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猎击三国 >

第251部分

猎击三国-第251部分

小说: 猎击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年公主忧心仲仲:“袁氏若出城拒战,我相信你可轻易取胜,但攻城之战,最耗时日。那邺城我虽没去过。但甄氏姊妹却经过几回。据她们所言,城高壕深,并有子城,叠墙数重。重兵守卫,城内储谷百万,又引漳水护城,堪称河北第一坚城。倘若围城,不知耗时多久……”

    嗯。正如夫妇二人所议,这一次,马悍要亲自领兵,攻取河北,扫平二袁。

    欲灭二袁,必先灭袁尚;欲灭袁尚,必先取邺城。这是马悍及其智囊团,以及一线将领们一致得出的结论。而扫平河北,涉及到包括龙狼军在内的风火山林诸方面军配合作战,除了马悍亲自指挥。无人能替代。所以,此战马悍必亲征。

    邺城是袁绍经营近十年的老巢,城池坚固,防守严密。历史上的曹操,虽多次出征邺城,亦屡攻不下,劳师无功。直到最后一次,采取掘堑围城之法,发狠要耗上半年,把城的军民全困死。结果还是靠城内生变。守将审配之侄审荣叛变,打开城门,放曹军入城,此城方告陷落。

    也就是说。即便以历史上官渡之战后兵强马壮、名将如云的曹操,正面硬杠,也无奈邺城何。

    这时代的攻坚战,基本就是一个字:耗!

    马悍遥望黄河北岸,目光仿佛透过云雾深处,看到那座河北坚城。深吸一口气:“我耗不起,所以,只能做一件事——破!”

    ……

    四月初三,马悍渡过黄河,抵达河内荡阴(即汤阴)县。在此之前,河内太守荀攸已先一步到达荡阴,进行战前布署。

    荡阴距邺城不过二百里,骑兵一日夜即可杀至。不过此次马悍并未动用太多骑兵,甚至直接参与攻城的军队都不多,不过万余人马。

    此次马悍攻邺的布署是:赵云的龙狼疾风军出二千骑兵,从北面压迫中山国,使之无法分兵南下;东郡太守张辽率三千步骑渡河进驻黎阳营,牵止邺城南面防线之内黄、繁阳、阴安之敌;平北将军张燕则奉命出井陉,向常山国施压,令其不敢妄动;而东面的太史慈什么都不用做,只要他往平原一坐,就足以使袁谭不敢有半分动弹了。

    如此一来,袁尚可动用的兵力,除了魏郡一郡外,只有赵国与钜鹿而已。但可悲的是,这两个郡国也很难给予其支持。赵国近太行,时常受黑山军袭扰,尤其在这敏感时刻,更不敢轻易分兵。而钜鹿居四方之中,似乎没什么威胁,但是且慢,钜鹿与安平、清河大面积接壤,当此兵临城下之际,袁尚不光怕被马悍吞掉,更怕被其兄袁谭从背后捅一刀。所以钜鹿的兵马必须用来防范袁谭,一兵一卒都没法南调。

    至此,马悍对邺城的大包围已完成,袁尚再不可能象历史上那样到处蹦哒了。

    只要夺取邺城,歼灭袁尚集团,河北诸郡,可传檄而定。历史上袁尚虽然不是曹操对手,被打得到处乱窜,但他能蹦哒的地方实在太多,邺城陷落,他往乌丸跑;乌丸呆不下,他往辽东跑;天南海北折腾了好几年,最后还是曹操靠王八之气震住辽东公孙康,将袁氏兄弟的脑袋砍下,万里传首,这事才算完。

    马悍动用四方的部队,不多也不少,刚刚够牵制敌军,而他用于正面进攻邺城的军队,只有从雒阳抽调的三千龙狼军、荀攸的河内三千兵马,以及马超、庞德的二千龙狼山岳军,再加上数千役夫,不过万人。

    一万兵马围攻同样有上万大军驻守的坚城,马悍是不是自信过头了?

    身为此次进攻邺城的副将,马超与庞德都挺担心。马超不敢问小叔,偷偷找到荀攸询问。

    荀攸告诉了马超一个原因:“之所以没用太多的军队,就是不欲逼袁尚不顾一切将所有郡国的兵马调回邺城,与我军拼得鱼死网破。主公的计划,是一战灭袁尚,则其余部必不战而降,冀州可定。若我军兵马太多,袁尚必相应增兵,四方调援,如此我军阻力同样大增,战后更是伤了冀州的元气,得不偿失啊。”

    马超觉得这个解释虽然有理,但好像还差了点什么……噢,怎么用一万兵打败坚城里的一万兵?

    对于这个问题,荀攸只是莫测高深地笑了笑:“主公临出战前,已向雒阳及兖州部分距离较近的将领发出集结令,让他们齐聚邺城,组成一个什么‘军事观察团’,观摩此次攻坚邺城之战,为他日诸将指挥作战积累经验。想必到那时,孟起便知主公真意了。”

    荀攸话音刚落,就有士兵来报:“东郡太守张使君到了。”

    距离最近的张辽,第一个报到。接下来的几天内,接到邀请的董昭、刘晔,以及周边各郡的各级军事将领,乐进、徐晃、张郃、高览、李典、任峻陆续赶到。加上随军出战、任行军司马的于禁,五子良将居然全来齐了。只有高顺、成廉、吕虔、满宠等各郡将,或因距离太远,或因领地与曹操接壤,不敢擅离,未能前来。

    除了这些龙狼军麾下将领之外,还有两位“特邀嘉宾”:泰山臧霸与孙观。

    马悍已在去年通过天子正式任命臧霸为琅琊相,孙观为骑都尉,向这群盘踞东海、泰山的小军阀抛出橄榄枝。

    若是别人,臧霸、孙观等或许还会犹豫一下,但是马悍招揽的话,他们倒没有太多的犹豫,很爽快的归附了。原因很简单,马悍当年在徐州时,就与二人相识,二人对马悍颇为了解,也极为钦佩。所谓识英雄重英难,且大势如此,岂有不顺应之理?

    当这些文臣武将组成一个三国史上阵容最强的军事观察团,齐聚一堂之时,马悍向诸将展示了三幅分别从正面、侧面、高空俯瞰等不同角度绘制的邺城平面图。

    邺城呈长方形,东西长五里;南北宽三里,有两重城垣,郭城与子城。郭城有四座城门,子城有三座城门。城中以一条十字干道连通东、西两城门,将全城分成四部分。北区为官署区,正中为子城,东区为袁绍的府邸及官署,西区为粮仓、武库及马厩,西北隅为校场,是检阅城外军马演习之用(铜雀、金虎、冰井三台尚未建,恐怕永远没机会建了)。

    邺城的西门临漳水,有多条水渠引水入城,既为城中军民饮用,也用以灌注护城河,以卫郭城与子城。

    马悍以指挥棒在平面图上不断游移,阐述邺城防御情况,末了说道:“……据探报,袁尚已在邺城西、南二门前里许处,筑起三道羊马墙,并紧急修建了两座关城。不过只来得建起南关城,西关城只建了一半,怕是没机会了。”

    话语一顿,底下诸将低声议论。

    马悍环视一圈,道:“诸君中不乏对邺城防御了解甚深者,如今我军一万,敌军一万,且随时可动员五千至一万青壮守城助战,此战胜算如何?”

    此言一出,底下哄一声闹开了,诸将纷纷讨论,分析推演。

    张郃使劲瞅董昭,这位曾是魏郡太守,主政邺城经年,最熟悉不过,也是最有发言权的,但偏偏与邻座的荀攸笑语晏晏,不做建言,真不知来干啥?

    张郃实在忍不住了,腾地站起,向马悍躬身道:“兵法云‘五则围之’。今将军兵不过万,将不过十,粮不足三月,此为速战速决之势,奈何围之?”

    张郃此言一出,诸将议论俱止,目光齐刷刷望向马悍。

    马悍笑道:“俊乂之言,似是道出诸君心声啊……很好,请诸君随我出帐,移玉一观,或许,诸君会很快改变想法。”(未完待续。)xh118R1052



第三百五十八章 【犀 利】

    (感谢大盟!谢谢赵无恤2014、ufgw、头疼也不行、巨神兵、yrp10、紫影月魂、圣战小猪、书友150111070734644)

    ~~~~~~~~~~~~~~~~~~~~~~~~~~~~~~~~~~~~~~~~~~~~~~~~~~~~

    荡阴北面有一条宽阔的大河,名荡水,荡阴正因此水而得名。在荡水南岸约三里处,有一片环形山丘,山上杂草丛生,除了狐兔獐鼠,并无人烟。但在十日前,这片荒丘突然出现数百龙狼军士,有骑兵有步兵,将这片荒丘封锁起来。百余步卒在高处设哨楼,在山谷口设哨卡;而上百骑兵则分三拨撒出数里,昼夜不停巡逻。

    此前邺城袁军曾有不下十支哨骑隔河窥探,但马悍率大军入驻荡阴后,直接出动二百龙狼悍骑,以平均日斩七级的速度,短短三日,就斩杀敌哨骑超过二十骑,此后袁军哨探再不敢接近百里。

    诸将随马悍来到这片山丘的谷口前,在守戍军侯的引领下,向谷中行去。诸将心下俱感迷惑,看这架势不像驻兵的样子,也不太可能置伏兵;倒是看到一些木屋土★房,却明显不是谷仓,说明也不是存粮处。那这些军兵如临大敌地守卫此地,为的是什么?难不成这些看似简陋的屋子里内藏玄机?

    当诸将走到山谷深处时,目光顿时被前方一排建筑物所吸引。但见正前方数百步外,是一座宽三丈,高三丈,厚度相当于城墙的半堵墙。这堵墙非但有雉碟、女墙等军事建筑,更用芦苇树枝扎着两排约二十余草人,草人身上所穿戎衣,一看就知是模拟袁军士卒。

    很明显。这是将邺城的一段城墙,生生“搬移”到了此处。

    马悍长鞭一指:“这个标的物,是我令匠人参照邺城城墙的厚度、高度及宽度,以一比一实例制造的。公仁、俊乂、元伯,你们对邺城比较熟悉,不妨登上此墙,验看一番,看看有何不符之处。”

    董昭、张郃、高览俱下马拾阶而上,这里摸摸,那里看看。高览在得到马悍同意后。还从腰间抽出斫刀,往垛口处狠斩几刀,砍出一条条浅棱。高览用手在刀痕处摩挲一会,点点头。最后三人共同确认,这堵墙无论城高、墙厚、坚固,与邺城城墙基本一致。

    看完这段高仿城墙,大伙还是不知道,主公的葫芦里卖什么药。

    马悍也没多说话,似有所待。过得一会。一人从山谷里一间不起眼的草棚里走出,提着长衫下摆,急趋而至,远远便向马悍拱手:“左章长马钧见过骠骑将军。”

    看到这个隶属于将作署。专司营造的马钧出现在此,诸将多多少少都感到些许惊讶。

    马悍也不解释,只向马钧点点头:“如何?”

    马钧恭恭敬敬躬身道:“装配好了。”

    “那么,开始吧。”

    随着马悍这一句淡淡的命令。方才马钧走出的那间看似不起眼的草棚子,突然哗啦啦一阵巨响,四面草墙被推倒。顶篷也被掀开,烟尘激扬,草屑纷飞。这突如其来的大动静,将诸将胯下的战马都吓得不轻,发出一阵灰聿聿长嘶。诸将惊疑不定,纷纷勒马兜转。

    尽管有一定的心里准备,但当烟尘散尽,显露出那具庞然大物时,所有人都不禁瞪大眼睛,满是疑问——此乃何物?

    这是一具用坚木制成的攻城器般的东西,有长长的臂杆,有粗大的中轴,有密密的麻绳,有沉重的吊筐,其主架的高度,已乎与“城墙”平齐。在这具奇特的攻城器周围,是一字排开的八个孔武有力的军卒。

    马超走近,左看右看,拍拍推推,然后对马钧道:“此物不下千斤,底架横阔,倒是不易掀翻。只是,德衡,你这玩意没轮子啊,怎推得动?”

    马钧笑道:“平时拆卸,用时组装,以牛车运载,倒不需轮子。”

    “什么?”马超大惊小怪叫起来,“用时才组装?那不是到城墙下才组装?得死多少人……”

    马悍与马钧面面相觑,忍不住大笑起来。

    看着马超及诸将脸上莫明其妙的表情,马悍终于开口:“这不是攻城器,而是破城器……无须我多费唇舌,但请诸君静心一观即可了然。”

    马钧看看亲手制做的破城利器,再看看二百步外的“城墙”,目光灼灼发热。也不知他从哪掏出一面三角小红旗,用力一挥,八个待命的军士立即行动起来。

    首先,四个军士转动绞盘,利用支架两侧的两个滑轮组将一个装满泥石、重达五千斤的巨大裹皮木制配重吊箱升起,停放在前支架上。由于使用履带式棘轮卡梢,配重箱升起后,绞盘不会倒转,配重箱也不会掉下。这时另两个军士开始转动座架后的转盘,将臂杆拽下,然后用滑钩固定在盘车底端。最后两个军士则将重达五十斤的圆形石弹放入牛皮甩兜中。

    一切准备就绪,马钧开始测算距离、臂阻,调整配重,最后觉得没问题了,这才退到一边,红旗高举,猛地一劈。

    一个军士手持大锤,奋力挥锤向铁栓一击,机簧弹开,滑钩滑脱,配重箱坠下,臂杆弹起——

    呼——

    诸将张大嘴巴,望着那硕大的石弹腾空飞掠,一直飞到城墙前三丈,嘭地一声落地,响彻山谷,地面震颤,石头没地盈尺。好在战马已远远拉走,否则必定又是一番折腾。

    “咳,试射,只是试射……”马钧首发失利,满面尴尬,连声抱歉。

    马悍不置可否,也没责怪他,就连现代发射炮弹,也有试射一说,何况是古代投石器。

    未等诸将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又是一番重复操作后,第二发石弹呼地一声飞出。

    轰!这一次,石弹精准地击中城墙,刹时泥沙四溅,雉碟碎裂,附近的草人都被飞溅的坚硬泥块击穿,声势惊人。

    随着马钧不断调整射距,手中红旗一次次下劈,飞石越投越准,一次比一次猛烈,连续十发,除两发脱靶,八发俱中。城墙被砸得面目全非,女墙俱碎,墙体正中大片垮塌,草人早被扫平。最后一发,如同压垮骆驼的稻草,震天巨响中,石落城炸,轰然坍塌,烟尘滚滚冲天而上。

    围观的将领、周围的守卫,哨塔上的卫兵,无不看得目瞪口呆,哪怕泥尘扑面,都忘了闭嘴。

    投石机,攻城第一利器,尽管在春秋时期就已有记载,秦灭六国时也有使用,但数百年下来,早已失传。别说普通士卒了,就算是熟知典故,精通兵法的荀攸、董昭、乐进、徐晃、张郃……等等一众将领,也没哪个见过图谱,更别说实物了,因此首次目睹,全被震住了。

    刘晔快步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