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大三,开始琢磨着考研。于是推掉所有的兼职、班级活动和杂七杂八的小团体聚会,放弃了心爱的篮球运动,也封笔一年不再写文字,把电脑锁在柜子里,每日六点起床十二点睡觉,晨起背一百个英语单词,晚上睡觉前再温习一遍,图书馆三楼某个角落和自习室第九排都是我固定的复习场所。学习困顿的间隙,就在自习室走廊站着听一首歌抽一支烟,然后跟打了鸡血似的,原地打转满血复活之后继续回到座位埋头看书做习题。没有老师的指导,没有父母的催促和监督,没有任何约束,由于是自己的选择,便显得更加迫切和努力,因为想要,且一定要得到,便有着意想不到的动力。就在考研大战行将结束快要奔赴战场的前几天,某个清晨在自习室做模拟试卷时收到一条短信,噩耗传来,我们经济系主任突发心脏病死亡,他是厦大博士高材生,调到我们学校从最初的讲师到副教授再到教授再到系主任,只用了三年不到的时间,才三十五岁的年纪,却头发花白,...
焦虑正成为当下中国社会前胸的一道道抓痕。从国民的焦虑,蔓延到产业焦虑,又以房地产业受伤为甚。中国房地产业的焦虑由来已久,此次因中国经济增速下滑,房地产业在经济增长中角色地位的边缘化,导致产业焦虑益发严重。从降息被误读,到媒体推波助澜暗指房地产调控失效,千人抢房场面再现,到国家发改委、银监会、央行三部委联合辟谣,再到开发商哀叹房地产被抛弃了。如此串链,凸显了房地产业焦虑的升级。我认为,中国正进入“国家焦虑”层面,这种焦虑由表及里,呈现出市场焦虑、民众焦虑、国家焦虑三个层次的因果递进和循环传导特征,并转变成大范围的社会焦虑,其成因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过速以及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理论的缺失所致。中国用30年走过了其他国家一两百年的历程,急剧的社会变化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外部刺激和挑战,信仰缺失、崇权拜金主义盛行,是导致全民焦虑的核心原因;社会转型、竞争加剧、不确定性增大...
自古名妓,风情万种者有之,色艺双绝者有之,情操高尚者有之。董小宛正是这幅绚烂画卷中广为传诵的“金陵八艳”之一,她名震秦淮,千娇百媚的姿色曾引起了一群名公巨卿,豪绅商贾的明争暗斗。千百年来,有关她的故事蒙上了种种历史神秘的风尘,已成为一个缠绵悱恻的美艳传奇。第一章 艺妓世家 董旻坐在船头吹了三个晚上的笛子,什么事也不做。一年前,他也是在这条画舫上连续吹了三个晚上的笛子,勾动了艺妓陈大娘的心。他依稀记得笛声擦着秦淮河的波光柳影飘然远去的如幻心境。此刻,陈大娘躺在舱中忍受着临盆前的痛楚和兴奋,两个养女在两侧用扇子驱赶着暑气和香料燃烧之后的微烟。只有大脚单妈忙进忙出,用七八丈红绸和一百二十支红烛将整条船搞得分外耀眼。...
:**字里藏医几千年来,我们使用的都是同样的文字,但表达的意思可能已经不同了。很多字词已经渐渐失去了它们的原意。在多数情况下,这并不会造成什么困扰,但对中医这门古老的学问就不同了,它需要我们唤醒那些沉睡的文字的原意。在现代语境下,在涉外教学看病过程中,徐文兵大夫随时会遭遇这种熟悉字词的陌生化情形。比如“思想”,思和想有什么区别?如果没有区别,干吗要多造一个字?比如“魂魄”,魂是什么,魄又是什么?“肥”与“胖”有何差别?“皮”与“肤”是一回事吗?要研究中医,发皇古意,就必须先从最基本的词汇入手,正义严辞。《字里藏医》就是这样一本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厘清中医最基本的词汇,恢复中医本来面目的启蒙书。...
作者:[美] 洛克菲勒 亲爱的约翰: 有一则寓言很有意味,也让我感触良多。那则寓言说: 在古老的欧洲,有一个人在他死的时候,发现自己来到一个美妙而又能享受一切的地方。他刚踏进那片乐土,就有个看似侍者模样的人走过来问他:“先生,您有什么需要吗?在这里您可以拥有一切您想要的——所有的美味佳肴,所有可能的娱乐以及各式各样的消遣,其中不乏妙龄美女,都可以让您尽情享受。” 这个人听了以后,感到有些惊奇,但非常高兴,他暗自窃喜:这不正是我在人世间的梦想吗?一整天他都在品尝所有的佳肴美食,同时尽享美色的滋味。然而有一天,他却对这一切感到索然乏味了,于是他就对侍者说:“我对这一切感到很厌烦,我需要做一些事情。你可以给我一份工作做吗?”...
作品:木兰奇女传 作者:佚名 内容简介: 正文序 尝思人道之大,莫大于伦常;学问之精,莫精于性命。自有书籍以来,所载传人不少,求其交尽乎伦常者鲜矣,求其交尽乎性命者益鲜矣。盖伦常之地,或尽孝而不必兼忠,或尽忠而不必兼孝,或尽忠孝而安常处顺,不必兼勇烈。遭际未极其变,即伦常未尽其难也。性命之理,有不悟性根者,有不知命蒂者,有修性命而旁歧杂出者,有修性命而后先倒置者。涵养未得其中,即性命未尽其奥也。乃木兰一女子耳,担荷伦常,研求性命,而独无所不尽也哉! 予幼读《木兰诗》,观其代父从军,可谓孝矣;立功绝塞,可谓忠矣。后阅《唐书》,言木兰唐女,西陵人,姻弓马,谙韬略,转战沙漠,累大功十二,何其勇也。封武昭将军,凯旋还里。当时筮者谓致乱必由武姓,谗臣嫁祸式昭,诏征至京。木兰具表陈情,掣剑剜胸出心,示使者而死。死后,位证雷部忠孝大神,何其烈也。去冬阅《木兰奇女...
作品:安东尼奥·萨马兰奇 作者:刘平安 刘京胜 正文 序言 认识萨马兰奇经过了很长时间。 读中学时。就听说过萨马兰奇,那时只知道他是新当选的国际奥委会主席。从电视转播的洛杉矶和汉城奥运会的开幕和闭幕式上又几次目睹了他的风采,总体印象是,一个和蔼的风度翩翩的贵族。1990年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平生唯一一次亲自见到了地位尊贵的国际奥委会主席,更觉他风趣幽默。从那时起,我就萌生了了解萨马兰奇的愿望。 从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到巴塞罗那奥运会,到亚特兰大百年盛典,萨马兰奇一次又一次成为全球新闻界的热点人物,使我有机会逐渐认识了萨马兰奇的全貌:年轻时他风流倜傥,佳丽环绕;22岁步入商界不久,他就成为巴塞罗那一家著名纺织企业的总经理;他是一个银行家,是世界许多知名企业董事会的成员;他曾是西班牙举足轻重的政治风云人物,担任过巴塞罗那市议会议长、西班牙体委主任和西班牙驻...
作品:隋书 作者:唐·魏徵 等 内容简介: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提出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议。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但数年过后,仍未成书。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征“总知其务”,并主编《隋书》。 《隋书》的作者都是饱学之士,具有很高的修史水平。 《隋书》是现存最早的隋史专着,也是《二十五史》中修史水平较高的史籍之一。 首先,它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下令修隋史的唐太宗亲历了灭隋的战争,在执政之后,他经常谈论隋朝灭亡的教训,明确提出“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的看法。汲取历史教训,以史为鉴就成了修隋史的指导思想。其次,《隋书》弘扬秉笔直书的优良史学传统,品评人物较少阿附隐讳。主编魏征刚正不阿,他主持编写的纪传,较少曲笔,不为尊者讳。如隋文帝之“刻薄”专断,“不悦诗书”,“暗于大道”,隋炀帝矫情饰貌,杀父淫母,“锄诛骨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