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领主-第1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赵武没有打断对方的话,他静静的听晏婴发泄完怒火,而后平静的说:“临淄城每一位百姓都愿意继续战斗下去吗?我看你这话是擅自“代表”了临淄百姓的意愿。我是从东门开始攻击的,据我所知,临淄城的河道已经被我占领,整个临淄城全靠井水度日,临淄有多少口井?或许它能够满足临淄城日常饮用,但它能够扑灭一把大火吗?
猪羊多了有什么用?猛虎从来不害怕自己的猎物多;山林里的草木茂密了有什么用?牧民从不怕牧草长得丰盛。你拿临淄城剩下的百姓当作抵御我晋军的最后武器,我却只拿他们当羔羊与牧草。
晏卿,不要强撑下去,我知道你很有才能,前面几层城郭被攻破的时候,你已经把其中的重要人物全部撤走,在纷乱的战火中有序的组织如此大的军队节节撤退,你的才能令我钦佩。然而你没有发现,随着你不断的把人口撤向内城,内城变得越来越拥挤,食物饮水越来越困难,这时候,你从没有想到我是有意纵容你的撤退吗?临淄城如今这状况,应该已经到了底线,我已经在城郭上看到父母身穿甲衣参与守城,幼童帮助搬运石块,妇女披甲持戈协助守城……临淄城的兵力已经困窘到如此地步,你还能经受几次撤退?
不要怪我不给你们体面的盟约。说实话,齐君不配得到一个体面的盟约。因为我晋国曾经将一份体面的盟约摆在他面前,被他拒绝了,所以我们现在不要盟约,我们要的是占领,这是我的最终答复。”
第一百六十五章 就是要侮辱你
名垂千古的齐国名臣晏婴,脸上肌肉跳动了一下,他平静的鞠躬,向赵武致敬,说:“既然这样,请允许我回去整顿甲兵,你我重新再战。”
赵武没有阻拦,等晏婴走到厅堂门口的时候,赵武好像无意识的说了一句:“现在是二月,春耕已经结束。”
晏婴身子陡然停住了。别人听不出赵武话里的意思,晏婴听出来了,他停住脚步,但没有转过身,身子仿佛凝固在大厅门口。
赵武闲闲的补充说:“我赵氏的力量还没有用尽,晏卿应该注意到了,这段时间以来,我的兵力在持续增加。如今春耕结束,恰好又进入下一个服役年度,赵氏能征召更多的武士,这些武士正络绎不断的向临淄赶来。其实,许国人、鲁国人、卫国人也在不断增兵,那些回家忙完春耕的武士们,听说齐国的战斗收获很丰厚,他们已经开始擦拭刀剑,整理铠甲,准备响应国君的本年度征召。
如今,估摸时间,范匄己经回到了国内,我们晋国的国内事务也应该处理完善了。晋国的援军马上会赶来,我们的力量,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强大,而与此同时,齐国却一天天衰弱下去。不客气的说,齐国的北部与东南部已经被我们打烂了,卫国、鲁国正拼命的占领那些新地盘,时间每过一天,鲁国、卫国对新占领土地控制力便增强一点。
更糟糕的是,莒国已经在我们的护送下,开始在齐国西南部复国,齐国每拖一天,莒国的新政权就更加稳固,所以我们等的起,齐国等的起吗?我听说齐国那个顽劣国君去了东北部,我相信他回不到临淄了,而齐国终将失去南部、西部所有的领土。晏卿是智者,你愿意跟我耗下去,我非常愿意奉陪。”
晏婴的脊背在颤抖,许久,他依旧背着身,两眼无神的望着大门外,反问:“齐国想得到一个“入盟”,这是齐国的底线,为了获得这个底线,我们需要付出什么?”
赵武子不顾春秋礼法,寸步不让的煎迫晏婴。韩起毕竟还是个春秋贵族,尤其是他的老爹韩厥是个著名君子,做事充满贵族风尚。听到赵武语气放缓,韩起马上缓和气氛,回答晏婴的提问:“齐需献贡三千家……”赵武舔了舔嘴唇,立刻否决:“三千家,远远不够,至少需要五千家。”
所谓“齐献贡三千家”是春秋时代的一种屈服礼节,不是征服,是屈服。它比“被征服”还屈辱。
古代战争打到最后,常常以掠夺人口作为最高目标。而春秋时代,大家都彬彬有礼,这个掠夺不是自己动手,需要屈服者自动献出。献出的俘虏以家庭为单位,平均每家约七口人,当然,既然称之为“家”,那么它就不是毫无用处的老弱病残,其中的家庭单位必须拥有一名青壮劳力,一名技术工人,以及一名育龄妇女……这些以家庭为单位的俘虏是任由胜利者挑选的。如果胜利者不满意家庭成员的素质,屈服者必须重新更换。
《侯马盟誓》就是因为原先许诺分配给赵氏家族的“卫贡三百家”被邯郸氏家族侵占,其他家族支持邯郸氏对赵氏的削弱行动,使得赵鞅集合家族所有力量,打算与全晋国的力量拼死一搏,以捍卫赵氏本家族利益,这才有了中国首份“封建到武士阶层”的誓约。
晏婴并不在乎献出多少奴隶,也并不在乎把城里谁家变为奴隶。当时的封建卿大夫没有现代人的道德观念,在他们看来,战败后献出高素质老百姓,维持自己的生存与统治,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唐宋灭亡。大唐大宋仕女、王公贵族的娇娇女,在入侵者兵临城下的时候,照样一根绳子捆了去讨好侵略者。
晏婴在意的是,赵武提出的数目太庞大。卫贡三百家的丢失,就已经使得赵鞅要集合家族所有力量,甚至要武装到奴隶,进行拼死一搏。而这次,韩起开出的条件是三千家献俘,赵武还觉得数量不够,需要加上一成。
只听赵武补充:“赵氏、韩氏为这场战争拼尽了余力,多年的弓箭积蓄消耗一空,我们从去年九月战斗至今,你我两家至少各自需要一千家俘虏。鲁国、卫国、许国各自需要五百家。我们还要献给国君一千五百家,让国君分配给功臣……齐国献出五千家战俘吧!”
晏婴很愤怒、很不甘,但赵武刚才残暴的谈到了一个词“火”。此前赵武只是焚烧城门,现在他特意谈到井水问题,而且赤裸裸的威胁“焚城”……晏婴可不认为赵武只是空口威胁。稍作停顿后,晏婴重重的点了点头。这一刻,他一下子苍老了十岁。
主要问题谈妥了,剩下都是细枝末节了,韩起接着叙说齐国所要付出的代价:“礼乐若干……织工多少人……旌夏(羽毛装饰的旗帜)多少面……”
齐国只要求喘息,所以面对晋国苛刻的条件,晏婴咬牙一一点头。
韩起盘点完战利品,又与晏婴敲定了每年的征税额度,赵武插话:“既然这样,我们应该把卫国、鲁国、许国的国君请进来,商议这几个国家与齐国的边界划分了。”
齐国唯一能争取的只有这点了。既然晋国已经喂饱,这三个国家只是晋国的跟班,嗯,虽然齐国在晋国面前是条虫,在那三个国家面前可是头老虎。晏婴寸步不让的跟三个国家商议领土划分,晋国人收足了钱,接下来的谈判中不好意思再与齐国人亲自交锋,在齐国的坚持下,三个国家吐出了部分被占领土。随后,三国同意与齐国达成停战协议……
边界划分完毕,大家似乎都忘了莒国的存在。这时,赵武再度节外生枝,他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我晋国将在黄河南岸设立一座武城,这座武城将紧靠卫国新占领土……嗯,齐国国君对盟约的信诺一贯不好,我们晋国必须派人帮助齐国守卫与卫国相邻的边界。这一点无需讨论。直接写入盟约吧!”
齐国屈服了,这个消息传到晋国的时候,范匄还没来得及宣布晋国新官员的任命。他惊愕的问自己的儿子:“我没有听错吧!如此苛刻的盟约,齐国人居然答应了……。以前赵武子常说与郑国的“入盟”很无耻,但现在他这份新盟约与“入盟”相比,郑国的那份“入盟”简直是人间道德楷模。入盟过后,先君(悼公)事后还传令各国归还了郑国的俘虏,但我在这份盟书上,却看到鲁国、卫国、许国直接的把占领领土划归自己。人世间,还有比这份盟约更无耻的吗?”
相比范匄的老牌贵族习性,两年的流亡生涯已经让范鞅彻底丢弃了虚假的礼貌,他看了看赵武传来的晋齐盟书,不以为然的说:“不管怎么说,我们获得和平了!任何一个敌对国家,看到齐国这份盟约,恐怕第一感觉就是恐惧。我是一个晋国大夫,但我看到这份盟约的时候,全身的寒毛都竖了起来。如果是我们的敌人,或者心怀叵测的,看到这份盟约,他们还敢反抗我们吗?”
范匄轻松下来,他感慨:“这是一场彻底的和平啊!齐国已经受到了深刻的教训;秦国现在大气不敢出;楚国只剩下喘气的力量,我们胜利了。先君(悼公)的霸业争夺了十多年,始终未能稳固。你父亲我刚刚当时上了元帅,就赢得了这份持久的和平。如果人世间真有什么“不朽”的话,恐怕我的这个荣誉就是不朽。”
范匄的判断非常正确,真实的历史上,这一战过后,虽然稍有反复,但随后整个华夏进入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年代。随后,中国进入一个名人辈出的时代,当时出现的列国执政都是一代历史名臣:宋国是子罕与向戎、郑国是子产、齐国是晏婴、晋国是范匄、赵武,楚国是……此外,孔子、老子、墨子、荀子、孙子、吴起、伍子胥,也都出现在随后的时代。在这一时刻,春秋大时代拉开了帷幕。
不过,齐晋盟约达成之日,楚国马上陷入了内乱。楚王不满令尹子庚对自己的敷衍,他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准备杀了现任令尹,楚国名臣子庚,并将兵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这场楚国内乱中,伍子胥的父亲上位了,屈原所在的屈氏家族也开始在楚国政坛崭露头角。
临淄城中,鲁军已经开始逐步撤退,鲁军统帅叔孙豹走的时候,虽然满载而归,但他却战战兢兢。他是被吓的,被赵武那份苛责的盟约吓坏了。这份盟约极尽侮辱之能事,不仅要求齐国开放城市,由晋军入城进行“入盟”,而且据不归还占领的齐国领土以及奴隶。在这份盟约下,齐国已经被彻底肢解,完全丧失了自己的西部地带与南部地带。
回到国内,叔孙豹擦着冷汗向季武子递上了战争的最后结果:入盟盟约。季武子也是擦着冷汗看完这份盟约的。他神神叨叨,一边阅读细节,一边说:“流氓!晋国人这次彻底撕破了脸,竟然苛刻的对待一个大国。从来春秋作战,战败者没有得到如此羞辱的地位……”
叔孙豹打着哆嗦回答:“执政,别人如何看这份盟约咱不管,这是赵武子为了鲁国设立的盟约啊!我们鲁国是这场战争的最大获利者。此战过后,鲁国国土面积增加了一倍有余,属民更是大大扩增,所以我们无权指责这份盟约。”
季武子一边擦汗一边点头,他小心的看了看左右,悄声说:“看到这份盟约,我不禁要替晋国的敌人默哀,万一今后我们触怒了晋国,会不会获得更悲惨的命运?”叔孙豹不满意的瞪了一下季武子:“执政,这话你怎么说出来了?这话你能说出来吗?”季武子点头:“你说得对,我们鲁国无权指责这份盟约,但我刚才忽然想到,郑国看到这份盟约会怎么想?”
郑国看到这份盟约,子蟜直接晕了过去。子产倒是镇定的劝解,他一边擦着冷汗,一边说:“我们郑国已经决定紧跟晋国,晋国对待盟友如此庇护,我们郑国有什么恐慌的呢?”执政子展擦着冷汗说:“晋国已经不能容忍背叛了……幸好,这次我们坚持住了。”子展这句话,让子蟜从昏迷中苏醒,他流的冷汗浸透了衣衫,哆哆嗦嗦的说:“我一路领军返回,一路在祈祷:你们可要坚持住啊!晋国现在依旧强大的令人发指,我们郑国再也经受不起折腾了。”
宋国的左师向戎看到这份盟约也在流冷汗,他对司城(首都卫戍区司令)、兼执政子罕说:“危险啊!晋国如此严厉的惩罚齐国的不忠,我怕以后晋国会更难伺候。我们宋国毗邻楚国,今后一定要小心呀!”
子罕一边哆嗦着,一边把盟约看完,他压低了嗓门,低声抱怨:“看这份盟约就知道,鲁国、卫国、许国这次吃饱了,我们宋国此次出战却收获甚微,真是得不偿失啊!要是我们也能坚持到最后就好了。”
向戎回答:“我们不可能坚持到最后。我宋国与郑国是联军最南部的国家,我们两国直接面对楚国的攻击,怎能不搞好与郑国的关系呢?晋国人惩罚背叛如此严厉,万一今后他们国内有事,在楚军进攻的时候没能救援我们,我们宋国可无力独自面对楚军啊!所以,我们今后的策略就是与郑国搞好关系,这样,万一面对楚国的攻击,我们可以与郑国守望相助,希望我们两国联手,能够拖延到晋国南下救援。”
天下诸国当中,唯有秦国偏处西域,消息闭塞,没来得及第一时间获知这份“入盟”。 秦国国君正在咬牙切齿,准备回报之前晋国的入侵,为了探听消息,他刚才派出了赢颂出使晋国。
除了秦国人之外,也就曹国国君没心没肺,他看着那份盟约,懊恼的直跺脚:“齐贡五千家,参战的诸侯都能分上几十家,我们的军队当时如果能够坚持到最后,至少能有两三百家的收入……亏了亏了,我们战斗到最后,却在收获果实的那一刻转身离开。”
与曹国一同抱怨的还有晋国上军。现在晋国的上军是以魏氏为主力,韩氏为辅。由于韩氏已经出战,魏氏便领着新军所属智氏一部,赶去增援赵武,他们刚刚踏入卫国境内,就接到战争结束的消息。魏舒气急败坏,连声说:“完了完了,盟约已经缔结,我们现在赶过去,连汤水都喝不到了,赵武子怎么如此心急。”
魏绛狠狠的用戈杆敲打了一下不开窍的儿子:“你懂什么?副帅赵武太年轻,他需要一场辉煌的胜利来证明,他的年龄虽然比我们这些老头小,但能力有资格坐上副帅的位置。我刚才直担心赵武不能及时结束战斗,以至于我们赶过去分夺了他的功劳,如今……传令全军加快脚步,赶到临淄城下汇合。”
魏绛领着魏氏领主武装到达,与韩氏武装合并之后,整个上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