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时代-第1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又一次得以逃脱,他们退到西里西亚,沿着群山一直退过魏斯特里茨河,
放弃了布莱斯劳。同盟军的物资装备很差,而拿破仑虽然损失不小,但仍保
有数量上的优势。普鲁士的后备军需要过相当时间才能投入战斗,而奥地利
军队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同盟军唯恐如果他们撤退得离开奥地利边界太远,
梅特涅就不能坚守中立,因此他们冒很大危 3ǔωω。cōm险停留在巨人峰与奥得河之间。
因此,对拿破仑而言,这是一个最后的机会。但是他放弃了这个机会而提议
签订停战协定。
拿破仑不知道敌人是如此虚弱,而奥地利又是如此准备不足。萨克森人
已经向他揭露了梅特涅的意图,布勃纳在5 月11 日到来,向拿破仑确切明言
他的上司提出的条件,并提议在布拉格举行会谈;拿破仑同意开会,没有提
出任何条件。但是拿破仑感到不安,因为与此同时他曾试探同亚历山大谈判,
而毫无成果。因此,他怀疑同盟军异乎寻常的撤退可能是他们同梅特涅配合
搞的圈套。现在他估量自己就目前而言还不能同时抵抗三大强国。他的军队
的状况并不是很好。军队的给养跟不上;由于新兵占的比重过大,有些团队
显然很容易溃散,这些新兵经不住连续急行军。军队中患病者达三万人之多,
号称有四万七千人的第三军团在4 月25 日只剩下了两万四千人。武器的补充
日见稀少。停战可以获得增援,尤其是骑兵的增援;事实上,停战后军队人
数增加了一倍。当然,停战对敌人也是有利的;但是拿破仑相信,即使人数
相等,他也能打败敌人。此外,无疑地他对制止奥地利参战,和通过谈判把
俄国拉过来,都尚未感到绝望。简言之,他在5 月25 日派科兰古去同盟军谈
判。科兰古对他们谈话的提法使他们感到惊讶:“你们知道吗?停战是完全
对我们有利的。。。如果你们有把握奥地利将和你们一致行动,你们就根本
不必想和我们讲和。”同盟军只愿意停战一个月,而只是听取梅特涅的意见
以后,才同意停战到7 月20 日,这个期限是梅特涅所需要的。6 月4 日,停
战协定在普列斯维茨签字。
三、秋季战役
从外交上看,停战协定的后果对拿破仑不利。英国的全权代表们不久以
前才到达赖亨巴赫会见同盟各国的君主;6 月14 日,他们同普鲁士国王签订
了条约,15 日,同沙皇签订了条约。这些条约是按照卡斯尔雷规定的条件签
订的:恢复和扩大汉诺威、重建普鲁士、不得单独媾和;交换条件是英国提
供二百万英镑的补助金,其中三分之一给普鲁士,其余都给俄国,并且由同
盟各国发行五百万英镑的公债,由英国承担半数的担保。此后,普鲁士人和
俄国人不得在没有英国参与下对法国谈判,而英国对法国所要提出的条件尚
有待阐明。卡斯尔雷的思想深处是要把法国的一切敌人联结成为一个牢不可
破的集团,这个想法只是到1814 年才最终实现。现在他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但还有待于争取奥地利。
在这段时间里,梅特涅已经把奥国皇帝带到吉茨钦,6 月3 日, 涅谢尔
罗杰在该地会见了奥国君臣。弗兰茨仍然反对参加对法作战;不过他应允先
就和约条件取得协议,并签订一项同盟条约,一旦他的调停失败立即生效。
梅特涅亲自去到赖亨巴赫。普鲁士人和俄国人承诺同意奥地利照会拿破仑的
各项条件:瓜分华沙大公国、放弃伊利里亚和汉撒各郡、重建普鲁士;他们
只增添了一个条件:立即从普鲁士各要塞撤退。在梅特涅方面,他答应支持
解散来因邦联,并认可如果英国一旦参与讨论,还可以提出其他要求。6 月
27 日,大陆三强在赖亨巴赫签订了同盟条约;但此约只有在拿破仑拒绝奥地
利的调停以后才能生效。在拿破仑拒绝的情况下,普、俄两国的最高要求就
将也变成奥国的要求:奥国将重新恢复它1805 年的疆界,并要求法国放弃全
部德意志、西班牙、意大利和荷兰。
梅特涅的立场依然如故:一方面,他对沙皇所抱的疑虑不安并未稍减;
另一方面,他越来越不相信可能同拿破仑达成协议。26 日,梅特涅应拿破仑
之召前往德累斯顿。两人会见时发生激烈的争论。拿破仑提出把伊利里亚给
奥地利,以换取奥地利维持中立,梅特涅直截了当地回答说:奥地利是在强
制执行调停,如果调停被拒绝,奥地利将参加同盟军。30 日,当梅特涅即将
离开德累斯顿时,拿破仑改变了态度:他接受奥地利的调停和举行和会,停
战协定延期到8 月10 日。拿破仑只想争取时间,直到7 月22 日才给科兰古
发出训令,指示科兰古要求恢复战前状态,并拒绝授予科兰古全权,而他本
人又不在场,却到美因兹去看望玛丽·路易丝,直到8 月5 日才回来。当7
月28 日科兰古终于在布拉格出现的时候,同盟各国的全权代表拒绝举行任何
全体会议,而让科兰古去见梅特涅。他对梅特涅还是同在普列斯维茨时唱的
同一调子:“只要告诉我,你们是否有那么多的军队足以使我们终于清醒过
来?。。我同你一样也是欧洲人,一点也不差。。无论是通过和平或通过战
争,把我们引回法国去吧。”这些激励的话是多余的,梅特涅已经拿定了生
意:他要求法国无条件地接受一些初步条款。8 月5 日,拿破仑只好让步而
要求关于初步条款的正式照会。9 日,在早晨三点钟的时候,他接到了初步
条款;但是他的答复直到13 日才送到:他放弃除但泽以外的华沙大公国,并
接受恢复普鲁士(条件是普鲁士让给萨克森五十万居民作为补偿);他也放
弃伊利里亚,但是的里雅斯特和伊斯的利亚两地不包括在内。如果拿破仑毫
无保留地做出让步,那么,一切势将重新从头做起,因为在7 月5 日,卡斯
尔雷为威灵顿在维多利亚大胜所激励表示赞成俄国人和普鲁士人的最高要
求,把西西里保留给费迪南,并把他已经答应给贝尔纳多特的利益规定下来。
但是,从8 月10 日午夜起,梅特涅已经宣告和会结束。12 日,他对法宣战。
9 月9 日,大陆三强的同盟在特普利茨肯定下来;10 月9 日英国给奥地利五
十万英镑而和奥地利联结在一起。
从军事上看,停战协定对所有交战国都很有利。普鲁士后备军的一部分
现在开赴前线,这次普鲁士总共可以出动十六万人,俄国总共达十八万四千
人,奥地利也有十二万七千人。自从丹麦再度宣告站到法国一边以后,贝尔
纳多特对拿破仑已经毫无指望,他带来了二万三千瑞典军队。此外,沃尔莫
顿统率了九千英德联军,梅克伦堡提供了六千士兵。面对着同盟军这五十一
万二千人,拿破仑可以出动四十四万二千人,还未计入易北河上各要塞驻军
二万六千人;但是,在第二线上,同盟各国所能动员的后备兵源远远超过法
国。无论如何,拿破仑现在拥有的骑兵已经达到四万人。
7 月12 日,同盟军在特拉申贝克制订了作战计划,亚历山大邀请贝尔纳
多特来到特拉申贝克。问题首先是要攻入拿破仑的后方萨克森,由贝尔纳多
特和布吕歇尔从北面,施瓦岑贝格从南面进军。布吕歇尔宁愿单独行动,最
后取得协议编成三个方面军,每个方面军都有普、俄两国军队参加,以此鼓
舞贝尔纳多特和施瓦岑贝格,同时也是为了监视他们。波希米亚方面军由十
二万七千奥军,外加八万二千俄军和四万五千普军组成,他们从8 月11 日就
越过了边界。西里西亚方面军由布吕歇尔任统帅,包括六万六千俄军和三万
八千普军。北路军由贝尔纳多特任统帅,由七万三千普军,二万九千俄军和
二万三千瑞典军组成。波希米亚方面军应从易北河左岸向德累斯顿推进;贝
尔纳多特则守卫柏林,向维滕堡进军;布吕歇尔根据法军动向而赴援波希米
亚方面军或北路军。此外,根据贝尔纳多特的坚决主张而做出决定:必须有
计划地回避法国皇帝,而只同他的将校交锋。这种战略丝毫没有拿破仑式战
略的意味,其所以采用是由于奥、普两国人都想自保疆土,但也由于这位伟
大统帅的威名引起他们的恐怖。同盟军不追寻决定性的交战,而是重新拾起
十八世纪的传统做法,即用威胁交通线和一点一滴地消耗敌人使之筋疲力尽
等手段,迫使敌人败退。最令人惊讶的是,这种办法居然取得成效。尽管许
多军事学家赞赏拿破仑在此次战役几个不同阶段过程中表现的天才和毅力,
我们应该承认,他对整体的作战概念不似过去惯有的那样完美无缺;或许是
因他遭遇的困难是无法克服的。
法国皇帝此时所处的局势同1796 年8 月的局势极为相象,当时他的事业
刚刚开始,这种形势曾使他赢得最出色的胜利之一。因此,人们原可期望他
用几乎全部兵力猛攻敌方的北路军,从马格德堡出发的吉拉尔将军可以从侧
面进攻,达武以及丹麦军可以从汉堡出发攻击它,那么,可以肯定北路军将
被击溃而柏林必被占领。布吕歇尔同施瓦岑贝格则可能会师,但这对全局的
影响不大。可是他们必将拿下德累斯顿,而拿破仑要照顾萨克森国王,这是
他不能容忍的。此外,他把达武留在汉堡,法军已再度进入汉堡,这又占用
了他四万人。他以前从来没有过这样分兵驻守一些要塞,从而使他自己减少
了活动回旋的余地,这是他打败仗的初步的原因。事实上,此次战役中两处
敌军之间的距离,较之1796 年要多出两、三倍之远,而拿破仑此次所指挥的
队伍远比1796 年为多,但战斗力则较差。拿破仑本来可以从俄罗斯战役开始
阶段所发生的情况总结出:一次大规模的攻势必将使他的部队筋疲力竭,劳
而无功。最后,无可置疑的是,他对敌方北路军的重要性估计不足:他相信
乌迪诺拥有七万大军足以对付北路军,甚至可以攻占柏林。至于他本人,他
摆下的阵势是既可以逸待劳,又可随时出击敌军中最大胆冒进的方面军。由
于他不知道敌军在波希米亚的集结,他对施瓦岑贝格毫无戒备,并假设施瓦
岑贝格若要赴援布吕歇尔,必取道出卢萨斯山口,因此他派两个军团监视此
路,同时以另外四个军团据守博伯尔河方面;他本人则指挥近卫军和骑兵以
为后备部队,驻守包岑地区。但乌迪诺军相距过远,以致既不能互为声援,
又不能召之即至。这样一来,拿破仑违背了自己的常规,大大地破坏了统一
行动的原则。此外,敌方波希米亚方面大军的组成,并从易北河以西出击法
军,使拿破仑的兵力布局全盘失效。
有如既往,猛将布吕歇尔总是首先发动攻势;拿破仑立即驰击,令他惊
讶的是敌军仓卒后撤。8 月23 日,在他还未能迫使布吕歇尔交锋之前,他忽
然得悉施瓦岑贝格已经在德累斯顿郊区击退了古维翁…圣西尔。他毫不迟延地
甩开布吕歇尔,火速赴援德累斯顿;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布吕歇尔不
敢进犯,他还留下七万五千人给麦克唐纳,这样就过度地削弱了他的机动主
攻部队。起初他设想经皮尔纳推进,以便从背面进攻施瓦岑贝格,这样必然
是有决定意义的。但是,德累斯顿行将不守!因此,在皮尔纳一线,他只派
遣旺达姆一军。8 月26 日清晨三点钟,屏障德累斯顿城的各方形堡实际上刚
刚被敌军攻占,年青的近卫军及时赶到制止了敌人。27 日,波希米亚方面军
的两翼都被包抄,中军也几乎被突破,死伤一万人,被俘一万五千人,溃不
成军,分成几队败退。倾盆大雨使法军不能扩大战果,乘胜追击很不得力,
加之拿破仑突患感冒,随即折回德累斯顿。旺达姆率军猛向特普利茨推进,
以求切断敌方退路,在库尔姆忽然发现已被围,终于带七千人,四十八门大
炮投降。这次非常的失败挫伤了法军最近获得胜仗的士气。
然而祸不单行。为自己后方提心吊胆的贝尔纳多特,完全不想冒险作战,
唯恐打了败仗动摇他在瑞典的威望,因此他不发动进攻;此外他或许并不认
真想对本国同胞作战,他指望一旦拿破仑垮台,他们将会同意他回国即位称
君。然而,8 月23 日乌迪诺已经在格罗斯贝朗向比洛发动了进攻,贝尔纳多
特不得不支援他的部将。萨克森士兵纷纷开小差,被阻击的乌迪诺退过了易
北河。在麦克唐纳军那一方面,8 月26 日他在卡茨巴克河上展开了攻势,但
是他发觉自己的左翼和中路都遭到布吕歇尔的攻击,他被布吕歇尔击退,撤
到博伯尔河上。他属下的一个师被切断而遭歼灭,他总共丧失了两万人和一
百门大炮。拿破仑派遣内伊去打贝尔纳多特,他本人飞驰前往攻打布吕歇尔,
不料布吕歇尔望风而退。施瓦岑贝格乘此再度威胁德累斯顿,而拿破仑回兵
救城,又一次见奥地利军避而不战,自行引去。在此期间,内伊已渡过易北
河,9 月6 日在登内维茨展开战斗,损失一万五千人。贝尔纳多特向南推进
极为缓慢而且绕着走,然而他的骑兵也深入到威斯特法利亚,30 日占领了卡
塞尔。
形势变得严重起来。法国军队减员的速度令人震惊。主要的原因不是历
次战斗中的伤亡,而是这些连续不停的和不断加速的来回调动的行军,同时
也是饥饿造成的,因为士兵每天只得到半磅面包,再也得不到肉类。病员达
到九万人之多,第三军团在8 月15 日还有三万八千人,到10 月1 日减到一
万七千人。敌军在数量上的优势却逐渐显得可怕。拿破仑尽最后一次努力,
也未能追上布吕歇尔,于是他放弃了卢萨斯,撤退过易北河。但是,同盟军
重新执行最初的作战计划,由贝尔纳多特从北面,施瓦岑贝格从南面,分头
向来比锡进击。10 月4 日,贝尔纳多特越过易北河,击退了内伊;从9 月26
日起,施瓦岑贝格扑向克姆尼兹,缪拉受命前往阻击。在同盟军审慎地向前
推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