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网游竞技电子书 > 三国之大秦复辟 >

第382部分

三国之大秦复辟-第382部分

小说: 三国之大秦复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庶眼中闪过一抹凝重,望着嬴斐,道:“不论是是推行编户齐民律,还是推行国考,对于世家大族与地方豪强的影响都不大。”

    “这也是地方豪强与世家大族甘愿忍气吞声的原因。如今主公一旦公然建立秦学,将会使世家大族与地方豪强的优势化解。”

    “这样的结果,世家大族与地方豪强根本接受不了,再加上当初推行编户齐民律的裂痕,恐怕世家大族会铤而走险。”

    “嗯。”

    点了点头,嬴斐心里清楚徐庶的担忧并不是不存在,而是一直都存在。世家大族与地方豪强,纵横大汉王朝四百年。

    它就像一颗大树,根须早已经穿透了大地,与这方天下混合在了一起,不分彼此。

    如今自己想要除掉,必然会引得天下动荡不安,给关东诸侯一个机会。

    “兄长说的不错,只是秦学一事必须要推行,否则一旦世家大族与地方豪强的弟子纷纷辞官归隐。”

    “到时候偌大的秦侯府,四州之地将会有大半地方陷入瘫痪状态,这样的局面,本侯绝不能容许出现。”

    嬴斐心里清楚,四州之地一旦陷入瘫痪状态,将会令秦侯府损失惨重。

    “既然如此,不知秦侯以为秦学之中,当以那家学问为主?”

    随着蔡邕的这一问话,在场的四个人一时间全部沉默了下去。因为他们都清楚,秦学的成立,必然是为了秦侯府服务的。

    正因为如此,秦学的学问选择上,将会具有偏向性。不管是诸子百家那一家,都将是一次大兴的机会。

    嬴斐心里清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坏处,他绝对不会只任由儒术横行。在嬴斐看来孤阴不长,孤阳不生,只有诸子百家同行于世,才能创造出一个灿烂的大世。

    一念至此,他心中也是有了决定,嬴斐抬起头盯着蔡邕,一字一顿,道。

    “岳父,本侯以为当百家争鸣,择其有用而用之!”

第八百四十章 兄长、你以为呢?() 
??“百家争鸣?”

    蔡邕神色中闪过一抹异色,他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意思一清二楚。只是作为一个大儒,心中未免有些情绪波动。

    当年由于董仲舒上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致儒家成了活跃在朝堂上最强大的诸子百家势力。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三百多年,如今正处乱世诸子百家纷纷出世。

    如今秦侯嬴斐想要重新恢复百家争鸣,必将会对儒家一家独大之势造成冲击。蔡邕作为儒家大儒,一时间自然很难接受。

    因为他清楚,一旦秦侯嬴斐化私学为官学成功,到时候秦学在秦侯府四州之地中的位置,将会与日俱增。

    甚至于将来会出现一种局面,天下百官皆出自秦学。

    “主公,这是打算恢复春秋盛事,重新让诸子百家兴盛?”

    嬴斐的反应出乎了其他人的预料,没有选择大行于世的儒家,也没有了选择一直重用的法家,反而想要百家争鸣。

    瞥了一眼徐庶,嬴斐点了点头,道:“嗯,春秋战国学术灿烂,诸子百家大行于世,可谓是大争之世。”

    满意的点了点头,嬴斐继续望着蔡邕,道:“岳父,如今秦侯府中人才匮乏,蒋琬与兄长等人必须要协助本侯威慑四方。”

    “秦学一事,本侯这个院长恐怕就是一个甩手掌柜,具体负责还需要岳父来,只是秦学只有岳父一人,恐怕难以撑起来。”

    “各家都需要有人负责,不知岳父可有人选给本侯推荐一二?”

    嬴斐心里清楚,整个并州大地,甚至于整个秦侯府,也只有蔡邕名满天下,在士大夫中声名鹊起。

    这一次,嬴斐的目地很简单,那就是压榨蔡邕的影响力,找几个大才来帮忙将秦学撑起来。

    要不然整个秦学只有蔡邕一个人,还不被关东诸侯笑掉大牙。

    “嗯!”

    蔡邕虽然知道嬴斐算计了自己,但并没有责怪,因为他清楚秦侯嬴斐的心思,更加明白自己那一群老友的情况。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蔡邕不愿意看着那群老友闲赋在家老死乡里。他明白秦学一事势在必行,这将是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

    特别是秦侯嬴斐如今大势已成,世家大族与地方豪强一时半会根本就拿不下秦侯府。

    “老夫联系一下朱俊与卢植等人,就是不知道他们是否会出山相助。”

    蔡邕的说法没有一丝的自抬身价,而是不管是卢植还是朱俊,都让大汉王朝深深的伤害到了。

    心灰意冷,对于朱俊等人而言,就是如此。

    “多谢老师!”

    天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嬴斐心里清楚,蔡邕想要让朱俊与卢植出山难度极大。

    就算出山,肯定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否则以朱俊与卢植的平淡,也绝对不会与秦侯嬴斐交易,前来秦学担任讲师。

    将建立秦学一事解决掉,嬴斐也就提出了告辞。作为四州之地的诸侯,秦侯嬴斐是不会亲自将时间发挥在这上面的。

    建立秦学一事,对于嬴斐未来的路影响颇深,但对于嬴斐而言,还有更重要的是事情等着自己。

    “主公,秦学一事,光老师一个人恐怕会吃力,世家大族奈何不了主公,恐怕会将矛头指向老师。”

    将蔡琰留下,嬴斐与徐庶两个人骑马离开了蔡府,走到半路上,徐庶眼中掠过一抹凝重,道。

    秦学一事,徐庶不反对也不支持,在他看来秦侯嬴斐有点太过着急,连续不断地出重拳。

    先是推行编户齐民律,其后有提及了新的田赋法以及秦学一事。在徐庶看来不管是新的田赋法还是建立秦云学一事,都必将会与世家大族对上。

    天下尚未统一,此刻与世家大族对上,在徐庶看来是很不智的。

    “兄长放心便是,在扶施县中有黑冰台与铁鹰锐士在,没有人能够动岳父一根头发。”

    从徐庶的语气中,嬴斐能够感觉到,他对秦学一事的抵触。这件事让嬴斐有些想不通,他不相信徐庶看不到秦学一事的好处。

    在他的心里,徐庶才学不亚于蒋琬,作为当世有名的智者,绝不会目光如此短浅。

    一念至此,嬴斐眼中掠过一抹凝重,他望着旁边的徐庶,道。

    “兄长对于秦学一事不赞同?”

    “呼!”

    听到秦侯嬴斐的询问,徐庶眼中掠过一抹精光,望着嬴斐,道。

    “并不是不赞同,只是觉得主公连续推出编户齐民律,又欲变法推出耕战,同时推出新的田赋法。”

    “如今有建立秦学,有一点着急。臣以为这些事情,我们应该一件一件来,就算是出现了问题,也能弥补。”

    听到徐庶的独白,嬴斐神色微微一变,他对于徐庶的意思能够理解,只是他有不得不为之的苦衷。

    嬴斐沉默了片刻,望着近在咫尺的秦侯府,摇了摇头,道。

    “兄长,每逢乱世都是一个权力洗牌的过程,旧的世家大族倒下,又有新的世家大族出现引领一时风骚。”

    “在这个时段,正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佳时机,更何况本侯手中握有虎狼之师,只要出现变故,直接以大军镇压便可。”

    嬴斐翻身下马,将马缰交给守卫,与徐庶一同走进了秦侯府。

    “一旦等到天下平定,本侯再行变法,将会比现在难上太多。到时候各方博弈,就算本侯手握大军一时间也不能轻易镇压。”

    “正因为这个顾虑,本侯才决定趁这个机会,将变法一事推行,给世家大族致命一击,削弱他们的实力。”

    “嘶!”

    听到这里徐庶瞬间不淡定了,他不是白痴,自然能够听出秦侯嬴斐话里话外隐藏的意思。

    一想到那个后果,徐庶忍不住,道:“主公是故意这样做,为的就是引起世家大族的出手?”

    “乱世用重典!”

    深深地看了一眼徐庶,嬴斐脚步不听继续向前走去,霸道的声音传来。

    “本侯相信在屠刀下,世家大族与地方豪强一定会低下高傲的头颅,兄长,你以为呢?”

第八百四十一章 冠礼、子秦() 
,最快更新三国之大秦复辟最新章节!

    冠礼,乃是中原人的成人大礼,仪式隆重。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地点为一家之宗庙,日期为当年之春二月。

    冠前十天内,受冠者要先卜筮吉日,然后将吉日告知亲友宾客。冠礼前三日,再用筮法选择主持冠礼的大宾,并选一位“赞冠”者协助冠礼仪式。

    汉末是一个特别重视礼仪的年代,此时有一定的根底的人对于名字是要求很严的,而且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字”。只有有身份、有地位、有学识的人,才有可能有“字”。

    而一般的老百姓或是普通人家是不可能有字,比如我们从来没听说陈涉、鲁智深的字叫什么。反而是有一定官方身份的项籍有字,叫做子羽。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

    儒家十三经之一的仪礼,其内容记载着先秦的各种礼仪。而十七篇的第一篇就是士冠礼,足见冠礼的重要程度。冠礼时候,长辈会赐予字。

    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见面都称他的字,不能呼名。呼他人的名,很不礼貌的。

    比如新唐书杜甫传记载:“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

    杜甫在这里直接叫了严武父亲的姓名,把严武气的!于是严武立即还以颜色“武恚目久之,曰:‘杜审言孙子,拟捋虎须?”严武直接喊了杜甫祖父的姓名。

    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大致上来说有两种情况:

    “名”和“字”词义相近或“字”是对“名”的进一步阐述。

    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宽阔平坦的意思;也有“名”和“字”意思相反的,例如:韩愈,字退之。后人取字,通常是以两个为“字”,例如诸葛亮字孔明。

    取表字十分讲究,情况也非常复杂,但仔细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如:曹操,字孟德。“孟”表示庶出的老大,“德”是“德性”的意思,与“操行”一词相呼应。

    孙权,字仲谋。“仲”是“老二的意思,“权谋”一词,谁都知道;马超,字孟起。表示他是马腾的“侧室”生的,老大;马谡,字幼常。表示他是老马家的第五个孩子。

    又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还有个哥哥为老大,字孟跛。

    嬴斐心中对于冠礼的消息从脑海中掠过,就听见蔡邕,道:“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明天帮你以周礼行一次及冠礼。”

    蔡邕笑着对嬴斐,道:“至于你的字,我与你的母亲商量后觉得‘子秦’不错!”

    “子乃尊称,如百家诸子,至于秦乃象征你的身世。”

    蔡邕解释一下子秦的意思,然后看着秦侯嬴斐,道:“一般来说,士冠礼分为两大礼程,第一程是预礼,第二程是正礼。”

    “预礼便分为:筮日:、筮宾、约期、戒宾、设洗几个环节。”

    “第二程是正礼,即加冠之日的礼仪程式。最前面的一项还好,陈服器不过是清晨开始陈设礼器、祭物与相应服饰。”

    “只是这第三程,乃迎赞者入庙,大秦帝国分崩离析,根本就没有宗庙存在,不知秦侯对此有何意见?”

    听到蔡邕的话,嬴斐思来想去,最后决定面朝骊山,以始皇陵为宗庙。

    见秦侯嬴斐拍板决定下来,蔡邕也是松了一口气,因为他清楚解决了宗庙问题,剩下的三加冠、宾醴冠者、冠者见母、宾赐表字等等就简单了。

    及冠礼说起来很复杂,但实际上却极为简单。就是在这一天秦侯嬴斐,按照这些司仪的吩咐该叩拜的时候叩拜,该行礼的时候行礼。

    初平四年,二月六日。

    这一年秦侯嬴斐二十二岁,这代表着他来到这个汉末已经整整十年。

    今天对于天下而言,不过是稀松平常的一天,但是对于秦侯府却意义长远,这一天秦侯嬴斐及冠。

    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及笄。

    及冠对于中原男儿意味深长,代表着成年得到了家族的认可,特别是对于帝王而言,冠礼具有特殊的意义。

    周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在位之王去世,嫡长子无论年长或年幼都可以即位,但若未成年行冠礼则不可亲政。

    周成王幼年继武王之位,但周公摄政直至其成年。嬴政十三岁即秦王位,但也是直到二十二岁,“冠,带剑”,方才亲政。

    从天子至士庶,冠礼都是“成人之资”,未行冠礼,“不可治人也。”

    嬴斐的身份特殊,由于父亲生死不知,一直以来,冠礼的举行就一直拖了下去,因为整个秦侯府没有一个人有资格言及嬴斐冠礼。

    这也就导致秦侯嬴斐一直拖到了二十二岁,没有办法再拖之下,方才将嬴斐冠礼一事提上日程。

    更何况在大汉王朝极重冠礼,当年周防年十六,仕郡小吏。世祖巡狩汝南,召掾史试经,见他“尤能诵读”,欲拜为守丞。

    而周防“以未冠”,不能从命。

    正因为如此,秦侯嬴斐举行冠礼,已经成了秦侯府迫在眉睫的一件事了。

    由于秦侯嬴斐的师长全无,宗庙不知所踪,没有办法之下,只能以蔡邕这个岳父为长辈代劳,为秦侯嬴斐加冠。

    这一天的扶施县万里晴空,秦侯府前面的广场早已经戒严,铁鹰锐士与白土大营的五万大军,将整个扶施县层层包围。

    秦侯府的文武百官,除了镇守汉州的赵云等人之外,几乎全部都在。

    这是千古难得一见的大场面,就算是一国帝王也很少加冠,搞得如此隆重。

    加冠赐字,对于汉末的男子而言,这不仅代表着责任,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