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网游竞技电子书 > 三国之大秦复辟 >

第383部分

三国之大秦复辟-第383部分

小说: 三国之大秦复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千古难得一见的大场面,就算是一国帝王也很少加冠,搞得如此隆重。

    加冠赐字,对于汉末的男子而言,这不仅代表着责任,更是一种来自天地的认可。

    。。

第八百四十二章 诸侯四加() 
不管是皇帝还是世家大族,冠礼的复杂程度虽然不一样,不过程序还是差不多。该请的人一定要请,该准备的一定要准备。

    这一次秦侯嬴斐的冠礼是公开的,没有在秦侯府中进行,反而面向整个扶施县。

    由左慈老神棍为司仪,主持秦侯冠礼的进行。不得不说这一刻左慈,身穿庄重的礼服,整个人有一种飘然欲仙的感觉,卖相极佳。

    这个时候的左慈没有了当初的猥琐,在礼服的衬托下,显得韵味深长。

    二月六日,这是左慈老神棍亲自选定的日期,他认为二月二是龙抬头,对于秦侯而言,并非绝佳。

    二月初六,正是阴爻双叠,阴极生阳龙翔九天。如今秦侯嬴斐霸业早已抬头,需要的是一飞冲天。

    总之,在左慈的解释下,二月初六这个日期,是一年难得一次的黄道吉日。

    二十二岁的秦侯嬴斐与蔡邕、主持仪式的大宾都身穿庄重的礼服,秦侯府的文武们则一律身穿黑色的玄端服,头戴着前高后低的进贤冠。

    进贤冠是汉代士大夫日常所戴的文官帽,嬴斐还没有资格戴进贤冠,此刻为了仪式的需要,他的头上只是简单地束着两根羊角发辫。

    一左一右,所谓“总角”。其余的头发下垂着,所谓“垂髫”。

    左慈望着对面的秦侯嬴斐以及底下的秦侯官员,甚至于专门跑来观看的并州百姓和维持秩序的士卒。

    神色变得严肃,深吸了一口气,声音高亢有力,带着一股肃穆。

    “冠者表成人之容,正尊卑之序。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

    随着神棍左慈的开场白结束,秦侯嬴斐的冠礼仪式,正式开始。

    站在台上的秦侯嬴斐,神色有些严肃,有些紧张。主持仪式的大宾为他解开头上的总角之髻,打理成一个成人的发髻造型,随后把进贤冠戴在他的头上。

    进贤冠又叫做缁布冠,象征着秦侯嬴斐的成人,然而这只是第一步。

    身穿礼服、头戴进贤冠的秦侯嬴斐在众人面前展示一番之后,再换下礼服,改穿上一套素白色的衣裳重新亮相。

    这一次,大宾为他戴上了鹿皮所制的皮弁,皮弁是一种武官帽,常用于军戎狩猎,以皮革为冠衣。

    皮革缝隙之间缀有珠玉宝石,与之相配合,秦侯嬴斐手握佩剑,心中生出了一抹震撼,他心里清楚只有经久不息的文明才能产生这种繁琐,每一个步骤都有特殊说明,没有一个多余。

    加之皮弁,象征着父辈对秦侯嬴斐在武勇上的期待。佩剑、修武事,这是男人的本分。

    第三次,大宾为秦侯嬴斐戴上爵弁,这是士大夫助君祭之服,红色带黑的爵弁配合玄色丝衣于熏色下裳。

    这一次加冠,宣告成人仪式的巅峰,意味着男孩完全成熟,拥有祭祀权,可以立于社会。

    一般人的冠礼到了这个时候已经结束,冠礼三加代表着一个人由男孩成长到男子,一瞬间升华。

    但对于秦侯嬴斐而言,三加还远远不够,作为雄跨四州的诸侯,带甲五十万,纵横数千里。

    秦侯,当四加!

    再一次,大宾戴上了玄冕,玄冕与中单、玄衣、裳配套,衣不加章饰,裳绣黻一章花纹。

    天子祭群小祀的冕服,同时大夫助祭亦服玄冕。周礼春官司服:“祭群小祀则玄冕。”

    当然了,天子也是四加,不过加的不是玄冕还是更高一级的衮冕,象征天子之权,帝王之尊。

    每一次加冠礼毕,大宾都要对着秦侯嬴斐读几句祝辞,为他的人生祝福。

    四次加冠与祝福之后,头戴玄冕的秦侯嬴斐举杯行祭祀之礼,然后带着祭肉拜见母亲。

    “斐,见过母亲!”

    望着雍容华贵的荀姬,嬴斐躬身而拜,对于这个女人,他心中总有一丝亏欠。不管怎么说,他都欠她一个儿子。

    “斐儿,当年始皇帝二十二及冠,亲政,母亲不求你如同始皇帝一般横扫**,威加海内。”

    荀姬望着头戴玄冕的嬴斐,目光之中露出一抹激动,这是她的儿子,意气奋发,雄跨四州的地方诸侯。

    她从来都没有想到,那个十年不出大门一步的少年,有朝一日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恢复故秦之地,为一地诸侯。

    荀姬的目光中带着骄傲,她望着嬴斐,道:“从今天起,你就是我嬴氏唯一的男丁,母亲只求你平平安安。”

    母亲的心里都是一样的,她们不求你取得多大的成就,只要你平安就好。

    这一刻,嬴斐透过荀姬,仿佛看到了后世那个日夜操劳的平凡女人,她没有荀姬雍容华贵,也不像荀姬出身名门。

    但是她们对他的目光以及说的话,一模一样。心绪悸动,嬴斐望着荀姬,道。

    “孩儿知道了!”

    这一次嬴斐没有反驳,点头答应了下来,这一刻,他才算是真正的从灵魂深处,接受了眼前这个女人。

    因为眼前这个女人的关心,发自内心,没有一点的作假。这份关心不针对其他人,受益者是他嬴斐。

    更何况这个时代,只有一个嬴斐!

    冠礼进行到这里,其实只剩下了最后一步,兼任大宾的左慈,走上台前,望着秦侯嬴斐,道。

    “子者,男子也,时有尊称曰诸子,秦,昔日有强秦以兵吞六国,一统天下,今主公贵为秦侯,又地处故秦之地。”

    “经过长者商议,取字:子秦!”

    此礼一成,代表着冠礼仪式的结束,秦侯嬴斐也算是有了表字,只是当今天下,除了袁绍,曹操等几位诸侯,又有谁敢称呼秦侯一声子秦呢。

    礼仪结束,自然不会就此而散,由长史蒋琬出手大宴宾客,不仅秦侯府官员,就连观礼的百姓也没有遗漏。

    这一次秦侯嬴斐之所以将冠礼仪式明面化,就是为了给天下人做出一个表率,让天下人,不分贵贱都清楚他对冠礼的看重。

    秦侯嬴斐可是清楚,在后世冠礼早已经消亡,成了历史长河中一点印记。他不想中原文化消亡,故而对于礼更为重视。

    泰国胸最女主播衣服都快包不住了视频在线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meinvmei222(长按三秒复制)!!

第八百四十三章 变法() 
秦侯嬴斐加冠,就像一个苗头,一个风向标一样,加冠之后,秦侯府雷厉风行,大军迅速调动。

    布局已久,酝酿多时的的变法,在秦侯府下的四州大地轰轰烈烈的拉开了序幕。

    这一次变法史称李法变法!

    同年五月,秦侯府发布新法,只要是凉、并、益、汉四州的读书人,无论是勋戚、世家、士族子弟。

    亦或是农人、佣工、商人等寒门子弟,都可以参加国考,国考各科成绩合格者,皆授公士爵位。

    这一道布告发出天下震惊,世家大族反应还好一点,毕竟他们相比于寒门士子占据着天然的优势。

    但是士大夫一系,特别是儒家弟子反应就激烈了许多,因为长久以来,只有他们才能走上仕途。

    如今秦侯发布布告天下,只要是参加国考成绩合格者,都会授予公士爵位,这样一来,秦侯府新法将会对他们造成巨大的冲击。

    一时间,士大夫阶层发出了属于他们的声音,让四州之地出现了动乱。

    在如今的秦侯麾下,有了公士爵位就相当于脱了寒门,成为了秦侯府一个新兴的势力,因为拥有了公士爵位,他们才有进入仕途的入场券。

    要知道秦侯府中爵位是十分抢手的东西,只有上场战场,斩获敌军首级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够因功封爵。

    如今秦侯嬴斐的一纸诏令的发布,寒门士子以及世家大族的弟子,都有了不上战场就能够得到公士爵位的机会。

    除了一些地方豪强与儒家弟子开口反对以外,四州之地只得世家大族与寒门士子举双手赞同。

    这一次,秦侯嬴斐直接调动了寒门士子的积极性。布告发布,天下九州的寒门士子,以及四州之地的世家大族弟子纷纷向着扶施县而来。

    扶施县。

    秦侯嬴斐与郭嘉等人在城墙上站着,望着城外的暂时居住地,一行人脸上露出些许笑意。

    暂时居住地中,都是从四州之地赶来的士子,由于经历过了前一次国考的仓促,积攒下了足够多的经验。

    这一次国考不仅是安排住处,还是考点的准备都井然有序,没有一点的混乱。

    与此同时随着各地士子进入扶施县,秦侯嬴斐早已经下令黑冰台全面散开,将各大诸侯的探子一一清理。

    铁鹰锐士也全部出动,化整为零在扶施县中巡逻,以保证城中百姓的安全以及参加国考士子的生命安全。

    “主公,这一次参加国考的士子足有数万人,昔日孔圣人授徒三千出七十二大贤,这一次最少也会出现近万合格者。”

    史阿眼中掠过一抹精光,望着黑压压一片的士子,道:“如此一来,变法一事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哈哈。”

    听到史阿激动的话语,郭嘉与徐庶对视一眼,大笑,道:“这数万士子真正能够通过考核的,最多不会超过五千。”

    国考的八科试卷都是由他们出的,郭嘉自然清楚,国考的难易程度。

    特别是这是秦侯嬴斐第一次提出合格者授予公士爵位。这便导致这一次国考,浑水摸鱼者多。

    “奉孝所言甚是,这一次能取五千合格者,已经是一种苍天庇佑了。”

    嬴斐心里清楚,这一次的国考题目到底有多难,其中以法家与兵家最为艰难,当初徐庶将考题送来时,嬴斐就觉得题目太难了。

    因为不管是法家的论秦法的优劣,还是关于秦法的改良,以及兵家的对虎牢关之战的分析,这些就算是出题的人都未必回答的上来。

    “公琰,人数统计出来了没有?”

    整个国考由蒋琬这个秦侯府的长史负责,以蒋琬之才,自然是绰绰有余。

    “禀主公,通过这些天的登记造册,参加国考的人员大部分来自凉并益三州,同时幽、冀等州也有人前来。”

    蒋琬眼中掠过一抹震撼,望着秦侯嬴斐笑了笑,道:“只是汉州基本上没有人参加,参加国考的学子共计三万五千四百三十七人。”

    “嗯。”

    点了点头,嬴斐心中对于秦侯府的工作能力感到满意。

    “汉州尽数都是西域三十六国留下来的百姓,儒家刚刚进驻,想要汉州有士子参加国考,恐怕要在十年以后。”

    嬴斐心里清楚,文化传承这东西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时间来沉淀。

    “公琰,国考一事由你负责,必须要保证公平公正,严禁徇私舞弊的现象出现,一旦发现驱逐出四州,同时张榜天下。”

    “诺。”

    点头应诺一声,蒋琬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从秦侯嬴斐的神态中,他看到了不多的认真。

    蒋琬心里清楚,既然秦侯嬴斐这样说了,一旦在国考期间发生徇私舞弊,将会爆发出惊天波澜。

    不管是负责的官员,还是参与的士子,恐怕在秦侯的麾下,将不会有一处容身之地。

    特别是天下人皆爱名的年代,一旦徇私舞弊的名声因为张榜而天下皆知,这个人的一生都将毁掉。

    代价太大,大到了让人望而却步!

    秦侯嬴斐来自后世,他自然清楚在这种考试中徇私舞弊屡禁不绝。也清楚徇私舞弊之风泛滥,对于国考这个制度的冲击。

    这是一个结症,根本就没有太好的办法。无奈之下,秦侯嬴斐决定以沉重的代价来让徇私舞弊者望而却步。

    以重罚来杜绝徇私舞弊,这是一个新的思路。

    嬴斐心里清楚榜样的力量,一旦有徇私舞弊者被严惩,将会令后来者心惊胆战。

    正因为如此,秦侯嬴斐才会让铁鹰锐士将考舍封锁,不到国考开始,任何人都禁止靠近。

    哪怕是蒋琬、郭嘉等人都不能靠近,同时又严格控制见过题目人的数量,争取做到保密。

    “如此盛况,当真是百年不遇啊!”

    蔡邕双眸中掠过一抹精光,望着城外的士子,心中不由得大喜。作为秦学的讲师,他仿佛看到了未来秦学大盛的样子。

    “哈哈。”

    闻言,嬴斐微微一笑,看了一眼蔡邕,道:“待天下一统,秦学大行于世,盛况将是此时的千百倍。”

第八百四十四章 变法、科举、连横() 
秦学一旦大行于世,整个中原九州的诸子百家必将大兴,文学繁荣昌盛,到时候就像后世的科举一样。

    到时候的国考,才是真正的天骄争锋,为了一个名次,寒窗苦读十年。

    蔡邕等人由于眼界的限制,现在他们还想不到科举大行于世,天下九州的官员尽数出于科举的盛况。

    那种盛况,千古无二!

    李法提出的这一次变法,其实质就是科举制。他在耕战体系的层次上加了士农工商,这样一来会避免重蹈大秦帝国的覆辙。

    将耕战体系加入士农工商,这相当于是一种中和,以士农工商来缓解耕战体系的霸道,到时候大秦将不会是一头战争困兽,也不会因强而亡。

    嬴斐心里清楚,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

    这也是科举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正因为如此,秦侯嬴斐才会让李法主持变法,他心中虽然有一系列的解决办法,甚至于比科举制更加完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