群,汉族的少数民族的都能编支娘子军,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翻牌子。

    高兴一晚上翻好几回,据说比朱元璋等帝王过的还滋润。

    杀人当然更不眨眼了,古人云:杀降不祥,蓝玉答:不祥个头。

    每攻下一城,先忙着抓给蒙古人当过差的汉奸,逮着就是一刀宰,行军路上抓了俘虏,嫌带着走累赘,也大都拉出去砍了。

    最瞠目结舌的就是洛阳会战,一支逃跑的蒙古军被他包围,白旗都挂出来了,蓝玉大手一挥:不许投降,就地消灭。

    更过分的当然就是捕鱼儿海战役后的那件事,凯旋回朝的路上,蓝大帅多灌了两壶庆功酒,晚上竟摸进了被俘的蒙古皇后的绣房。

    一番**后,蒙古皇后不堪凌辱,竟上吊而死……

    荒淫,残暴,禽兽不如,几百年来,多少道德夫子们摇头晃脑的骂。

    禽兽,外加在皇帝面前也敢嚣张,这样的跋扈将军谁家主子能容?

    最后遭罪灭门,貌似也再正常不过了,后世的军事爱好者说起此事,经常大叫自毁长城,可放在当时,道德夫子们就俩字评语:活该。

    但就是这个活该倒霉的“禽兽”,偏偏又干了许多道德夫子干不出的好事。

    比如洪都会战,蓝玉奉命率军截击敌增援部队,行军路上恰遇一群扶老携幼逃荒的难民。

    蓝玉当即下令,拿出军粮救济难民,让百姓们放开肚皮吃。

    亲卫弱弱的问句咱吃啥?蓝玉一瞪眼:一顿不吃你就打不了仗啦?

    结果,两千士兵的口粮被灾民们吃个精光,战士们饿着肚皮向敌人发起冲锋,大获全胜。

    再比如说纪律问题,都说蓝玉纵兵抢掠,可都忘了,他抢的全是王公贵族,平民百姓家从来不碰,谁碰就灭谁。

    某次一个救过蓝玉命的亲兵奸污民女,气的蓝玉大骂:没能耐的才欺负百姓家。拖出去剐了。

    积善院的设立更是功德无量,蓝玉军每到一处,都命人搜找战争中失去双亲的孤儿,设积善院集**养,每日三餐好吃好喝,并重金请先生教习读书识字。

    闲暇间,蓝玉常来积善院巡视,有敢克扣孩子伙食的一律重办,更常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取乐。

    每每此时,活泼泼的欢声总荡漾在蓝玉满是疤痕的脸上。

    笑语里的孩子们很难想到,眼前和蔼可亲的“蓝叔叔”,竟是战场上杀伐无情的死神。

    至于发战争财的事也值得一说,多少年来蓝玉抢的多,可花的更多。

    死难的将士遗孤,多年来几乎都由他出钱救济,供养成人。

    那场摧毁了整个蒙古帝国的捕鱼儿海之战,出征前蓝玉下令,查一查所有的十五万士兵,有尚未婚娶的赶紧给张罗着讨老婆成亲,钱不够我来拿。

    折腾完了方才上路,副将王弼不解,蓝玉长叹:此战九死一生,让弟兄们都给家里留个后吧。

    几百年前,十五万来自中原的汉人北征蒙古,然后是沙尘暴,狂风,骤雨,恶劣的草原环境,接着是断水,断粮,迷路,绝望。

    却没有乱,没有溃乱,只是一路咬牙走到最后。走到沉默的捕鱼儿海畔,然后是决战,不世奇功。

    追随他们的将士相信蓝玉,他或许残暴,或许荒淫,却带走了一颗跳动的心,追随他的目光,就追随住一个不死的魂。

    也许他不是一个好人,也许他最终的悲剧是恶有恶报。

    但是只有经过刀光血影的人才会懂:他是一个军人,负起天雄军的军魂。

    他的战刀,永远指向敌人的前沿。这些,道德夫子们不会懂,也懒得懂。

    所以道德夫子们就更不懂,为什么在大明朝立国后,这个禽兽还一次次上奏章要求北伐蒙古,他们说这叫“邀功贪战”。

    他们也不懂,为什么这个禽兽,会为了死难将士的抚恤金问题一次次在朝堂上咆哮,他们怀疑这禽兽在吃空额。

    他们同样不懂,为什么这个禽兽喜欢拿自家的钱出来救济人,他们说这是收买人心,肯定想造反……

    毫不夸张的说,蓝玉要干的事情,或许他秦浩明会干得更过分。

    “而本将,就想做天雄军的继任者蓝玉。”

    临到最后,秦浩明睁开眼突然一字一顿的对着众人说道。

第一百八十二节 战刀所向,皆为汉土()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至此时,秦浩明终于**裸地说出了心中的部分愿景。

    值此乱世,绝不能收敛锋芒,唯有锋芒毕露,方能显贵人前。

    作为升斗小民,单凭一个秀才身份便想行商大明,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想想江南多少家族关系盘根错杂,自己一个没有任何根基的穿越人士想崛起,被人吞了都不知是怎么回事,真当现在的人都是傻子不成?

    为此,他不惜当文抄公,在应天府文人中声名鹊起,渐渐流传整个江南地区。

    但这些和他心中的梦想相比还远远不够,为此,他又和卢欣荣、董长青、余佑汉四人北上战地。

    凭借对历史的了解,说动卢象升借其三千兵马。

    之后,一斩甲喇额真阿伯泰,二斩饶余贝勒阿巴泰,三斩右翼军统帅岳托,挟赫赫不败之战功,扬名于大明全境。

    可以说,现在的他方具备一定的实力聊以自保,可以筹谋布置一些产业而无虑其他家族虎视眈眈。

    秦浩明的话说得在场每个人心血沸腾,悠然神往,哪个男儿不热血?哪个男儿没有梦?又有谁不想显贵人前留名青史?

    “愿为将军手中最锋利的战刀,永远指向敌人的前沿,屠神杀佛,至死无悔。”

    最先出言复合的反而是刚刚加入的阎应元。

    不知为何?秦浩明的一言一行总能打动他的内心深处。或许,自己的内心一直渴望建功立业吧!

    “好!

    杀一是为罪,屠万是为雄。屠得上百万,即为雄中雄。

    放眼世界五千年,何处英雄不杀人?我辈热血好男儿,岂能今人输古人?

    惟愿与尔等,战刀所向,皆为汉土。开疆拓土,俱为汉人。”

    秦浩明眼里斩钉截铁,话语间杀气腾腾。

    “战刀所向,皆为汉土。开疆拓土,俱为汉人。”

    原本少言寡语的董长青双眼狂热,嘶声大吼。

    一直以来,他有些茫然,不知此生究竟有何追求?

    更多的,所言所行皆出于报恩的目的,帮助秦浩明。

    直至此时此刻,他方知自己一生的理想为何?有什么比得上建不世奇功,扬威域外来得诱人?

    若此,人生何憾?

    “战刀所向,皆为汉土。开疆拓土,俱为汉人。”

    “战刀所向,皆为汉土。开疆拓土,俱为汉人。”

    “战刀所向,皆为汉土。开疆拓土,俱为汉人。”

    ……

    赵大友、碾子、浩子、董长青、阎应元皆右拳抚胸,热血在心中流淌,口里低声喝叫,仿佛在宣誓。

    秦浩明亦是如此,眼角间微有湿润。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不论历朝历代,汉人永远名将辈出,不论出身地位。

    便是天雄军的前身,徐达、蓝玉,一个放牛娃,一个十五岁的农家娃,不是照样把强大的蒙元杀得上天入地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现在的建奴无论从哪方面来讲,跟蒙元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谁知现在连大名都没有的碾子、浩子将来会不会成为名闻天下的英雄人物?

    ***********历史证明,每当外敌入侵的时候,揭竿而起总是平民百姓。而享受荣华富贵的功勋世家,却多有不堪。

    无它,被优渥的生活腐化堕落矣!

    既如此,自己又何妨用手里的战刀杀出一片新大明?

    说实话,只有来到这个年代,秦浩明才知道,为什么大明朝堂市井皆没有当建奴是强大的对手,即使是在屡战屡败的情况下。

    无它,不论是现在还是以后,若没有汉奸的帮助,建奴永远不可能取得汉家天下,这是毋庸置疑。

    而他要做的,只是带领天雄军将士屠光建奴,修理汉奸而已。

    恰如那句:看破千年仁义名,但使今生逞雄风。宁教万人切齿恨,不教无有骂我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