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猎击三国 >

第264部分

猎击三国-第264部分

小说: 猎击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凌统当然不是自虐狂,自找罪受,而是当马悍将八公山圈定为围猎地后,即日搜山,清理无关人等,次日封山。随后派出上千士卒分布于山顶山腰及山脚各处,布置警戒线。当然,为了让所有人安心,马悍并未大包大揽全部安保警戒,而是让曹操、孙策也各出三百士卒,各自分片划定警戒区,交叉控制沿途各区域。如果凌统不是早早提前进山埋伏,等警戒线布置好了,除非他化身飞鸟,否则绝难潜伏进山。

    掐算日子,今日就是围猎期,凌统早早将最后一块变馊了的肉脯吞下,最后一口水饮尽,然后,上树,将自己变成树的一部分。

    整整半个时辰,凌统全身唯一在动的,就是他的一双眼睛。他注意到,在不远处一棵大树底下,有三个吴军士卒,两个持长短兵,一个持弩,似是巡卒。

    左右闲着也是闲着,凌统便盯着这几个吴卒看了半天,颇觉奇怪。一是三人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竟无半句交谈。而是很安静地坐着,与印象里的嘴碎巡兵有点不一样;二是那持弩的巡卒所用之弩十分精巧,吴军中能使用这种弩的,只有校尉以上的扈从,而且量也不多,怎么着也轮不到一个小小巡卒持有……难道这巡卒曾参与寿春突袭,从寿春宫里顺出来的,并未上交?

    思来想去,也只有这样的解释能说得通。而且,以凌统的专业眼光。仔细观察之下,不难看出这三个巡卒都有不俗的身手,估计入伍前都是游侠出身。有这样的好身手,选入突袭寿春的选锋队的可能性极大。

    想到那场突袭寿春之战,便联想到父亲之死,凌统终于动了一下——伸手轻抚左肩长剑的剑柄,这是父亲所遗之剑,他要用这把剑,用父亲所授剑技。斩杀仇人!

    得得得,得得得,急遽的马蹄声传来,令凌统为之一振。有马飞驰。说明大部队已经进山,围猎如期开始。

    凌统站在树梢上,居高临下,最先看到那束顶三梁冠急剧颤动的赤红缨络。这梁冠、这缨络。他太熟悉了——是主公孙策。

    果然,很快骑士全身俱现,银甲白马。英气勃勃,单人独骑,疾驰如风,正是孙策。

    当孙策驰近树下时,突然勒马,在白马希聿聿长嘶中,孙策剑眉拧起,瞪着树上:“谁?出来!”

    凌统浑身一凉,惨了,被主公发现,前功尽弃,这下报仇没指望了。

    凌统悲催地深吸一口气,认命地拨开枝叶,正要跃下大树,向主公领罪。就在这时,不远处树后突然转出两个吴军士卒,一人持戟,一人持环首刀,向孙策施礼。

    孙策扫了两个士卒一眼:“你们是谁的部下?”

    二卒恭声道:“我等俱是韩先登麾下,奉令巡山,冲撞将军,望恕罪。”

    韩先登就是吴军元老之一的韩当,他此时的官职是先登校尉。偏偏他们不说韩当还好,一说就露了馅。

    孙策警惕性之心大起:“韩义公的士卒吾皆识之,未尝见汝等。”说话间已抽出弓矢。

    二卒猝惊,一卒突然舞刀扑来。刚冲到半途,就被孙策一箭射倒。

    那持戟士卒,哦,应当说是刺客,身形如风迫近,大喝一声,挥戟刺向孙策马首。孙策护马心切,未及引弓,急勒缰而避。他并未发现,草丛里一支闪动着乌光的毒矢正对准他。

    孙策没发现,但马悍发现了。

    马悍只比孙策慢了一步赶到,眼前的情形,令马悍也为之一呆——这样的场面对经历无数生死的马悍而言,实在小儿科,他之所以发呆,是因为这是历史性的一幕。

    小霸王遇刺!

    许贡的三门客终于来了么?虽然地点已经不是丹徒,而是八公山,但只要孙策依旧喜轻身独驰,只要刺客刺杀之心不死,这一幕就迟早会发生。

    孙策是脸上中了一箭而死的,谁是射出那一箭的人?

    以马悍之锐目,有了这个意念,略加留意,就看到草丛间那抹乌光。

    这一刻,马悍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救还是不救?

    无疑,孙策若此时身亡,利益巨大,吴郡不攻自乱。只要他什么都不做,一切,就会往最好处发展……那么,要静静看着孙策死在面前么?

    马悍紧紧握住魔瞳弓,一时抽不出来。以往轻若无物的血弓,这一刻,竟重逾千斤。

    马悍的天人交战,只在一闪念间,这时身后已响起如雷蹄声。

    马悍终于抽出血弓,但就在此时,一声怒叱从树上传来,一人纵跃而下,寒光双闪。一剑击碎弩弓,一剑抹过刺客咽喉。

    与此同时,孙策已拔出手戟,飞掷而出,洞穿最后一个持戟刺客的胸膛。

    这时大批扈从才赶到,无论是马悍的扈从还是孙策的扈从,一个个惊得面无人色。

    甘宁急赶一步:“大将军……”

    马悍抬手止住:“莫慌,刺客不是冲我来的。”

    孙策先是定定盯了那支射中树干的毒矢一眼,再转到凌统脸上,过了一会,豁然大笑:“凌统啊凌统,我就不问你为何在此,只想知道,你想要何赏赐?”

    凌统柱剑跪地,没有说话,只是抬头拿眼睛死死盯住甘宁。

    孙策点头:“明白了,孤成全你。”

    凌统喜出望外:“将军答应我向甘兴霸挑战了?”

    孙策摇头:“不!你救了我,所以我代你出战——由我孙策,挑战甘兴霸!”

    此言一出,就连匆匆赶到的曹操也是大吃一惊,一时不知如何劝阻才好。

    孙策望向马悍,笑道:“这一回,得由大将军来决定甘校尉是否接受挑战了。”

    迎着甘宁热切的目光,马悍沉吟一会,缓缓摇头。

    甘宁大失所望,孙策哈哈大笑。

    笑声中,马悍不紧不慢的声音穿透而入:“甘兴霸,不可以做为你的对手——你的对手,是我。”(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七章 【决斗前夕】

    (感谢大盟!谢谢赵无恤2014、ufgw、顾长宁、hansuping、情恨迷天、天亮请开灯、天闲一族

    “大将军要与孙伯符决斗,这是弄险啊。”寿春宫里,郭嘉与荀攸上殿后,第一句话就是这个。

    马悍一脸轻松:“放心,如果对手是甘兴霸,对我还有点威胁。孙伯符嘛,他近不了我身。”

    甘宁能否打得赢孙策不得而知,但甘宁的箭术绝对在孙策之上。在斗将一道,能够对马悍形成威胁的,只有硬弓强弩神射。箭术不行,就算是顶尖武将都奈何不了他。比如许褚,那也是不逊色于典韦的猛将,设若他与马悍对决,怕是还没冲进百步,就变成刺猬了。

    孙策能比得上许褚吗?显然不能,既然如此,稳赢的一战为何不打?

    郭嘉显然很不满马悍的决定,直言不讳:“以大将军之尊,与孙伯符相斗,是为失礼;将在于将兵,而非身搏,此为不智;大将军身系天下安危,实不应行此失礼不智之举。”

    荀攸沉! 吟再沉吟,还是说出了心里的担忧:“攸知大将军之意,倘能在决斗中击杀孙伯符,吴人势力必分崩离析。再以太史慈挥师出击,则吴地自平。一场决斗不亚于万军之胜,只是孙伯符若当场被杀,恐怕吴人不会善罢甘休,极可能立即联合曹刘,向我军发动强攻。大将军,君子不立危墙。且哀兵可畏啊。”

    马悍笑了笑:“谁说我要当场格杀孙伯符?”

    郭嘉与荀攸面面相觑,若不杀孙策,这场决斗又有何意义?难道主公想以武力折服孙策,就象当初折服甘宁一样?这怎么可能?孙策若是一般的武将倒也罢了,可人家是一方诸侯,身后有各种利益纠葛,就算再怎么心服口服,也绝不会俯首称臣。

    “郭君、荀君之意我已明了,我心里有数,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匹夫对决。而是关系到南征之胜负,此战之后,天下格局必大变。”马悍神情严肃,显然已经过深思熟虑。

    主公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显然胸有成竹,而且明显有所顾虑,故未能直言。郭、荀二人虽仍难释怀,却也无奈,只有施礼告退。

    郭、荀二士去了。甘宁来了。

    “大将军,为何替我出战,我愿凭手里双戟,击败小霸王。”

    “你也许能胜。也许会败……”

    甘宁慨然道:“单挑斗将,胜最荣耀,败亦无憾。”

    马悍逼视甘宁,沉声道:“但我要的。不只是胜那么简单。”

    单挑对决,胜已是最好,还想要什么?甘宁愕然。

    马悍这时又问一句:“我与孙伯符斗将。兴霸认为胜算几何?”

    “孙郎必败!”甘宁回答得毫不犹豫,马悍的能耐,他可是亲自领教过的。说实话,活了近三十年,与人交手不知凡几,却从未败得如此之惨,甘宁毫不怀疑马悍的强大战力。

    “那就是了。”马悍拍拍甘宁肩膀,“等着看吧,这场决斗,必会改变江东,甚至整个天下的格局。”

    甘宁咋舌,一场个人决斗而已,居然跟天下大势扯上关系。很明显,这已经超出他的能力范围,甚至理解不能。好吧,这样的重担,他甘宁还真挑不起,还是交给无所不能的主公好了。

    好不容易打发走了两拨人,马悍负手来回踱步,恩绪翻涌。

    代替甘宁,接受孙策的挑战,绝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深思熟虑后的灵光一闪。

    如果历史上的曹操,在孙策被刺的当年,就大举南征,天下还会有三国么?答案绝对是否定的。在孙权上位之后整整八年,直到赤壁之战前夕,依然毫无把握对抗曹操,江东群臣,上赶着请降。可想见若是在八年前,孙策初亡,江东群龙无首,孙权初摄位时会是什么情状。孙权乃兄相比,要人望没人望,要谋略没谋略,要勇武没勇武,要威信没威信……这个当口,可是孙吴集团最虚弱的时候,只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外力猛烈一撞,必定分崩离析。

    倘若彼时曹操没有北方之患,立即举兵南下的话,不用假设,几乎可一战而平,天下一统,毫无悬念。

    马悍眼下就是加强版的曹操,他此时的局格,就是曹操在建安十三年时的格局,甚至更强,至少他暂时无关西之患。可以说,此时只要孙策意外身亡,江东大乱,早已枕戈待旦的太史慈大军大举南下,孙吴势力绝对玩完。

    一场决斗,可以少打多少仗,少死多少人,纵然冒险,也是值!

    孙策必须死,而且,就是现在!

    但是,历史出现了岔子,许贡三刺客中最致命的那个弩手,竟被一个意外出现的凌统给秒了。孙策连根毛都没掉,怎么办?

    如果孙策没死,整个历史都要发生剧变,别说江东,就算是荆州刘表,迟早都要被他吞掉。

    既然许贡三刺客没能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那么,就由我来接手吧——这就是马悍在听到孙策提出挑战时,脑海里瞬间跳出的想法。

    马悍与孙策的斗将,与当年三战吕布不同。与吕布决斗,既为救三千水军,更是为了完成个人心愿,个人原因占了绝对比重。而与孙策之战,则是为了南征、为了江东、为了南方、为了天下。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的生死足以深刻地影响历史,比如刘协、比如马悍、比如曹操,比如孙策……

    身为帐下督的陈到,肃立于帐下,望着主公来回踱步,眉头微锁,忍不住道:“主公是担心重创孙伯符后,吴人发难么?”

    马悍停下脚步,转首望向陈到,目光闪动:“不,我是担心曹操。如果他不抓住这个机会做点什么,那就不是曹操了。”

    ……

    “二虎相争,良机难得,此天助我也,诸君有何良策?”就在西曲阳寺衙之中,曹操目光迥迥,对跪坐于两侧的文臣武将一个个看过去。

    其实哪用曹操提醒,任谁都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最初孙策提出要与甘宁相斗时,曹操是很着急的。此二人相斗,若是甘宁败亡,马悍无非折损一员大将而已,伤不了筋骨。但若孙策败亡,这对曹操的联合抗马大计而言,绝对是致命一击。

    可是,马悍与孙策相斗,那就完全不同了。倘若马悍在此战中受伤——是的,不敢奢望击杀,只要受伤就好,南征必定流产。

    “孙伯符死活不管,马惊龙必须战败。”曹操断然道,“谁有良策,尽可献来,献策之功,不啻首功。”

    广堂上一片安静,大伙都在开动脑筋,想法一个个冒出来,但很多连说都没说出口就自我摇头否决了。

    曹操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要想法暗算马悍,可问题是马悍是那么好暗算的么?如果想暗算就能暗算,那他们还瘟在这里干什么?赶紧做掉马悍,簇拥老曹上雒当大将军去啊。

    良久,才有典军司马韩浩提出一个想法:“是不是买通马夫,给那匹赤兔马下药?”

    曹操还没说话,夏侯渊先摇头:“马惊龙的座骑,无论是赤兔还是踏乌,所使用的马夫,都是从白狼营及辽东汉戈部出来的。白狼营与汉戈部是什么地方,元嗣或许不知晓,渊也不太清楚,但据荀别驾从雒阳故交信中得知,此二处乃龙狼军特别训练处。连当初桀骜不训的西凉悍卒与白波贼,被送去辽东半载,回来后一个个铁心追随……渊只怕收买不成,反致事泄啊。”

    韩浩无语,他也只是换个思路提个建议而已,本身就不抱太大希望。

    曹操却肯首道:“元嗣之议虽然未必可行,但这是一个好的思路,既然无法对其下手,那就从他身边的事物着手。”

    “身边的事物……”虽然年少,却已担任曹操之帐下督的曹丕自言自语,突然眼睛一亮。当下站起出列,向父亲一躬,“丕有一策,或可毁去马惊龙所恃之魔弓,断其利器,致其落败,但需主公舍弃一物。”

    曹操早有严令,军营无父子,只有主从,所以曹昂也好,曹丕也好,在公开场合都与诸将一样唤主公。

    曹操闻言大感兴趣:“哦,说说是何物?”

    曹丕一字一顿:“七、星、刀。”

    七星刀就是当年曹操从王允处所得,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