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作-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综合练习,写汇报,文稿,演讲稿,审请书等。平时养成只要一动笔,就有意识地想到练习写作。这种练习与工作、与生活密切联系密切,不另占时间,写作水平会不断提高。
(4)片段练习,写一个片段的文章,这种练习也叫单相练习。是随时随地进行的,不是写整篇文章,而是写片段。片段练习不需要大量的完整时间,不需要严格的计划,不需要全面的构思,简便易行。既可以积累素材,又可以培养、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练习方式,勤奋很重要。“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多思,多写,持之以恒,必定有所收益。
还有,练习时要深入浅出,不用华丽的辞藻堆砌。这在写作中也是要注意的地方……
观察体验勤动脑
学习实践不可少
好书不厌百回读
深入浅出要记牢
第三章·立意与构思(1)
《浅谈写作》彭城奔牛编写
三、立意与构思
(1)立意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确定文章主题的过程就是立意的过程。。。。。。
主题是作者通过文章内容表达出来的基本思想,是文章的灵魂。主题的好坏关系到文章的好坏,关系到价值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主题是文章的统帅,一篇文章材料的取舍、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都受主题制约,都要围绕主题服务。古时候,古人没有主题这个名词概念,他们作文时讲“意”,“意”就是现在的主题。
杜牧说:“凡为文以意为主”,明代思想家王夫之也说过:“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把“意”提高到了帅的高度。
主题要鲜明,主题决定文章的深度,爱什么恨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态度要明确,旗帜要鲜明。不爱昧,不装腔作势。不同的读者对文章有不同的审美和要求,作者一定要在文字语言上多下功夫。要全面观察体验生活,不要看到一点东西就写,要充分准备。更不要生造词句,文字语言要通俗。不要以为写出的文章越难,越让人看不懂越好。有时候,遇到文章一时写不出来时也不要紧张,这属正常现象,大家都遇到过这种情况。那就放下笔来,休息一下,找找原因,不要乱写。是因为素材准备不足,结构混乱不清。还是因为积累不够,认识模糊。一旦这方面的问题找到了,问题也就解决了,主题也就正确了,写下去也就不难了。
鲁迅《答北斗杂志社问——创作要怎样才好?》
一、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
二、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
三、模特儿不用一个一定的人,看得多了,凑合起来写。
四、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绝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
五、看外国的短篇小说,几乎全是东殴及北殴作品,也看日本作品。
六、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
七、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话。
八、不相信中国的所谓“批评家”之类的话,而看看可靠的外国批评家家的评论。
写出文章后要对照主题反复修改,不要怕麻烦。要看是否与主题相符,不相符的要舍得丢弃。要象鲁迅说的那样,宁可把长篇修改成短篇,也不可把短篇硬凑成长篇。文章写出来后还要反复朗读,大声地读,一遍又一遍地读。不贴主题的地方要去掉,要改。哪怕是语言再美,情节再好也要改,也要舍弃。
主题要集中,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主题。不能什么都想表达,什么都想写进去,蜻蜓点水,什么都想涉及。什么都说不清,什么都讲不透。涉及的内容太多,面面具到,到头来反会把主题淹没,影响了宣传效果。
主题要深刻,目标要单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突出中心。只有了深入分析才能透彻,才能贴进主题,才能主题鲜明,主题单一。说开了,就是文章中提出的问题认识要深刻,分析要精辟透彻,说到事物的本质。在揭示事物本质上多下功夫。
主题要提炼,要多次提炼。要从经验中产生,主题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原始材料有些是表面的,有些是本质的。要认真提炼分析,才能找准。不然,写出的文章会毛病百出,更不要一写出来就急于发表,要多次修改,朗读。
举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
歌剧“白毛女”,起源于民间流传………白毛仙姑的故事。一开始,有人认为它是破除迷信思想的好材料,可以挖掘。有人认为它是愚昧,是怪异故事,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意义,应该放弃。后来,这个故事经过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努力,反复研究推敲,升华提炼,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才写出了现在的歌剧“白毛女”,并把喜儿受苦受难的过程变成表现人民翻身做主的过程,激发了人民对旧社会的恨,对新社会的爱。“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通过这一主题,通过新旧社会的对照。使原来单一的破除迷信,单一的神怪传说,升华为主题明确,旗帜鲜明的好歌剧。
第三章·立意与构思(2)
《浅谈写作》彭城奔牛编写
还有,同样的题材,不同的世界观,也会写出不同的作品来。象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和俞万春的“荡寇志”,都是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表现的。“水浒传”中表现的是官逼民反,农民起义,歌颂的是受压迫者,是劳动人民。“荡寇志”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上,污蔑农民起义,*农民起义。把造反的起义者赶尽杀绝。这里面加入了作者个人思想感情。
《水浒传》以它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水浒传》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作品开头写了一个一向被人厌弃的破落户子弟高俅;靠踢球被端王看中;后来这位端王作了皇帝(徽宗),高俅一直被提拔到殿帅府太尉,而这位皇帝也不过是个专会串瓦走舍的浮浪纨绔儿。他的亲信大臣还有蔡京、童贯和杨戬等,他们构成了一个最高统治集团,蔡、高等人以他们的亲属门客为党羽心腹,如梁世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贺太守之流,在他们的下面,则是一些贪官污吏、土豪恶霸,从上到下,狼狈为奸,残害忠良,欺压良善,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形成了一个统治网。《水浒传》在揭露这些贪官污吏、土豪恶霸如何欺压人民的罪行时,首先叙述了高俅*王进的故事,因为王进的父亲早年比武时,一棒打翻了高俅,高俅任殿帅府太尉后;到任的第一天就官报私仇;无端责罚王进,害得王进连夜奉母逃走。作者还写了高俅为了让儿子霸占林冲的妻子,千方百计谋害林冲。高俅作为那个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身上体现了凶残、阴险的权□特点,也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腐朽的本质。此外,《水浒传》中还写了地主恶霸的种种作恶行为,如郑屠霸占金翠莲,西门庆害死武大郎,毛太公勾结官府构陷猎户解珍、解宝。
“荡寇志”作者仇视以宋江为首的梁山泊农民起义的思想与金圣叹相一致,所以他紧接金圣叹腰斩过的七十回本《水浒传》,从七十一回写起,杜撰出一大篇宋江等如何“被张叔夜擒拿正法”的故事,自名其书为《荡寇志》。作者死后,此书的初刻本却改署书名为《结水浒传》,这大概是刻书者为了要利用《水浒传》原来的社会影响,以广招徕,诱人购读的缘故。
《荡寇志》的作者名俞万春(一七九四——一八四九年),字仲华,号忽来道人。清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出身于一个地方官吏的家庭,一生并没有正式任官,科举功名也不过是个“诸生”(秀才)。他在青壮年时代,却曾经长期追随其父在广东的任所,亲身参与了对人民武装反抗的*行动。《荡寇志》的写作,是作者自觉地站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反动立场上,蓄意对人民群众进行思想上的*,来与暴力*相配合的。作者为此苦心孤诣,惨淡经营,不遗余力。据他的家属宣称,此书草创于道光六年(一八二六),写成于道光二十七年(一八四七),中间凡“三易其稿”,首尾历二十二年。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章·立意与构思(3)
《浅谈写作》彭城奔牛编写
封建统治阶级历来鄙视稗官小说,甚至曰为“惑世诬民”的“异端”,千方百计地加以禁遏,而《荡寇志》这部纯属杜撰的稗官小说,却博得许多“当道诸公”的青睐,交口赞誉,视为维系“世道人心”的宝物,用来进行反动宣传,以抵制革命思想在群众中的传播,却又并不奇怪。《荡寇志》全书围绕着一个中心主题,即所谓“但明国纪写天麻”。书中连篇累赘地肉麻地歌颂封建朝廷,恶毒地污蔑诅咒起义阵营。封建统治者以为既可以欺骗群众,又可以恐吓群众。
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中,到处是“为富不仁”“官逼民反”的阶级压迫的事实,到了《荡寇志》里阶级压迫的事一概没有了,仿佛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鱼肉小民的土豪恶霸,他们全都成了施赈放粮救难拯灾的“救世主”和保护群众生命财产不受“强盗”侵犯的“大英雄”了。贪官污吏,作者不能尽讳,却异想天开地编造出蔡京、童贯等“奸贼”与宋江等起义者相互勾结串通的故事情节,其险恶的用意是要把社会舆论对贪官污吏、权奸国贼的痛恨,也转嫁到被“逼上梁山”的起义者身上去。【注释】:引致百度。
这也是前面所讲的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爱什么,恨什么的一个例子。
这在写文章时也是要知道的……
立意明确思路清
主题单一旗帜明
围绕主题作文章
胡编乱造行不通
(2)标题
标题就是文章的题目,文章的名字,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限制文章的范围,起到窗口的作用。能吸引读者眼球,产生让读者读下去的强烈愿望。能让人耳目一新,一眼就能记住,知道你想表现什么。
标题和主题有着一定的关系,有的标题就是主题。大部分文章的标题只是同文章主题有莫种关系,标题并不等于就是主题。因此,写文章时一定要紧扣主题而不是标题。主题只能有一个,在命题之前就明确了,不能更改。标题可以不止一个,它可以根据文章内容随时更改。标题只是限定文章的范围,有助于揭示文章的主题。主题才是写文章要达到的目的。
有时候,标题也可以与主题相一致。象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它的标题是“为人民服务”,主题也是为人民服务。
标题要确切,要切合文章内容。标题对于文章的内容来讲,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更不能文不对题,一般文章的标题,要使读者看了题目,就能大概了解文章的内容。
一样的标题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经历,不一样的环境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一样。象“我在寒假里”这个标题,你可以写在寒假里的见闻,也可以写在寒假里做的好事或者错事……
标题要简洁,要便于记忆。就是说文字要简明,概括性要强。
标题在文章中起点睛作用,标题的字数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简洁越好。要确切恰当,要容易记住,要能阐述文章的内容,要能起到看了标题就能大体了解文章的作用。
标题要醒目,要有特点,有新意,不一般化,要尽量简洁,要容易记住。象鲁迅的“药”只有一个字,高尔基的“海燕”只有二个字。如果你觉得字数太少,无法表达文章的意思,也不妨多用几个字。标题长短要根据情况而定,要恰当表现主题。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章·立意与构思(4)
《浅谈写作》彭城奔牛编写
标题的类型
(1)直接揭示文章主题,象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反对党八股》。这类标题概括性强,朴素易懂,象新闻、论说文常常使用这一类标题。
(2)提问方式,发人深省,引导读者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象《谁是最可爱的人》《人的正确思想从那里来》《周总理,你在哪里》。这一类标题针对性强,引人注目,论说文使用的较多。
(3)形象地概括文章的思想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暗示文章的主题。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井冈翠竹》。这一类标题以物、以事为喻,生动形象,寓意深刻,文艺作品常用。
(4)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范围,象《故乡》《草原》《论十大关系》《关于重庆谈判》《在烈日和暴雨下》。这一类标题只涉及内容或范围,并不表现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5)以人名、地名、时间和主要物件、事件为题。象《孔乙己》《夜走灵官峡》《飞夺泸定桥》《项链》《狼牙山五壮士》《二十六号牢房》等。这一类标题只用文章里有关的人、事、物表明内容,一般不涉及文章主题,文艺作品常用。当然,也有含义较深的,象〈药〉〈金色的鱼钩〉。
(6)文章内容人物的一句话,报告文学常用。象《我们不再受骗啦》《兄弟便是朱德》。这一类标题个性突出,吸引人,新闻、通讯、报告文学常用。
(7)比较特殊的标题,象《无题》《偶感》《杂谈》《夜读拾零》《灯下漫笔》等。这一类标题只能说明写文章的起因、时间、环境和作者的心情。
如果你觉得标题太长,也可以加上副标题。但一定要与文章相符……
象;
浅谈写作(主标题)
——听李秋菊博士写作课心得(副标题)
标题怎样拟定
(1)修辞法,比喻,拟人,借代,双关,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