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明1937 >

第624部分

大明1937-第624部分

小说: 大明193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编成一些火炮组,每组约门反坦克火炮,统一由一人指挥。他负责把火力集中到一个目标上。若干反坦克火炮组编成一个火炮群,各火炮组作纵深配置,分布整个防御地域,力求以侧射火力消灭进攻的坦克。……射击纪律至关紧要,如果过早地开火,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后来,苏军模仿了这种战术。他们不太会创造,但很会模仿。从长时间和他们交战的过程来看,他们早就成了使用这种战术的能手。苏军还用地雷场和反坦克壕沟来加强这种‘反坦克阵’,而且在雷带之间还布有散雷。我们去年的拉锯战中实施进攻时,虽然突入纵深只有十几公里,但却经常处在地雷场的包围之中,到处都得对付‘反坦克阵’……还有,苏军的伪装是搞得很巧妙的。如果没有某辆坦克被炸坏、或者不是苏军的反坦克炮开了火,我们都现不了他们的埋伏。”

他注意到向小强一边吃,一边缓缓点头,似乎很是忧虑,又笑着宽慰道:

“不过,大人,属下说这些的意思,也并不是苏军有多厉害。只是说我们真得知己知彼,起码不能轻视对方。当然,仗打到现在,苏军长进了不少,我们更是进步得多。很多统一战争时期我们还意识不到的,现在已经总结为基本战术要求了。比如,要利用一切可能进行空中侦察;进攻的坦克部队应尽量多编一些‘雷鸣’式重型坦克,使用在主要突击方向上;火力的集中要迅而有效,坦克除进行射击外,一般不得停顿;支援进攻的所有重武器的观察员都要坦克跟进,坦克指挥官和空军之间要保持无线电联络;乘坐装甲输送车的工程兵必须尾随坦克跟进;闪电2式轻型坦克要随时准备扩展战果;在整个战斗过程中,应利用专门的装甲车辆为坦克补给油料和弹药;坦克应配有烟幕罐,以迷盲敌人反坦克武器的射手,分队和部队指挥官还要有彩色烟信号弹,以便于指示目标;夜间进攻时,坦克要配有测向器材……”

第八卷 亚洲大战 第204集 天杀的俄国人

到了兰州,向小强才发现,苏军比他们在南京想象的要难对付一些。在去年反复的拉锯战中,苏军都给明军从上倒下的官兵留下了深刻印象。

苏联红军,这是一个和之前的清军、日军都大为不同的敌人。清军不用说了,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都很差,而且军队**、指挥层无能,大量军官都是花钱买来的……虽然规模庞大,但明军解决他们一直没感到费什么力气,统一战争基本都是顺风仗。后来的敌人是日军,日军无论战斗力、战斗意志还是指挥层水平,和清军都是天壤之别。在辽东战场,日军仅仅十来个甲种师团,就让明军领略到了什么是硬仗,什么是苦战。但是日军毕竟规模不大,而且武器装备方面比明军落后太多,终究也没成大问题,很快就被赶下海了。

就是这个苏军,军力规模上和清军相当,武器装备方面,除了轻武器,和明军并没有特别大的差距。战斗力和战斗意志虽然比不上日军,但绝对不是清军能比的。很多明军官兵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苏军,或者说俄国兵、俄国人,都有一种韧性,而且这种韧性非常难以捉摸。

向小强当天夜里跟朱佑榕谈了这些问题。朱佑榕倒是侃侃而谈,很是发挥了一通。

“挺之你知道吗?”她静静地说道,“西方文明人士,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会了解俄国人的性格和灵魂。……当然,我也不晓得。斯拉夫人是从西方移居俄国的,原来都是欧洲人。但在蒙古于1241年入侵,然后连续统治了两个世纪后,俄国人的观点和性格又掺上了很多亚洲人的特点。这些亚洲人的特点和原来的自己的东西融合后,慢慢发展成了后来的俄罗斯人的特点……这个是沙皇也承认的。”

向小强听着,点点头,叹道:

“不错,只有了解俄国人的性格,才能真正了解俄**人的素质,还有他们的战斗风格,还有在作战中表现出的各种优点……战士的坚强性和他们的精神状态,永远是作战中的首要因素。这个常常比兵力、兵器什么的都重要。自古如此,到今天恐怕也不能例外。我想,将来打仗,恐怕也会是这样的。

“你永远也别想事先猜出俄国人要干什么!他们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对于清军、对于日军、甚至对于任何一个西方国家军队,我们都能根据经验可以判断出,他们将做什么。但是对于俄**人可是例外。官兵们跟我抱怨最多的就是,俄国人根本捉摸不透。说好听点,就象辽阔的、难以捉摸的俄罗斯大地一样。你根本猜不透他们有多大的忍耐力。他们有时候英勇顽强,但有时又十分懦弱。

“经常有这样的情况:苏军不怕流血牺牲、一次又一次地击退我军的冲击……但是在另一个地方,偶然遇到我军一个小小的突击群,却吓得抱头鼠窜……有时候,苏军的士兵刚听到枪响就慌了神,但第二天同是这个部队,打起仗来凶猛顽强,一点不比日军差。……二师的师长,就是范伯平啊,北伐时候用大喇叭把清军半个团都喊过来的那个——他今天跟我说,俄国人就是他妈反复无常的,今天可能根本不考虑翼侧的安全,明天可能又害怕翼侧受到威胁。这帮人对各**界奉为经典的那些战术原则根本不在乎,却又对他们的‘红军条令’则字字信守。……真搞不懂,世界上怎么有这么变态的军队。”

朱佑榕呵呵笑道:

“这……或许是因为,他们不善于独立思考吧……俄国人的确是比较粗鄙的……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也并不检点,只是根据他们的情绪来行事,这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俄国人生性骁勇,但是他们的个性是不稳定的,很容易受从众思想的影响。但是他们吃苦耐劳,非常的吃苦耐劳。这可是从几个世纪的穷苦和贫困中磨练出来的。这可能是你们所说的‘俄国人的韧性’吧。”

向小强点点头:

“确实。吃惯苦的民族经常都有这种韧性。这点跟我们不一样,我们把生命看得很宝贵,觉得生活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可俄国人根本不这么想,估计他们看来,人或者就是为了受罪的。这些人根本不尊重生命。俄国人踏过他们同志的尸体时,可以说无动于衷。那些苏军战俘,我们让他们埋葬尸体的时候,他们根本就漠不关心。榕榕,你要知道,我们让他们埋的可不是明军尸体,而是苏军尸体,就是他们自己的同胞啊。可是这些俄国人根本毫不在乎,麻木不仁,有的还在聊天说笑,好像扔到坑里去的不是人,而是一袋土豆一样。我觉得他们对待自己的生死,也不怎么关心。对他们来说,生命没有什么特殊价值,象一件普通的东西,可以随便丢掉。

“这些人可以为布尔什维克而战,但是,他们好像也并不是热心于政治的人。我看审问俘虏的时候,常常发现这些苏军士兵对布尔什维克、还有政委们根本就不信任,有时甚至是憎恨。我看得出来,这还不是装的。……但是,布尔什维克和它的机构,在红军中却享有全权。政委几乎无例外地都是城里人,出身于工人阶级。他们勇敢的近乎鲁莽,而且非常忠诚。这些政委在红军中维护了严格的纪律,这在世界大战时是没有的。我相信他们的军纪是任何国家的军队都忍受不了的。纪律,可以把无组织的人群变成强大的战斗力量。政委这种东西,真是布尔什维克的一张王牌。……很多时候要是苏军里没有政委,我们肯定能像对付清军那样,一顿传单、一通喊话,就解决战斗的。

“俄**人不受季节或周围环境的影响,吃苦耐劳、逆来顺受,无论在什么地方或任何条件下都是好兵。他们是上级手下的驯服工具,上级可以很轻松地地让他们经受文明国家人所远远不能忍受的痛苦。……对俄军指挥部来说,给养问题是很次要的,因为他们的士兵实际上不依赖于军队的食物供给。……别**队几乎把野炊车奉为神明,对俄国士兵来说,如果它偶然看到炊事车,也表示欢迎,但是如果没有,也可以几天、几周地过去……这些人有一把玉米吃就很满足了。甚至说大自然能提供给他们什么,他们就享用什么。他们是非常能适应自然条件的……”

向小强喋喋不休地说到这里,突然发现,身边的朱佑榕已经好半天没有声音了。他凑过去一看,朱佑榕已经靠着床头睡着了,脸上带着倦容,胸脯均匀地一起一伏。

向小强哑然失笑。他忘了,这几天连续向西行驶,一个城市接一个城市的参观,到了兰州又马不停蹄地视察军队、劳军……自己的新婚妻子太累了。

他小心地托着朱佑榕的脖子,帮她平躺好,然后把被子给她盖严。朱佑榕迷迷糊糊地睁开眼,含糊说道:

“嗯?挺之……不,没关系……我不困,你说吧……”

“说什么说啊,连眼皮都睁不开了,”向小强笑骂道,转身关上灯,“老实睡觉吧。”

第八卷 亚洲大战 第206集 汽车海

第二天,向小强刚来到司令部,现任西线司令方东成上将就向他报告了一个好消息。

方东成跟向小强可是老熟人了。早在36年初浦口反击战之时,方东成就是自愿跟人民卫队过江、围攻浦口的五个集团军司令之一。后来在统一战争中,他又一直担任左路集团军群司令,指挥着一半明军和清军作战。他也算是大明帝国的一代名将了。

自从赵存念因为间谍罪被逮捕后,人民卫队就再没有能统帅整个大战区的将才了。这毕竟是一支从几万人快速发展起来的武装,现在只有二十多万人,规模只相当于一个集团军,人才方面肯定不能和二百多万人、又有着悠久历史的陆军比。西线总司令换成了人民卫队以外的人,向小强肯定觉得有些遗憾,不过除此之外对他也没什么影响。何况方东成跟他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向小强现在乐得眉开眼笑的:

“真的吗?一下就运来一万辆?”

方东成笑道:

“王爷,开始我也不相信,但听他们说这种船叫‘自由轮’,据说美国从我们统一战争期间就开始设计这种船了,现在已经造出来几十艘了。估计那时候他们就憋着劲儿等今天这个机会呢……”

向小强一听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立刻笑道:

“啊,自由轮?这么快就出现了?”

“王爷?”

“啊,嗯,咳咳,”向小强笑道,“这种货轮,我知道……不错,我有一些这种船的资料。这是一种专为规模化大生产、快速建造而设计的货轮,结构简单,但是非常可靠,而且特别能装。这东西跟以往的造船模式完全不一样,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流水线上完成的,只是最后装配上船台。成本低、工期短,最适合战时大量建造。运载量……好象是九千多吨吧。”

方东成笑道:

“王爷说的没错。这次停靠在广州的船队是福特公司包下的,一共有十艘自由轮,运的全是卡车。每艘装一千辆,一共一万辆!”

“一万辆,一万辆……呵呵,一万辆。”

向小强尽管已经听过这个骇人的数字了,但第二次听到,仍是眉开眼笑,嘴里反复念叨着。

一万辆军卡,只要十艘船,就这么运来了。这是什么概念啊!大明全国一个月的汽车产量不过几千辆,现在这十艘货船在大海上跑一个月,一下就运来一万辆!而且,这只是一支十艘的小船队而已,此时在海上航行的这种小船队,可能还有五六支、七八支、甚至十几支!天知道这个月内还有几只这样的船队靠港!况且自由轮,产量会越来越高的!很可能几个月后,海上运输就不再是瓶颈了。

当然了,这支船队虽然不大,只有十艘,但因为是福特公司包的,运的全是汽车,没运别的,所以对于军车来说,这是很大的一批货了。一般来讲,自由轮只装二三百辆汽车,再搭配装其他的货。

“这应该是对美军购以来,单笔最大的军车到港了吧?哈哈,”向小强笑道,“方大人,怎么样,有这一万辆卡车垫底,有没有信心一鼓作气打回北疆去?”

方东成点点头,微笑道:

“呵呵,末将尽力。”

……

由于这场战役双方在准备上、士气上、后勤保障上等方面的巨大差距,明军南北两路攻势都是一路攻势迅猛,虽然血战一场接一场,但是毕竟苏军没能阻挡明军的攻势。到了进攻的第四天,也就是5月18日,明军南路先头部队已经推进到了瓜州,收复了瓜州县城,开始沿着公路折向西北,直扑350公里外的哈密。

而北路攻势由于没有沿着曲折的公路行进,而是在大戈壁中走的直线,所以距离哈密已经更近了,仅剩200公里左右。在一片大戈壁中,他们首先迎来了第一场坦克大战。

在之前的拉锯战中,双方也都喜欢在更靠近自己的地方展开决战。这样战场距离自己的补给基地就更近,而对方却更远。因为双方都知道,大家都是强弩之末,决定输赢的关键已经是补给线了。谁的补给线短几百公里,谁就能大胜,歼灭对方的力量,把对方追的屁滚尿流。

这次也不例外。在距离哈密仅仅200公里的大漠里,第一场坦克大决战开始了。明军两个前锋装甲师大约400辆坦克,迎战苏军大约600辆坦克。这是一场千辆级的坦克大战。双方在漫天黄沙中混战了足足半天,最后苏军500多辆坦克被消灭,而明军损失150辆。从双方被击毁的坦克数量上看,明军小胜。因为明军的坦克的火炮、装甲、动力、工艺水平等等都比苏军坦克优越不少,成本也高得多,一辆至少能顶苏军三辆。

但是此役,明军是进攻方,最后打的是追击战,而苏军是防守方,打的是退却战。苏军所有受伤的坦克,全部都留在了战场上,一辆也没能带走。哪怕仅仅是履带断了、发动机故障这种皮肉小病,也等于和被摧毁一样了。而明军是最后打扫战场的一方,受伤的坦克全都能得到修理,除非那种被彻底炸成废铁、毫无维修价值的,只能扔在那里。但是坏到这种程度的并不多。大多数都是修理后仍可以用。

最后明军彻底无法修复的只有几十辆,而苏军仍然是实实在在失去了500多辆。所以这样算下来,明军竟然是大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