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都市青春电子书 > 浮云 >

第2部分

浮云-第2部分

小说: 浮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您别看我从小顽皮,我可是在人们的一片赞誉声中长大的。人们夸奖我,是他们认为之前那句“长大以后不得了”的预言应了验。预言这种东西,确实有准确的时候,但更多的,是牵强附会、不着边际的扯蛋。对于我的预言,就属于比较扯蛋的那种:所谓“不得了”,无非是指我的学习成绩——从小学到中学,我的各门文化课始终在年级中名列前茅。

  在咱们泱泱天朝,但凡“学而优”的苗子,历朝历代以来,注定都是榜样式人物。所谓“榜样式人物”,就是把很多人的优点,集中起来往一个人身上刷吧刷吧,将他塑成一尊人间假菩萨,以供人们学习、临摹。当我顺理成章地成为“榜样”后,我们这个大院子里,就多了一道别致的景色:我的同学和玩伴们经常被他们恨铁不成钢的父亲一把激动地抓住脑袋,一边使劲摇晃,一边破口大骂:“不及格,又是不及格!小兔崽子!小王八羔子!你念什么狗屁书?怎么就不好好学一下人家小三子呢?”

  根据物种繁殖概念,“小兔崽子”、“小王八羔子”的老子,无疑是“老兔崽子”、“老王八羔子”。我很清楚,向我学习,多数只是这些“老兔崽子”、“老王八羔子”们单方面的美好愿望。因为每次成绩单发下来的时候,我只能看到他们的“小兔崽子”、“小王八羔子”们,对我投以恨恨的目光。

  我当然知道,他们恨我,是由于我这个榜样的存在,将使他们回家后遭受一场厄运,或者脑袋被晃、耳朵被揪;或者脸蛋被拍、屁股开花。这让我很于心不忍。在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下,我已经变成了一个集体主义观念很强的人,不喜欢个人英雄主义。于是,为了体现大家有难同当的集体主义气概,我在学校里开始了全面捣蛋。

  我的捣蛋,完全是有的放矢:伟大领袖和导师教导我们,德、智、体全面发展,才是一个真正的“三好学生”,那么,只要我德育和体育都过不了关,自然就会失去年年拿“三好”的资格,不再成为他们的榜样。如此一来,他们自然也就不会因我而再遭受“老兔崽子”、“老王八羔子”们的毒手了。

  我认真地衡量过自己:体育方面,我是不用刻意做作的,除了下河摸鱼、上树捉鸟,我对体育向来没兴趣,体育课上,跳高钻杆子底、跳马往上骑是我的“强项”。如果一定要说我体育好,除非把打架也算成一项体育运动,这方面我确实比较积极、活跃,拿板砖拍人、用弹弓射人从来没有二话。但老师们只要没吃错药,估计还不至于这么算,所以,关键是在德育上,我得表现出缺德才行。当时之际,正好学校开展轰轰烈烈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老师要求我们做到“见了老师敬个礼,见了同学问声好”,借此机会,我展开了行动。

  先是“见了老师敬个礼”。我对老师是这么“敬礼”的:上课铃响过后,我把教室的门打开一条缝,将装垃圾的箕斗放到门顶上,笑嘻嘻地等待老师推门而入。几次下来,老师对这顶隔三差五就会从天而降的“礼帽”十分恼火,声称逮着是谁干的,一定严惩不贷。我心里十分高兴,就等待着接受严惩,可待查清楚是我干的,他们就变卦了,只是把我叫进办公室,说了几句什么“不要跟差生学坏”之类,就没了下文。我颇感失望,就加大力度,往箕斗里装垃圾。于是,老师在“戴帽”过程中,还得顺便领略一下“雪花那个飘”的滋味。可是,效果还是不大,在遭遇了几次后,老师们个个都学了乖,他们每次进教室之前,会先唱一出《渡江侦察记》,先踢门,再进门,轻而易举地破了我的招数。他们就是不追究我,反而责骂起我的同学、玩伴们来,把他们当成了教唆犯。

  “敬礼”不见效,我只好转向对同学们“问好”。为了把事情做到让路人皆知,我想了个损招:趁大家躺在课桌上面午睡之际,把男同学的小弟弟从裤裆里掏出来,在根上绕一圈丝线,打上活结,再把丝线的另一头,牢牢系到该同学的手腕上。这个节目,我将它叫作“提线木偶剧表演”。其灵感来源于:只要该同学的手一动,就会猝不及防地拉扯到小弟弟,痛得龇牙咧嘴,一蹦三尺高。而那一蹦间的风景,像极了机械跳动的木偶。

  捣蛋的时间一长,老师们终于明白,一切均是我自为,背后确实没什么“教唆犯”,于是,我的种种劣迹,开始广为流传。可奇怪的是,学校并不因为我的捣蛋而从此不给我“三好学生”奖状,很多人也坚持认为,我依然是一个值得孩子们学习的榜样。学校方面的“为什么”,我一时搞不清楚,但别人为什么坚持要把我当成榜样,我很快就得知了原因:因为我们当地民间有句俗语,叫“宁养作天祸,不养阿弥陀”。

  所谓民俗,很多时候就是人民的信条。比如这句话,它的表面意思是,宁愿养个会惹下弥天大祸的孩子,也不愿他像泥塑菩萨般,木讷到一棍子都打不出个响屁。其中的道理是这样解释的:孩子会惹祸,说明孩子机灵聪明。这就很明了了,我十分善于惹祸,而且捣蛋行为还创意无限,当然更是聪明中的聪明。就这样,我白忙乎了一场,不仅没能阻止住“小兔崽子”、“小王八羔子”们的脑袋被晃、屁股被揍,还被人们赋予了更高级别、更加明确的预言。他们断定,我的未来前途,肯定会比我的父亲还要金光灿烂。

  我父亲在当时,是个正师级军事指挥官,也是这支驻地部队的最高首长。正师级军官在如今,实在不怎么稀罕,仅靠扯开嗓子唱几首不知所云的歌,扭扭屁股跳几个形似抽风的舞,都能随随便便地混上;可在那个年代,是不大可能发生的,能升到这一级别的军人,靠得基本都是实打实的军功。其成长过程,正如唐代曹松所云: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以我父亲来说,他十五岁时参加抗日战争,二十三岁参加解放战争,因军功卓越,不到三十岁成为团长;随后,又率团入朝鲜参战,无数次看着身边的战友倒下,无数次在战场上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完全是一路血雨腥风,才一步步走到了现在的位置。

  人们断定我的未来前途会比我父亲还要金光灿烂,无论如何,都算是一种夸奖。一般说来,作为家长,当听到别人夸自己家的孩子如何聪明、如何前途不可限量时,口头上也许会“哪里哪里”地谦虚上几句,但内心深处,肯定是心花怒放、喜笑颜开的。但我父亲似乎并不以我这个最小的、也是唯一的、还被人称之为“神童”的儿子为荣,反而经常施展暴力,对我棍棒交加。他下手不问轻重的揍人艺术,使得我好几次躲在外边不敢回家,让我妈眼泪汪汪地到处寻找。

  别人都以为,他经常用棍棒亲切地招呼我,是由于我坚持不懈、努力捣蛋的结果。可据我自己判断,其实不是。以前他揍我,要么是因为我和别人打架打狠了,要么是因为我欺负别人欺负狠了,从来没有针对过我的捣蛋行为。我的班主任老师可以证明:她曾找我妈告过几次我在学校里如何捣蛋的状,我爸知道后都呵呵一笑,说“男孩子顽皮没什么大不了,不出格就行”,没一次难为过我。可现在,在我没打架也没欺负人的前提下,他对我的暴揍反而成了经常性,这实在让人纳闷。我找不到说服自己的理由,只好怀疑我到底是不是他亲生的。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004 他想亡羊补牢
直到挨了半年经常性的暴揍后我才知道,他揍我,是恼火我思想异端,不像一个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打下基业后把它传给子孙,是天朝长辈们的普遍心愿。据传,一位姓王的将军就曾经说过:“茅坑是老子挖的; 别人谁也别想占”,这很能反映出要把事业代代相传下去的心态。我父亲用生命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了一辈子,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个“茅坑”,自然也想让我继续占下去。可是他有心,我却无意,丝毫没有继承“茅坑”的表现,这岂能令他高兴?子不承父业,是为大不敬,他在一怒之下以棍棒招呼我,也就在所难免了。

  事情的真相,是我妈告诉我的。她把我从同学家被窝里拉出来的时候,为了让我回家,为了让我相信我爸拿我当门口的沙袋练习是完全为我着想,是用心良苦,同时也为了以后我挨了暴揍之后不要再夜不归宿,让她像找魂一样地找,就对我和盘托出了底细。

  我妈告诉我,我爸在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就已经发现了我的思想跟别人不太一样。他知道我和我的那些喜欢看《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的同学、玩伴们不同,我迷上的书,全是些诸如《孽海花》、《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之类的小说,或者是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的各种历史演义;他也曾听到过我当面嘲讽正在看《木偶奇遇记》的同学,说“只有神经病才看这种哄鬼玩艺”。只是当时他也和别人一样,以为我智力超前,能看懂大人的读本,没有警觉。

  “如果当时你爸就有所警觉的话,那你……”我妈说。

  后面的话我妈没说完,但我听明白了她的意思。言下之意就是:如果当时我爸就有所警觉的话,我经常性挨揍的时间,恐怕还要大大提前。看书还看出了一副欠揍的嘴脸,我十分不解,就裹着被子问我妈:“老家伙到底是什么时候决定对我大开杀戒的?或者,他是什么时候决定开始对我痛下毒手的?”

  “下毒手?大开杀戒?你这孩子,怎么可以这样说你爸呢?他打你,是因为爱你,他是为你好啊!”我妈嗔怪我。

  这个说法有点新奇,打我是因为爱我,那么打死我,想必就是爱死我了。看来,以后当我爱上了谁的时候,得天天把棍子带在身边才行。可是,我还是没想通,就问我妈道:“老家伙不是很爱你吗,他为什么不拿皮带抽你?”

  “我的思想又不异端,他打我干什么?”我妈哭笑不得。

  “那老家伙凭什么认为我思想异端啊?”我不服气地说,“就因为我喜欢看谴责小说?就因为我说《木偶奇遇记》是神经病才看的玩艺?”

  “那是小事。”我妈说,“还记不记得你念初二时,有一段时间整天躲在房间里看书,连吃饭都得有人喊,才肯磨磨蹭蹭地下来?”

  “当然记得呀。老家伙还夸过我,说我认真刻苦的态度,比你们大家当年学习《毛选》,都还有过之而无所不及。”

  “我问你,你看的,都是些什么书呢?” 

  “当时看的嘛,也没什么,不过是些西方哲学书而已。”我想了想说,“无非是约翰&;#8226;密尔、叔本华、还有尼采他们的著作,没找到更好的。”

  “是《论自由》、《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些书,对吗?”

  “对,就这些玩艺。”

  “你觉得些书,你应该看吗?” 

  “怎么不应该?出版社出书,可不就是为了给人们看的么?”我不以为然地说,“我还想找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呢,可惜到了现在,也没有找着。”

  “还《我的奋斗》!我的小祖宗啊,你让我怎么说你才好!”我妈感叹道。接下来,她对我讲述了下面的故事:

  当我爸察觉到我整天不下楼、不捣蛋,只顾着一心认真看书后,马上开始起了疑心:在他看来,我好学是正常的,爱看书也是正常的,但认真刻苦到这种程度,就是不正常的。是什么书具有如此吸引力,能让我这个三天不打就上房揭瓦的小崽子这般痴迷?抱着解开谜团的想法,他趁我上学不在家,钻进了我的房间。

  然后,他轻而易举地就翻到了我好不容易才搞来的那些书。

  我爸是部队扫盲班出身,“P”可以念成“大刀”,文化程度不怎么样。他信手翻了翻书,鸟毛都没看懂。但是,作为一个高级军事指挥官,他的警惕性向来很高,为了彻底地解开心中的疑团,他找来了纸笔把一些书名描下,然后找了个借口,去向一位和他相熟的老学者请教。

  “您老给看看,这些书都是讲啥东西的?”寒暄过后,他掏出记录着书名的纸张,递给老学者。

  老学者接过去仔细看了看,说道:“都是些西方的哲学书。首长,您这是从哪儿抄来的?”

  “是别人抄了后给我的。有位同志想找这几本书来研究研究,我随便帮他问问。”他撒谎道,“您老要是也不清楚,我让他自己上新华书店去。” 

  “新华书店里未必会有这些书啊。”老学者说,“这上面所列的书,比如《论自由》和《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在我的记忆里,民国时曾经有过出版,新中国成立之后,应该就没再版过。”

  “为什么呢?”

  “这个就不好说了,大概是意识形态的不同吧。”老学者说,“这些书中表述的思想,比如宣扬个人主义至上,就是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相背道的。”

  “啊?”他吓了一跳。

  老学者没有注意到他的神色变化,接着问道:“找书的那位同志,想必是在研究西方哲学吧?” 

  “对对。”他顺口掩饰。

  “我说呢,一般人,也没有兴趣会去看这个。”老学者说,“现在的思想政策啊,真的开明了许多,连军队里都有人开始研究西方哲学了。呵呵,要是搁在十年前呀,谁被发现在看这些书,弄不好,就是杀头的大罪啊!”

  和老学者的问答,让他倍感震惊。他心急如焚,以为我中了“毒草”,十分后悔平时疏忽了对我的政治思想教育。但后来,他仔细想了想,又觉得事情好像还不至于太糟糕。就对我妈说:好在小崽子如今还没有走上社会,还可以像扫盲班老师讲过的那样“亡羊补牢”。他跟我妈商量后,决定采取措施,将我拉回到伟大的社会主义阵营,阻止根正苗红的我一步一步地滑入资本主义深渊。 txt小说上传分享

005 和老子对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