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我这温柔的厨娘 >

第6部分

我这温柔的厨娘-第6部分

小说: 我这温柔的厨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蒜苗、金针菇切得长短一致。摆桌面也讲究,先烫食的原?料离锅近些,反之远些,大小盘子,围住火锅,如众星拱月,十分好看。牛油香厚,你要加多辣,服务员都不多言。深夜去,几个朋友谈诗论文,吃个兴头,吃后回家倒头便睡,何谓幸福,这就是幸福。
  重庆人喜欢美食,也爱琢磨美食,吃了上顿想下顿,新老朋友,聚在一起会商量怎么吃出新花样。这股子钻研劲头,似乎他们个个是饥饿鬼,想像力十足,一旦有机会实施,便创造出令人目不暇接的佳肴。若在北京,要吃地道川菜,尤其是吃水煮肉片、鱼和麻辣鸡块得去重庆人开的餐馆,正宗味香;要吃小吃,得到成都人开的店里,小吃做得精美。
  吃是重庆人夜生活的主要项目。在重庆,很多餐馆都是24小时营业,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餐馆都是凌晨一两点钟熄灯,爱吃的重庆人使这座城市成了不夜城。过年过节,更是吃的比赛,家家户户变着花样儿吃,自家做,餐馆吃,都要吃出一个排山倒海之势才罢休。以前物质贫乏,重庆人走人缝——走亲戚,就提着一块腊肉或几节香肠,这是重礼了。现在送礼更讲究,送吃的,得送老四川的灯影牛肉、好吃街的口水鸡等类似名吃,否则就直接送红包。重庆人爱吃,吃得多,口味重,吃米饭和面食多,却怎么吃都不胖。在重庆,你很难见到一个胖子,不管是个子高的还是个子矮的,基本上都偏瘦。这证明重庆人会吃,吃出了水平。
  重庆人皮肤好,特别是女人,个个水灵灵,捏一把能掐出水来。重庆雨水充足,空气湿度大,重庆人的好皮肤是由于他们不顾一切地吃火锅和辣椒花椒,吃出一身热汗,体内的毒素和湿热都被排解掉了。
  重庆人直率、豁达、包容,求进取,脾气也火爆,不精于算计,两句话不和就吵起来了。但他们也通情达理,道理说清楚了就不再计较。
  重庆人仗义,我在自传体小说《饥饿的女儿》中描述过重庆人的这种性格。重庆人为了朋友两肋插刀,可以连性命都搭上。重庆人团结,一人有难八方帮助,天下人是一家。重庆人讲义气,也好客。朋友来了,他们会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客人,绝不是为了撑门面,而是确实想让客人吃好,不像上海人,有了好东西绝不会藏着掖着。
  去年重庆火锅节,重庆北滨路,马路和人行道都摆满了火锅,2164桌,绵延公里。10万人同烫火锅一夜烫掉毛肚6吨,试问,哪个城市的人有如此气魄,如此可爱?
  

罗宋汤之恋
对西餐最早的印象是在重庆,和一帮朋友去心心咖啡店。母亲说过这是抗战时孔二小姐经?常光顾的地方。母亲的第一个丈夫袍哥头子也曾在这儿显派,前呼后拥,招摇过市。母亲提起这个地方,脸上表情很复杂。
  我是这种人,吃过的餐馆,差的好的都不会忘,中等没特色的,就当没去过。心心咖啡馆的罗宋汤和牛排做得不差,都说那厨师的父亲就是当年给孔二小姐做罗宋汤的,这道汤让我对西餐产生了兴趣。
  八十年代在北京,有朋友请我到莫斯科餐厅吃饭,那道罗宋汤让我倒胃口,西红柿放得太晚,土豆也炖得不烂,奶油似有怪味,我尝了一口,就想吐,看看朋友关注的脸,止住了,抱歉地说自己身体有些不适。想想八十年代的北京,别说西餐不对劲,中餐地道的也不多,那时若想在京城吃上顿舒服的饭菜,选涮羊肉和烤鸭绝对不会错。
  九十年代初在苏联转飞机时,我肚子饿极,看见一家日本餐馆,就进去要了一碗面。本来狼吞虎咽,突然闻到空气里有股鲜美之香,抬头四下望去,原来是一家俄国餐馆,不错,就是罗宋汤。面条在我嘴里变得如同麻绳,后悔走错了门。付了账单,我走过去隔着玻璃窗一瞧,真是一家不错的店,汤是汤,肉是肉,而且服务员都是超级美妇人,挺着大乳房,头上系了头巾,热情地招待着客人。
  在伦敦有一位美厨娘兼好作家黄宝莲,我上她家吃过好多次西餐,但是真正征服我的是她做的罗宋汤。她在厨房里如蜻蜓点水:一会儿拿出红萝卜,一会儿拿出牛肉,西红柿又红又大。我们说着读过的一本书,回忆认识的一个人,在遥远的东方,那个叫南丫岛的地方,在自家门前一棵树上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她写过这个从前邻居的故事,那是小说,是艺术,在活生生的现实里,叙述这个敢决定自己命运的人时,我发现死也有自身的美。宝莲在用笔和声音讲这个人,这个人其实又活了两次,活得都非常精彩。
  那天厨房里做着罗宋汤的时间里,我喜欢上这故事,喜欢南丫岛,喜欢上这个傍晚。宝莲的客人们陆续来了,她点上灯,划了火柴,点上蜡烛,音乐也从角落升起。
  我们一一落座,喝着罗宋汤时,夜色呈现出深紫色。伦敦,神秘的伦敦,第一次向我露出她真实的面孔。
  在我试着自己做罗宋汤时,我变得对这道汤非常渴望:很长一段时间不敢沾它,拒绝想它,比如情愿吃清汤、奶油汤、蔬菜汤、浓汤、冷汤,不管是地方性或是传统性的,像蘑菇汤、咖喱青瓜汤等等,就是绕开罗宋汤。仿佛思念一个情人,已到了极致:忘记他——其实是为了他,到不顾一切的关头。
  有好几次我上街,眼睛都是盯上做罗宋汤的料,甚至不假思索地买回了家。但我放弃了。
  牛肉该是不肥不瘦,一斤左右,加些土豆、胡萝卜、番茄、芹菜,切成丁。洋白菜、白胡椒粒、盐,还有糖。这是一个口味宜重的汤,盐和糖都要多一点,盐可提鲜,糖可盖住酸味。盐和糖都要一点点地加入,时不时地尝一下,以掌握分寸。在上桌前浇上些许酸奶油。
  一直到有久违的好友自远方来,她有些感冒。我问她,你想吃什么?她摇摇头,然后说吃什么都没有胃口。她脸色苍白地坐在沙发上,看着窗外的树叶,她突然说,我好想吃一种东西。
  什么东西?我好奇地问。
  可是你未必能做得出来,她说,罗宋汤呀罗宋汤,我真想上海红房子的罗宋汤。
  我让她等等。家里一直都备有做这道菜的料,但嫌光是牛肉不够做成我想要那种味,于是上街买了牛尾来制作底汤,用了矿泉水,而放弃自来水。开了一罐西红柿酱,那红色和酸味比新鲜西红柿浓烈,加了一点儿新鲜西红柿,先把它们油炒,油温要适中,太高容易破坏蕃茄酱的酸度,炒要炒透,炒透了汤色才会好看。
  厨房里什么声音都没有,非常安静,我都听得见自己的心跳。把装汤的盘子从柜子里找出,洗好擦净,一勺勺把汤盛入。然后端上桌,盖上盖。再放上黑麦面包。我请好友来。好友坐下来,我揭开盖子,她看了看盘子,又看了看我,低下头去,吸了一口气。然后用勺子盛了一口放入嘴里。之后她再也没有看我,一直到把那盘汤扫荡干净,最后用面包擦净盘底,那姿势既淑女又刁钻,非常妖娆。她突然笑了起来,我认识她十一年,从未看见她那样开心地笑过。
  你得教我做这汤,她说。
  我说这是秘密,概不外传。我开始吃罗宋汤,哈,和我想要的效果一样。可怜的好友,她永远不知道这是我第一次做这道汤,除非她碰巧读到这篇文章。
   txt小说上传分享

如何火鸡,如何圣诞
在伦敦十余载,每进入十二月,街街火树银花,户户张灯结彩。我这异乡人,总是隔岸观火,心里惆怅莫名。收贺卡,也买来贺卡,写上祝福邮走。夜里,有可爱的小孩子们挨家挨户唱圣诞歌。按习俗给巧克力糖果,一关上门,与家人对影成六人。
  吃过别人家N次圣诞大餐,火鸡差不离皆成了老太太的肉,牙齿如锯,却难下咽。若是自家非吃火鸡,倒是情愿选火鸡腿,酒盐油浸透,放点水,水蒸干,上盘,像盐焗鸡。讲究的英国人说,仅是火鸡腿,那可不是过圣诞节。
  有一年感恩节在加州伯克利大学开会,好友设家宴,邀请到会者参加。一听吃火鸡,我表情不情愿。好友说,尝一下我的火###,或许不一样。他家客厅在二楼,一楼是他的大书房兼卧室,全是堆至屋顶的书,还有一架大钢琴。好友带我到花园,有一个大瓦罐在花丛中,煞是醒目。好友说,那是用来做吃的的。
  蜡烛点亮,主客落座,空气里溢满葡萄酒香。一个大火鸡端上桌来,熏过,如腊肉的味道儿,看相也极好,诱人直掉口水。从火鸡肚里掏出小洋白菜、土豆泥、面团、腌苹果,鸡肝??调料。切一片送入嘴里,果然味美,舒软有致。我惊喜地看着好友。他说,火鸡就是用花园里的瓦罐熏烤的,一天一夜,用小火侍候。这夜晚因为有这只火鸡,变得温情脉脉,与好友多年不见的距离,也一下子缩短。
  还有一年圣诞,在慕尼黑旅行。朋友邀我去她家过圣诞,传统是吃鱼。她、她母亲、丈夫和我,一共四个人,一人一条红鳟鱼。家住湖边,与鱼店约好,圣诞前夕去拿新鲜的鱼。结果我一看鱼,条条肥壮,一个人根本吃不完,作为厨师的我建议只做两条。大家反复讨论,最后决定先吃两条,若不够再做。要做整鱼,只能用大坦锅。油热后,爆姜丝蒜,倒入水,放入香草和火腿蘑菇,放鱼,浇上杜松子酒,盖上盖儿,二十分钟后即好。朋友为过世的父亲摆了盘,盛了鱼。四个人为他举杯?。她母亲自从丈夫走后一直伤心,这圣诞之鱼易接近天堂之魂。
  那晚我睡在她家客房,想着不在人世的父亲,想着远在山城的母亲。母亲是不过圣诞的,到她去年走后,我整理遗物,发现她把历年我寄给她的所有圣诞卡都保存着,有一张是一个女孩子站在圣诞树下,树上有一个大火鸡。
  有字歪歪地写着:“祝爸爸妈妈圣诞快乐。希望能为你们做火鸡。”
  是我的笔迹,已发黄了。上面的日期是1991年。我常年离开父母,从未有一个圣诞节,和他们度过。想来妈妈心底里一定盼着我做火鸡,一直盼着。而我忘了。
  今年圣诞,十一月末就准备了圣诞树,十二月中旬才陆续装点,只是北京店里无火鸡出售。我费尽心思,终在燕莎国际超市买到一只美国原装七公斤火鸡。用胡椒、盐和伏特加酒抹过火鸡内外,密封好放在阳台挨尽寒风,三天后解开,火鸡已有股浓浓香味。皮上抹黄油,肚子里塞栗子、茴香菜、精选鸭肉牛肉、面包蘑菇红萝卜土豆、迷迭香草,大火220度烤着。
  手里握一杯?香槟酒,马斯卡尼的歌剧《乡村骑士》从客厅远远传来,图里杜的咏叹调,揪着心痛。一小时过去,又一杯香槟握在手中。两小时过去,烤箱铃响。端出黄澄澄的火鸡,香气扑鼻而来,止不住泪水滴到上面,皆成盐粒,厚厚的一层。爸爸妈妈你们不会觉得咸。你们安静地坐在客人中间。第一次用刀叉,也一点不生不疏,慢慢地划一小块,送入嘴里,咀嚼着,享受地闭上眼睛。
  我欢喜异常,走到你们身边,生怕客人们听见,俯下身来悄悄地说,谢谢你,爸爸,谢谢你,妈妈,圣诞快乐,天天快乐!
  转身看镜,都说镜子可传达这世界与另一世界的信息,那么只要可能,我都想如此:以后年年圣诞能在餐桌上与父母之魂相见,即使就一分钟也好。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转来转去吃人间美味(1)
圣诞节后John和妻子伊莎贝拉来看西比尔姑娘,带来一本他朋友写的长篇。我花了一天时间看完,说的是纽约一对学者夫妇请客的长长短短的故事,他们转来转去吃饭,有趣生动,通过请客吃饭把好些中国人在国外的境遇呈现出来,难怪夏自清老先生会给他写序。其中有一章提到John,因为珠宝商的岳父喜欢他这女婿,便把家业传给了他。当然是小说,小说就是杜撰,现实里,John是个学者,不过他的法国妻子做得一手好菜,倒是名符其实。
  我吃过两次他妻子的菜,厨艺当推京城西人的高手。抱着希望去他家吃饭,基本没失望而归。芦笋汤,是用骨头汤作底,不用普通水,上桌时加奶油。一种法国才有的羊胎菇,切得碎碎的,撒在汤面上,既好看,又好吃。我一般不去窥视人家的厨房,因为毫无兴趣。但汤如此之好,引发了好奇心,于是这次打破常规。一般好厨师都不喜欢被看,她倒也大方,默认不说,还拿出一本法国厚烹调书来,给我一一介绍。我虽不懂法文,但是有图片,不碍?事。许多经典法国菜和意大利菜甚至中国菜做法类似。她准备烤的羊排,先用盐和胡椒抹香草,大蒜片夹在肉中间,用线将羊排连结起来,竖起来放成拱形。烤好后,把做好的意大利米饭置于拱形中。一尝,羊排嫩又香酥,米饭软,超级好吃。
  几天后,她来我家,吃过我的小金瓜汤、鳕鱼西红柿虾、咖喱鸡块、墨西哥米饭后,自我评说,我的菜是不按菜谱做的,而她的菜是按菜谱做的,不太灵活。
  我说你做的羊排就不是,菜谱上没有米饭,你自己创造了。我前后请他们两口子吃饭都是做的西菜或泰国菜,没有做过家乡菜。相谈甚欢时,我说,下次做四川菜,请你们。他们非常高兴。
  我一般很少做家乡菜,有人说,虹影能做西菜,未必能做好川菜。说这话的人没动脑子。我是吃这菜长大的,做川菜如同轻车熟路。做川菜,对我是回忆,尤其是和不在人世的父母相关,痛苦多,弄得自己伤生忧世。情绪控制能力一年年增强,想些无关紧要之事做菜。
  过瘾的川菜是乡下菜,料新鲜,味纯正。胎中受饿,小时受饿,我梦里出现食物次数比别人多。梦还常常重复,大都是历年吃过的好东西,绝不滑过乡下菜。十四五岁一人坐长途汽车去宣汉,又走山路到清溪镇看四姐。知青赶场时偷农民的鸡,清理完毕,用树叶子燎烧嫩毛去腥,砍成小块,用鸡油和鸡块一起爆炒,加水,摘一片肉桂叶子或扔两枝茴香一把盐,烧一个小时就满屋喷香。那鸡是家养,狗咀嚼骨头都会放慢速度,恋着吃,知道吃完,此生难有。十八岁出远门,在全国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