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普陀圆通梦 >

第75部分

普陀圆通梦-第75部分

小说: 普陀圆通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松答道:

  “我今奉阳谷县令孙国卿之命来京公干,不料盘缠用尽;滞留京师不得回乡;只得卖艺挣些路费。今在卖艺之间遇见教头;可见天作之缘;请老师受弟子一拜!”

  周侗赶忙用手相搀;怎奈;武松非要周侗收他为徒才能起来;周侗道:

  “既然如此;老朽就收下了!”

  自此;周侗日日点拨武松棍法刀法,并传授他绝艺鸳鸯腿和“醉八仙”拳法。可惜他师徒二人交往的时间太短;仅两个月的时间;武松就只好洒泪拜别了周侗;临别;周侗遂赠银三十两;助其还乡回阳谷县交差去了。

  
  且说;王勃转世司马光之后;原来其家世代官宦;父亲司马池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自幼聪敏好学;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被砸破了;水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 

  宋仁宗宝元初年;年仅二十岁的司马光考中进士甲科,皇上赏赐喜宴,在宴席上只有他一人不戴红花,同伴们对他说:

  “这是圣上赏赐的,不能违背君命。”

  这时他才插上一枝花;以应承局面。他在担任并州通判时,西夏人经常入侵这里,成为当地一大祸患;司马光就向上司庞籍建议说:

  “修筑两个城堡来控制西夏人;然后招募百姓来此地耕种。”

  庞籍听从了他的建议;派郭恩去办理此事。但郭恩是一个莽汉;带领部队连夜过河;因为不注意设防,被敌人消灭。庞籍因为此事被罢免了。司马光过意不去;三次上书朝廷自责;并要求辞职,但并没有得到允许。庞籍死后;司马光便把他的妻子拜为自己的母亲;并抚养庞籍的儿子像抚养自己的亲兄弟一样;当时人们一致认为司马光是一个贤德之人。

  司马光秉性刚直,仁宗得病之初,皇位继承人还没确定下来。因为怕提起继位的事会触犯正在病中的皇上的忌讳,群巨都缄口不言。司马光此前在并州任通判时就三次上奏提及此事,这次又当面跟仁宗说起。仁宗没有批评他,但还是迟迟不下诏书。司马光沉不住气,又一次上书说:

  “我从前上呈给您的建议;马上就应实行,可现在;仍是寂无声息不见动静,这一定是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何必马上做这种不吉利的事。我看那些小人们;都没什么远见;只想拥立一个与他们关系好的王子当继承人。”

  仁宗看后大为感动,不久就立英宗为皇子。英宗并非仁宗的亲生儿子,只是宗室而已。司马光料到他继位后,一定会追封他的亲生父母。后来英宗果然下命让大臣们讨论应该给他的生父什么样的礼遇,但谁也不敢发言;只司马光一人奋笔上书说:

  “为人后嗣的就是亲儿子;也不应当顾忌私亲。濮王应按照成例,称为皇伯。”

  这一意见与当权大臣的意见不同。御史台的六个人据理力争;都被罢官。司马光为他们求情;竟没有得到恩谁于是;请求与他们一起被贬官。

  司马光在任西京御史台(御史府长官)时,自请退居洛阳十九年,夜以继日从事编撰《资治通鉴》。该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至赵匡胤(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他把这一千多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而“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此外,他还编撰《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以及《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涑水纪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因此。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

  元祐元年司马光逝世,终年六十八岁。太皇太后听到消息后,和哲宗亲自去吊唁,追赠司马光为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赐碑“忠清粹德”。京城和岭南封州的父老乡亲听到噩耗;都停止工作前往吊祭。 

  
  再说西方极乐世界大雷音寺我佛如来,一日端坐九品莲台,旁列着四大菩萨、八大金刚、五百罗汉、三千偈谛、比邱尼、比邱僧、优婆夷、优婆塞,共诸天护法圣众,齐听讲说妙法真经。正说得宝雨缤纷之际,不期有一位星官,乃是女士蝠,偶在莲台之下听讲,一时忍不住撒出一个臭屁来。我佛原是个大慈大悲之主,毫不在意。不道恼了佛顶上头的大鹏金翅鸟王,它眼射金光,背呈祥瑞,见那女士蝠污秽不洁,不觉大怒,展开双翅落下来,望着女士蝠头上,这一嘴就啄死了!

  就见那被啄死的女土蝠头上;“唰”地一点灵光射出雷音寺;径往中土认母投胎;在下界王门为女;后来嫁与秦桧为妻;残害忠良;以报今日之仇;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那佛祖将慧眼一观,口称:

  “善哉,善哉!原来有此一段因果。”

  即唤大鹏鸟近前,喝道:

  “你这孽畜!既归我教,怎不皈依五戒,竟敢如此行凶!我这里用你不着,今将你降落红尘,偿还冤债。直待功成行满,方许你归山,再成正果。”

  大鹏鸟遵了法旨,飞出雷音寺,径来中土土投胎,不表。

  (下接第四卷第一百二十一回 扶摇子隐居华山 陈抟祖一睡千年) 。 想看书来

第一百二十一回 扶摇子隐居华山 陈抟祖一睡千年
第一百二十一回 扶摇子隐居华山 陈抟祖一睡千年

  且说;唐至宋有一高士;姓陈名抟,别号扶摇子,是毫洲真源人。他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二年;五岁时还不会说话;人称“哑孩儿”。一天;他在水边游戏;遇到一个青衣妇人;自称毛女;毛女将陈传抱到山中;喂了几口乳汁;陈传从此心窍开爽;开口说话。毛女又将一本书投入他的怀内;并赠诗一首云: 

  “药苗不满笥,又更上危颠。

  回首归去路, 相将入翠烟。” 

  陈抟本不会说话,这天回到家中突然念出这四句诗来,父母大吃一惊,忙问他是从哪里听来的,陈抟说是毛女所教,并取出书来,原来是本《周易》。陈抟从此好读易经;手不释卷;通晓了八卦大意,创作出《无极图》。 自此;他无书不读;飘飘然有出世之志。十八岁那年父母双亡;他于是抛散家财隐居山中;一生修道。后来梦见毛女传授他炼形归气、炼气归神、炼神返虚的*,他便“顺以生人”,“逆以还丹” 寻找延年益寿之方,还写了《指玄篇》八十一章; 因此; 被世人道徒尊奉为“陈抟老祖”。

  有些名门、学士、财主等辈;不远千里慕名而来;要问他吉凶祸福、官财命运;陈抟却侧身而卧不予理会。众人见他鼾声如雷;都纷纷叹息而去。 

  后来皇帝唐明宗听说了他的高名;御笔亲书圣旨;派使者持诏征他出山。陈抟不敢违抗圣旨;只得来到洛阳拜见天子。见了天子;陈抟却不拜;满朝文武大惊失色;明宗却不怪罪;反而感叹地说:“高士对人是不用长礼来的;尔等且不要计较!”就将他送到礼贤宾馆,释心照料。陈抟一无所用;早晚只在蒲团上打坐而已。明宗三番五次驾幸礼贤宾馆;有时恰好逢他睡卧;也不惊动他;自就回去了。明宗心知;他是一个异人;对他愈加敬重;想让他担任要职;陈抟根本不予理采。丞相冯道向明宗建议说:

  “眼下正值风雪交加之际,陈抟独座蒲团,必然寒冷。陛下可派一使者,带上一坛佳酿,再选美女三人送他佐酒暖足。他如喝了酒,要了美女,不愁他不接受官爵!”

  明宗点头称是,从宫中选出妙龄少女三人,和美酒送去。 陈抟欣然收下,开杯畅饮,对送来的美女,也不推辞。明宗见了龙颜大润。第二天派丞相冯道前去加封官爵,但只见三位美女在房中,早以不见陈抟踪影。丞相冯道问美女道:

  “陈抟先生哪去了?” 

  众美女说:

  “陈先生喝完酒倒头便睡,五更时才醒,他说我们一夜辛苦,无物相赠,于是就提诗一首,让我们回复天子,然后就飘然出门而去。”

  丞相冯道只好领着三个美女回朝见驾。明宗一看,那诗写的是:

  “雪为肌体玉为腮,多谢君王送得来。处士不兴巫峡梦,空烦神女下阳台。” 

  明宗读了诗,叹息不已,派人四处寻访,毫无消息。

  陈抟离开京都;一直走到均洲武当山隐居下来。一天;有五位老叟来问他周易八卦大义;陈抟便传授他们听。因见他们颜面如玉;便求教导养颐之方;五位老叟又把蛰伏法传给了他。原来蛰伏法是模仿龟蛇一类动物入冬即蛰伏不食的方法;陈抟得了这种方法,就能辟谷了,有时一睡就几个月不起。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一天,五老对陈抟说:

  “我们是日月池中的五条龙;受先生讲诲之益;愿送先生一个好地方。“

  于是令陈传闭上眼睛;将他夹在翼下;飞升而行。陈抟只觉得两脚腾空;耳边风声呼呼;顷刻间脚跟着地;睁眼一看;不见了五老;自己落在西岳华山的九石岩上;陈抟就此隐居下来。

  华山道士见他的住处没有暖炉;非常奇怪;暗地里观察;见他终日无所事事;惟有鼾睡而已。有一次;道士几个月没见着他;以为他搬到别处去了;来到柴房搬柴;却见他睡在柴草底下。

  又有一次;有个樵夫在山下割草;见山凹里有一具尸骸;尘埃有一寸高;樵夫心中怜悯;准备挖个坑埋起来;待拖起来时;却认得是陈抟先生;樵夫说道:

  “好个陈传先生;不知为什么死在这里?”

  只见陈抟把腰一伸;睁开双眼;说:

  “正睡的快活;为什么把我搅醒了?”

  樵夫大笑不已。

  华阴县令王逵,亲自来到华山求见陈抟。到了九石岩,见光光的一片石头,绝无半间茅舍。就问他:

  “先生的住处到底在什么地方?”

  陈抟大笑,随口吟道: 

  “蓬山高处是吾宫,出即凌虚跨晓风。因此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 

  王逵要为他伐木建庵,陈抟坚决推辞。后来这四句诗传到周世宗耳里,知道陈抟是为高士,特地将他召来,问他国运长短。陈抟又吟出四句诗: 

  “好块木头,茂盛无赛。若要长久,添重宝盖。” 

  世宗皇帝姓柴,名荣,木头茂盛,正合姓名,又有“长久”二字,以为是佳兆,却不知赵太祖代周为帝,国号宋,“木”添盖了一个“宋”字。宋朝享国长久,陈抟已经预先知道了。柴世宗要将*的爵位授给陈传,陈传不愿意接受,坚决请求回山。

  陈桥兵变时,赵太祖披上黄袍,登上了帝位,先生正好乘驴到华阴县;听说了这件事;在驴背上拍掌大笑。有人问到“先生笑个什么?”先生道:

  “你们这些百姓的福运来了!天下终于太平了。” 

  有一天,陈抟在长安酒店饮酒,遇到赵匡胤兄弟和赵晋三人也在饮酒。陈抟见赵晋坐在二赵的上方,就一把将他拉到下席说道:

  “你不过是紫坛的一个小星儿,如何敢占在上位?”

  赵匡胤于是就问先生前程之事,陈传道:

  “你们兄弟俩的星比他大的多!”

  赵匡胤因此非常自负,后来平定了天下,屡次派人迎取陈抟入朝,陈抟不肯,于是赐号“希夷先生”。 

  后来宋太祖死了,太宗即位,念及酒店奇遇,又召陈传相问,并说好;不用他行君臣之礼。陈抟才随使者进京。太宗向他求教修养之道,陈传说:

  “天子是一国之王,如果白日升天,对百姓有什么益处?如今君明臣良,勤勉政事,施惠给百姓,就会万世流芳的。”

  太宗点头称是,对他越加敬重。不久,陈抟就向太宗告辞,说二十年后再来见圣颜,太宗知道留不住他,便由他而去。 

  端拱五年,太宗皇帝在位整二十年,但还没立下太子,心急如焚,思忖:“惟有陈传最能预言人事祸福,只有请他来决断这见事才好。” 正想到这里,内侍报告说陈抟求见。太宗大惊,请他进宫,问道;

  “先生这次来有什么指教?” 

  陈传说:

  “老夫知陛下胸中有疑,特来为陛下判断。” 

  太宗大笑道:

  “我就知道先生有预测的眼力,今天果然如此!我正为立太子一事而烦恼不堪,襄王赵恒宽容慈爱,有帝王之度,但不知福分如何,还烦先生到襄府一看。” 

  陈抟领命,才到襄府门前就回来了。太宗问道:

  “先生为何没有进去就回来了?”

  陈抟说:

  “老夫已看过,襄府门前来回奔走的人; 都有将相之福,何必再见襄王呢?”

  太宗于是打定主意,即日宣召,立襄王为太子,就是后来的真宗皇帝。

  陈抟在京都,有住了一个月,依然回到九石岩。 这时穆伯长,种放等一百多个门人弟子,都建房住在华山之下,朝夕听他讲授《周易》。惟有五龙蛰法,陈传并未曾传授。一天,陈抟命门人在张超谷口的高岩上凿一间石室。石室凿好后,陈抟同门人一起前往观看,只见云烟如翠。陈抟心想:“这就是毛女所说的‘将相入翠烟”了。说完,屈膝盘坐在地上,右手支颐,闭目而睡。那陈抟老祖,一生好睡。他本是在睡中得道的神仙,世人不晓得,只说是“陈抟一困忽千年”。

  (下接第一百二十二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