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铁血强宋 >

第29部分

铁血强宋-第29部分

小说: 铁血强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罴糖ǘㄏ碌南蛲罗⒒伧搅礁龇矫嫱卣沟募苹匆蛭茜獾拇嬖诿挥型耆忱氖凳

  我们分析一下平夏部所处的地理位置,其势力范围刚好控制住中原、青藏高原、河西走廊(通往西域平原)的结合部,各个城市都有山河作为屏障,不易攻取,尤其是从中原进军非常困难,这也是唐宋两代此地能够独立的基础条件。在唐代,吐蕃(西藏)和回鹘(新疆)统一在吐蕃帝国和回鹘汗国的治下,都是很强大的国家,一个打得大唐帝国送公主,一个到长安来自助劫掠,但是到宋代已经分崩离析成许多个小部落。如果现在谁能够把他们整合起来,则相当于是一个吐蕃和回鹘的合体,将会更加强大,李继迁打的就是这个主意。而现在平夏部处于上升阶段,确实有实力将他们各个击破,形成统一帝国。那样的话,邻近的汉文明和*文明都将很难招架。对于宋帝国而言,一定要阻止他们这种野心得逞,有利的是吐蕃和回鹘诸部大都非常向往汉文明,向宋帝国称臣并取得职衔;不利的是他们的交通都已经被平夏部阻断。其中吐蕃尚可通过四川非常艰难的入贡,而回鹘则完全被平夏部和契丹帝国阻隔在千里之外,所以后来回鹘被西夏帝国所收,吐蕃则被宋帝国的曹玮等名将们顽强的保留在了中央王朝的势力范围之内。

  我们不妨先简单的介绍下回鹘的情况。回鹘是铁勒的一支,初名回纥,曾助唐高祖灭隋,所以关系极好。安史之乱后其国势达到顶峰,但是晚唐时期遭到黠嘎斯人的攻击而衰落并分成多个小部落,散布在河西走廊和西域各地,最大的有高昌、甘州、葱岭三部。唐代回鹘属典型的阿尔泰突厥语系国家,宋朝建立后回鹘诸部却纷纷选择了向宋帝国靠拢,成为汉语系民族,并获得封赏,成为宋帝国的名义国土。平夏部事实独立后就要开始收取他们的土地和部众了,其中以甘州为核心的甘州回鹘,或称河西回鹘首当其冲。甘州即甘肃张掖,甘州回鹘的领土大致相当于汉武大帝(刘彻)设置的河西四郡,最初为匈奴活动区,后被汉帝国收取,唐代又被回鹘所占据,居住有大量的回、汉、羌、蕃各族人民,经济基础较好,国力不弱。回鹘在唐宋两代都是中央王朝的臣属,其军队都可由中央直接调集。宋朝建立之初,回鹘兵也多次参与攻北汉、剿李继迁等军事活动,一直为平夏部所怨恨。

  德明第一次进攻甘州回鹘发生在大中祥符元年(西元1008年)一月,遣张浦率数千骑深入其境劫掠,结果被其可汗夜落纥率兵击走。这一次进攻可能是对回鹘长期忠于朝廷、与李继迁为难的报复,更有可能是为大规模入侵所作的试探性进攻。果然,两个月后德明遣万子等四个部族出兵大举进攻,万子等族先试攻六谷部,不成功又转攻甘州回鹘。夜落纥早有准备,并定下破敌之策,先派出弱兵佯败。万子军追击到伏击圈时突然伏兵大起,将万子军全歼,军主孤身逃脱。八月,德明亲率大军攻打甘州,始终无法攻克,退兵时遭到夜落纥的邀击,损失惨重,一直逃到沙漠里面才幸免。大中祥符二年,德明又遣张浦率二万精骑进攻甘州,夜落纥先据城稳守半月有余,于夜间突然派兵劫取张浦营帐,张浦再次大败而回。夜落纥上表朝廷告捷,真宗下诏表彰,部众俱获封赏。年底德明又亲率大军进攻,路遇恒星昼现,占卜结果非常不吉利,尤其多次攻打甘州失败,德*理已经失衡,于是退兵。大中祥符九年,夜落纥亲自带兵攻战凉州,杀死平夏部守将苏守信。经过连续失败后德明调整了对甘州回鹘的战略,暂停主动进攻,断绝其与中央和吐蕃的联系,准备做长远打算。

  经过约二十年的围困,甘州回鹘实力大减,平夏部的实力却有了长足进步。宋仁宗天圣六年(西元1028年),赵德明和夜落纥都已经是老头子了,这时德明派出他24岁的儿子赵元昊带兵攻打甘州。这一次实力悬殊,元昊一举攻克,夜落纥仓皇出逃。甘州回鹘是当时回鹘诸部中最强大的一个,平夏部攻灭甘州引起回鹘震恐,瓜州回鹘首领贤顺率部归附德明,其余小部落纷纷跟进。明道元年(西元1032年),德明通过声东击西的战术,声言要入寇环庆路,朝廷连忙调集兵力警备。趁此时机,元昊率主力军进攻凉州,禁军和蕃军都不及救援,平夏部再次攻取凉州。至此,甘、瓜、凉州都被平夏部所取,当初汉武大帝攻占这些地方,号称断掉了匈奴的右臂,可见其战略地位之重要,如今被平夏部取得,可谓增一强臂。当然,他的另一强臂却没能按计划夺取。

父子两代配飨太庙的名将世家
父子两代配飨太庙的名将世家

  吐蕃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一个民族,即藏族的祖先,也是古羌族的一支。唐代吐蕃非常强大,东方的大唐、北方的突厥、西方的*、南方的印度都很强大,但他依然能够在高原上屹立不倒。经过鼎盛时期后吐蕃分散成许多小部落,宋朝建立后大多归附于宋帝国,尤其是六谷部非常忠于朝廷。李继迁制定的策略中攻取北面回鹘的计划通过德明多年的努力终于达成,但是南面的吐蕃却始终没有攻克。应该说回鹘交通更便利,经济更发达,马种也要优于吐蕃,但是回鹘是在被断绝联系的情况下孤军奋战最终失败的,吐蕃却始终在朝廷的坚强护卫下没有丢失,在这其中,曹玮、王韶、李宪等名将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宋初四大名将,前文已经介绍了三位,这第四位正是曹彬之子曹玮。父子两代配飨太庙,同列四大名将,其曹家军的荣耀,堪与辽帝国两代于越的耶律休哥、高十父子相当!虽然曹彬的业绩不及休哥,但是曹玮却是青出于蓝而青于蓝,行军四十年未逢败绩,完全不输于越战神。曹彬一共有七个儿子,均至高官,其中长子曹璨、第三子曹玮、幼子曹琮在军中服役,立下无数战功,于《宋史》中有传。曹彬临终前真宗前往探视,问及后事。曹彬答道:“我没有别的话说,我的两个儿子曹璨、曹玮可为大将,继续为国家效力。”真宗又问两者孰优孰劣。曹彬思考了一下说:“曹璨更像我,但是曹玮更优秀。”能让一代名将曹彬说出这样评价应该说还是很不容易,曹玮确实从小就体现出过人之处,令其名将父亲也不得不折服。

  真宗继位后,李继隆被渐渐削去兵权,李继迁略为喘息。虽有曹彬之子曹璨、李继隆之弟李继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李继迁的发展,但没有整个汉化的群众基础,蕃部人民始终是要被野心家所利用的。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宋廷真正能够集中精力于西北的时候,李继迁已经占据灵州,实际控制了关西的大片土地,而回鹘和吐蕃诸部(相当于现在的新疆和西藏)也都在他的计划之中,正在这个时候曹玮开始走上了西北军务的一线。

  最初被曹彬推荐给太宗的时候,曹玮年仅19岁,出为同知渭州(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渭州即今甘肃平凉,是陕甘宁三省(区)交界处,当时是陕西防线的第二圈层,既有一定的军事功能,又要负担起为第一圈层的环、庆、延等州供应后勤和总指挥等服务职能,当时曹玮作为同知应属挂职锻炼性质。真宗继位后曹玮升为内殿崇班、知渭州,成为方面大员,曹彬去世时朝廷没有让他服丧就升为西上閤门副使、知镇戎军,来到了这个李继隆主持修筑的突前堡垒,将一线重任交给了他。李继迁卒时曹玮曾积极要求趁机剿灭平夏部势力,但德明狡计坚请投降,又利用契丹帝国的牵制免于大祸,留下后患无穷。

  在曹玮到任之前,他的长兄曹璨已经在西北战斗过一段时间。诚如曹彬本人所言,曹璨比较像他,作风非常文明,也很仁厚,但是曹玮则不太像父亲的风格。曹玮刚到泾原军主持工作的时候巡视工事就发现有一位老将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设置挡箭牌,于是要按军法处斩。众人纷纷求情免死,表示这位老将久在边关,对夏作战非常有用。但曹玮表示军法就是军法,没有商量的余地,将其斩首,一时全军骇然,见识到这位青年将军的铁腕治军风格,与其父大不相同。一位山东名士贾同造访曹玮,住在外舍,曹玮正好要去巡边,于是到外舍来接他一道前往。贾同见他一人前来,奇道:“你带的兵呢?”曹玮只答道:“已具。”贾同和他一道出门来,却见三千甲士环列周围,人马俱寂静无声,故而他刚才在舍内完全没有听见!回来之后贾同对人说:“曹玮必成名将。”曹玮没有继承其父的风格,然而却自成一家,以很浅的资历,快速在西北军中树立起自己的威望,带出一支比长年奋战在宋辽战场上的河北军更加强硬的铁军。

  曹玮在陕西加强当地的军队建设,以往宋军作战主要是依靠禁军,厢军、蕃军和民兵都只能作为辅助。但是曹玮在陕西大力开发民兵弓箭手,弓箭手平日是普通百姓,官府发放田地,自己供养自己,但是要勤练射箭,遇到战事就召集起来助战。弓箭手一般不用于正面拼杀,主要在禁军阵后提供火力支持,性价比极高,作战非常勇猛,后来成为陕西军不可或缺的部分。而蕃军的编制和指挥系统都比较混乱,曹玮到后进行了大力整改,对他们的编制、军衔、军饷等都实施制度化、正规化,极大提高了蕃军的战斗能力,这些都是曹玮为建设陕西军作出的重大贡献。

  曹玮第一次较大的战功是在咸平五年,时任泾原副部署,袭破康奴族的战役。康奴族是活动在灵州附近的一个部落,狡黠而熟悉地形,经常引导李继迁袭击运往灵州的物资,李继隆也吃了他们不少苦头。曹玮和部署陈兴经过严密的策划,带兵潜行到康奴族的聚集地,将其一举歼灭。李继迁得到消息来救援的时候曹玮已经带兵安全撤走。遗憾的是,曹玮刚刚崭露头角,李继迁就已经死了,两人没有什么面对的机会。 。。

十万胡尘一战空
十万胡尘一战空

  李继迁刚死的时候,曹玮以知镇戎军的身份向朝廷上表,要求趁机调兵剿灭平夏部势力,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最后没有成行。赵德明执行其父的策略,向宋辽恭顺称臣,努力攻打回鹘、吐蕃,这一点曹玮也看在眼中。回、蕃的大部分部落忠于朝廷,但他们毕竟是部落领主制度,也有一些不稳定的因素。有些部族也会时而归附平夏部,有些部族则趁机向朝廷提高要求,并准备自身的独立。曹玮久在边关,对战略态势也有全局性的把握,既然不能立即剿灭平夏部,就要防止其坐大,最关键就在于不能让他吞并回、蕃,也不能让回、蕃的某些部族强大起来成为新的敌人。他明白回鹘确实无法救援,很大程度上只能坐视德明将其吞并,而坚守六谷部,打击有独立野心的李立遵则是保卫吐蕃的关键。

  由于潘罗支长年与李继迁为敌,最终还将其杀死,所以平夏部与六谷部是世仇,德明刚刚嗣位第一件事情就是通过计谋杀死潘罗支为父报仇,这次行动的成功也极大的奠定了他在平夏部的权威。接下来他又不断的袭扰六谷部,并于景德四年(西元1007年)亲率大兵准备攻打,但是厮铎督联络夜落纥挫败了他的计划。之后吐蕃一直置于宋军的保护之下,德明一直不便下手,这样也保证了六谷部对朝廷的忠诚。西延家、妙俄、熟魏等几个大部族背叛平夏部准备内附,很多边将不愿惹事,犹豫不敢接纳。但曹玮却认为这是削弱平夏部的大好机会,亲自带兵到天都山迎接他们内附。德明带兵追击,看到曹玮的旗号,虽然怨恨却也无可奈何。因此功,曹玮升为西上閤门使、环庆路兵马铃辖、兼知邠州。之后曹玮曾短暂的被调任河北真定路都铃辖,赴任时他将研究环庆、泾原等路地形的成果交给真宗,真宗非常感叹他对陕西军事的熟悉,很快又复为泾原路都铃辖兼知渭州。回到陕西的曹玮加紧对各部族的招徕工作,但是也有一些部族不合作的,曹玮就采取军事打击。当时宦官秦翰任都监,也是一位猛将,曾参与威虏军骑兵大会战,又在澶渊之役中奋战七十余日不解甲。二人合作,大破为首的章埋、拨臧两族,于是陇西的羌、蕃部族纷纷归附。真宗准备将曹玮升为四方馆使,回京任职,但曹玮不愿离开军旅,要求继续带兵。真宗同意了,任命其为知秦州,兼泾、原、仪、渭、镇戎缘边安抚使,继续负责对蕃羌事务。

  与平夏部接壤的小部族大致都位于今天的青海、甘肃一带,本是平夏部的目标,但是曹玮的存在阻止了他们归附平夏部。而更多强大的吐蕃部族还在他们南方,这些部落虽然暂不会归附平夏部,但如果他们要与朝廷为敌也是非常麻烦的事情,真正的考验还在于此。

  唐代的吐蕃帝国瓦解之后,吐蕃诸部散落在青藏高原上,但是河湟地区(青海、甘肃的黄河、湟水流域)的一位首领李立遵一直有志于恢复。他打听到一位名叫欺南陵温逋的人是吐蕃赞普达玛欧松的后裔,古代部族对贵族血统的重视是汉人难以理解的,就像李继迁凭拓跋思忠的画像就可以光复平夏部一样,欺南陵温逋也可以凭借他的出身恢复他自己的部落。李立遵与邈川(今青海乐都)部酋长温逋奇合谋,将其挟持到了宗哥城(今青海平安),尊为赞普,号唃厮嵒(亦作唃厮啰),立文法(吐蕃的政权立法仪式),号称全藏的领袖。李立遵自为论逋,相当于丞相。这个政权史称青唐羌政权,占据了青海、甘肃和四川交界的大片领土,有黄河、湟水、瀚海(青海湖)等众多山川湖泊形胜之处,畜牧业和农业都比较发达。这位李立遵原名郢成蔺逋叱,也作郢成仁波切,应该是蕃族人,被唐朝皇帝赐李姓。有的现代人认为唃厮嵒没有实权,李立遵行使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事,他才是这个政权的实际掌控者。这种说法也不太准确,是汉人对部族政体的不了解造成的。在古代部落政权中,各个封建领主各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李立遵的实力可能比唃厮嵒更强,所以话语权也更大,他们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