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猎击三国 >

第216部分

猎击三国-第216部分

小说: 猎击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公孙氏之血,只怕麴义在九泉之下也会大笑翻身吧。

    公孙瓒摇摇头,随手将剑抛于阶下,缓步走向高台。

    此时内院之中,正室侯氏将十余妾室召集到身边,在她的膝下,是一摞白绫。

    侯氏对送来白凌的扈从军侯点点头:“不劳典军动手,我等自决即可。一刻之后,再请典军入室收殓。”

    军侯含泪退下。

    飞楼,是易京最高建筑,飞角斗檐,接天连云,四面廓轩,极目天穹。夏日凉风满楼,冬日以板隔断,围成密室,点起炉火,煮酒炙肉,倚栏极目,别有味道。以往这里是公孙瓒最喜登高望远之处,而此时却已堆满齐人高的柴薪,还有一捆捆晒得干黄的秸草。

    公孙瓒一袭灰袍,临轩远眺。从这里,可以看到数百步外,那密密麻麻的袁军士卒,象蚂蚁搬家一样。不断运土,将重重堑壕一点点掏空。轰!一声闷响,烟尘弥漫,又一座营垒坍塌。看这架势,用不了多久。就将蚕食至此。

    不知过了多久,天空阴霾欲雪,狂风怒号,城外杀声隐隐,侧耳倾听,似在呼叫:“活捉公孙瓒。立封都亭侯!”

    公孙瓒就象一尊雕塑,一动不动。这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却是那扈从军侯与数名卫士,他们手里,各执一根猎猎舞动的火把。还有一罐罐火油。

    公孙瓒点头,扈从纷纷将火油泼在柴草上,火把一点,烈焰腾空,浓烟滚滚,十里可见。许多袁军士卒都停止挖掘运土,指指点点,惊奇不已。

    扈从们点火之后。一一来到公孙瓒身后,解衣跪坐。

    公孙瓒扭头,目露讶异。

    扈从军侯顿首道:“我等先缢主母。后焚主君,已背不义之名,无颜苟活于世,愿随主公而去,望主公成全。”

    公孙瓒露出一丝笑意:“不想孤离去之际,尚有忠仆追随。甚好。”

    火势渐炽,飞楼已成火海。狂舞的烈焰,烧灼得空气仿佛都扭曲了。火海之中的公孙瓒。须发衣襟尽燃,他展开烈焰飞腾的双袖,仰天长啸:“纵横十载,横扫八荒,远夷宾服,呼我白马。恨天不公,并立双雄,今我归去,黄泉待君!”

    所有攻城的袁军士卒,都停下手里的活计,翘首而望,前一刻还喧嚣吵嚷的场面,变得死一般沉寂。

    那冲天的烈火,不仅映在数万袁军士卒眼里,同样也映在赵云眼里。

    突破了广阳防线的赵云,在最后一刻,也杀到了易京城下,看到的,却这样一副令人震撼的场景。赵云静静驻马无言,身后千军,寂然无声。

    “公孙伯珪引火自焚了啊!”同样在观望这一团冲天大火的袁绍,神情不见喜悦,反而有点惆然若失,从初平年间入主冀州开始,最大、最强、最难缠的对手就是这个人。如今,强敌终灭,为何却有空落落之感?

    身旁的谋士武将如沮授、田丰、郭图、辛评、牵招、淳于琼、颜良、文丑、高览、张郃、郭援、蒋奇等,齐齐躬身道:“恭贺主公,终斩大敌。”

    这时有扈从大叫:“城门开了,有人出来。”

    郭图笑道:“定是举旗投降……”

    话音未落,一杆“田”字大旗之下,一将持矛纵骑跃出,身后数十从骑,矛戟齐举,呐喊着向袁军中军阵冲来。

    “来者何人?”袁绍大讶,主公身死,余部皆散,竟然还有人以身殉主?他打那么多仗,所灭势力不知凡几,还真没见过这样的。

    “是伪青州刺史田楷。”郭图失算,大失颜面,心下甚恨,“如此冥顽不灵之辈,正当杀之,留之无益。”

    田楷数十骑兵,冲入上万大军中,犹如泥牛入海,几乎连水花都没溅起一点,转瞬消失。

    沮授淡淡扫了郭图一眼,只说了两个字“可惜”便不再言。

    几乎就在田楷死难之时,又有数十人举着“关”字大旗,涌出城门,冲向袁军。

    “这……这又是何人?”袁绍倒是知道公孙瓒有个长史叫关靖,但他不敢相信,一个文官也敢这么做。

    关字大旗之下,幽州长史关靖叹恨道:“前若不止将军自行,未必不济。吾闻君子陷人于危,必同其难,岂可以独生乎!”当即策马挥剑,赴袁军而死。

    田楷、关靖,一文一武,先后赴死。

    袁绍已被震撼了两回,但事情还没完,又有一支骑军从城门涌出。与前两拨相比,这支骑兵不但人马多而且明显专业得多,俱是一身轻甲,鞍侧挂弓,人人持矛,最显眼的是,他们所骑的战马,俱是一色纯白。

    “是白马义从!”

    袁军阵营发出此起彼落的惊呼。

    袁绍与他的谋臣武将们,已被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了。

    远远看到这一幕的赵云,眼中掠过一抹痛苦之色,这些即将赴死的白马义从,必定有他当年的袍泽。

    数百骑兵一字排开,箭上弦,矛在手,随着为首骑将一声高呼,百人齐声相和:

    “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

    白马义从们高呼着盟誓冲入敌阵,就象白色飞蛾投入熊熊火焰。

    这一刻,赵云眼已模糊。(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七章 【浴血重生】

    (感谢大盟!同谢洁曦、赵无恤2014、ufgw、光辉的宪章、燕南赵北、宇文羽)

    ~~~~~~~~~~~~~~~~~~~~~~~~~~~~~~~~~~~~~~~~~~~~~~~~~~~~~~~~~~~~~

    噼啪!噼啪!

    沾水的皮鞭飞扬,血肉横飞。一排排木桩上,绑着几十条大汉,寒冬腊月,被剥得只剩单袴,头、脸、上身,遍布血痕,触目惊心。

    在刑场不远处,一员大将据案大嚼,边胡吃海喝边戟指厉喝:“打,给我往死里打!”

    但见此人豹头环眼,燕额虎颌,一脸虬须,根根如刺,模样与张飞颇有几分相似。他虽非张飞,却有着与张飞同样的勇猛。

    文丑!

    此时的文丑,早已不是当初与刘关张三兄弟大战时的军司马,而升为骑督了。易京之战中,文丑前有击退公孙瓒,后有歼灭白马义从之功,战后论功行赏,升为偏将军,正式成为袁军中独当一面的大将。

    按理说,大获全胜,升官发财,文丑此时应当痛饮欢庆才对,怎会在此鞭人撒气?说来也跟白马义从最后一击相关。

    文丑在易京之战中的两个亮点,一是击退公孙瓒夜袭突围,二是歼灭最后三百余白马义从。前后两场恶战,对手都是白马义从,致使他的直系部属遭到重大损伤。原本心里就有恶气,偏偏战后文丑负责的事项中,就有甄别、遣返、挑选俘虏这一项。

    文丑酒酣耳热,念及追随自己多年的老兵劲卒。此役折损颇多,着实心痛,越想越来气,当下令人将俘获的白马义从余部,一一提来。捆绑鞭打,以泄私愤。

    白马义从鼎盛时曾有近二千之众,在界桥大战后,被先登死士干掉近一半。此后公孙瓒多次与袁绍互攻,败多胜少,白马义从也是越战越少。到易京之战时。仅存五百余骑。先后两次死战,最后被俘者不过百余。

    文丑审过这批悍骑,知道这些人对公孙瓒忠心不渝,极端仇视袁军,想让他们投降几乎不可能。若是遣返。亦是潜在祸端。既然如此,不如狠狠折磨一番,出口恶气,弄死一个算一个。

    可怜这些放到哪里都是精锐的骑兵,被文丑肆意折磨。一批人被鞭打得半死,又换下一批,俘虏们的怒吼漫骂与痛苦呻吟,成为文丑的佐酒之兴。

    这已经是第三批了。当两个袁军士卒推搡着一个少年来到木桩前,刚解开少年身上的束缚,正准备将他绑上木桩。那少年突然一记头槌。将一卒顶个四脚朝天,一手得脱,奋力捶击另一卒面门,打得对方鼻血四溅。

    当那袁军士卒捂面弯腰时,少年将其腰畔弓矢夺下,掌扣三箭。连珠射向文丑。

    文丑虽已有了几分醉意,却也不是一个小卒能暗算得了的。箭方离弦。文丑甩掉酒壶,劈手揪过为他斟酒的侍童。挡在身前。

    嗤嗤嗤,三箭皆中后背,透躯而入,侍童嘴角溢血,当场身亡。

    文丑来不及抓弓搭箭,顺手抽出案旁的佩刀呼地掷出。

    少年刚搭上第四箭,斫刀如轮飞至,啪地一声,弓矢断飞,少年啊地向后摔倒。

    文丑接过扈从匆匆递上的长矛,踏案跃起,凌空一矛刺向少年——莫说此时那少年已被三四个袁军士卒按住,动弹不得,就算是自由之身,更手持刀戟,又岂能挡得住文丑这一击?

    眼见少年就要命丧矛下,突然斜刺里一声鸣镝,一支劲矢疾射而至,正中文丑矛杆。

    呼!长矛从少年身侧刺过,险些刺伤了按压少年的袁军士卒,重重扎入硬土,入地盈尺,啪地折断。

    文丑暴怒,双足沾地后腾地旋身,刚想抡起折断的矛柄打过去,目光所及,生生顿住。

    不知何时,来了一彪人马,为首一将,银盔钢甲,长槊白马,英气勃勃,凛凛生威——赵云。

    这段时日,赵云屡屡出现于袁军大营,更频频为袁绍座上客,文丑自然识得,正因识得,更是恼怒:“赵将军,你这是何意?”

    赵云收弓,策马近前,向文丑拱手道:“文将军,得罪了。云是担心文将军一时失手,伤及我辽东之战利品,情急出手,望将军海涵。”

    辽东战利品?文丑两条铁帚眉倒竖——这些俘虏可是他损兵折将,付出重大代价,亲手抓获的,何时变成辽东战利品了?

    赵云耐心解释:“大将军与我家主公有约,其中有一条约定,打下易京,战利品平分,这战俘,自然属战利品的一部分。此事云已向大将军说明,大将军命云前来与文将军接洽,协商战俘及降卒分配之事。”

    易京之战,你辽东军未见一兵一卒,如今大胜,却跳出来摘桃子,天下哪有这等好事?文丑哪管赵云率五千军,统合辽西、夺右北平、攻取广阳,为袁军分担压力之事。他只知道,易京城下,没看到辽东军一兵一卒。

    你辽东军要分粮秣、分资财、分甲器、分人口,这些与我文丑无关。但分俘虏,要我点头,凭你上下嘴皮子一碰……呵呵。

    文丑向侍卫招招手:“换杆长矛来。”

    一句话,顿时令空气紧张起来。

    赵云眼睛微眯,面容仍带笑意,但这笑意已冷。

    突然一个声音打破现场的紧张:“赵将军!赵将军!你还认得我么?”

    赵云目光刷地一扫,发现说话之人,正是方才救下那少年。

    少年神情激动,边奋力挣扎边大叫道:“我是石天保啊!”

    石天保?!赵云发誓,他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

    少年旋即也意识到自己没说清楚,赶紧加上一句:“我是小石子!马大哥——就是现在的骠骑将军、辽东太守,我曾是他的仆从啊!”

    这么一说。赵云想起来了,没错,当年主公还是一个小卒之时,因击杀麴义,酬功所赏仆役中。的确有个叫小石子的少年。无论是主公,还是他赵云,都以为这么些年过去,这小石子早已不在人世。没想到,这少年非但长大成人,竟然还成为白马义从一员。

    赵云催马近前。仔细看这少年石天保几眼,果然依稀有印象,点点头:“原来是你,好,很好——这个人。我要了。”后半句是对文丑说的。

    石天保急忙道:“请将军尽数收下我等百余义从,否则早晚都要叫这混蛋折磨死。”

    赵云沉吟,他倒是很想将所有白马义从战俘全要走,但按协议只能取一半,全要只怕不易,目光斜睨文丑:“文将军……”

    文丑已更换了备用矛,并在侍卫的帮助下装戴好盔甲,骑上一匹高大健壮的黄骠马。向赵云一指,吐出一口酒气:“素闻常山赵子龙之勇,今日文丑且试之。若能胜某。俘虏归你,若败我手,滚回辽西!”

    赵云淡淡道:“文将军已饮,云怕胜之不武。”

    文丑环眼一瞪:“微熏而已,杀人刚刚好!”

    赵云目光投向不远处被鞭打得血肉模糊、奄奄一息的昔日袍泽,深深吸一口气:“好。来吧!”

    听闻有斗将,许多袁军士兵纷纷围拢过来。四下打听,得知是本军有万人敌之称的文丑将军。与威名赫赫的辽东第一将对决,无不兴奋涌来。

    文丑这次是借着酒劲,未经请示的私自挑战,故不敢击鼓以助声威。当他夹矛欲冲之时,不期然想起生平首个劲敌,那个叫张飞的家伙。这天下间能与自己一较长短的敌手,怕也只有那个家伙吧。至于赵子龙,嘿嘿,今日就要让你这所谓的辽东第一将见识到幽州第一将之威!

    文丑把冀州第一将让给了颜良,自诩为幽州第一将。他要通过这一战,让整个幽州汉、胡皆知,他文丑,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带着这样的勃勃雄心,文丑挺矛跃马,飞扑赵云。

    赵云面色凝重,他这段时间频繁出入袁军大营,也听闻过河北颜良、文丑的大名,此人非等闲之辈。更重要的是,这里是袁军的地界,辽东军与袁军还是盟友,不管文丑是否决意想杀他,他不能杀文丑。这等于给自己套上了一层束缚,难度大增。

    挫敌锐气,带镣取胜,这就是赵云要做的。

    望着那迅猛扑来的骑影,赵云一紧马槊,双足一磕,白马如风奔出,其速远胜黄骠马。

    两骑越来越近,观战将士无不屏息凝神,数千人的校场,安静得能听到马蹄声的回响。

    得得得,得得得……

    一白一黄,两道骑影已接近十步。

    文丑蓦然张开血盆大口,一声咆哮,声如雷鸣,伴随着这一声暴吼,长矛凶猛刺出。

    若是一个经验、胆气不足的将领,这一声大喝,足以将之震落马,即便没落马,少不得也会惊慌失措,决计躲不过紧随而来的致命一矛。

    喝声未已,赵云仿佛为之一吓,侧身倾倒。

    文丑几乎要大笑——辽东第一将,不过如此。

    赵云的身躯已滑到马腹,怎么看下一刻都是要摔下马。文丑的凶悍一矛,自然也就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