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天下 >

第503部分

天下-第503部分

小说: 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我现在应该称你为季使君了。”
  李庆安脸色的笑容消失了,他肃然对季广琛道:“你去怀州,在今年内要替我做好两件事情,第一、要依照我安西的团练保甲法训练农丁,发给他们军器,藏兵于民,我给你的最低限制是训练三万团练民兵,人数上不封顶,多多益善,如果安禄山南侵,怀州也会首遭涂炭,我可不希望怀州民众成为被宰的羔羊,你明白吗?”
  季广琛心中凛然,连忙躬身道:“卑职明白!”
  李庆安见他态度诚恳,脸色便渐渐缓和一点,又道:“其次就是要配合河南府尹兼都畿道长史裴谞进行土地限制,怀州有十三家权贵的土地是在限制范围内,一共涉及两万七千顷良田,具体名单裴谞会给你,你务必要在年底前均田,不得因为田主是李亨的人而怠法,否则我以军法治你。”
  “卑职不敢,其实卑职也是支持限田,而且对于大将军限田,卑职也有自己的想法。”
  “是吗!你有什么想法,说说看?”李庆安颇感兴趣地问道。
  季广琛刚要开口,李庆安却一摆手笑道:“季使君坐下说吧!”
  旁边的李光弼起身笑道:“既然谈文,那我就先告辞了。”
  “不!你也坐下听听。”
  李庆安不准他走,他敲了敲桌子,有些不悦道:“你一个,李嗣业一个,都只知道打仗,荔非元礼更不用说,就是一个粗人,这可不行,你们应像段秀实学一学,不仅通武略,而且会文治,将来你们才能独挡一方,尤其土地问题,这是历朝历代兴衰的根本问题,几千年前如此,几千年后也是一样,你更要耐住性子听一听!”
  李庆安的语气越来越严厉,李光弼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他知道自己这个主公对一般小事不会放在心上,但在根本大事上却非常严厉,他不敢争辩,便坐直了身子,准备洗耳恭听。
  李庆安不多说了,对季广琛道:“你说吧!”
  季广琛见李庆安对李光弼也是毫不留情地训斥,他心中对李庆安更是畏惧,他慢慢坐了下来,整理了一下思路道:“卑职以为大将军限田应该有所针对,不能所有人都一起打,现在应是缓和土地兼并,而不是彻底推翻改革,那样会造成天下地主都群起反对大将军,汉时王莽就是过于激进,而得罪了天下豪强,才使他新朝短暂,我希望大将军不要重蹈覆辙。”
  虽然季广琛说得话并没有什么新意,很多人都提醒过李庆安,但他作为一个将军能看到这一点,已是难能可贵了,李庆安点点头又道:“你说说看,我应该针对哪些人限田?”
  季广琛想了想便道:“刚才大将军也说了,是投靠南唐的权贵,这些人之所以投靠南唐,就是反对大将军,拿他们开刀是理所当然,我看大将军也是这样做,还有一个拥有土地的大户,也是容易下手之人,我劝大将军不妨拿他们开刀。”
  “你说的是寺院吗?”李庆安笑着问道。
  “正是寺院!”
  季广琛见李庆安明白自己的心思,他也不由笑了起来,道:“从武则天时代起,佛寺占田愈演愈烈,已经不亚于宗室权贵占田,是大唐的一大毒瘤,天宝元年开始,李隆基尊道抑佛,目的也是想限制寺院侵占土地,但他做得很失败,非但佛寺并田没有被限制住,反而道院也开始占田,民众苦不堪言,敬宗皇帝开始限田,也只是针对宗室权贵,还没有来得及对佛寺道院动手,所以我劝大将军在限制完南唐的权贵宗室之田后,应开始对天下寺院动手,这样不仅可以缓和土地兼并,也不至于被天下名门所憎恨,大将军以为如何?”
  季广琛其实有私心,他的季氏家族就是洛阳名门,他非常清楚他们这个阶层对未来的担心,他们唯恐李庆安的新政波及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如果是那样,他们肯定会站起来反抗李庆安的政权,季广琛在很大程度上支持李亨,就是因为李亨明确承诺,将保护他们这个阶层的利益,作为名门大族的相关利益者,季广琛当然希望有机会能说服李庆安,至少能告诉李庆安,他们这个阶层的想法,今天本来是他投降后的第一次任命,却无意中得到了这个机会,季广琛便抓住这个机会向李庆安表达了自己的心愿。
  而对李庆安而言,已经不止一个人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包括裴家、崔家、卢家、独孤氏等等,他们都希望李庆安的新政不要涉及太广,不要侵犯到名门世家的利益,今天季广琛不过是在重复很多人说过的话,但今天季广琛的话却很有效果。
  正如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质变一样,季广琛的话是在李庆安开始逐鹿中原后的第一番劝说,使李庆安不得不静下心来考虑他下一步的政治方略。
  送走了季广琛和李光弼,李庆安背着手站在帐门前,他凝视着夜色中风雨交加,心中却思绪起伏,历史上的一个政党,或者一个强势人物,他若想取得天下,必然要依靠一个的阶层,而打烂另一个阶层,他李庆安需要依靠什么阶层?
  ‘依靠农民阶层吗?’
  李庆安摇了摇头,从古至今的夺天下者从来都是利用农民阶层,而不是依靠农民阶层,刘汉、李唐、赵宋、朱明皆是如此,可在马上取天下,又焉能在马上坐天下,秦朝不识时务,推翻了战国贵族阶层,却没有能及时培养出新的可依靠的阶层,暴乱于天下,民心尽失,被旧贵族所利用,以致二世而亡;隋朝也一样,隋文帝建立三省六部制,目的是想彻底打烂汉晋以来的门阀制度,结果触犯了名门世家的利益,同样也因为没有建立起新的可依靠的阶层,结果天下豪强皆反,使隋二世而亡,最后却被李唐采摘了隋文帝种下的成果。
  历史以它决然而从不回头的姿态告诉李庆安 ,逝者已往,唯有来者可追,顺势而为才是他的明智之举,依靠名门世家打烂李唐宗室,再建立新的阶层来打烂门阀世家,而只要他笼络住农民阶层,门阀世家就没有起兵造反他的基础。
  这才是他的天下。
  第五百四十六章 野心之将
  许叔冀与河东的董秦、洛阳的季广琛不同,他是一名文官出身,原任滑州太守,还在李亨为东宫太子时,他便是东宫右善赞大夫,与左善赞大夫杜有邻交往甚密,杜有邻案爆发后,东宫属官被李林甫清洗,许叔冀因重贿王珙而得以幸免,仅仅被贬为灵昌县令,但许叔冀这时却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他悄悄地替李亨藏匿了杜良娣。
  随着时间的推移,善于钻营的许叔冀一步步又升为了滑州太守,就在这时,李亨强行登基为帝,被百官和天下州县所唾弃,但许叔冀却从中看到了无限的商机,他是第一个公开表态支持李亨的地方太守,也由此获得了李亨的信任,封他为滑濮节度使,又先后给他三万军队作为他发展的根基,命他守住河南道的门户,防御安禄山南侵。
  但得到机会的许叔冀开始野心膨胀起来,他一方面给李亨上书安禄山势大,仅靠三万军难以防御,另一方面他擅自越界,趁中原空虚之机,占领了汴、曹、宋、兖、徐五州,并迅速将军队由三万人扩充到了七万人。
  此时李亨虽然不满许叔冀的擅自作为,但木已成舟,他也无可奈何,只得默许了许叔冀的扩张,并将他的滑濮节度使改为滑濮汴宋徐七州节度使,使他的扩张变得合法。
  但人的野心一旦失控,它就会永远膨胀下去,李亨默许了许叔冀占领七州,但许叔冀的野心却跑得更远了,他的野心又笼罩了郓、济、齐、淄、密、海、沂、青等八州,只可惜他的兵力和财力不足,使他一时难以扩张,就在他准备提高税赋,大肆招兵买马之时,长安却突然传来消息,李庆安亲自率军东征了。
  这个消息就仿佛一把锐利的锥子,一下子戳穿了许叔冀膨胀得无以复加的野心气泡,他开始惊慌起来。
  席卷中原的大雨也波及到了汴州和滑州,一队骑兵在大雨中疾奔,这是许叔冀在匆忙赶回滑州,目前许叔冀的大本营在汴州,但昨天上午他接到了消息,安禄山的特使已经抵达了滑州,这便让许叔冀急不可耐地赶回滑州。
  雨雾中,许叔冀放慢了马速,他抹去满脸的雨水向远方望去,许叔冀今年约五十岁出头,身材瘦小,一张长长的马脸上长了一个细小的鹰勾鼻,给人一种小家子气的阴险狡诈之感。
  茫茫大雨中,他已经依稀看见了灵昌县县城,从河北赶来的安禄山特使,此时就在县城内等他。
  “驾!”许叔冀猛抽一鞭战马,马车冲进雨雾,向远处的灵昌县城疾奔而去。
  半个时辰后,许叔冀已经换了一身干净的长袍,手中端着一杯热腾腾茶水,坐在县衙的内室里细细品茶,他的亲兵已经去接安禄山的特使了。
  “报告使君,特使已到!”
  门外传来了亲兵的禀报声,吓得许叔冀急忙起身,手中的茶水险些泼出来,他连忙稳住心神,将茶杯放在桌上,整了整衣服,迅速开门去了。
  门口,两名亲兵陪同着一个身材的高胖的中年男子站在他面前,许叔冀认识此人,是安禄山的心腹谋士之一,张通儒。
  许叔冀立刻热情地笑道:“原来是张先生,几年不见,张先生风采更胜往昔。”
  张通儒是安禄山主管情报体系的总头目,他是两天前受安禄山的派遣来到滑州,大雨淋湿了他的长袍下摆,却难以遮掩他脸上傲慢的表情。
  “嗯!许使君不用客气,我时间紧迫,尽快谈正事吧!”
  许叔冀的热情扑了个空,他干笑两声,连忙道:“请!张先生请进。”
  张通儒背着手走进房内,眼角余光一扫,见两名亲兵也要跟进,便道:“许使君,我们的谈话不需要第三者在场。”
  许叔冀看了一眼自己的亲兵,有些为难道:“他们都是我的亲兵,绝对没有问题。”
  张通儒拉长了脸,又一次强调道:“我再说一遍,我们的谈话不需要第三者在场。”
  许叔冀心中大骂,却又无可奈何,只得对亲兵挥挥手道:“你们都退下吧!”
  亲兵退下,他把门关上了,又亲自倒了一杯热茶,端到张通儒面前笑道:“张先生先喝杯热茶去去寒气,这才七月,竟已秋意十足了。”
  张通儒接过茶杯,脸上的傲慢稍稍收敛了一点,道:“这两天突降大雨,许使君从汴州过来,路上一定很难走吧!”
  “是!是!路上泥泞,确实很难行,我在河南道这些年,这种大雨极少见,或许是老天眷顾我,阻拦李庆安东进,哈哈!”
  “许使君很害怕李庆安吗?”张通儒目光锐利地盯住了许叔冀。
  许叔冀一阵张口结舌,却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他当然害怕李庆安,不害怕他找安禄山做什么,安禄山不是也一样害怕吗?
  心中虽这样想,他却不敢说出来,只得叹口气道:“我刚刚得到消息,季广琛已经全军覆没。”
  “什么!”张通儒大吃一惊,季广琛已经全军覆没了吗?他竟然毫不知情,他的安插在荥阳和季广琛军中的眼线都没有通知他,张通儒一转念,他忽然明白了,应该通知了,只是通知了幽州,安禄山应该知道了。
  季广琛被灭,张通儒心中警惕起来,按照他们的分析,李庆安应该先对付许叔冀,然后再掉头吃掉季广琛,但现在季广琛居然先被灭掉了,看来他们都低估了李庆安的决心,他们的计划也得有所加快了,想到这,张通儒便对许叔冀道:“燕王的意思是,你的军队要集中在滑州一线,不要过于分散,要加快速度进行战备,做好迎接大战的准备。”
  许叔冀呆住了,他已隐隐听出了对付的意思,是要让他来当诱饵吗?他心中大急,张口结舌道:“那、那燕王的军队呢?你们不是答应我进攻郑州吗?”
  “你放心!”
  张通儒站起身拍了拍他瘦小的肩膀,笑眯眯道:“既然你已经愿意归降燕王,那就是我们范阳军了,燕王怎会不管你,燕王的计划不变,等李庆安大军进攻滑州时,我们会渡河进军郑州,用围魏救赵之策攻打洛阳,逼李庆安西撤,然后我们两军夹攻,这一次要全歼安西军!”
  许叔冀沉思片刻,事到如今,他也无可奈何了,便点点道:“那好吧!我这就召集军队。”
  ……
  河阴县,在天地间茫茫的大雨中,黄河咆哮奔腾,声如山崩地裂,李庆安牵马站在黄河堤岸上,黄河夺天地之威,急流浩荡,令他心动神摇。
  李庆安曾经去过黄河之源,那条涓涓细流经过千万里的奔流,以它博大的心胸海纳百川,才终于形成今天的浩然大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李庆安被眼前的母亲之河所震动、所感慨,一种从未有过的宽阔浩荡之感在他心中涌荡。
  这时,一把伞遮住了他的头顶,李光弼缓缓走到他身旁,凝视着被雨雾笼罩的河对岸,他声音低沉道:“刚刚得到消息,安禄山一支八万人的军队以训练为名,已经过了相州,正向黄河边开来。”
  “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安禄山不甘寂寞啊!”李庆安的嘴角涌起一种淡淡的笑意,他早就猜到,中原局势不会那么平静,许叔冀极可能已经暗中投降了安禄山,或者说他承认安禄山所立的伪帝。
  “大将军,那我们还要按原计划向滑州进军吗?”
  李庆安沉吟片刻,便问道:“季广琛的军队现在收编情况怎么样?”
  “很不错,去掉一些伤病和老弱,我们已经得到了两万四千青壮,军中所有的中层军官都已换成了安西军,可以一战。”
  “好!再加紧训练,一个月之内,让他们脱胎换骨!”
  “这次战役不用他们吗?”李光弼有些惊讶地问道。
  李庆安轻轻摇了摇头,他凝视着黄河深处,缓缓道:“如果是你的话,这一战你怎么打?”
  李光弼早已反复考虑,便道:“如果我判断没有错的话,安禄山就希望我们进攻滑州,然后他渡河截断我们后路,或许他会进攻洛阳,逼我们退兵,待我们仓皇后退时,安禄山军就会和许叔冀军前后夹击,正是针对这种可能,我会出奇兵,令季广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