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重生之大总统 >

第143部分

重生之大总统-第143部分

小说: 重生之大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爆裂的瞬间最灿烂

    却也就此走向凋零

    那么,能不能

    给我们多一点时间

    静静地看这花开花落

    让我用心留下

    关于你的记忆

    我知道时间

    终将老去

    我无法阻挡

    这生命的巨轮

    在风浪中前行呀

    我只是想

    在甲板上静静地

    抬头看漫天的星光

    还有流年里

    你留在风中的

    那些关于爱的誓言

    我们开心地笑吧

    就像从不会流泪一样

    我们开心地活吧

    就像从不会死去那样

    时间老了

    就老了吧

    谁能在宇宙间

    嘲笑我们呢

    或许那里真的空无一物

    我们哭过,笑过

    爱过,恨过

    抗争过,恼怒过

    后悔过,幻想过

    叹息过,沮丧过

    我们要留下什么吗

    我们一无所有呀

    我们的手心

    握紧这世间

    最难以握住的命运

    人生,走到最后的黎明

    就安静地等着吧

    或者就奋起抗争吧

    我们的世界

    将有新的太阳升起
第四章 冯国璋大婚
    ps:

    订阅支持正版光荣

    人有时候,会感觉人生很漫长,尤其是年轻的时候。直到身边的朋友或亲友去世,才会感觉到死亡,离每个人都很近,终究是每个人难以逃脱的宿命。凤仙姑娘去世以后,宋骁飞感到人生的无常。但一时的哀恸过后,死者已矣,生者何为?终究还是要奋起,好好活着。宋骁飞在罔极寺里住了一个月,开始梳理自己关于国家、道德、民主的思考,他决心把1907年作为大改革的元年,在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建立一个新世界。

    决心下定之后,宋骁飞回到北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冯国璋调任京畿禁卫军司令。他那天把冯国璋叫到总统府的办公室,对他说:“陆军上将里面,你算是老资历了。从北洋军校创立开始,就跟着我了。你不是一直希望和段祺瑞一样,晋升为陆军元帅吗?我想了想,确实不能厚此薄彼,今年国庆,我准备搞六大元帅的授衔。”

    冯国璋听了,心中窃喜,但面不改色,说:“一切听大总统安排。”

    宋骁飞说:“调你来北京,除了有重要事情要发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不愿意听那些闲言碎语。”说完,宋骁飞递给冯国璋一份材料,是廉政公署的报告,关于他经商的事情。

    因为冯国璋从小生活艰辛,因而对钱的事情,看得比较重,和段祺瑞、王士珍这些人比,他算是一个爱财的人。历史上,冯国璋当大总统的时候闹了一个大笑话,这就是“卖鱼事件”。据传,中南海的鱼是前代皇家所放养。其中还有一条三尺长的红鱼和一条大鲤鱼,上面系着金圈,挂着金牌,一向就不曾为人所捕捞。冯国璋入主中南海后。派人将湖中的鱼一网打尽。然后命人在市场上高价卖出,一时间北京各处都在叫卖“总统鱼”。而所售之款尽入了冯国璋的私人腰包。当时有人写了一个对子嘲讽说:“宰相东陵伐木,元首南海卖鱼!”冯国璋给自己刻了一个印章,印文是:“平生志在温饱”。可真正的事实并非如此。共和国提倡工商立国,正是民族工商业迅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冯国璋也利用多年积累的余财进行多方投资,他在自己的老家河间县诗经村购置了大量地产,又与农商总长张謇合办了占地数十万万亩的盐垦公司,还在开滦煤矿、启新洋灰公司、中华汇业银行等处多有投资。冯国璋军队里的后勤供给,比如军粮、服装等,大多是由他自己经营的商业来供应。虽然部分投资也有亏损失败,但总的来说。冯国璋从中还是获利颇大。

    廉政公署署长谭嗣同在报告里,指责冯国璋身为地方大员、军队高级将领,“以权谋私,善自封殖”。冯国璋看了材料。头上直冒冷汗。他早知道谭嗣同这个人不讲情面,不过竟然整黑材料,整到自己头上,便为自己辩解道:“大总统乃雄主,吾学萧何田宅自肥之计,多为商业,以塞忌者之口耳。军队的花销也因此大大减少”

    宋骁飞说:“好了,我知道你也有自己的苦衷。在发达显贵之后,难免有些亲戚、同乡、朋友前来投奔,并希望能安排个差使。你跟段祺瑞不同,比较讲情分,不好直接拒绝,但又不能给这些人安排官职,因此通过投资经营一些商业来安排这些人,也算是公私两分。你经商是人之常情,我不打算追究。但是今后,商业上的事,还是少插手,交给后勤部门即可。”

    冯国璋说:“谨遵大总统的意思。”

    宋骁飞看冯国璋的脸色有些难看,便转移了话题,看似漫不经心说,“华甫,你夫人过世之后,你一直未有再娶。这样,我跟段祺瑞做过媒人,现在他们小两口很恩爱。现在你也年近半百,身边需要一个女人照顾。我有一位家庭教师,她从小喜欢和仰慕军人,当面跟我说‘吾终身事,非执掌大权之高等军官不嫁’,你要是有意愿,我介绍你们认识。”

    宋骁飞口中所说的家庭教师,就是周砥,字道如,江苏宜兴人,1873年出生,当时已经33岁,算是一个老姑娘了。周道如之名,源自诗经《小雅》里的“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姓“周”,名“砥”,字“道如”,巧妙地把姓氏、名、字和《诗经》中的诗句串在了一起,可见这名字起得不俗。周砥幼年时随父宦游北京,父亲早逝后,家道中落,因母亲无傍,遂发誓终身侍母不嫁。她是天津女师范学堂首届学生。北洋女师开学两个月后,学校进行了一次学业甄别考试,由《大公报》正式发榜,周砥则位列第一部优等十九名的第一位,是女师的优等生。

    周砥十分认同国家兴办女学的观点,曾在大公报上发文章,与同学共勉:“今吾辈千里求学,必时时念东西各国女教兴盛,国人皆近于文明,故轻视吾人。吾人欲与争强,非求学不能。而求学之道,非为利禄也。”表达自己要勇于承担时代使命的责任意识。北洋女子公学校长吕碧城对周砥特别欣赏,认为她品性纯良,学问渊博,举止端方,颇有大家闺秀风范。毕业后,周砥先在北京教书,后任天津官立第三女学、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员。吕碧城觉得她在附小任教未免有些大材小用,便把周道如推荐给宋骁飞当家庭教师。

    周道如是典型的江南人,长得玲珑可爱,十分书卷气,一口吴侬软语,和苏州的于小婉十分投缘,朝夕相处,形同姊妹,和宋骁飞的夫人们相处得十分融洽,宋骁飞也把她当成自家人了。

    于小婉问及周道如的婚嫁之事,周大姑娘道:“吾终身事,非执掌大权之高等军官不嫁。” ;于小婉即将此话告知宋骁飞,宋骁飞就有意将周砥介绍给原配去世的冯国璋。

    冯国璋听大总统给自己做媒,便答应和周道如见面。两人见面后,很快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冯国璋的心腹将领陆建章来找冯国璋,好意提醒他:“外界传言,大总统是有意将周大小姐安插在大帅身边,好作他耳目。大帅还请三思而后行。”

    冯国璋甩手给了陆建章一耳光:“混账东西!愚蠢之极!那些风言风语,你也信?即便是真的,只要我们光明磊落,怕什么?你我驻守京畿,有个人随时告知大总统我们的言行,总比让大总统胡乱猜忌的好。”

    陆建章脸上火辣辣的,连忙说:“大帅英明。”

    冯国璋对陆建章说:“你呀你,不要小瞧大总统的智慧。你去读读历史书,看看杨修是怎么死的。别老是自作聪明。不然,有朝一日,你要出事,我也保不了你。” ;陆建章连连称是。

    过了几日,宋骁飞问冯国璋对周道如的印象,冯国璋笑着说:“若说起容貌来,她亦不能比得西施、王嫱,可是人家学问实在高上,我一个武夫,又年过半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很快,一场轰动北京古城的新式婚礼正式举行:冯国璋身着上将礼服,披挂勋徽,周道如则着绣八团五彩花外套,大红裙戴朱勒,梳本国时装髻,略戴簪饰,披以四丈来长的粉红纱,与冯国璋进行了一场中西合璧式的大礼,成为当时各大报纸的大新闻。
第五章 鲁迅的演讲
    ps:

    订阅支持正版光荣

    鲁迅在教育部教材司主事的位置上,以人性和人类文明的角度,重新编修了中国历史的教科书,越是苦难的历史,越记载得详细,对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重新评价,引起社会巨大的争议,比如秦始皇焚书坑儒,坑杀几十万降卒,被列为千古暴君,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思想史上最黑暗的一天,过去所谓的康乾盛世,也被鲁迅挖出很多文字狱来,并且对清朝取代明朝,鲁迅认为这是历史的倒退,满清野蛮封闭的制度,思想上的禁锢,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太平天国的运动,被认为是洪秀全等农民装神弄鬼的造反。

    报纸上很多保守的人受不了,连篇累牍攻击鲁迅数典忘祖。鲁迅则以“中国一些遗老遗少,总爱无中生有,移花接木造出一些故事来,他们不但歌颂生平,还粉饰黑暗”,“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宝贵的苍蝇始终是苍蝇”等在报纸上公开回应。

    教育部总长严复拿着鲁迅主编的历史教科书去找宋骁飞,宋骁飞看了之后,表示赞赏。在1907年春,还任命鲁迅为教育部副部长,让他到各大学去“煽风点火”,要给中华民族来一场文化的大革命。

    鲁迅履新职后,去的第一站,就是国立北京大学,校址在北京市景山东街,也就是现在景山公园附近。北京大学是北方的最高学府,中华共和国最早成立的四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其他分别是中部的国立武汉大学,上海的国立上海大学,南方的国立广州大学。这四所大学是中国思想的发源地。

    那天是北京大学崇实学院的开办仪式。仪式隆重之至。大总统宋骁飞不仅亲自为崇实学院题写了院名,还率内阁总理盛宣怀,教育总长严复,司法总长梁启超一并出席。规格礼遇之高。着实罕见。连《纽约时报》驻中国的记者莫理循,嗅到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也通过美国公使向外交部门提出申请,希望这天能参加。宋骁飞表示同意,并且让外交部发出公告,表示凡是愿意参加的西方记者。都欢迎参加。而且这次活动,报纸上还发出公告,征集三十读者参加。

    举行完隆重热烈的相关仪式后,鲁迅并没有立即离去,将所有的学子们都召集到礼堂里面,作有关教育改革的重要形势报告。礼堂里面黑压压的沾满了将近两千名学子,各部官员和北京高校的教习们站在两侧。

    站在人群中的鲁迅微微弯下腰去。鞠躬行礼,目光却带着些许的激动,缓缓走到人群前面。鲁迅的八字胡翘起,也许是太累的缘故。他面容看起来消瘦和苍白,嘴角带着一丝浅浅的但却是无比自信的笑容走到人群前面,平静的注视着下面的人群。

    鲁迅的演讲,先对政府的政策表示赞许,说:“近十年来,大总统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财政,在政治上,广开言路,开放报禁;;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科技强军。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于学习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使国家富强。效果也很好。但是,我们的思想还不够解放。

    看见底下议论纷纷,鲁迅停顿了一会,大声说:“连满清的光绪皇帝,在《定国是书》都知道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说到这,鲁迅清了清嗓子,提高了声调:“其实这世间的学问,不分东西,是就是,不是就不是。譬如逻辑,难道还分西方逻辑和东方逻辑两种吗?这种逻辑,本身就是很可笑的。”

    众人迟疑了片刻,知道鲁迅又要放炮了,议论纷纷。有些人说话的声音还有点大:“我从识字开始,就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治国之道。世间的道或许有所不同,但是我一直在想,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宽阔的国家,什么才是真正的大道,什么才是让国家振兴之道!我把目光投向了历史,几百年前,有一个姓王的人,叫王阳明,这个人大家肯定都是知道的,他曾经说过一句话,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我们每个人要论清世间的大道,首先就要破除这心中之贼。大总统曾经把这个叫做‘解放思想’,我是赞同的。孝悌忠信礼义谦,我也是赞同的。 ;但是中国文化,最大的贼,就是伪善,知行不合一,特别是官员,说一套做一套,这就是伪善!平常大家学习程朱理学,学到的无非是存天理,灭人欲。可是翻翻我们的历史,历朝历代,靠圣人之学,仁义道德当真就能够治国平天下了?满口仁义道德是无法挽救一个国家的危亡的,你们想想,当官的所学四书五经、苦苦研习的八股文,能够抵抗洋人的坚船利炮吗?能够改变贪腐横行,土地兼并,流民千里,国家积弊丛生的局面吗?重名节而轻实务,这里面隐藏着的其实就是虚伪和虚弱。”

    宋骁飞听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