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猎击三国 >

第310部分

猎击三国-第310部分

小说: 猎击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荀攸将拟好的封赏奏报交给马悍过目。

    “乐进晋征东将军,爵乡侯;张辽晋威虏将军,爵亭侯;臧霸功罪相抵,不赏不罚;孙康、孙观俱追赠亭侯,以彰其忠……赏罚分明,甚好。”马悍放下奏报,笑容一敛,“雒阳使者已到,诸君以为当如何?”

    诸将一齐看向荀攸,在座诸将中,在礼仪方面,无人能及此君。

    荀攸环目四顾,最后落到马悍脸上,神情坚定:“设坛迎接,登坛祭奠。”

    四月末,马悍将西陵之役与邾县之战战果通报全军,南征军士气高涨,人人摩拳擦掌,欲再立新功。偏在此时,马悍却下令暂停攻击,先做两件事:一是全军缟素,设高台灵坛,为天子祭灵。二是派人到沙羡劝降。

    第一个是必须做的。第二个则是第一个的延续,因为按惯例,天子驾崩,天下举丧。服丧期间,不得动刀兵。在野军阀可以不理会这个,但龙狼军为天子亲军,马悍为天子至亲,必须谨遵此例。

    既然不能动刀兵。那么挟大胜之势,迫孙曹刘投降,也不失为目前局势下可采取之良策。

    于是马悍召来豫章太守郭嘉,以之为特使,与朝廷使节刘琬共赴沙羡,说降孙权。嗯,主要是孙权,只要孙老二服软就成了。至于另外两个,已是没牙老虎,只要江东军降。他们也闹不出什么妖蛾子来。

    刘琬是宗室,而且不止第一次出使江东。早在建安初,就曾持节使吴,给孙策颁发敕书铜印,正式承认其乌程侯爵位。并与孙权有过接触,颇有赞言。朝廷派此人为使,显然有贾诩于其中使力之故。

    为了表示诚意,马悍还让郭嘉带上“礼物”——被乐进于西陵截击俘获的部分江东臣属家眷,其中包括已战死的韩当、宋谦、陈武等将领的家眷。反正这些将领已殁,扣留他们的家眷也是无用。不如做个顺水人情,还能收买人心。

    此外还以上好棺椁装殓着夏侯渊与韩浩的遗体,送过江南。这既是对战殁将领的尊重,也可打击敌军意志。一举两得。

    五月初,郭嘉正式持节出使江南,马悍亲至送到夏口,并派陈到及十名将军卫队锐士护送。

    二人并肩立于新建的夏口北岸水寨码头,吹着凉爽的江风,遥望彼岸。揣测此次出使的成败。

    马悍向七八里之外的夏口南岸一指:“周瑜在那里设下军寨,整整五千大军及上百战船,摆出一副破釜沉舟的架式,那不过是讨价还价的筹码。只要孙权不傻,就不应负隅顽抗;就算孙权发疯,他手下的文武将官也不会全陪他发疯。奉孝,你此去要从江东士人那里发力,多与主和派接触,从内部瓦解孙氏。”

    郭嘉施礼:“嘉必竭尽全力,令孙权奉降表而至。”

    这时陈到匆匆赶来,将一封信件交与郭嘉。

    郭嘉有些惊讶,这是军情还是情报?不应该先给主公看么?

    马悍却笑着示意他打开。

    郭嘉抽出信,但见其上罗列了江东势力所有三百石以上将官的姓名、职务、籍贯、家族出身、子女情况等等,极为详细,下面还有具体分析。这正是鹰眼千辛万苦收集的资料,直到即将出发前才整理出来,紧急送来。

    郭嘉喜出望外:“有此一书,便可有的放矢,甚好,主公便安心等待好消息吧。”

    在马悍挥手送别下,百帆齐张,千橹齐摇,一行船队浩浩荡荡开向江南。

    船队途经夏口时,江东接应使者虞翻,夏口守将董袭俱前来迎接。

    虞翻倒还礼数周到,笑脸相迎。董袭却一脸凶狠,一指江岸大寨里正在操练的水军,以及码头上密密麻麻的船只,冷笑道:“今治水军近万,甲器充足,船坚矢利,北狼若来,黄祖便是下场。”

    近万?不是五千么?嗯,五千水卒,千余船工,二千役夫……这样算起来,的确可以称“近万”。

    刘琬忙道:“和为贵,和为贵……”

    虞翻笑而不语,只拿眼瞅郭嘉。

    郭嘉淡淡道:“当日黄祖所治水军与江东军相较,犹有过之,甲器船只,亦充足无碍。彼时同样在此地对决,不知谁胜谁败?”

    董袭顿时噎住,脸红脖子粗,呼呼喘气,却说不出话来。

    虞翻大笑:“董校尉沙场之虎耳,却来与郭奉孝做口舌之争,岂不冤哉。”

    船过夏口,沙羡在望,已经遥遥可见江上船只云集,江岸旌旗无数。江边高台上,似有几人肃立恭候,若所料不差,当是孙曹刘了。

    再靠近,高台上传来一阵高吭之声:“孙权、曹操、刘备恭迎天使!”

    ……

    夜深,筵散。

    孙权斥退左右,一人踽踽而行,转到后院,向一间雅室一拜:“孩儿拜见阿母。”

    室内传出一个平和之声:“是阿瞳么,进来吧。”

    阿瞳是孙权的小字,只有父母兄长可称,这小字来源于他一双眼呈琥珀色,与常人略异——只是略异而已,而非什么“碧目紫髯”,否则就得考证一下吴氏在生他之前,是否曾经西域一月游了。

    室内一灯如豆,只有吴氏与两名贴身使女在织履。

    孙权除靴着袜而入,跪坐于蒲席上,正想开口,吴氏竖指示意噤声,随口吩咐使女捧热汤来,为孙权醒酒。一番折腾之后,使女退下,屋里只剩母子二人。

    未等儿子开口,吴氏随口道:“朝廷使节与龙狼使者联袂而至,想必是要劝吾儿归附。筵席之上,周公瑾与张子布想必又会唇枪舌剑一番,秦松、陈端、李术,幼台(孙静)、及你舅父(吴景)必在子布一边;而德谋(程普)、公覆(黄盖)、子明(吕蒙)、幼平(周泰)、公奕(蒋钦)等必支持公瑾。嗯,还有那曹孟德、刘玄德,更是坚定主战。”

    孙权惊叹:“阿母所言,直如亲见。”

    吴氏淡然道:“这有何难猜?平日里诸人言行,早见端倪,何足为奇。”

    孙权苦恼不已:“大敌当前,诸君不思戮力同心,共御外辱,反而互相指责,争吵不休。那曹孟德与刘玄德也在一旁煽风点火,着实可恶。”

    吴氏静静道:“然则我儿之意如何?”

    孙权苦笑:“儿之意?儿之意有用么?”

    吴氏亦为之怅然,是啊,她这次子接下的不光是兄长留下的一堆烂摊子,还有一群桀骜不驯、倚老卖老的部下。周公瑾,张子布,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主弱臣强,决谋断策,何曾由得这少主公作主?

    吴氏无奈道:“既然我儿无力做主,不如便从善如流吧。”

    孙权叹道:“阿母尚未知那马悍许下何等条件。”

    吴氏轻啊一声:“不是说上雒阳任中郎将么?”

    孙权苦笑不已:“那是老黄历了,此一时彼一时,而且那是给兄长的任职……”

    吴氏忧虑道:“莫非……连千石官职都不可得?”

    “这已不是官爵之事,而是……”孙权伸出四根手指,每说一句便屈一指:“奉表请降,军队整编,内眷入洛,阖族西迁。”

    吴氏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好狠呐!这是要把江东孙氏连根拔起啊!忍不住轻呼:“如此决绝条件,张子布等人竟也同意?”

    孙权一句话,就令吴氏呆住。

    “阿母不妨细想,以上四条,哪条不是独独针对我孙氏?对其余江东士族,无一涉及。我孙氏垮了,他们便捧马氏,无非换一个主公而已,有何损失?如何不同意?”

    吴氏长叹:“如此说来,还是公瑾与诸将念你兄长旧谊,保扶我儿。”

    “公瑾……”孙权想说什么,摇摇头,算了,不说了。张子布至少有一点说得对——身为主公,要有容人度量,不可过于责备求全。公瑾长于军略,纵然揽权过甚,当此危局之下,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则我儿属意和或战?”吴氏知道儿子不能做主,便改口问儿子选择那边。

    “孩儿不战亦不和。”孙权玩味一笑,“刘玄德给儿子支了个招,倒是可行。”

    “哦,是什么?”

    孙权自得一笑:“天子方崩,龙狼息兵,咱就一个字——拖!”(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四章 【笑里藏刀】

    (感谢大盟!谢谢赵无恤2014、、郑七斤、就爱颗小星星、乖宝宝555)

    ~~~~~~~~~~~~~~~~~~~~~~~~~~~~~~~~~~~~~~~~~~~~~~~~~~~~~~~~~~~~

    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郭嘉接连走访了张昭、秦松、陈端、李术,孙静、吴景、虞翻等主和派。这些人的身份可不低,张昭不用说,江东第一重臣,秦松是孙策时代的主簿,陈端是督邮,虞翻是郡丞,都是孙策的重要谋士。李术曾任庐江太守,孙静、吴景俱是孙权长辈,没有哪个份量轻的。说服这批人,孙权最终只有屈服一途。

    当然,武将那边也不能无视,争取将敌视势力转化为中立势力,也是胜利。

    郭嘉与刘琬一番奔波下来,总算没白费工夫。程普态度有所松动,黄盖思想动摇,吕蒙也同样动心。

    郭嘉分析了一下,之所以是这三人动摇,都是有原因的。程普是幽州右北平人,与龙狼军同出一源,打打和和,亦属三国常态。黄盖则因资格够老,脾气火爆,与后起之秀周瑜常有冲突。这种事,在任何一个势力里都会存在,不足为怪。而吕蒙此人,功利心很强,思维活跃,很不安份。以利诱之,难保不动心。

    而郭嘉之所以取得这样良好的外交成果,与孙权本身的摇摆不定,及主战派周瑜的态度暧昧有关。孙权与周瑜,一个不甘心由一方霸主,沦落为京城小吏;一个舍不得由执掌万军生杀予夺的统帅,重归布衣。一朝权力在手,没有谁会甘心放下,更何况还是两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

    孙权与周瑜已达成共识,利用马悍为天子举丧这段时间,尽量使用拖字诀。拖到七八月份。届时长江夏汛及燠热的江南天气,必会给龙狼军重重一击。既然人力无法打败马悍与他的龙狼军,那就让老天来下手吧。

    既然是拖,自然就得摆出一副一切好商量的架式。对马悍的苛刻条件。不能回绝,但也不立马答应,而是借口要统一全军认识,说服部下及各家族人。这当然得需要时间。啊,你问要多久?尽快。尽量,请耐心等待……

    郭嘉岂会看不出孙、周二人打什么主意,不过他也不着急。你拖你的,我干我的,且看最后事情是被拖黄了,还是我干成了。

    半个月下来,郭嘉基本将江东势力头面人物都走访了一遍,接下来,就得拜会两个被剪掉羽翼的猛禽了。

    郭嘉与刘琬同行,首先拜会刘备。谈话氛围不错,至少从表面上看是这样。

    出了刘宅后,他他又去拜访荀彧,到得荀府,仆人告之,主人已随主公前往北郊灵堂。得,这下省事了,连曹操也一并拜会了。

    沙羡北郊,背山面水,从风水上说。是个墓葬的好所在,曹军栋梁夏侯渊就葬在此地。至于韩浩,曹操已同意交由龙狼军送还河内韩氏故地下葬。但坚决不同意由龙狼军一并将夏侯渊灵枢送归谯县。曹操是宁愿暂时将夏侯渊葬于此地,待他日自己再迁墓。也不愿经龙狼之手。

    在北郊一处名朝天峰的半山腰,搭着一间灵棚,十步之外便是夏侯渊墓地,这就是曹操守灵之处。

    对曹操而言,夏侯渊不光是他的族弟,宗亲将领。更是他最后一员大将。夏侯渊亡,韩浩殁,下次指挥曹军上阵的,就只剩他们父子了。原本还有个刘延,曹操也是颇为器重的。当初官渡之战时,曹操可是连兖州两大根据地之一的东郡,都交由其看守。但此人在西陵之败后,趁着混乱,带着一支扈从军兵不知所踪。

    十年辛苦,毁于一旦,兜兜转转又回到最初,只是当年与他一起并肩奋战的兄弟,却早已调零殆尽……灵棚前的曹操,叹息垂泪。

    荀彧强撑病躯,由仆人背上山,祭奠之后,强忍悲痛,劝主公节哀。说得急了些,气喘咳嗽不已。结果曹操、曹丕反过来要安慰他。正愁云惨淡间,有扈从来报:“刘天使、郭使君来访。”

    三人互望一眼,曹操淡淡道:“也该来了,有请。”

    郭嘉、刘琬选择上山拜访而不是在府中静候,主要也是拜祭一下夏侯渊,缓和一下敌对情绪。并且在灵棚里议事,气氛不至于太僵。不过当他们看到一脸轻松笑意的曹操与神情淡然的荀彧,不禁心下暗赞,果然不愧为一时之雄,雅量非常。

    郭嘉更是暗暗警惕,难怪主公亲自追杀也不放过此人,果然有枭雄之姿。

    二人先到夏侯渊墓前凭吊一番,再与曹操父子及荀彧见礼,分主宾坐下。

    郭嘉与荀彧都是颖川人,彼此互识,多年不见,相谈甚欢。郭嘉还奉上代荀攸转交的礼物,主要是些固本培元的珍贵药材。曹、荀一并谢过。叙话甚久,眼见气氛融洽,方引入正题。

    郭嘉毫不掩饰对曹操道:“曹公可愿入雒任职?”

    曹操哈哈笑道:“此固操所愿也。”

    荀彧不咸不淡道:“国贼不去,安可入雒?”

    郭嘉皱眉:“文若慎言。”

    一说这个,荀彧便怒气横生:“干涉储君之选,岂是人臣所为?马惊龙、贾文和,国贼耳!”

    刘琬大为尴尬,连连劝导。

    以荀氏人脉,知悉雒阳之事不足为奇,雒阳这场风暴,对许多老牌士人打击沉重,无怪乎荀彧如此愤怒。

    郭嘉从容不迫:“君距雒阳千里,莫听风便是雨,何如亲至雒阳一观?”

    荀彧正要怒斥,曹操忙打断道:“我等与讨虏共进退,彼若上雒,我等自当同行。”

    郭嘉含笑道:“如此甚好。”

    临别之时,按常例,曹操向两位使者赠送礼物。赠刘琬的是一双玉壁,意为君子之洁如玉。而送郭嘉的,则是一铜镬,意为可为五鼎食(即封侯之意)。都是很有寓义的重礼。

    郭、刘二人谢过,施施然下山。

    望着一行人背影走远,曹操抚须微笑的脸色慢慢沉下来。

    返回灵棚之后,曹丕刚坐下,就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