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魔幻玄幻电子书 > 春秋小领主 >

第326部分

春秋小领主-第326部分

小说: 春秋小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武微微一笑,柔和的回答:“很好,这才是稳妥的措施。我原先或许轻视了代国人,但无论代人怎么出乎我的意料,他们还没有能力把我全歼。所以你们先稳住后方的举措非常好,仲平,这下子,我才真正放心把南岸交给你。稍停,赵武目光闪动:“仲平,你原本是我赵氏遗孤,受我赵氏抚养长大,我有意把你作为旁支列入族谱,以奖励你的稳重,如何?”
  仿佛一个霹雳在众人头顶上响动,大家都被赵武的建议惊呆了。
  春秋时代,贵族中,不太注重血缘关系的似乎只有齐国的田氏,后来他篡国了。而这时代,虽然贵族们为了家族祭祀传承,有时也会打破惯例,挑选一些优秀人才冒充家族后裔……但那些,都是私底下偷偷摸摸干的。即使如今的田氏,也才刚刚开始动作,借助家姬招待客人,然后把怀孕的家姬当作自己的姬妾,生下来的孩子给予田氏姓氏,以此扩大自己的血脉族裔。不过,田氏对这些举动并不张扬,倒是赵武,在这时代首先跳到众人面前,表示他要收养武士遗孤,甚至将外来的血液引入赵氏。
  然而,在场的人没有反对,仲平,他现在应该称为“赵平”或者“赵仲平”了,感激涕零的跪了下来,用彬彬有礼的礼貌抑制住激动,抽泣着说:“我仲平,自小被老师收养,记忆当中不记得父亲的形象,只记得从小到大老师对我的教诲。今日我能列升赵氏祖祀,想必父亲知道后,一定会在天上感动的哭起来,我家族也能成为赵氏一脉,这是几辈子的愿望啊!……”
  齐策皱了一下眉头,心说:“赏赐太重。”但稍稍沉思一下,齐策又在心里补充:“南岸的赵氏封地孤悬在外,岂能交托一个不值得信任的人来负责,此人孤军来援,刚好使我们摆脱了困境,况且他本来就是主上收养的,给他一个赵姓,想必也不过分。”
  其实,齐策没有发现,早期的他对于赵氏来说,更像是一个御戎,负责驾驶以及引领赵氏战车的走向,那时的他经常指点赵武,并直言不讳的指出赵武的错误。而现在,齐策更像是车右,他已经不再掌管赵氏的发展方向,更多的担负起维护赵武的角色。齐策没有发现,他甚至不觉得自己是什么时候完成了这一角色转换的。要搁往常,赵武这么做,齐策准会跳出来反对,但现在他心里琢磨了一下,马上替赵武找见开脱的理由。
  赵平一阵感谢之后,赵武拉起他,转身向阳党交代:“骑兵千里疾驰,马力已经用尽,且让他们休息一天,等明天凌晨时分,由你带领骑兵队向驼河上游武力侦查,英触带领另一支骑兵队向下游游动,我需要尽快知道……”话刚说到这里,河对岸显出一片惊天动地的敲打声,赵武赶紧止住话头,引领着众将来到眺望塔上。
  驼河河面很宽,距离此地大约有一公里的模样,江水滔滔,奔流不息,但奔流的江水声压不住代军营塞的呼喊声,站在高处可以见到代军营塞已经炸了锅,到处是涌动的人头,以及闪亮的、挥动的武器。众将还没来得及对代军的营塞的设置发表评论,代军炸营了。无数人形野兽一样的物体推倒了河岸边代军竖立的木栅栏,狼奔趾扑的向荒野中跑去,他们目标明确,离开营塞的时候头也不回,不一会儿,代军士兵的身影隐入了丛林,与地平线尽处。
  新来的林虎很纳闷:“主上,你是怎么欺负他们的,怎么他们一看到援军,连继续战斗的欲望都没有了,只想着逃命,他们甚至没有试探一下的勇气。”
  赵武神色很平静:“哦,我只不过让他们见识了一下这时代的机关枪。棘蒲一战,代军漫山遍野的冲击营塞,我动用了四百把连弩,在一个呼吸间射出了八万支箭……”稍停,赵武补充:“当然,我们的射击不止维持了一呼吸。事后,大多数士兵射空了随身携带的十二支弩匣,我们总共射了约九十六万支弩箭,一万四千枚锯盘,投石车扔出去的石头铺满了棘蒲地面……代人最终留下了三万多具尸体。”
  林虎眼睛陡然瞪得像牛铃大,脱口而出:“三万名……尸体?都像代军营中那些人一样,个个是壮劳力?”
  林虎的话引起了哄堂大笑,笑声刚止,齐策插嘴:“我们的阻击不止是遏制了代军的攻击势头,重要的是:我们摧毁了代军的抵抗意识。在代军占尽上风的时候,我们尽出法宝,令代军感受到闻所未闻的力量,代人都以为这种力量来自神魔。我们在大火中的坚持也被代人认为神魔。先前我们人少,代人还敢坚持,等我们援兵到了,代人的意志就崩溃了,他们坚持不住了。”
  阳党马上建议:“我们说笑了这么久,坐观代人轰散,想必这会儿,援兵的马力已经恢复过来了,我请求带一个百人队过去,查看一下代军的营寨,至少要看看他们在营中留下了什么。”赵武点头:“可!”
  不一会儿,阳党(潘党)领着百名骑兵轰隆隆出营,紧接着,英触坐不住了,他跳起来问:“主上,既然马力恢复了,或许我们还能挑出一个百人队来,我请求带着这支骑兵向鲜虞方向移动,争取能与中行吴,或者赵获联络上。”
  赵武答应:“中行吴那里,现在无关战局了……一个百人队太多了,你们主要的任务是与附近晋军联络,所以五十人足够了,这活儿是个小卒干的事,你不用亲自领兵,随便让个军官领人立刻出发。”
  赵武是个谨慎的人,他身边总是留下足够的力量保护,如今潘党出营了,其余人就别想出击。英触嘴唇动了动,手按住了剑柄,挺直了胸膛,他想再度发出请求,但马上想到:按赵武的习惯,在这个时候,他铁定会把其余人都留下来保护自己,既然如此,自己求战也没有用。
  援兵到来,赵武的气势也涨了很多,他举步向营塞外走去,边走边招呼从人:“去江边看看,我们三日前就推测,代人已经吃光了粮食,没想到他们继续坚持了三天,我想看看代人的溃散,是否是另一个圈套。”
  齐策与侯晋提剑跟上,前者边走边说:“我猜不会是圈套,诱敌之计不能轻易使用,代人一向散漫,对于军纪要求不高,即使燕公子离想制造假象,引诱我们转移注意力,但你也要看士兵是谁了,代人的队伍一旦解散,想重新聚集起来,恐怕不会像晋国军队一样整齐有序。”
  赵武没有答应,他走到河边,眺望着江水,不自觉的问:“当天,当我们初次来到这条大河边的时候,我曾经讲过,如果我阵亡了,不过是阵亡了一名普通的晋国人,但如果代国的国君阵亡了,那又会怎么样呢?”
  齐策嘿嘿一笑:“主上过于谦虚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你的意思是说晋国的卿位是不停轮换的,你身为执政,即使阵亡于战场,国内马上会推出另一位正卿担任执政,所以你的阵亡,与普通晋国人的阵亡没什么两样。”
  齐策叹着气,长长地叹息说:“主上还忘了一件事:晋国的执政虽然很多,虽然轮换的很快,但赵武只有一个,这可是不可替换的一个人。先不要说战场上阵亡一名执政,是多么恐怖的事情。虽然我晋国从立国以来,几乎没遇到的执政阵亡事件,而卿大夫被俘的现象并不罕见,比如先元帅智罃,就曾做过十余年的楚囚……
  然而这都不算什么,一位元帅的损失对我晋国来说还能够承受住,但我晋国却经受不住失去赵武的损失。主上,这是一个末世,世界正处于变革的边缘,是你,唯有你才能引领晋国走向兴盛。”
  第二百九十四章 惊弓之鸟
  其实,赵武想说的是: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里,一名统帅的阵亡跟一名普通人的阵亡没什么区别,因为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国内马上会有新的人才脱颖而出,继续引领晋国前进。
  与之相对应的是:代国就不同了。奴隶制的代国,国君是整个国家的大脑,一旦大脑受到危害,其余的代国人就茫然不知所措了,对面的代军突然炸营就说明了这点。而代军的崩溃意味着:中行吴已经开始对代国都城进行攻击,这一战况经过辗转传递,在赵武援兵到来之后,终于压制不住了。
  在这种情况下,失去大脑的代人能不炸营吗?
  日落时分,阳党返回河的南岸,证实了赵武的猜测:“河对岸代军全撤了,燕公子离不见踪影,代军连帅帐都没有收拾,行李都丢弃在原地。我从帐篷里发现几封竹简信,信上说:庚午日(十一天前)中行吴开始攻击代国国都,晋人攻城日夜不停,代君生命处于危机当中,因此要求各部酋长立即回援,以解救国都围困。主上,代军都冲他们的国都去了,我们过河安营吧!”
  众人都用殷切的日光望向赵武,赵武轻轻一笑:“中行吴攻城日夜不停,这得多大的的伤亡?他中行吴只带了一个军,怎就不记得曲沃的教训,面对坚城,岂可硬攻……至于你们,你们蠢蠢欲动,难道忘了之前我们的商议?似乎,几天前大家都要求放任代军溃散,如今我们的战略目地已经实现了,着什么急。”
  稍停,好像是在说服自己,赵武自言自语:“我是来“占领”的,代人溃散而逃了,土地还在,而我的战略目的就是土地。至于代国的国都,中行吴既然敢跳出来,那就必须承担责任。我答应过他,这份灭国的功劳属于他,所以,在他自认失败之前,我绝不干涉。”
  齐策马上接口:“棘蒲地区经过烧荒,大片的丛林已经烧成了空地,现在我军前锋压在驼河南岸,刚好派人回去,召集家人经营棘蒲。”
  众人谈论到这里,赵仲平一下子想起来了:“主上,秦后子已经派人来勘测河流状况了,并确定三处选址。我已经安排属下好好招待秦后子派来的匠师,并要求他们在第一场雪之前,完成架桥任务。”
  赵武一甩马鞭,轻松的说:“我被围困的消息,现在已经传入国内了吧?不知道朝堂上该发生什么样的地震?我们就在此处扎下营塞,回身经营驼河南岸。”
  侯晋插嘴:“棘蒲一战,我军几乎丢弃了所有辎重,如今我们既然有了骑兵增援,又与黄河南岸的领主们联络上了,加上援兵已到,我认为还是勉强追击一下,至少要把他们驱赶出视野范围。”
  “不用!”赵武摆摆手:“立刻向国内发出信号。另外,马上派人向国君奉献驼河南岸的土地,要求国君尽快把这些土地封赐给功臣们……我们小看了代人,我已经受到惩罚了。现在代人奔中行吴去了,正好,让他也尝尝跟野兽打交道的滋味,也好让他明白,离开了我的支持,他什么都不是。”
  既然不用追击了,阳党浑身松弛下来:“我在北岸射了一条鹿,正好敬献给主上,唯一可惜的是,我们丢弃了所有的调料,不过鹿肉鲜嫩,即使没调料也很可口,请主上品尝。”
  此时,一群秋雁从天空中嘎嘎的飞过,大雁在天空中排成了人字形,向着南方优雅的飞翔着。赵武抬眼望望天空,忽然笑了:“我听说有个惊弓之鸟的谚语,阳党,你能看出来那队大雁里,哪只是惊弓之鸟?”阳党眼皮也不抬:“我只看出代人是“惊弓之鸟”。”
  赵武轻轻笑了,他挥了挥手:“命令三个百人队渡河,不,派五个百人队,让他们占领河对岸,代人丢弃的营寨作为我军前出警戒哨,如遇攻击,准许他们立刻撤往南岸。”稍停,赵武讪笑的说:“我曾听说,石器时代实际上就是玉器时代,因为石头中最适合做石刀、石斧的,是硬度较高的石头,而高硬度石头,一向被称为“宝玉” ……过河的士兵,不妨帮我搜集一下代人留下的石器。”
  接下来的几天,悠然而平静,这样平静的日子过了三天,借助骑兵的威力,赵军逐渐开始掌握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当然,晋军大部队的消息也跟着传来:中行吴在与赵获分兵之后,首先攻击鲜虞。可惜晋国人动手的稍晚了,复国的中山人已经在鲜虞地区修起了简陋的城墙。那城墙虽然简陋,但实际上,整个春秋时代,列国军队的攻城技术更加简陋。当年晋军集结天下诸侯围攻偪阳小城,却也久攻难克。遍观诸国攻城史,春秋唯一擅长攻城的将领还得算赵武,除此之外,再无他人。
  中行吴虽然擅长凶猛的阵地对攻战,却对城市无可奈何,他屯兵城下,久久攻击未克,幸好,不久他获得了赵获的增援。从代国溃逃的赵获辗转来到鲜虞,他的兵力未遭受重大损失,而且拥有赵氏攻城技术,却使中行吴不再感到窘迫。大喜之下,中行吴无视了赵获在南方的战败,令赵获制造大量赵氏攻城梯、攻城车后,中行吴发动了更加猛烈地攻击。最终,在赵氏武士的攻城器材协助下,中行吴艰难攻克了鲜虞,斩杀了中山人扶持的新国王,俘虏大量中山国壮丁。
  稍后,中行吴留下一部分轻伤员,以及少量辎重兵守卫鲜虞,他继续带领大军向燕国方向挺进。但在燕国边境,中行吴遭遇了“拒绝入境”的待遇。燕国人严阵以待,对曾经假途灭虢的晋人非常警惕,他们坚决拒绝中行吴入境,也拒绝了协同作战的请求。迫不得已的中行吴只好带领疲惫的军队转向代国。此时,他只剩下微弱的攻击力了。
  在此情况下,原本中行吴只有采取长久围困的策略,对代国国都(今蔚县附近)围而不攻。但祸不单行,赵获也许出于羞愧,在随后的战斗中表现的非常积极,他视察代国国都城墙的时候,由于过于接近城墙,被守兵射伤,随后因伤情严重,被迫送往后方的鲜虞进行治疗。
  失去了副手的中行吴只好咬牙坚持,现在,他现在更盼望的是赵武的增援,而不是来增援赵武。从赵获那里,中行吴已经知道赵武已经来到了代国,他四处派遣斥候寻找赵武,终于与赵氏的斥候碰上了,便一同来到营寨,向赵武苦求援兵。
  中行吴的使者言辞恳切,赵武表情淡淡:“现在的问题不是攻城,是要过冬。眼看就要冬天了,大河结冰,道路积雪……我们已经没时间攻城了,我们只来得及从国内运送一些过冬的物资。”
  中行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