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农家内掌柜 >

第69部分

农家内掌柜-第69部分

小说: 农家内掌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承进,吃金蝉,可是会长生不老的。”走在去田间的路上,华珺瑶打趣道。
  “长生不老,那岂不是唐僧肉了。”华承晔眼睛一亮道。
  “是啊!金蝉素有唐僧肉的美誉。《西游记》中去西天取经的‘唐僧’,原是释迦牟尼如来佛的二徒弟‘金蝉子’又称金蝉长老转世,唐三藏由金蝉子转世为真灵东土大唐高僧,喻有“金蝉脱壳”之意,所以人们将脱壳变身的蝉作为长生、再生的象征,因此,在《西游记》中也有了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说法。”
  “哦!那吃的时候,我要多吃些,长生不老。”华承泽认真地说道。
  “小傻瓜!”华珺瑶弹他个脑嘣道,“虽然不是唐僧肉,营养丰富,口感味道鲜美。”
  最难得的天然无公害高级营养食品。特别是若虫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药用价值也特别高,为药膳上品。
  “可惜承志没来,不然我们可以一起抓了。”华承进遗憾道。
  华承志放暑假去姥姥家了,华珺瑶摸摸他脑袋道,“只去一个多星期,你二叔说了,过两天把人接来,送过来。”
  “嗯!”
  “快走,逮知了猴,我看人还不少。”和尚催促道。
  吃过五月粽子,吃过新麦子蒸的包的饺子,布谷鸟在天空中叫得声嘶力竭:谷谷当锄!谷谷当锄!农人忙在田间地头,河汊里沟岔里的树枝上,就有稀稀的蝉鸣了。
  蛙鼓、蝉鸣、蛐叫、孩笑,乡村最美的声音!
  一场及时雨绵绵小雨,秋大豆就会拱出嫩黄柔软的身子,小玉米苗炽盛起来,时地瓜秧子疯长,蝉的叫声越密实。
  放暑假了,来抓知了猴的孩子还真不少。
  漆黑的村庄外,走在路上就会看到不是灯火通明的村庄就是树林里果园里稀稀的灯光。逮到的金蝉一部分拿回家吃,一部分喂鸡,或者喂猪。
  当然大多数孩子提着的是马提灯,防风、防雨的煤油灯。
  华珺瑶打着手电筒在树下,梧桐树下的小眼子很多,“这个保准有。挖吧!”
  “我来。”华承进闻言蹲下拉,拿着小竹铲子就行动了起来。铲子拨开,洞就会变大,里面一般就会有还没有爬出来的知了猴。一逮一个准,扔进鱼篓里。
  华承晔看着大哥的收获,看见一个洞眼,就跃跃欲试道,“那我挖这个。”
  “不要。”华珺瑶摁着华承晔的胳膊赶紧说道,“那是蚰蜒窝。”
  “啊?”华承晔立马站了起来。
  “要小心了,有的是屎壳郎子的窝,挖着挖着,屎壳郎子滚出来,小手会变臭的。”华珺瑶笑看着他们道。
  “啊?”三个小家伙立马嫌恶的摇摇头。
  “还要小心了,有的小眼子里面可住着长虫。”华珺瑶吓唬他们道。
  “啊!”两个最小家伙抱在一起瑟瑟抖惊叫道。
  “叫什么?是菜花蛇,又没有毒。”华承进小大人地说道。
  “就是菜花蛇,做蛇羹挺好吃的。”和尚荤素不忌道。
  华珺瑶更是凶残,生吃的事都干过,不然那是万不得已,现在无意去招惹。况且都是小长虫,还不够塞牙缝的。
  华珺瑶对知了猴的习性是了如指掌,不用白干活,所以收获颇丰。
  与其他孩子相比,华珺瑶他们是快很准,捉知了猴大军中,捉的的眉开眼笑,没有捉到的垂头丧气。捉知了猴,重温童年的感觉。辛苦也快乐着!
  华珺瑶满载而归的回了家,把捉来的知了猴用盐水先泡上一晚。除了清洗,还有就是防止它蜕壳变成蝉。
  除了美味,知了猴的营养也是不少,知了猴蛋白质含量丰富,是普通牛羊肉的三倍。
  对于怎么吃,华珺瑶脑子中,油炸、椒盐两种简单的做法。油炸知了猴前,将洗净知了猴放入烧开的沸水中烫死。在锅内蒸5分钟,蒸出水分。往锅内放油,油烧至4成热时,放入切好的葱姜蒜,煸炒出香味,倒入知了猴,不断翻炒,炒至酥脆,当看到外壳变脆,颜色变金黄时,就说明已经熟了,加入细盐、‘五香粉’出锅。
  椒盐知了猴的做法和油炸类似,只不过出锅前将细盐换成椒盐,这样口感更加香酥脆嫩。烧烤的做法则是将知了猴处理干净以后,用竹签串好,放在炭火上烧烤熟后撒上孜然,就可以开吃了,简单易做。
  还有一种做法,就是掺了细玉米面,擀粗面饼。把洗净知了猴,放在饼鏊子上烙。鏊子热得正是时候,几分钟,知了猴涨起来,膨了身子。她用铲子使劲压知了猴,出“滋滋”的声音。膨了身子的龟,瘪下去,身子拉长,汁液四溅,香味飘出来。
  又焦又脆的知了猴上桌时,她爹华老实和华鹤年,还有师父一家,华老蔫和华建国,就着师父拿来的好酒五粮液,边吃边喝得有滋有味。
  女人们则喝着猴儿酒,这有滋有味的小日子,神仙也不换。
  家里的男人们一口就吃掉一个知了猴,华珺瑶则吃得很精细,去皮,去爪,先从知了猴的肚子吃起,肚子是蛋白质,咬下去软软的。吃到脊背上,才找着感觉。一丝丝的瘦肉,像鸡肉又不像鸡肉。皮好吃,脆脆的,吃了眼明。
  
  好东西自然要分享,也算是奖励萧楚北他们俩这些日子的刻苦训练。
  炸好的知了猴,和猴儿酒,让六耳背着背篓交给萧楚北,算是宵夜。
  当萧楚北他们俩拿到时,风从虎乐的眼睛眯成了条缝,“瑶妹妹够意思,我已经好久没吃了过了。”吃着知了猴,喝着猴儿酒,“连长我感觉自己老了,居然开始怀念小时候爬树抓知了的情景了。我才二十四。”
  “你要老,我岂不是更老。”萧楚北眯着眼睛道,夹着知了猴放进嘴里细细嚼着,“我感觉我的人生才刚开始。”一口果酒下肚,感觉浑身暖烘烘的,嘴角微微翘起,露出一个阳光的笑容,充满了干劲儿。


第154章 孩子王
  夏天永远是孩子最爱的季节,华承志来了后,四个小家伙如脱缰的小马驹似的。
  华珺瑶则成了孩子王,负起看护责任,跟着他们进山爬上爬下,水里摸鱼摸虾。
  男孩子光着膀子游走于小河小溪之间,抓着螃蟹和河虾……河水不到孩子们的膝盖,且清澈见底,可以清楚看到小鱼飞快的游荡,螃蟹和虾子随处可见,人人都是抓螃蟹的好手。
  轻轻搬开一个石块,就有可能现螃蟹的身影,搬开石块后,孩子们蹑手蹑脚的轻轻放下,以免惊吓到它逃跑。
  “我现螃蟹洞了。”华承志高兴地叫道。
  “那还等什么啊?下手抓啊?”华承进催促道,“螃蟹洞不是很深,你的手正好能勾到。”在他看来是此时不待更待何时,“怎么还不动啊?”
  “我怕被夹。”华承志犹豫着,肉呼呼的小手在螃蟹洞徘徊着。
  华承进当仁不让地说道,“我来。”说着手伸进了螃蟹洞,眨眼间就揪住了螃蟹出来,“嘿嘿……个头还不小。”扔进了腰上绑的鱼篓里。
  华承进耐心地教导华承志道,“如果你被夹到了,千万别用力拉或者挣扎,有可能螃蟹会更用力的夹,一不小心就会崩断它的大钳子,那就不美观了,就算抓到的螃蟹再大,也会觉得不完美。”
  “那被夹到怎么办?”华承志好奇地问道。
  “这个简单,如果被夹到,这时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螃蟹的八只脚接触到地面,使它能够跑,这样它的钳子就会松开,并要逃跑了。否则,即使将它的钳子弄断下来,也是死死夹住的。”华承进头头是道地说道,“河里的螃蟹小,一般夹着就跟针扎一样,不是很疼的。”这是小家伙的亲身经历过的生活‘阅历’。
  华珺瑶光着脚丫子,摸黄鳝,这鹅卵石下的洞,藏的有可能不是螃蟹,而是黄鳝,也有可能是水蛇,不过是没有毒的。不过也能将人吓尿了。
  华珺瑶放开精神力,将吓人的水蛇早就吓走了,所以孩子们放心大胆的在这里玩耍。
  “呀!蛇?”华承晔惊叫了起来。
  这是漏网之鱼,华珺瑶三两步跑到了华承晔身边,定睛一看道,“呵呵……原来是黄鳝啊?不是水蛇。”下手直接揪住了它,扔进了要上挎着的鱼篓里,“吓着我们承晔,中午把它爆炒了,我们承晔多吃两块。”
  “嗯!”华承晔破涕为笑地点点头道。
  哄好了华承晔,孩子们继续抓螃蟹,华承志惊讶地叫道,“快来看看,这母蟹肚子上满满的蟹崽。”
  哗啦一下四周的孩子都围了过去,华承进笑道,“放了吧!”
  “哦!”华承志将螃蟹放到了地上,“等你们长大了我在抓来吃。”
  村子里孩子抓回家的螃蟹,一般很少吃,太小了,还不够塞牙缝,对于小孩子来讲,都是放在缸子里面养几天,过几天就“翻白”了。
  也有吃螃蟹的时候,做一顿螃蟹,量一定要足,需要很多人一起去抓才能完成。华家出动的人多,有华珺瑶在,每次抓的螃蟹多,正好凑一盘菜。
  乡下地方在吃法也没什么讲究,把螃蟹洗干净了,劈成2半,加面粉和水搅拌,放油锅里炸,加上调料,起锅了就可以吃了。
  虽然简单,却吃最原始天然的味道。
  清河水清澈,诱惑着怕热的孩子们,所以华珺瑶就教他们在浅滩处学游泳,孩子们光着屁股在水里嬉戏。
  至于缝纫社的工作,本就不多,干多干少都是一样的工资,衣服华珺瑶干脆就拿回来锁扣眼,钉扣子,缝裤边……
  
  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过着,照看着孩子,隔三差五的去瀑布,犒劳一下刻苦训练的萧楚北他们。
  训练计划书中虽然有不能练的,但‘国外’最先进的理论知识慢慢地‘翻译’给他们,先转换这脑中僵化的思想,建立思想体系。
  至于夜间射击,他们找到了光树,当然这光树是从空间移植到千仞山的。树叶像是五瓦的灯泡的亮度,适合夜间射击。
  山坳间闪现出一个个微小的光靶。
  漆黑的夜色中是那么的明亮,风从虎和萧楚北在练习射击,立射,卧射,跪射,侧身射,急射,不管哪一种,对与他们二人来说,那只像是一场杂技。看着一个个被打灭的‘光靶’。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天气越来越热,头伏萝卜,二伏白菜。还得不忘玉米地里田间管理,锄草,锄地。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雨吃饱饭。天公作美,今年的也是秋满仓吧!
  华珺瑶放下手中的翻译的完手中的新的资料,闪出了空间,耳朵微微一动,察觉院子外的动静,打着手电筒,“爹,是你啊?我还以为这哪只耗子又不张眼。”
  “胡说什么?”年菊瑛打着哈气道,“你下的药,耗子都不敢进来。”
  华珺瑶看着华老实道,“爹,您仰着脖子一直看什么呢?”
  她仰着脖子看漆黑的天空,没有什么好看的。
  “农夫莫忘昼夜观天,阴晴风雨。你爹夜观天象,看看明儿天气如何?”年菊瑛满眼小星星地崇拜地看着华老实道,“这夏日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爹,您还有这本事?”华珺瑶杏眼圆睁好奇地问道。
  “这有经验的老农夫多少都懂点儿。”华老实谦逊地说道,话落继续抬头看天,不过却拧起了眉头。
  华珺瑶看他紧皱着眉头问道,“爹,怎么有不妥吗?明儿天气不好吗?呀!起风了,这下子凉快了许多,晚上可以睡个好觉喽!”
  虽然住着石屋,背靠着千仞山这个天然的空调,可这天气摆着呢?一个字热!她可不敢在老爹面前喊热,用老爹的话说,夏天不热那还叫夏天吗?伏天热得狠,丰收才有准。
  “夜起东南风,下雨就不轻。明天有大雨,明儿一早得告诉大胆事先检查一下防汛工程,该修的修一下。”华老实说道。
  进入汛期,也就是夏收后,雷大胆就领着梨树沟的壮劳力,疏通河道,清理淤泥,河道畅通,清理田间的沟沟壑壑,还要做好蓄水‘工事’,既得防涝,又要防旱!两手准备。


第155章 忧心忡忡
  兴修水利的华鹤年每天回来都是一身的泥水,华珺瑶每天早上都会晒满水,回来冲澡正合适。
  如果遇见阴雨天,华珺瑶直接从空间中的温泉提水出来,让大家洗澡。
  一大早华珺瑶嘀咕道,“哪有大雨吗?您看这早上多凉快啊!”
  “你爹说有就有。”年菊瑛可是信心十足道,“别着急吗?这一天还没过完呢?”
  “好。”华珺瑶摇头失笑道。
  盛夏时节,早餐丰富了起来,主食还是玉米粥配窝窝头。
  食用的蔬菜多了起来,华珺瑶做了鱼香茄子,西红柿丝瓜炒鸡蛋,鸡蛋的鲜味,西红柿淡淡的酸甜味加上丝瓜的清香,味道已经不是单纯的1+1+1了啊,看着就馋人!更少不了拍黄瓜。
  犹如“人不可貌相”,吃菜也不能光看菜名。有些菜菜名普通、甚至不好听,吃起来,味道口感却毫不含糊!比如北方人盛夏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拍黄瓜”,听起来再平常不过,但却几乎家家离不了它。
  “拍黄瓜”的好处在于,做法上:配料简单,调味简单;搭配随意,可荤可素;信手拈来、毫不费神;味道上:清脆爽口,酸辣咸鲜,无论下酒还是送饭,都是当仁不让的夏季好凉菜。
  吃完饭,收拾厨房碗筷,别人都上工,华珺瑶留下来煮鸡食和猪食,喂饱了它们,鸡放出来,猪交给村里的猪倌放养。
  等到了傍晚才这些猪各自领回各家,当然这猪的身上都做有记号,不会弄混的。
  干完这些领着孩子们去了师父家学习,带着孩子玩儿个痛快,这学习也是认真的学。
  
  顶着烈日训练完毕,萧楚北在水房冲了个凉,午饭时间还没到,回到连部,看华珺瑶翻译过来的军事书籍。
  通过这些书籍对国外的特种人员的战斗力,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我就猜着你在这儿。”风从虎满头大汗地进来,端着自己茶缸,掀开盖子,闷头就灌,这水温热的,显然被人晾了一会儿了。是谁不做二想,咕咚咕咚喝了半茶缸水,才感觉活过来了,“真是渴死我了。”
  “你只是陪着司令部的人去检查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