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铁血强宋 >

第50部分

铁血强宋-第50部分

小说: 铁血强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Ω盟闶俏宕欤凰阍谒尉小

  绍兴四年底、伪齐伙同金军围攻庐州,高宗手札令岳飞解围。岳飞到庐州正遇伪齐五千铁骑,岳飞张开“精忠岳飞”的军旗,金军大骇,一战而溃。绍兴五年,岳飞又觐见高宗,授镇宁崇信军节度使、武昌郡开国侯,并封母姚氏为国夫人。32岁封侯,岳飞又创下一个纪录。同时高宗把征剿湖湘军的重任也交给岳飞。

  湖湘军据守洞庭湖,地方官和中央禁军都已经被他大败,宋廷不得已才使出岳飞这张王牌,并由宰相张浚督师,可见重视程度。然而事实上神武后军虽然在平原上冲杀厉害无比,却未习水战,而湖湘军正是依靠水战优势多次击败官军。不过岳飞也不是蛮将,他仔细思考,决定采取内部分化的策略。宋廷当时虽然处于艰难时刻,但毕竟在人民中拥有深厚的基础,大多数人虽然被杨幺等人绑架在战车上,但内心还是遵纪守法的,尤其面对军神岳飞,更多的人心理动摇了。岳飞没有急于向洞庭湖发起进攻,而是封锁物资供应,并大举招安。过不多时,湖中黄佐、杨钦等大将开始投诚,岳飞一边以礼相待,一边授予他们官职,黄佐等人无不感激涕零,愿为岳飞效死。岳飞又派了他们中的不少人回到湖中作为内应,严重打击了湖湘军。六月,高宗召张浚回朝准备秋季防务,岳飞请张浚暂留,称已有计划,八日之内必然破贼,张浚将信将疑的留下了。

  六月十一日,岳飞向洞庭湖大寨发起总攻。湖湘军一度利用车船抵抗官军,但岳飞在降将的帮助下,将湖湘军引入水浅处,再用巨筏围歼。湖湘军的车船受阻于淤塞,只能分别被官军剿杀。杨幺投水欲逃,被岳飞部将牛皋擒杀。岳飞带兵进入洞庭湖大寨,其余人纷纷请降。岳飞妥善安置了湖湘军的士兵,大部分放回乡安居乐业,果然只用了八天。张浚感叹:“岳侯神算也。”但是岳飞的眼病却越来越严重,甚至要求暂时辞职养病,但没有获准,而是加封荆湖南北、襄阳路招讨使、检校少保,进封开国公。

  俗话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很多优秀的军人打了一辈子仗,却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终生未能封侯,而岳飞在三十出头就进封节度使,封侯进而封公,无疑是已经是军界最耀眼的一颗巨星。这仅仅数年,岳飞就从毫无背景的初级军官成长为国家栋梁,也是与他勤于报国的精神分不开的,正如他在《翠微亭记》中写道: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

伪齐的末日
伪齐的末日

  绍兴五年(金天会十三年,西元1135年)正月,金太宗驾崩,享年61岁,在位13年。金太祖嫡孙、谙班勃极烈完颜合剌(汉名亶)继位,即为金熙宗。金帝国事实上是宋帝国从一个生存困难的小部落扶植起来,灭辽后登堂入室,成为一个强大帝国,并赶上了高速发展的文明步伐。但金太宗一改金太祖与宋交好的基本国策,南下侵宋,不但给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极大的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和文明进程。即使从女真民族本身出发,侵宋却又未能灭宋,而与这个超级大国结为世仇,也为百年后女真民族的凄惨结局埋下因果。

  同年四月,宋徽宗驾崩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享年54岁,在位25年,被囚8年。很显然,宋徽宗是宋朝第一昏君,靖康之难的直接责任人。宋徽宗不仅将朝政带向极度混乱,在面临重大公共危机的时候竟然禅位避责,实在差劲之极。但在金军围攻开封的最后时刻,宋徽宗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回到开封,鼓励大家同心抗敌,最后才会被金人所虏,也算挽回一点颜面。虽然有五十步笑百步之嫌,但客观的说,他至少比那些还没见到敌人就逃出千里的皇帝要好得多,后人也需要明白这一点,在这方面不必过于的贬损他。另一方面他也是艺术史上一位不朽的大师,其创立的“瘦金体”演化为现在的仿宋体,既工整又美观,是现代公文的正文字体。徽宗朝的画院,招揽天下名家,收藏佳作,使书画艺术的创作达到巅峰。虽然画院的收藏在靖康之难中大多散佚,但仍有一些存留,成为后世研究的主要资料。徽宗本人的一些书画作品也有少数流传至今,均为无价之宝。宋徽宗从世界第一大国的皇帝,转眼变成苦寒之地阶下囚,死后多年棺材才还到儿子手中,也是一个可叹的悲剧人物。

  女真民族本身尚未完全解脱部落政体的桎梏,从第二朝太宗朝开始就内斗不息,到第三代熙宗朝内斗更加严重,形成了许多政治派系,尤以粘罕为首的主战派和以挞懒为首的主和派斗争最为激烈。粘罕一派主张扶植伪齐,继续加强对宋的攻势;挞懒则认为应该废黜伪齐,将中原、陕西之地还给宋朝,女真人退守东北本土。挞懒主要的依据是不能与宋帝国结为世仇,以免来日灭族的大祸。乍一看是很有道理的,也符合金太祖的国策,但现在双方已经结仇,不是归还国土就可以解怨的。相反,直接归还中原还会导致宋帝国的更快反击。挞懒的真实目的很可能是想把山东划为他自己的封建辖领。

  刘豫肯定也感觉到了金帝国上层对他的态度变化,有些急切,策划了一次大规模南侵。此时宋军也进行了一次编制改革,神武军改为行营护军。其中韩世忠的前护军、张俊的中护军是原来的华北军,岳飞的后护军是原河北军,刘光世的左护军是原鄜延军,吴玠的右护军是原泾原、秦凤军,王彦的前护副军是他招募的八字军。五护军的总部分别驻扎在成都、襄阳、楚州、合肥、建康,构筑了一道背靠长江的秦岭—淮河防线,并俟机北伐。

  伪齐的第一次大规模南侵,由于刘光世、韩世忠、张俊等将互不配合,在江淮战场取得不错战绩。但岳飞却在湖北沉重打击了金齐联军,收复襄阳府路,张浚也亲自到前线协调刘光世等将,反击金齐联军。又恰逢金太宗驾崩,金军撤回,伪齐的攻势草草收场。

  绍兴六年初,刘豫集结了三十万大军,号称七十万分三路再度南侵,并请兀朮助战。伪齐中路军由其子刘麟率领,出寿春,进犯合肥;东路由其侄刘猊率领,在陈州集结;西路由叛将孔彦舟率领,出光州,进犯六安县。韩世忠首先在陈州与伪齐东路军接战,统制官呼延通勇不可当,生擒金军主将聂儿孛堇。刘猊无法战胜韩世忠,刘麟也被张俊所阻,都退回顺昌(今安徽阜阳)。但刘光世认为敌军势大,要求弃守合肥,退到江南,还要求调岳飞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协防。实不相瞒,笔者一向觉得刘延庆、刘光世父子无论用兵能力还是军人气质都实难恭维,但其祖上是从西夏内附的党项族大酋长,可能是一直吃这个老本,混到这么大的官,又在苗刘兵变中站对了队,才免于被洗牌。宰相赵鼎接到刘光世的报告后同意了他的要求,刘光世立即带兵南逃。正在前线督师的张浚得知后大怒,下令刘光世的部队有一人渡江南逃即将其处斩,岳飞也不准离开自己的防区支援刘光世!刘光世无奈,只好带兵北返,竟然大败敌军,可见不是打不赢,是他不打。

  刘猊休整后又经定远县南下,路遇宋军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主管殿前司公事杨沂中部。伪齐军抢先占据了险要地势,杨沂中对部下说:“我们兵少,必须速战!”遣摧锋军统制吴锡率精骑五千冲开伪齐军阵形,然后大军压上,伪齐军大溃。恰逢江东宣抚司前军统制张宗颜等率兵从泗州(今安徽泗县)赶来,两军合攻,伪齐军大败。杨沂中呼喊:“你们本就是赵氏子民,为何不降?”伪齐万余军请降。刘光世也派出部将王德、郦琼率兵前来,与杨沂中合兵一直追击到寿春,缴获无数。西路军的孔彦舟本就不愿去碰岳飞,听说另两路大败,于是撤回。

  战后,功劳最大的张俊加封少保、镇洮崇信奉宁军节度使,杨沂中加封保成军节度使、殿前都虞侯。但也有人要倒霉,张浚奏赵鼎、折彦质不懂军事,畏敌避战,两人被免去相职。但张浚居然推荐秦桧接任,主要依据是靖康之难中秦桧表现得很正直,似乎没考虑到南归后的变化,不久后秦桧复为枢密使。刘光世畏敌南逃,被解职,高宗曾下诏把他下属的王德、郦琼等部划归岳飞,但在秦桧的干涉下又变卦。岳飞找到张浚力争,因出言不逊把张浚也得罪了,张浚派参谋兵部尚书吕祉接管了刘光世的部队,直属都督府。这一次岳飞的表现确实不好,一怒之下居然以守母丧为由回家,高宗屡次诏令归岗不听。后来高宗派他的幕僚到他家去以死相逼,连逼六天没有一个人死,不过岳飞还是回到了岗位。而张浚以王德为这支部队的都统制,郦琼副之。郦琼心怀不满,竟然逼死吕祉,煽动了几万人投降伪齐,张浚也非常后悔,引咎辞职。张浚辞相时高宗问他谁可以接任,秦桧如何?张浚沉吟半晌说:“以前以为他是好人,共事之后才知道他多么阴险啊!”于是只好推荐赵鼎复相。

  另一方面,金帝国的内斗也进入白热化阶段,由于伪齐表现不佳,令他的主子粘罕非常难堪。挞懒趁机发难,以贪赃罪名捕杀了粘罕的亲信高庆裔。性情暴躁的粘罕在内外交困中抑郁而终,享年58岁,追封周宋国王,后封金源郡王,又赠秦王,谥桓忠,配飨太祖庙庭。粘罕作为金帝国早期最具实力的军事贵族,力主灭宋,并倾力扶植伪齐政权。粘罕本人主持策划了灭辽、攻取汴京、陕西等重大战役,体现出一位战略大师掌控全局的卓越才能,在很多野史中也是非常厉害的人物。但粘罕晚年无论外战还是内斗均不成功,他死后主和派的挞懒占据上风,刘豫也失去了后台。刘豫当年靠巴结挞懒被扶植为帝,之后转而巴结权势更大的粘罕,让挞懒一派非常怨恨。岳飞等宋将趁机派大量间谍到金、伪齐活动,加重败坏刘豫的声誉。绍兴七年(金天会十五年,西元1137年)底,金帝国废黜刘豫,降封为蜀王,迁到临潢府居住,后进封曹王,绍兴十六年(金皇统六年,西元1146年)薨。

  挞懒废黜刘豫后,与宋廷达成协议,双方停战;南宋向金国交纳岁币五十万,约为伯侄;金国归还河南、陕西、徽宗梓宫(棺材)以及靖康被掳的人员。虽然宋廷提出归还宋钦宗挞懒没有同意,但宋廷君臣还是非常兴奋,立即派出文武官吏前往接管故地。其中前往接管故都的新任东京副留守刘锜肯定最高兴,但是走到半路,事情又发生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墨守陈规,顺昌大捷
墨守陈规,顺昌大捷

  墨守陈规在现代是一个贬义成语,形容做事死板,不变通。但探寻其典故却是赞颂坚不可摧的意思,很难说是贬义。“墨守”指的是春秋战国时墨家很善于守城,如果看过刘德华的《墨攻》就很清楚了,而陈规则是绍兴十年时知顺昌府大人的名字。

  挞懒掌权后积极与宋讲和,在此背景下,他在宋廷的下线秦桧也通过巴结赵鼎复为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后来秦桧又通过排挤赵鼎当上了首相,多年后张浚和赵鼎偶然在福建相遇,才知道都被秦桧整了。经过长时间的谈判,挞懒和秦桧达成了宋金停战协议。虽然很多要求未得满足,但不费劲就得还大片国土和亲人,高宗还是很高兴,封赏了诸位重臣,其中岳飞进封为太尉、武胜定国军节度使。但是很多人认为这个协议与金约为伯侄,非常屈辱,而且山东、河北就收不回来了。岳飞声称中原乃至幽燕唾手可得,可以打下来,不需要议和,被阴险的秦桧怀恨在心;签书枢密院事王庶当面叱责秦桧,被罢官;翰林院编修胡铨上疏请斩秦桧等主和派,被贬往广西。这个时候秦桧一派势力毕竟很大,宋廷最终通过了议和的决定。

  绍兴九年(金天眷二年、西元1139年),宋廷以签书枢密院事王伦假端明殿学士,到金帝国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去奉迎徽宗梓宫以及钦宗等宗室人员,到河南、陕西接受土地的官员也纷纷出发。其中,观文殿学士孟庚任东京留守,先期上任。济州防御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主管侍卫马军司刘锜任东京副留守,带兵后继赶到。刘锜的兵力主要是前护副军,也就是王彦的八字军三万七千人,临行前又从殿前司划拨了三千人,共四万兵前往东京。刘锜从临安出发,溯江而上,有二千二百里路程。走到涡口(今安徽怀远东北)时突然狂风大作,刘锜道:“这是贼兆,必有紧急军情!”当即下令兼程而进,快到顺昌府的时候,金人果然已经败盟来侵。

  原来金帝国内部已经发生了剧变。挞懒虽然炎炙一时,但主战派的实力毕竟不弱,尤其是沈王兀朮升任都元帅,陈王希尹升任尚书左仆射、侍中,开府仪同三司,这两位军政要员暂时结为同盟。先是希尹联合太傅斡本定罪捕杀了太师蒲鲁虎、太保讹鲁观。金廷本来以太师、太傅、太保并领三省事,为政府最高文官,现在杀掉两位,就都集中在主战的斡本一人手中。希尹又定罪捕杀尚书右仆射萧庆,独揽外廷。之后兀朮和希尹联合发难,告发挞懒与宋勾结,意欲谋反,金熙宗下诏逮捕挞懒。如果挞懒没有与宋人勾结的话,他完全可以留下据理力争,不行也应该逃亡草原,但是他却立马往敌国南宋逃去,显然南宋有一个大人物可以保得住他,至于这个人是谁不说大家也应该很明白了。而主和的挞懒要投奔敌国,最激动的人莫过于兀朮这位战争狂人,他听说挞懒要逃,二话不说,策马南追,终于在祁州(今河北安国)将其追及,未经审判,直接处斩。

  挞懒一死,兀朮立即改弦更张,扣押王伦,在祁州召集全国兵力,不顾盛夏不宜作战,下令抢占原伪齐国土。右副元帅撒离喝入陕西,骠骑大将军李成入河南,兀朮自率精兵十余万入汴京。刘锜尚未到达,孟庚是光杆司令,无奈只好投降兀朮,兀朮又立即率兵继续向南进攻顺昌府。刘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