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红颜-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姨是家里的钟点工,逢春工作忙,童童一般也不在家,家里的洗洗涮涮一般都是王姨在操持着。
“哪呀,戏校门口有家小吃店,也是从早到晚营业,汤很一般,可小菜丰富,首推的就是卤猪蹄,老板一般是从下午四点左右开始卖卤菜,可猪蹄卖的好,不用等到第二天就很快卖光了,有次晚上七点去就没了,听说有人一口气买走了二十多个,还有这家的卤蛋、卤翅膀、卤鸭腿等等,每次想吃都得赶早抢……”
“哪有这样夸张?”奶奶笑出声来。
“你就瞎吃吧,嗓子还要不要了?”逢春说。
吃完汤粉,童童想着就在这等着“开光”仪式开始,懒得再逛了。
虽说天气冷了,桌上推荐的都是红茶,童童她知道奶奶一直都喝惯了绿茶的,就又要了三杯景德镇的野阑芝。
小姑娘端上三个玻璃杯,放少许纤细的野阑芝茶叶,冲入滚烫的开水。霎时间,透明的杯子里,那些纤细的茶叶上下翻滚,不一会儿都齐刷刷地立在水面下,舒展开来,像养了一杯子的小树苗。
奶奶轻轻地摇晃着杯子:“童童,你看这茶叶被放入杯中,它无怨无悔的承受着热流的冲沏,选择了毫无保留地释放自己的清香,你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品格吗?”
童童说:“是坚韧,是奉献。”
“是布施。”奶奶说,
“咱们唱老旦这一行,不像生、旦是主要行当,亦不能和净、丑相提并论。因它不是“花”而是“叶”,故历来不被重视。如今活跃于舞台的中、老年老旦演员寥寥无几。尤其今天戏校能接班的尖子老旦,更不多见,所以奶奶很希望你能坚持下去……”
“童童,武字通“舞”字,马叙伦《说文解字书疏》曰:‘舞为武的转注字,字巫的后起字,盖巫从大,象执旄尾而舞……为武巫之转注字。’傩技的表演又在不同程度上宣扬武技,突出武术的作用。今天正好聊起了武傩,以前许多著名老旦,多因武功基础较差,仅凭有条天赋的嗓子,便以唱功取胜。这种现象也影响到后来的老旦演员,都以唱工为主了。老旦不动刀枪也就不练武工、不打把子、不扎靠不蹬厚底靴了。因此现在也就极少看到老旦扎靠穿蟒、翻打扑跌、刀枪对阵的老旦武戏了。当年你妈妈可是文武不乱,记得排《对花枪》,你妈妈扎靠开打,极受赞誉,只可惜还没正式演出,她就病倒了。”
奶奶点燃了一只烟,陷入了沉思中。
“或许是母亲灵魂指引,奶奶才会同自己说出这些话来。”
童童心中暗想着。
她不愿意再提起母亲,就把眼往窗外看去。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五回 开光
河岸上、广场上的人们“哄”地发出一声喊,也有人奔跑起来。“开光”仪式就要开始了。
“奶奶,别紧张哟。要看‘开光’仪式,我的同学早已经占好位置了。”童童说。
“嗯。”
出了馨风吃吧,奶奶瞧着人太多,又皱起眉来。
“太嘲杂了,我还是先回吧,原本就是出来随便走走的。”
童童目送父亲、奶奶的身影消失在武安门的尽头,才又钻进人群中。
燕子、欧阳、雪涛、唐彬这一帮子人正挤在前排评头论足地议论着,看见了童童,忙招呼她过来。
燕子问道:“今天能看到傩舞演出吗?”
唐彬就笑起来:“今天只是给傩神面具开光,不会有演出的。”
燕子泄气道:“那还有什么意思……”
灵羊神庙忽然中门大开,燃烛鸣炮,由武傩头面从大庙神龛上请下傩神,并用新布和清水替傩神洗脸,然后将傩神连同其座的“金交椅”置于神龛前的长香案上,其余面具平铺在案,服装、道具等皆装箱成担。大约二十人各杠一面晒垫大小的白旗开路在前;十几个鼓乐手敲锣打鼓、吹着唢呐、号角紧随其后;傩神端放在轿内,轿前后高举—把万民伞,傩神轿前是扛抬的“土地”,轿后是扛抬的“总兵大元帅”;各大队村民代表及长者持棍、鞭、矛、火把等紧随其后;最后由一面黑缎绣龙的三角旗压队,叫“坐兜旗”。
整个队伍一路吹吹打打,鞭炮、铳声轰鸣,簇拥着傩神一直奔上青云峰。
童童瞧见那傩神面具雕刻尤为精细。其脸黑嘴阔,两眼微突,黑眼珠用黑釉瓷珠装嵌,眉心有一道神明印,两道粗眉高高扬起,一双硕大的顺风耳更增添了威风凛凛的气势。头戴一顶镀金铜丝穿制成的紫金冠,一顶六尺长的大红风帽戴在紫金冠之上。
童童问道:“那个坐在轿内的傩神到底是谁呀?”
欧阳说:“与我和燕子同姓呢,叫欧阳晃,俗称‘欧阳金甲大将军’”
燕子邹着眉道:“欧阳金甲大将军?哥,他真是个大将军吗?”
欧阳笑道:“这位傩神的由来,原也有个典故:话说唐王李世民为试龙虎山张天师的法术,叫二十四名鼓乐手藏于宫殿地底下,奏乐不停。声称宫中闹鬼常有鼓乐之声,请求张天师驱鬼。张天师遵旨作法,取一碗冷水,念动咒语,鼓乐手在地下冻得一阵哆嗦,鼓乐手稍停,后又奏响。张天师又取一空碗,念完咒语后,用筷子在碗面上一抹,二十四名鼓乐手的人头全部落地。此后,这二十四名冤鬼在宫内闹腾不休。皇帝无奈,只好封他们为‘傩神’,为首者‘敕封欧阳金甲大将军’,千年万载,享受香火。二十四名冤鬼受封后立即飞出宫廷,飞行时身首分离,身子落在湖南,头落在江西。因此,我们这供的傩神,只有头而没有身子。”
童童道:“原来只是个鼓乐手呀。”
欧阳道:“可别小瞧了他,你看见后面那些面具吗?都是他的手下呢。”
童童往后看,果然还有二十四面具,皆如人脸大小,樟木雕刻而成。面具面目各异,造型生动。有的绿脸黑须,目瞪口阔;有的黑脸粗眉,形态凶恶;有的白脸秀眉,和善文静;有的黑脸黑须,威武雄壮;有的凶神恶煞;有的滑稽可笑,个个栩栩如生。
燕子又忙着问来历。
欧阳解释道:“除了傩神即欧阳金甲将军,俗称大面子外,余者他们的名称是:开山、先锋、功曹、绿品、杨帅、鲍三娘、花关索、小鬼、判官、钟馗 、上关、下关、童子、前司郎、城隍、皂班、土地、点兵、四大天将、雷公,除小鬼外,皆是‘敕封欧阳金甲将军麾下’的兵将。”
燕子道:“还以为傩神是原始图腾呢,却原来也不过是唐宋的典故呀。”
唐彬笑道:“傩神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演变吗,不过傩祭仪式确实源于远古。”
欧阳道:“不错,从傩神的演变确实能看到历史的变迁,像上古时代颛顼之妃溃氏所生第三子梼杌、蚩尤、伏羲、女娲、唐太宗李世民的太子都曾做过傩神。”
童童问道:“李世民的太子也做过傩神?”
欧阳道:“石邮乡嵊头山傩庙中供奉的傩神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太子。”
燕子笑道:“想想也为他不值,太子与鼓乐手居然同享一庙的香火。”
欧阳道:“这便是民间的洒脱。”
童童叹息说:“开光仪式开始了,就觉得这新年的脚步也近了。”
欧阳说:“是呀,时间就是这样快的飞逝。”
欧阳认为这以后的过程太程式化,便约了童童、雪涛一同去看望在家养病的蝶儿。
燕子好奇心强,拉着唐彬跟着队伍上了青云峰。
等俩人下山的时候,“开光”仪式还在继续,城里却已是华灯初上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六回 文傩
昨天傍晚时分,刮起了初冬的寒风。
天明时分风歇了,阳光露出脸来。
燥热、眩晕。
蝶儿始终在半睡半醒之中。
好像是在做梦,它隐隐约约地听着父母同外公的谈话。
“什么元旦,什么春节,其实和平时也没什么两样。”
“是啊。如今天天都是过年似的。”
“那不一样,上街瞧瞧,气氛就是不一样呢。”
“气氛不一样?我倒是没有觉得……”
“听说今年的傩神开光仪式要隆重得多呢。”
“开光仪式?”
蝶儿重复着父亲的话。
“是了,今天是元旦。”
于是蝶儿又仿佛看见童童、燕子她们在观傩的人群里兴奋的样子。
“哦,那我也去走动走动。” 杨老说。
“人多,再说空气又不好……”
“你们要是不愿意,我自己去。”。
“……”
淑颦还想劝劝。但是,她知道如果再说下去,父亲肯定会不高兴的。
下午,蝶儿终于退了烧。但是,她仍然没有什么食欲。
淑颦为她端来了一碗清淡的米粥。
蝶儿口里没有味道,米粥喝不下。
去看傩神开光的杨老和广春还没有回来。
迷糊的她却听见母亲一边发着牢骚,一边在厨房忙碌。
“都一下午了;太我行我素了。”
也不知道淑颦是在心疼父亲还是在责备丈夫。
“不知是他们去了灵羊神庙还是魁星阁?”
杨老如今是返老还童了,脾气秉性越来越像个小孩,决定了的事,竟是九头牛也拉不回头的。
俗话说:家有老,是个宝。
母亲和父亲都很自然地宽容杨老的任性。
有时蝶儿甚至都有着微微的嫉妒和羡慕。
欧阳、童童和雪涛是在蝶儿家门口碰到的杨老和广春。
淑颦把大家接进客厅,示意蝶儿还在睡呢。
杨老微微出了点汗,让淑颦泡些茶端过来。
谈起刚才的仪式,欧阳问:“怎么没有看见杨老你们?”
原来是细心的广春估计灵羊神庙那边太嘲杂,领着杨老到魁星阁。没想到这边也是人山人海,他们没敢往人群里靠,只上了文昌阁远远的眺望。
文昌阁与魁星阁遥遥相对。魁星也称文昌星,又称文曲星。在羊城文化中,魁星与文曲星是同一星神,是主文章科举之星宿。
魁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魁星神像头部像鬼,蓝面赤发,一脚向后翘起,如魁字的大弯钩,一手捧斗,如魁字右边的“斗”字,一手执笔,意谓用笔点定中试人的姓名。
因为古羊城区域横跨吴楚越三地,根据古人以星空分野的原则,处斗牛之间,文曲星主羊城,因此在赣傩文化中祭拜魁星几乎成为羊城人的专利。羊城自宋以来才子辈出,被誉为才子之乡,这与羊城文化中对魁星的崇拜有一定的联系。
童童问:“杨老,同是傩舞,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的傩神。在灵羊神庙的傩神是个大将军呢。”
杨老笑道:“别看我们羊城地方不大,这傩舞的规矩可大呢。灵羊神庙代表的是武傩,魁星阁代表的是文傩。”
广春道:“在羊城将魁星作为区域文化的主宰之神来祭祀,正是千百年来羊城才子文化兴盛的一个内在的精神源动力。”
雪涛问:“这之间有区别吗?”
杨老道:“当然有。傩祭这种仪式从远古一直延续至近现代。然而,驱鬼逐疫的本来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丧失了,特别是‘傩舞’逐渐发展为‘傩戏’之后,成了戴着面具表演的戏曲形式。武傩的大部分风格还保持了气势澎渤、古朴沉重的原始韵味,文傩则几乎每角必唱,可谓唱、做、念、打齐全,如不戴面具,真不知是戏是傩。”
广春道:“傩戏乐曲就有近二十种,从器乐角度看,完全可以与京剧、采茶戏相媲美。其曲调有:《浪淘沙》、《小桃红》、《水鲤》、《刮骨飞》等,可谓悦耳动听、喜庆欢快、雅俗共赏。”
杨老聊起器乐,顿时有了精神:
“傩戏也分文武场。‘文场’有二胡、笛子、大唢呐、小唢呐等。‘武场’则为全套打击乐,有鼓、锣、钹、大锣、铃、木鱼等。分得比咱们京剧还细呢。”
童童道:“我还听过傩戏里有民间小调呢,都是根据剧情、场景与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婉转动听。”
杨老道:“不错。傩舞早期的音乐主要由民间的打击乐、小曲和吹打曲牌组成。整个舞蹈以打击乐伴奏贯穿始终。打击乐的伴奏形式保持着原始的风格和具有独特的本地色彩。近代则又加进了吹管和丝竹乐器,使伴奏音乐更具特色。”
广春道:“还有山歌演变而来的一支微调式的民间小曲,用打击乐的板鼓和一个腰锣伴奏过门,大腰锣配合鼓点,轻击锣边,配合默契。”
杨老说:“那是‘鲍三娘、花关索’的对唱……”
第十七回 牡丹亭戏考
欧阳关心蝶儿的病;跑到厨房帮着淑颦整理茶具。
“蝶儿好些了吗?”
“还有些低烧,正睡着呢。”
欧阳从包里拿出本《牡丹亭戏考》,
“前天看到蝶儿在找《牡丹亭》的书,我那正好有一本,想着今天就带过来了。”
“哦,那怎么好,太谢谢了。”淑颦搽搽手,把书接下来。
欧阳微微一笑,忙着把茶具端了出去。
淑颦拿着书,倒楞住了。
自从去年夏天,蝶儿在课堂初次听了欧阳的讲课,便一直保持来往。
欧阳也经常来她们家里玩。
淑颦夫妇在家开了京胡兴趣班,所以,除了欧阳以外,还有很多爱好器乐的青年来玩。不过,淑颦夫妇,甚至连杨老这个倔老头子都喜欢欧阳。
淑颦承认这是因为欧阳博学,恭顺,人品好。
她也默默地盼望俩人能够有个结果。
只是蝶儿好象一直含糊着,甚至连她这个母亲也不知女儿内心的真实感受。
喝了一通茶,大家见蝶儿还没醒,就起身告辞了。
杨老让广春把大家送出了门口。
杨老突然对女儿道:“淑颦,你觉不觉得欧阳和蝶儿挺像的吗……”
“脸像?”
“对啊。”
“两个人相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