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电影说事儿-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的水龙头,墙上的油画,飞来的鸽子……导演看似冷静,甚至冷酷,但我却能感受到他在讲述这个故事时激动又拼命克制的心情。电影有时候静谧到我以为光盘卡带,心中却一直躁动难耐,就像死亡,从头至尾充斥着人性的选择和力量。其实导演终究是温柔的,因为在他的镜头下,我可以看到他和她互相苛责时流动的爱意,可以感受他们眼神中的丝丝爱慕,那富有巴黎浓郁艺术气息的公寓,还有镜头在油画上的大量停格,显得如此优雅,宁静,安详。那是长长久久生活在一起之后才可能累积的生活气息。这些,与电影最后的残酷如此不搭,却又那么真实存在。好像我们一开始就跟着导演在悲情的道路上走,走着走着,戛然而止,电影与生命都在一瞬间到了尽头。
两次中风后,Anne只能卧床,对于他的悉心照料心生愧疚,他却说:“你不用愧疚,这种事也有可能发生在我身上。”是啊,一辈子优雅得体,一辈子相濡以沫,他又怎么可能看不到她的“活着”已经成为痛苦呢?又怎么可能不理解她此刻决定离去的心情呢?而我们,除了看到“谋杀”,更应该去体谅。如果你现在不能释怀,没关系,将来,一定可以。因为“他人经历,我必经历”。
我拼命去理解他的举动,杀人嗜血,终究刻骨铭心。作为孤独个体的人类,为了逃脱孤独感,而选择将自己最私密的情感与他人来分享。这些人可以是伴侣、家人,也可以是上帝,或者艺术。时间久了,就形成了依赖。但往往在通往这种依赖的过程中,怀疑与厌倦会提前毁掉这份感情。难道正因如此,他要在怀疑与厌倦产生之前亲手断送这样的可能,以极端的方式让他们的爱情维持一辈子?可一辈子有多长?一辈子结束在她离开他的那一刻。
《爱·慕》并不是一曲对爱的赞歌,而是对生命的注视,当生命不可抑制地走向衰老和死亡,我们是否能坦然面对?老去,病痛,孤独,离去,那些人生中我们日日夜夜在逃避的事情,那些我们心知肚明却闭口不提的哀伤,在电影中变本加厉地呈现。而这一次,不是电影艺术源于生活,而是生活比电影更残酷。
影片最后,导演安排大量静止的画面,那态度好像在说:“现在该你们思考了。”而我能回忆起来的,却是他们一起去听音乐会,他由衷欣赏她的美,他在音乐会后邀请她再喝一杯红酒,并绵绵情意地呢喃“我有说过你今晚特别美吗”;还有她的那句“有时候你像个怪兽,但却很温柔。”他跟她分享小时候看电影的经历,说虽然已经记不得那电影的情节和内容,却记得自己向别人讲述电影时情绪的激动。这也正是《爱·慕》带给我们的感觉:不需要记住大量的细节,却需要被咀嚼、体验、理解。因为这些生活就是我们的映照,无论早晚,无论你我。
别拿电影说事儿 第二章(1)
《入殓师》:生命在继续,死亡不可避免。
导演:泷田洋二郎
主演:本木雅弘/广末凉子/山崎努/吉行和子
上映日期:2008年8月23日
死亡无非是一扇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另一段行程的开始。我作为看门的人,在这里送去了很多人,每次跟他们告别,我都会说:路上小心,我们会再见的。
——《入殓师》
一心想成为音乐家的小林大悟因性格软弱和命运不济而事业落败,与妻子回到老家共度清贫生活。面对生活的窘迫,他不得不找了一份入殓师的工作。一方面是自身面对遗体的心理障碍,另一方面又需要对妻友隐瞒工作内容,小林就在这种看似不体面、又充满矛盾的工作中隐隐度日。当他的双手温柔地触碰死者的双手,抚摸他们的脸颊,为其擦拭冰冷的身躯,为老奶奶穿上丝袜,为女人点上口红,小林逐渐从中体悟到死亡的意义,并解开与父亲之间多年的隔阂。¥米¥花¥在¥线¥书¥库¥ ;http://。。
社长的妻子是小林当入殓师的第一位客人,死亡虽无法避免,但是可以让她美丽地离开,这何尝不是一种慰藉。生命存在那么多未知:明明活着的章鱼放生时反而死了;前几天还活着的人,突然就死去了;那个孤单的老人的尸体在两周后才被发现……死亡带着普遍而不可避免的特性,但是否如此,我们就有权利放弃生活呢?生命是虚无的,不管是努力往上游游去的鱼还是死亡这件事情,本身都是自然的法则。面对死亡,我们应该感到平淡且敬畏。
我们总说“未知生,焉知死”,然而未知死,又怎知生之所依?卡尔维诺在《寒冬夜行人》里说:“小说只有两种结局:男女主人公饱受磨难,要么结为夫妻,要么双双死去。一切小说最终的涵义都包括这两个方面:生命在继续,死亡不可避免。”大多普通人对于死亡是忌讳的,超脱者不能超脱,豁达者不够豁达,虽有喜丧一说,但终究不能够欢喜面对。《心经》里说,“不增不减”,这是宇宙无往不复的存在状态,任何一次离开,都是回来的开始。我们始终没有离开,没有离开宇宙这个故乡。但这也只不过是《心经》里的话,作为人类的个体,又有谁能真正做到呢。庄周梦蝶里的翩跹的蝴蝶,击缶而歌的了悟,路遇的骷髅,更多是让人感到这里是虚无主义的容身之所!
《入殓师》的电影音乐是久石让的手笔,用大提琴悠扬声音代替安魂曲的旋律,配合着日本小乡村的自然美景,尤其那场小林在空旷的野地上演奏大提琴的画面,充满入殓师对死亡所表达的压力与释怀,当小林终于能够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他内心的平静便在这大提琴乐曲中缓慢走来。
《入殓师》的结尾处,小林为他的父亲化妆整理,看到父亲手里紧握着三十年前那颗小鹅卵石,一切怨恨都化为悲伤,父亲的样貌在记忆中慢慢变得清晰起来,他流着泪水温柔地为父亲刮完胡子,将妻子的手和鹅卵石放在没有出生的孩子上。在那悠扬悲伤的音乐中我忽然想起这句话:死亡不可避免,生命在继续。
带着冷静而温柔的情怀,愿我们都能像电影中那位洗澡堂的老人,看一个个人走向终点,带着超脱和旷达,真正做到对生死有所参悟。
《岁月神偷》:岁月轻狂不自知。
导演:罗启瑞
主演:吴君如/任达华/李治廷/秦沛
上映日期:2010年3月11日
别拿电影说事儿 第二章(2)
“其实每条鱼都很快乐的,因为鱼的记忆很短暂,只有三秒钟,所以当它游过去再游回来的时候,可能已经忘记了自己来过。”
“但有些事情,是会记得一辈子的。”
——《岁月神偷》
印象很深,《岁月神偷》是我唯一一部连着三天窝在电影院的小角落看上三遍的电影,每次哽咽,每次唏嘘,每次抽泣都实实在在让我悸动。最后也不知是电影感动了我,还是我感动了自己,每每想起,总觉得有什么东西狠狠击中心脏。2005年,张国荣自杀,梅艳芳病逝。曾志伟在金像奖颁奖典礼上说什么是香港精神,就是那份不服输、不妥协的精神。不管什么世道,总要靠自己一双手,勤劳打拼,从最底层做起。
_米_花_在_线_书_库_ ;bOOK。MIhua。nEt
电影伊始,清淡的影调就让我着迷。愿意沉下心来讲小人物的故事,本身已经值得赞许,再加上考究的运镜与构图,干净的剪辑——罗进二头戴金鱼缸、在《Dancinginthemoon》的老歌声中从容出现,上环永利街一班街坊亦随之纷纷登场,旧日情怀一呼即出。没错,怀旧是那么让人上瘾的一件事,电影透过小孩的眼睛倒映出导演记忆中的那个香港,巧妙地避开历史和政治,如此便可减低故事的沉重与悲剧感。就算岁月偷走了一切,导演仍旧想要呈现一个满载生活气息的香港,即便经历飓风暴雨,生死离别,支离破碎,电影的调子依旧轻盈、感性、浪漫。
去过香港几次,被灯红酒绿的繁华搅得眼花缭乱,忽然那么想找寻电影中上环永利街的城市面貌。然而岁月轻狂,我们却不自知。被偷走的不单是时光,还有一代人难以重现的成长经验。你再也不会被小伙伴嘲弄,再也不会和邻居一起在露天吃饭,再也不会吃完饭和兄弟姐妹一起写作业,再也不会把那些边边角角的小玩意儿当做宝贝一切美好的旧时光,都毫无顾及地一去不复返了。正如影片里的老香港历史影像,都是在小弟罗进二透过鱼缸玻璃观看四周时才出现,而那些影像也已经弯曲和变形,看上去如此不实在。一如给观影的我们也罩上个玻璃鱼缸,看到的是早已破碎的“玻璃之城”。
然而,人对美好的向往,总是和现实的困苦相依相伴。因为贫穷,哥哥面对女友家的豪宅时神情黯然,弟弟无法一个人独享一盒月饼时嚎啕大哭,爸爸当掉了戒指给哥哥输血,妈妈抓着爸爸空空的手指哽咽难言。人各有命,富贵不同,但贫穷不一定就意味着不幸,情感的维系才是幸福与否的关键筹码。这便是《岁月神偷》的真诚之处,它收敛了悲戚,流露了笑意,始终于苦难中守候着一份淡淡的希冀。的确,60年代长大的人没有怨言,只会设想如何解决问题。就连爱情,那时候的人们出现问题会首先想到如何弥补、重修旧好,而现代人则无一例外地想到如何逃避、如何更换。你若问岁月神偷到底偷走了什么,我想,大概还有旧时光里的坚韧与真挚。
大哥罗进一的爱情与生死串起了整部电影,小弟罗进二的成长也不失成为电影的主线,60年代的父母生活一样贯穿着整个事件的发展。可我却很难从中找出电影的主角,甚至看完过后有些恍惚。但突然觉悟才发现:原来,人物并不是这部电影的主角,生活才是——这就是电影,能够让你想起很多,一切关于生活。
欲望与血缘与生俱来,每个人都兴致勃勃地往前走,少有人会停下回望来时的路。你在慢慢长大,却并不觉察身边的亲人正在慢慢变老乃至死去,总有一天你会要用欲望去置换感情。就像电影中祖母告诉罗进二,你把所有喜欢的东西扔进苦海里,把苦海填满,就会和亲人团聚。
别拿电影说事儿 第二章(3)
看电影,有时候看的不只是电影,而是一份心情。或许我们终将发现,曾经珍惜在乎的一切,都会被岁月神秘地偷偷拿走。那时,我们会不会想起当年的这部《岁月神偷》,然后微微一笑,心里明白——这,才是生活。
《天水围的夜与雾》: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导演:许鞍华
主演:任达华/张静初/罗慧娟/覃恩美
上映日期:2009年3月22日
全世界都存在难以根除的家庭暴力,没有任何婚姻制度可以承诺给人幸福,但应该有制度使人可以避免极端的不幸。
——《看见》
继《天水围的日与夜》后,导演许鞍华又推出一部以“家暴”为主题的《天水围的夜与雾》。故事同样发生在香港天水围,影片风格却骤然转变。任达华扮演的丈夫李森早年在嫖妓时认识了妻子晓玲,两人因性生爱,并且怀了小孩。为此,他跟前妻离婚,陪晓玲回四川修房子,办婚事。但心术不正的丈夫竟然在此期间弓虽。女干了晓玲的妹妹。多年后,两人搬到了天水围,迫于经济压力而矛盾重生,感情虽早已破裂,他却总担心妻子红杏出墙,因而实施家庭暴力。最后,丈夫在残忍杀害了妻子和一对双胞胎女儿后自杀。其实他根本没有想自杀,他打电话报警时还想把罪名赖在妻子头上,可是他居然笨到对自己的最后那一刀用力过猛,本来想制造假象,谁知弄假成真,死了。。米。花。在。线。书。库。 ;http://book。mihua。net
天水围在香港本来就是一个充满悲情的地方,演绎这样的题材,不免让人心生怜悯。《夜与雾》的故事说到底,也许正发生在这个世界的很多角落。女人看这样的片子总归无法平静,多多少少会被很严重的情绪影响。一边恐怖,一边愤怒,顺便还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看着那种“烂泥扶不上墙”的女式懦弱,甚至恨不得希望受害者反过来以暴制暴。然而我们的那点同情于任何人都无用,一个没有当过弱者的人,是没资格评价那些伤痛的。这年月,因家庭暴力而自杀或自相残杀的案件太多了,只不过现实的我们总觉得还有比暴力更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温饱,比如买房,因而忽略了最应受到保护的人身安全。人性啊,说到底都有自私、阴暗、丑陋的那部分,从来不会只有单纯的善和恶。就像天枰的两端,如果恶得不到抑制,善自然会被吞噬。
实施暴力的人,性格多少是有些缺陷的,他们往往极端自卑或者自大,童年生活有难以磨灭的阴影,但最重要的是,他们缺少爱。因为不被爱而产生的仇恨可以被无限放大,直至绝望,做出令人发指的暴力行为。那位“疯狂英语”李阳,沸沸扬扬闹了一年多,最终因对妻子实施家庭暴力而被判离婚,并支付对方1200万元。很难想象,他竟然在一次采访中说自己其实是个自卑的人,那些看上去野蛮的“疯狂”都是为了克服自卑心理,都是为了他观念里认定的“成功”。
反观那些暴力的受害人却无一例外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弱者,有些人害怕世人的眼光而默默承受,有些人反抗了却仍旧以暴力的方式,以致在各地的监狱女性暴力犯中,杀死丈夫的比例高达百分之七十以上。这数字难道不足以触目惊心?李阳的妻子在那场离婚战中顽强抵抗到最后,她曾在中国报警,得到的答复却是一句敷衍的“这儿不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