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驸马爷-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话里面有话,意思也很明显,不太相信这诗是柴绍写的。
柴绍高傲地回答道:“崔兄,此言差矣,刚刚绍就说过,诗歌都是小道尔,能够写几首诗歌,又能够怎么样?
能够让百姓吃的更好,住的更好,穿的更好,过上更好的日子吗?诗歌终究是诗歌,只不过是文人寄情山水又或者是感叹事物罢了。
评定一个人的功绩,不可能是用几首诗歌吧?
这样的功绩最后也都会慢慢的消散,或许随着自己的诗歌的失传,还会默默无闻。
对百姓,对朝廷,一点儿的功劳都没有,何至于让世人记住?
大丈夫,就应该像卫、霍之将军,马革裹尸抵御外敌,让边关之百姓能够过上好日子,能够让蛮夷见到我中原大地的强大,能够万朝来贺!
你想要诗歌,我这里有很多啊,随随便便就是几首。”
要么不装,要装就要装最好、最大的一个笔。
柴绍这一番感慨,算是把天下很多的诗人都给骂了,同时也有那些古代的诗人。
崔明清是又惊又喜,喜的是柴绍这一下子得罪了很多人,可是惊的是柴绍的话也没有错,他这番话是为国为民,是想要壮大中原大地的力量,也符合现在的皇帝的思想。
会摆弄几首诗歌算的了什么,古往今来,那么多的写诗写的好的,也都只不过被士林之人传颂。
但是在百姓在皇帝的心中,这些人也就是会摆弄诗歌罢了。
要和卫大将军和霍骠骑相比,简直就是一文不值,没有什么可比较的,因为他们这些人,除了写诗,也就只会写诗了。
有人不服,自然要辩论几句,“你说你有很多,你说诗歌是小道,那你现在做给我们看看,你要是还能够拿出几首经典的诗,我就服!”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柴绍张嘴就直接来了一首,一下子让全场都没有话可说了,毕竟经典的诗可不是张口就来,需要时间去琢磨一下,打磨打磨之后,才会成为经典。
但是柴绍这口气,好像是真的有这个文采,只不过是不屑于顾啊。
崔明清觉得要是再继续下去,肯定是自取其辱了,“柴兄当真是好文采,不过,诗本来就是中原文化之根基,作诗不仅仅是寄情于山水,也是抒发着诗人的情怀。
今日,我倒是见到了什么叫做出口成章,这一百两银子,我输的不冤,事后定当送上。
今日的春游,有了柴兄,乐趣横生,当真是难忘。”
崔明清咬文嚼字地说了一通,直接收尾了这一次的春游,准备带着大家回去。
慧能大师却在这个时候,上前拦住柴绍,诚恳地说道:“柴公子,可否把你的佳作,赠与我大慈恩寺,也好让这两首经典之作,传颂于世。”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题都城南庄》。崔护在这里感谢大家的支持,谢谢我亲爱的读者们!
本章完
第32章 夫君,人面是谁?()
柴绍并不想用诗词来装大,但是这个时候讲究的就是诗歌。
有人穷极一生,就想要写出一首能够传世的经典之作,也有人在能够写出一首传世的经典之作之后,欣喜若狂,疯疯癫癫,还有一些,则是仗着自己能够写出传世的经典之作而持才狂傲。
唐诗宋词,诗在唐朝的时候绝对是发展到了顶峰,很多传世的经典之作,也是出现在了这个时候,同时也是中原文化之瑰宝。
但是也造成了很多一部分的人跟风,把能够作诗当做是衡量一个人文采的标准,能够写出好诗出来,那就是名人一个。
就像是现在,柴绍也算是一个名人了。
最起码,今日已过,满长安都知道柴绍做出了两首绝顶好诗,并且还说出诗歌乃是小道尔这样的话。
而慧能大师也是看出了这两首好诗带来的影响,以及以后柴绍这个名人带来的效应。
所以不顾崔明清的面子,当着众人的面,像柴绍请求索要那两首歌曲。
崔明清明显被打击的不轻,一甩袖子,大声地“哼”了一下,就走人了,连自己的夫人都不顾了。
柴绍非常大度的说道:“好说,好说,不就是诗嘛,就赠与你们大慈恩寺了,也算是我的心意,感谢大师你这一次的深情款待。”
慧能大师本来以为柴绍会不愿意,他已经想到了给出什么承诺或者是条件,以此来打动柴绍的心,让他松口赠诗。
没有想到,柴绍是这么的好说话,一下子让他自己都有一些自行惭愧了。
本来来这里是给崔明清撑场面的,和柴绍也算是对立面,还落了柴绍的面子。
现在寻求赠诗,柴绍肯定不肯,结果,柴绍张嘴就送了,简单又粗暴。
“多谢柴公子,多谢柴公子,佛祖保佑柴公子长命百岁,儿孙满堂,以后柴公子前来我们大慈恩寺,我们定当热情欢迎。”
柴绍自然也是想到了多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路,以后他待在长安的时间还长着,而且依照历史来看,这大慈恩寺在以后,怎么也算是一个大寺庙,毅力在长安不倒。
还有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桥段,所以这个时候,赠诗给慧能,交个朋友,还能够恶心一下崔明清,何乐而不为?
在另一边的李三娘,也听到了柴绍这边的事情。
所以女人之间的宴会,直接匆匆散场,各自找着各自的夫君,她们多多少少也都知道了事情的经过。
“李家姐姐当真是找了一个好夫君,能文能武,还能够写出这样的好诗,只不过啊,那个人面说的是谁了?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真是好句啊,让妹妹我听着都有一些想要哭,心中忧伤不已。”
崔夫人本来也想要借助这个机会,拉拢一些姐妹,吹一吹枕边风,但是没有想到最后的结果却是这样。
她这边进行的不顺利,她夫君那里更是丢了脸,最后只得阴阳怪气地对李三娘说了一句不清不楚的话,扭着腰走了。
李三娘身边也有几位交好的姐妹,看着远去的崔夫人,愤愤不平地说道:“什么人嘛,自己的夫君落了面子,还在这里阴阳怪气地挑拨别人夫妻之关系,真是蛇蝎心肠。
姐姐,你别听她的,她是故意那么说的。”
李三娘一边走一边说道:“我是那种小气的人吗?夫君说过诗歌乃是小道,这些他张口就能够说出来的好诗,又能够代表什么?
走吧,别让他们等着急了。”
“是啊,是啊,嗣昌大哥的文采真是没话说,这两首诗,都是经典之作了,却没有想到嗣昌大哥张口就能够作出来,妹妹你当真是找了一个好夫君。”
柴绍让下人把第一首诗的稿件交给了慧能大师,然后又当场把第二首写了出来。
丢了毛笔,起身就走,一边走一边说道:“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好吧,真的是张口就成章,随口就能够说出经典的好诗。
那临走时候的半阙,听起来就非常有意境,别人都在笑话我太过疯癫,但是我却嘲笑别人都看不穿,正好对应了开始柴绍对于诗歌的看法。
“阿弥陀佛,柴公子当真是一个妙人啊,深知佛理,如果能够皈依我佛,定是一代圣僧,可惜,可惜。”
慧能大师看着远去的柴绍,双手作揖,念叨了一声之后,有一些叹息地说道。
柴绍是不可能去当和尚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去的。
因为他有一个貌美如仙子一般的妻子,怎么可能就直接遁入空门当和尚,吃着斋饭,念着经。
柴绍和李三娘一一拜别了别人之后,两个人走在下山的小道上,身后跟着马三宝等护卫。
“夫君文采斐然,能够写出那么好的诗句,妾身当真是很高兴,不过妾身更为夫君有着卫霍之志更加高兴,崔家这一次做的有一些过分了,妾身想要派人去打探一下。
或许上一次的事情,就有着这些人中的某一个参与,毕竟能够培养死士,不是一般人能够培养起来的。
妾身想要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如此针对我们。”
柴绍点头说道:“嗯,先查崔家的这个崔明清,然后就是那个王家的王晓鹤这两个人,今日一行,崔明清是想要让自己崔家名声更加壮大,架立在所有世家之上。
至于为何针对我,应该是我们北方的陇西世家和他们清河崔家有渊源,又或者是,杀鸡儆猴,不管如何,崔明清也有着嫌疑,至于那个王晓鹤,我觉得嫌疑不是很大。
但是他也知道一些,从他下手也可以。”
李三娘点点头,然后沉默地走了一会儿,突然问道:“夫君,人面是谁?”
“啊,什么人面?哦,你说的是诗句里面的那个人面啊,那是代称,不可能有人叫人面吧,而且,我也不能在里面加个什么女人的名字吧,这样一来,就只能是指一个女人了。
诗歌讲究的也是一种代入感,用人面,大家都能够自行联想,把她想象成自己心目中的那个女子。”
柴绍本来还没有听清楚李三娘问的什么,什么叫做人面,然后突然反应过来,立即强行解释。
额头都有一些出汗了,不知道是走的累了,还是心虚。
本章完
第33章 积土成山()
道不同不相为谋,崔明清不可能一直留在那里被羞辱,离开了桃花林之后,脸色不是很好。
“大哥,我们上一次就应该弄一次狠的,杀一个屠户,实在是太便宜了。”
崔明远恶狠狠地在崔明清的耳边说道,上一次张屠户的事情就是他做的。
崔明清摇摇头,回答道:“两年多了,短短两年的时间,真的能够改变一个人吗?”
崔明远不知道自己的大哥说的是什么意思,“大哥你是觉得柴绍此人变了?”
“是啊,变了,变得更加聪明,更加让人难以对付了。”
崔明远也是点点头,毕竟以前的柴绍只是一个武将,做什么事情大多都不会过脑子。
就是凭着柴家营造的名声,什么行侠仗义,少年便以任侠之名而传播关中。
这些都不是给柴绍塑金身,在世家之中,这是再正常不过了。
但是突然之间,柴绍不仅仅能够在命案之中脱身而出,还能够写出经典的好诗,更能说出那一番话,今日之后,柴绍的名声又将传遍关中了。
“柴绍此人,我们不易得罪的太过了,张屠户的事情,一定要把尾巴弄干净了,不能让柴家或者是李家查到了我们头上。”
崔明清想了一会儿,就对弟弟崔明远吩咐道。
崔明远有一些不满地问道:“大哥,我们为什么要忍,他刚刚可是当众羞辱我们啊?”
“为什么?现如今的局势很难看明,陛下昏庸,重用宇文化及这样的老贼,迟早会被这老贼害死。
到时候,各路义军诸侯势力开始逐鹿中原,谁输谁赢,谁能够坐拥天下,还说不定呀。”
崔明清背着手,站在高台上远望着远处的景色,那神色就像是看到了未来,看到了以后的乱世纷争。
“大哥,你的意思是,柴家?”
崔明清瑶瑶头,然后崔明远就知道是谁了,想一想,这家还真的会有可能。
柴绍和李三娘还想着要找到那个杀了张屠户的幕后之人,却不想,他们刚刚和这个人擦肩而过。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
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当一个人对着你笑,其实可能并不是真诚的笑。
还有一句话叫做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柴绍自春游之后,又宅在家,不是打纸牌就是练武。
外面已经把他在大慈恩寺写的两首诗,传的沸沸扬扬。
同时,也对柴绍说的那番话,也是议论纷纷。
有支持的,觉得柴绍为国为民,有着卫霍之志,是大丈夫一个,世间好男儿。
这些人里面武将居多,还有一些明白柴绍所说的道理的,也知道,柴绍所说诗歌乃是小道的意思。
毕竟舞文弄墨只不过是闲情野志,在这个百姓哀声遍野,义军遍起的时代,作诗并不能当饭吃。
但是也有不支持的,觉得柴绍简直是有辱斯文,竟然张狂地说诗歌乃是小道。
骂柴绍的人很多,可是有时候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你敢说有卫霍之志是错误的,对方肯定是要撸起袖子,好好和你理论一下。
一个月过去,想象中的麻烦并没有到来,似乎崔明清已经忘记了春游的事情。
杨广一直住在东都,长安只有一个小王爷还有一个大将军阴世师镇守。
而这位小王爷是杨广的孙子,自幼聪慧,气度非凡。在长安这个朝廷里面的很多官员,都想要在杨广失势之后,拥立这位王爷,从而成为从龙之臣,把持天下。
所以这个时候的长安朝廷,是一滩浑水,稍有不慎就会被卷入造反的名号之中,到时候想要抽身都没有办法。
去年拿出来的铁炉子,小赚了一笔钱财,但是因为朝廷对铁盐的把控,还有现在这个义军四起,民不聊生的时候,铁也被各个势力掌控,柴李两家的那点儿铁矿,还要有其他用处,不可能全部拿来做铁炉子。
所以铁炉子也并不赚钱,但是这个新式的取暖工具,却被这个时代的人慢慢接受,上到皇宫贵族,下到黎民百姓,都喜欢上了这个一点烟尘也没有,还非常好用实用的取暖工具。
柴绍见到铁炉子不赚钱,便又想出来好几个比较能够赚钱的新式物品,比如算盘。
这个本来应该是出现在宋代的算数工具,被柴绍提早了百年。
算盘制作简单,很容易被模仿,但是发一笔就撤,不太过投入就行了,毕竟柴李两家的势力不小,前期也能够阻止一些工匠模仿。
至于超过了柴李两家势力的范围,那就管不了了。
四月的某一天,东都的大业殿起火,杨广还以为是义军打到了东都,吓的直接躲到了草丛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