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铁血强宋 >

第30部分

铁血强宋-第30部分

小说: 铁血强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柯湔ㄖ校鞲龇饨熘鞲饔凶约旱氖屏Ψ段В盍⒆竦氖盗赡鼙葐g厮嵒更强,所以话语权也更大,他们这种情况大概和明朝的瓦剌太师也先比较类似。唃厮嵒比较亲宋,而李立遵则一心想恢复吐蕃帝国,如果让他成功将是不亚于平夏部的劲敌。

  最初李立遵对朝廷比较恭顺,曾主动请缨会剿李继迁,但随着其实力的增长开始狂妄起来。大中祥符八年(西元1015年),李立遵向朝廷上表,要求册封为赞普。曹玮上疏道:“赞普就是可汗的意思,李立遵一句话就得到了,唃厮嵒怎么办?他以后还会有更多要求,以至不能制约。”最后宋廷决定任命李立遵为保顺军节度使,和厮铎督平级。这个封赏本来已经很高,但李立遵还是不满,开始阴谋背叛朝廷,谋求名义上的独立。他先是指使唃厮嵒的舅舅赏样丹与厮敦准备立文法起事,但这位厮敦是曹玮的好朋友,曹玮让他去取赏样丹的首级,果然很快就办到了。厮敦又献出了他自己的封建辖领南市城,曹玮上表封厮敦为顺州刺史。曹玮利用厮敦杀赏样丹应该有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但史书未详载。厮敦的辖领南市城紧邻陕西,这可能是他亲宋的主要原因。杀死赏样丹后曹玮又带兵闪击私立文法的厮鸡波、李磨论两部,将其消灭。李立遵尚未亲自出兵就被拔去爪牙,大怒,集结了三万余精骑,准备大举进犯。曹玮积极应对,多次上书要求朝廷增兵,并暂时辞去知秦州的职务,专心于军事。真宗接到上奏后召翰林学士李迪商议以何人取代,李迪却认为此时不宜替换曹玮,应该调拨陕西的部队增援他。真宗还犹豫能否打赢,李迪坚持认为曹玮是一代名将,他既然能以逸待劳,沉稳应对则已有必胜的把握,于是真宗下诏曹玮都督秦凤路兵马与李立遵开战!

  李立遵先是很狂妄的宣称要在秦州城下与曹玮决战,但是曹玮根本不予理会,率参谋本部考察研究后决定以六千骑兵在三都谷(今甘肃甘谷县以西)迎战。不久李立遵的大部队来到谷口,侦察兵连忙向曹玮报告,当时曹玮正在吃饭,闻报后不慌不忙继续吃。侦察兵又多次报告敌军越来越近,直到在指挥部中都能看见敌军旗号的时候曹玮才放下餐具出兵列阵。吐蕃军见到宋军也连忙列阵应战,曹玮在军中遥见一位吐蕃将军骑白马在阵前往来指挥,问左右谁最善射,左右均答李超。曹玮问李超:“你需要带多少骑可以射杀那位蕃将?”李超观察了一下答道要十五骑。曹玮马上下令:“给你一百骑,务必射杀此将,否则提头来见!”李超在一百精骑的掩护下,接近敌阵,凭借自身高超的骑射本领,果然将其射杀马下!吐蕃军顿时大骇,曹玮趁机身先士卒带领精骑从敌军侧后方猛攻,蕃军阵势大乱,更不能抵抗宋军主阵的正面冲击,溃败而去。曹玮追杀二十余里,斩首千余级,许多蕃军自相蹂躏,又掉入谷中,死者不下万人,宋军仅阵亡67人,伤一百余人。在著名电视剧《亮剑》中有一个精彩桥段:李云龙的新一团被日军坂垣联队优势兵力围攻,但李云龙却不顾防守,集中兵力坚决掩护一门迫击炮推进至50米处,直接轰掉了日军的指挥部,反败为胜,很可能就是取材于曹玮的三都谷之战。

  三都谷之战后李立遵可能还没来得及跑回去,曹玮已经派兵袭击了宗哥城和吹麻城(今甘肃积石山县),杀死正在立文法的酋长甘遵和鱼角蝉。另一位酋长马波叱臈在宗哥城北的野吴谷构筑防御工事,曹玮派二百名神武军冒着箭雨斩断栅栏,宋军涌入,控制了李立遵的老巢。在用兵如神的曹玮面前,李立遵还没正儿八经指挥一下作战就已经全线溃败。继而河州、洮兰、安江、妙敦、邈川、党逋诸城皆纳质为熟户。熟户就是汉化的公民,不再由世袭领主所私有。曹玮又修筑拶嵒咙城堡(遗址今不寻),完全控制住河州一带的蕃部。

  三都谷之战对宋帝国的蕃汉关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此战前李立遵本有独立于宋,恢复吐蕃帝国之意,战后唃厮嵒、李立遵以及吐蕃诸部均忠于朝廷,不再反叛,更没有归附西夏,极大的保障了青藏高原的和平稳定,是宋帝国最成功的一次地缘战略行动。曹玮也因为他的卓越贡献成为李继隆之后的又一位旗帜性名将,深受宋军景仰,多年后大将葛怀敏曾被赐穿曹玮的战甲以示荣耀。曹玮作为开国名将曹彬的儿子,风格与其父大不相同,以沉着和勇猛著称,尤其善于闪击战,面对以迅猛机动著称的羌、蕃部队,曹玮总能出其不意,以更快的速度打击。在快速反应中曹玮也不是神经刀似的以运气取胜,而总是沉着冷静的制定作战方案并指挥实施,他也赢得了蕃、羌诸部甚至契丹帝国的共同尊重。唃厮嵒在与人交谈中只要一听到曹玮的名字,就会以手加额,向他所在方向行礼;契丹使者从他的辖区前路过,也要约束部下放慢速度,缓行而过。平定了李立遵后,曹玮因功迁宣徽北院使、镇国军观察留后、签署枢密院事,是第一位破例以枢密院长官兼任节度藩镇的武将。之后丁谓与寇准争权,认为曹玮是寇准的人,于是排挤打压,除为宣徽南院使、环庆路都总管安抚使,又贬为左卫大将军、容州观察使,丁谓失势后又复为彰化军节度观察留后、拜昭武军节度使、真定都总管,又改为彰武军节度使,一生仕途也算是几起几落。仁宗天圣八年(西元1030年)曹玮卒,享年50岁,赠侍中,谥武穆,配飨仁宗庙庭。

  三都谷之战后西面都部署司有一首《献曹南院诗》,很好的概括了他的卓越战功:

  贤守新成盖代功,临危方始见英雄。

  三都谷路全师入,十万胡尘一战空。

  杀气尚凝横塞外,捷音相继遍寰中。

  君王看降如纶命,旌节前驱马首红。

  十万胡尘一战空,并不是指将胡人全部屠杀,而是要涤荡胡尘,用文明观念将私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才能赢得各部族的稳定,优化整个大的战略局面。曹玮通过对吐蕃诸部的恩威并施,赢得了他们的真诚尊重,保留在了宋帝国的名义版图之内,避免了被平夏部收取,在其已经获取回鹘右臂的情况下,斩断其左臂,避免了西夏的更加强大。神宗年间的文官王韶和宦官李宪也会在吐蕃问题上做出巨大贡献,下文还将谈及。

凡易五姓,终建帝国
凡易五姓,终建帝国

  赵保吉(李继迁)是一个厉害的游击队长,他的儿子赵德明则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在李继迁草创出一块割据势力后,德明顶住宋辽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利用地势顽强发展自己,他统领平夏部近三十年,完成了从一个沙漠部落向汉式帝国的转变。虽然他本人在世时没有称帝,但事实上完成了西夏帝国建立的基础建设,为他的儿子赵元昊称帝打下了基础。

  根据德明的战略,对宋辽都极其恭顺,但这种恭顺并非很有诚意,而是玩弄这两个大国。大中祥符六年(西元1013年),德明使用皇帝仪仗出巡鏊子山(在延州西北的边境);大中祥符九年,追赠其父赵保吉(李继迁)为“应运法天神智仁圣至道广德光孝皇帝”;天禧四年(西元1020年),在怀远镇建设新都,改名为兴州,即为今宁夏银川,在灵州西平府以北,西北有贺兰山之固,东南有黄河环绕,实为坚城灵州的更进一层次纵深,非常适合建都;天圣六年(西元1028年),其子赵元昊带兵攻破甘州回鹘,立为皇太子,又立其生母卫慕氏为皇后。虽然德明始终没有捅破“皇帝”这层纸,但首都、先皇、皇后、皇太子都已齐备,堪称明目张胆的独立活动。

  就在这个当口,宋真宗于天禧六年(西元1022年)驾崩;享年54岁,在位24年。真宗继位之初就经受住了澶渊之役的重大考验,签订了重要的《澶渊之盟》,为北宋百余年的繁荣富强打下了坚实基础。他任用寇准、丁谓等名相,国家机构的管理科学日趋完善,民间的才俊开始通过规范的科举入仕并逐步占据朝堂,为伟大的仁宗盛世开了一个好头。但是他在位期间热衷于封建迷信活动,大搞“天书祥符”、“泰山封禅”等活动,遭到当世和后世的一致诟病,而他对德明的麻痹大意也为日后艰苦的宋夏战争埋下了隐患。真宗崩后,其第六子赵祯继位,即为伟大的宋仁宗,改次年为天圣元年。

  辽帝国对西夏的独立非常赞赏,授予德明尚书令、夏国王头衔。天圣九年(辽圣宗太平十一年,辽兴宗景福元年,西元1031年),辽圣宗驾崩,享年60岁,在位48年,被认为是辽帝国历史上最好的一位帝王。辽圣宗前期在承天皇太后和韩德让的带领下,缔结了《澶渊之盟》,带了宋辽百年和平,后期完成了最终汉化,成为规范的现代化国家。圣宗崩后由宫女萧褥斤所生的庶子耶律宗真继位,即为辽兴宗,萧褥斤即为钦哀皇太后,改元景福。辽兴宗即位之初继续扶植西夏,将兴平公主下嫁元昊。明道元年(西元1032年),宋仁宗也被迫加封德明为夏国王,承认了其封建割据的合法性。

  就在这一年,赵德明却突然死了,宋廷追赠为太师、尚书令、中书令,并辍朝三日,以国王的礼仪服丧。其“太子”赵元昊嗣位,授为特进、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使、西平王。但是宋使到兴州宣诏的时候元昊却不愿跪接,天使屡次催促才勉强下拜接诏,起来后对左右说:“先王大错!我们这样的国家,为何还要以臣礼跪拜他人?”这是典型的吃了第十个包子就说前面九个白吃了的观点,如果不是保吉、德明多年谨慎侍奉宋辽,哪得今日西夏的强大?元昊这人从小就体现出很强的独立意识,幼时就劝德明不要对宋称臣,德明答道:“我们经常打仗,已经筋疲力尽,这三十年来穿上绫罗绸缎,这都是朝廷的恩惠,不能负恩呐!”元昊不快道:“穿皮毛放牧是我族的习性,英雄生来就要称霸,怎能穿上绸缎就满足了呢?”德明虽口头上说不能负恩,但选择元昊嗣位其实也大有深意。

  元昊嗣位后加紧了独立的进程,他首先是去掉赵姓,取名为“嵬名囊霄”。嵬名是党项大族的姓氏,自古只有君主赐臣姓,囊霄以君主跟随臣下的姓氏,也算是一奇。三国时代的军阀吕布在乱世中为求生存,不断依附新的主子,用了三个姓氏,被人蔑称为“三姓家奴”。但是西夏皇帝们可以告诉他:“您的姓还是少了。”平夏部历用拓跋、李、赵、嵬名四个姓氏,或许之前还有一个姓氏已经不见史载,终于成就帝王之业。改名后囊霄又自称“兀卒”,即为党项语中相当于单于、可汗的意思,后来发现“兀卒”译为汉语不太吉祥,又改译为“吾祖”,思维方式类似于韩国友人。明道二年,囊霄又认为“明道”年号犯了其父“德明”的名讳,改元为显道,从此使用自己的年号。

  之后囊霄升兴州为兴庆府,按帝制营造宫室。又设立文武班,其官制大致模仿宋朝,权力核心在中书门下省、尚书省、枢密院、三司、御史台等机构,又为党项贵族设立了一些党项语的职衔,如宁令、谟宁令、丁卢等。归属平夏部的各部兵力此时已经有五十余万之众,囊霄对其进行了整编,设立了十二监军司,以党项贵族担任都统军、副都统军和监军使,但在其下数十名指挥使却由西夏朝廷直接指派,建立起一套略带贵族私有色彩的的国有化军制。这十二监军司中右厢朝顺军司驻防兴庆府,拱卫京师;平西军司驻瓜州,黑水镇燕军司驻兀剌海城(今甘肃金塔),主防回鹘、吐蕃和*;黑山威福军司驻居延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白*镇军司驻娄博贝(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主防契丹帝国西南面招讨司。这几个军司兵力都不多,其余的左厢神勇军司、祥祐军司、嘉宁军司、韦州静塞军司、西寿保泰军司、卓啰和南军司、甘肃军司从东到西排布在宋夏边境上,共有三十余万精锐部队,面对宋帝国陕西都部署司属下的麟府、鄜延、秦凤、环庆、泾原、熙河等路以及吐蕃诸部。西夏国土面积不大,但是兵力却极多,集结和机动能力远在宋、辽两军之上,经常能够快速集结数十万大军赶赴战场,这是夏军最大的特点所在。在十二监军司外又设立了十万人的擒生军,全部由汉族壮士组成,作为囊霄的直属部队。

  规范的国家机构和强大的军队都要建立在民众的基础上,为显示其民族独立,囊霄下令推行党项族的传统发式和服饰,并禁止蕃部使用汉人习俗,要求蕃民三日内必须遵从,否则处死。囊霄又命谟宁令野利仁荣创造了党项文字,设立蕃字院和汉字院,设立蕃、汉两种科举,大力推广党项文。之后又革除唐宋礼乐,创造了党项礼乐,人为的创造出一套民族文化来。囊霄为了自己独立称帝的野心将这些少数民族百姓绑架在了自己的战车上,斩断他们融入现代文明的前路。

  景祐五年(宝元元年、辽重熙七年,夏大庆三年、西元1038年),元昊经过六年的准备,正式称帝,国号“白上大夏国”,改元天授礼法延祚,追赠赵保吉(李继迁)为太祖、赵德明为太宗。元昊崩后庙号为景宗,史称夏景宗,为方便阅读,本书继续称其为元昊。六百年前,匈奴人刘勃勃改名为赫连勃勃,在此处建立大夏政权,将本已汉化的夏州地区拉回到了部落时代。唐朝虽然强大,却误用蕃部节度制度,导致平夏部在此崛起,经过三百余年的惨淡经营,现在终于又独立于中央王朝,成为了一个强大的西域帝国。

  由于该国在宋辽的西边,所以习惯称西夏,简称夏。这个国家位于宋、辽、*等大国的中间,但是地势非常利于防守,所以都很难攻克他,而他却可以灵活出兵牵制袭扰这几国。所幸的是他没能占据吐蕃,否则从高原进攻四川,宋帝国更难防御。西夏占据了西域咽喉,既掌握了东西方国际贸易的商路,又控制住西域良马这个重要的战略资源,而糅合了中国和*锻造技术的西夏冶金工业在当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