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农家内掌柜 >

第16部分

农家内掌柜-第16部分

小说: 农家内掌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咚咚……”门敲响了,萧楚北打开了房门,看见来人,啪的一下敬礼,“乔团长。”
  “好小子,回家一趟,这么近的距离还能学雷锋做好事。”乔胜利不住的点头道。
  萧楚北闻言这话怎么听着别扭,不过还是谦逊道,“凑巧碰见的。”好奇地又问道,“团长是怎么知道的。”
  “人家的感谢信已经送来了。”乔胜利将写有他署名的信递给他道,“自己看吧!”
  “是!”萧楚北朗声说道。
  “好了,你慢慢看,这是庄成刚的。”乔胜利转身又进了另一间房将感谢信递给了庄成刚。
  庄成刚送走了乔胜利后,直接将感谢信扔了向书桌,准头有些偏差落在了书桌和单人床的之间的夹缝里。
  真是的只是一封感谢信,太小气了,起码得敲锣打鼓的送锦旗啊!


第33章 风声紧、雨意浓
  萧楚北从信封里抽出薄薄的信,展开抖落了一下,先引入眼帘的是干净漂亮的字迹。
  萧楚北暗赞一声好字!笔画清圆,笔力遒健,线条流畅,结构严谨而疏爽。灵秀清丽,古朴典雅,圆融苍润,精丽妍美而又自然流便。
  都说见字如见人,看到字迹萧楚北又一次轻蹙着眉头,那奇异的感觉又涌上了心头。这样的人怎么会想不开呢!
  只要人不再想不开,这人就算没有白救。
  待看着信上的内容,萧楚北摇头失笑,这如血书般的保证书似的感谢信还真是头一回见到。可见是痛定思痛了,不错、不错,萧楚北不住的点头。
  可见是认可这封感谢信的,萧楚北看完这封信,然后将信装入信封,就收进了抽屉里。
  端上脸盆,拿上洗漱用具,去水房刷牙洗脸,回来后洗脚上床,熄灯号一吹,安然入睡。
  
  第二天起床号一吹,整理好内务后,萧楚北带着连队百来号人,搬着小板凳,坐在营房外面,迎着朝阳,读书看报。
  一个高大的身影站在了萧楚北他们面前。
  正在认真读报的萧楚北被身边的人轻轻唤道,“连长。”
  萧楚北抬眼不明所以地看着他,他则使使眼色,萧楚北这才看见了团长乔胜利,立马高声喊道,“起立!”
  刷的一下,齐齐刷刷的站了起来。
  萧楚北和他的副手风从虎立马跑到乔胜利身前,两人立正站好,行了一个军礼。
  萧楚北朗声回道,“报告团长,特务连正在进行政治学习。请您指示!”
  乔胜利阴沉着脸道,“你们怎么不出操,为什么不出操。”
  “报告团长,营长通知我们从今早起不出操了,每天早起读报半小时。”风从虎一板一眼地汇报道。
  “这个命令取消了,命令部队马上出操。”乔胜利随即就道,视线看向萧楚北道,“你给单参谋长打个电话,传达我的命令,命令所有官兵马上出操。”
  “是!”萧楚北他们两人行过军礼后扭头看向学习政治的士兵们激动地高声喊道,“集合!”
  风从虎被他的吼声给震的耳朵嗡嗡响,看着被打了鸡血的萧楚北,可真是心下摇头,至于吗?不就是出操。
  集合完毕,乔胜利亲自带队在操场上跑步出操。
  “一二三四。”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加强训练,准备打仗!”乔胜利扯着嗓门呐喊道,喊出心里的憋屈。
  这喊声震天,铿锵有力的跑步声,感觉大地都在颤抖,这才是军队该有的精气神!
  真是久违了,多少天没听到了。
  乔胜利起床号一吹,就来到了操场,看着空荡荡的操场,心里真不是滋味儿。
  在其位谋其政,能干一天是一天。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说我单纯的军事观点怎么了,我晚上政治学习。如今咋成这样了,提高警惕,保卫祖国不对了,时刻准备打仗不对了。这上边怎么想的,看着上边下来的那些红头文件,那叫什么,别说学习了,闻着都酸了吧唧,腐臭。擦屁股都嫌纸粗。
  当然这些话乔胜利也只敢在心里嘀咕,可不敢宣之于口。
  乔胜利亲自带队出操出了一身汗,这心里顿时舒坦多了。
  “乔团长,团长。”萧楚北追在乔胜利后面叫道。
  乔胜利闻言停下来,扭头看向跑过来的萧楚北。
  萧楚北跑到乔胜利身前,站定行了个军礼后自报家名道,“报告团长,我是特务连的萧楚北。”
  “什么事?”乔胜利和善地看着他问道。
  “乔团长,我想问的是明天出操吗?”萧楚北问道。
  很简单的问题,却问住了乔胜利,萧楚北立马明了,这是乔团长自作主张。
  “出,军令如山,怎么能朝令夕改呢!”乔胜利大声地说道,借以掩饰自己的心虚。
  萧楚北突然说道,“乔团长,您对中苏的边界问题怎么看?”
  “哦!”乔胜利联袂沉思,接着挑眉意味深长地说道,“风声紧、雨意浓。”接着又道,“好了,明天接着出操。”
  “是,团长。”萧楚北高兴地应道,走路都虎虎生风。
  乔胜利摇头失笑地看着远去萧楚北,真是个有意思的人!想想他的履历上过战场的人,自然知道战争的残酷,也知道平时的操练有多么的重要!
  这下子信心就更足了,他可是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的指示!
  
  晚上大家围坐在一起,华家的女人们拿着针线纳鞋底,做布鞋。
  男人们则编柳条筐,明儿开始家家户户要把农家肥挑出去,烧火粪,继而往田里堆肥。
  而烧火粪,是农民用树枝、灌木、杂草加泥土燃烧腐质后可以做农家肥的一种改变性土质的肥料。
  儿时的那个岁月,是没有尿素、碳酸氢铵、磷肥、复合肥之类的肥料,即使有也不是普通农家可以买得起的。烧火粪作为种庄稼的一种肥料,广泛用于蔬菜、红薯等的种植,在这个时代是庄稼人必不可少的农家肥,它是农业史上的一段记忆。
  男人们挑粪,而女人们则拿着镰刀去农田边砍下低矮的灌木杂草,或者是去清河边打水草,等差不多晾干的时候,就在农田平整地上开始烧火粪。底层放上易燃树枝杂草,中间采用横直方向均匀摆放的砍来的灌木、藤条等,然后整个人上去踩实压平,上面再铺上一层杉树树枝,远远看去就像一个树枝做成的馒头摆在那里。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在农田边、田埂上用锄头铲下长有杂草的草皮,然后从四边到中间均匀铺撒,锄下来的草皮不仅可以挡土用,还可以减少田埂上杂草重生,使农田边、田埂上美观有型。
  这个时候村里的味道可真是说不出的‘妙’!
  “爹、娘,明儿我想去向阳小学一趟。”华珺瑶使劲儿拽着手里的麻绳道。
  “去学校干?”年菊瑛明了道,“去把早去早回。”
  “队上我已经跟雷大胆说好了,明儿就开始跟着你妈上工,挣工分。”坐在小板凳上的华老实头也不抬地说道,“明一早起来就去,在孩子们上学前去。”
  “去那么早干嘛!”年菊瑛小声地嘀咕道,琢磨过味儿来道,“知道了,知道了。”不就是怕孩子听见闲言碎语嘛!这老头子担心就说,干嘛板着脸,恶声恶气的。


第34章 差点儿成了罪人
  等了半天不见华珺瑶回应,华老实停下手,抬眼看着坐在炕上的她道,“听见了吗?”
  华珺瑶扁了扁嘴不情愿地说道,“听见了。 ”
  华老实看着她面色不愉,顿时拧着眉头问道,“怎么不愿意?”
  “呃……不是。”华珺瑶赶紧摇头道。
  “你这样子,让孩子怎么说啊?有话也不敢说了。”年菊瑛赶紧出声道,抓着华珺瑶地手,摊在他面前道,“你看看咱家瑶瑶的手,这细皮嫩肉的是干农活的料。”
  华老实看着华珺瑶莹白如玉地手,闷声道,“这怪谁?好好的工作让她给折腾没了。”低着头,编着筐,瓮声瓮气地又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农家孩子都是这么过来的,她就比别人特殊吗?”
  瞥了一眼面无表情的华珺瑶又道,“明儿从学校回来,给我老老实实的上工。”又看向年菊瑛道,“你给我看着,干不好了,为你是问!听见了没!”
  “听见了。”华珺瑶很有精神地说道,心里想着,在空间中干农活,她没觉得累,在外面应该也没问题。
  “你呢?”华老实看着年菊瑛问道,“慈母多败儿。”
  “听见了,听见了!”年菊瑛赶紧说道,心里打定主意多帮着点儿瑶瑶。
  瞧这事闹的,真是想想心里都呕死了,那该死的王八蛋!
  
  熄灯号一吹,各自上炕休息,华珺瑶闪进了空间。
  早上放进去了动植物都已茁壮成长,重点观察竹屋后的其他的厢房,除了仓库、磨坊,油坊、居然有纯粮酿造坊、
  “哎呀!不错,不错,不用为酱油、醋愁了。”华珺瑶食指蘸着酱油放进嘴里频频点头道,“这下子不用吃刷锅水了。”
  而且现在的酱油、醋都是散装的,冬天还好,没有虫子。到了夏天,供销社的酱油缸里飘着苍蝇幼虫,白花花的蠕动着。
  呕……想想都恶心。
  还有酿酒坊,这下不用担心粮食太多为患了。也可以给爹泡药酒了,脑子里有多少药酒方子。
  老爹年轻的时候日子艰苦,又行军打仗,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身上伤疤都数不清,逢阴雨天这身体就酸疼的要死,关节疼的都直不起身子。
  这些都是小毛病,最严重的是肺部被子弹打穿了,人是救下来了,到了冬季,一直咳嗽不停。仿佛要把心肝儿要咳出来似的,所以二哥华松年才选择读医科的。
  因为这个老娘,严令老烟枪的华老实戒烟了。也喜欢吞云吐雾的华老蔫为了兄弟也戒了烟。
  大哥、二哥和建国堂哥他们也不抽烟,就因为老爹闻不得一点儿烟味儿。
  这算是一件好事吧!
  华珺瑶先制了秋梨膏,药方可是宫廷内专用的。
  梨现成的雪花梨,加入生地、葛根、萝卜、麦冬、藕节、姜汁、贝母、蜂蜜等药食同源之原材料精心熬制而成的药膳饮品。
  秋梨膏好制关键怎么拿出来服用。有了放到蜂蜜水里,蜂蜜就说从山里采来的。
  哎!我容易嘛!
  在空间中忙忙碌碌了到了外面的早上五点,出了空间,洗漱完毕,年菊瑛和华老实听见动静也起来了。
  年菊瑛看着穿戴整齐要出门的华珺瑶道,“妮儿,用不用娘陪你去。”
  “还嫌不够丢人啊!”华老实瞪了她们母女俩一眼道。
  “不用,又不是去争取保留职位的,跟人家吵架的。”华珺瑶摆摆手道,“我还是一个人去的好。”
  “那你小心点儿,早去早回。”年菊瑛担心道。
  “嗯!”华珺瑶简单的应了一声,背着背篓出了家门。
  天还有些黑,没有上工,所以出村子到没遇见什么人。
  从村尾走到村头,梨树沟的建筑风格,在朦胧中古朴别致。石质的围墙将每家每户分隔的井井有条,在村头一角,有一个很大的碾台,巨大的石质圆盘,同样是石质的底座,通过一根木棍与旁边的石墩相连,构成一个简易的碾台。
  历经风霜的过街楼矗立在村口,过街楼是一个阁楼一样的东西,与阁楼不同的是下面有一个门洞,供村子里人们通行,所以又称过街阁。整个村子都在过街楼后面,外面一马平川的平原有村子里的耕地。
  过街楼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下半部分是用石头砌好的墩台,约有四米高,是镶边纵联砌置拱券,中间是一个拱券门洞,上面雕刻着一个兽头,也由于运动之初,破四旧,被敲半边残缺,可还是威风凛凛地俯视着过往的人们。
  建在上面的楼阁确切地说是一个供奉关公的祀殿,建造样式如果按照史料上的说法就是“面宽三间,进深一间,硬山布瓦顶,前后带廊”。
  不过里面祭祀的关公已经被打破了,只剩下灰扑扑的底座了。
  没有破四旧的时候,华珺瑶曾经看见红脸关公单手持书,正在那里聚精会神地看,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的矗立在关公的身旁。可惜现在都没了。
  阁楼里四周的墙上画满了彩绘的画,基本上都是前贤故事,包括二十四孝等等,不过图像大小不一,画法属于传统工笔画,真是工细逼真,惟妙惟肖的,头丝都能根根数得清。
  这些画是为了教育来这儿玩的小孩子的,叫他们知道一些人情世故,要孝敬父母才行。可惜被红色小将们用锄头给砸的坑坑洼洼的,有些被涂的乌七八糟的。
  中间阁楼的墙壁上凿了六处洞穴,其中四处已经放上了石碑,另外两处可能是为以后再放石碑预留的。有三块石碑是黑色的,是有人前来拓碑的缘故。现在上面的字也被糟蹋的基本看不清楚了,只有年代还比较醒目。有一块上面写着“明万历十年七月初六日”,还有一块写着“乾隆十二年”。
  唉……真是造孽哟!幸好自己被老爹给拘着,不然自己也成了罪人了。
  
  出了村子走了大约二里地就到了向阳公社,学校的面积还不小,这十里八村的都在这所学校上学。
  有的村离学校远,十里八里那是稀松平常,走二十里山路的都有,山里的孩子天不亮就得出,中午也不回家,条件好的,窝窝头就着开水,校长不希望孩子喝生水,提供不了好的用餐条件,让孩子们喝一杯热水还是可以的。不好的带着地瓜或者野菜团子对付一顿。放学回家已经是满天星斗了。


第35章 跟狗啃似的
  学生们若是遇上雨雪天,那就更辛苦了,往往走到学校时这布鞋跟水洗是的都湿了,有些孩子舍不得鞋子,索性赤着脚赶路,到了学校后晾干脚再穿上鞋子。
  但是这个时候虽然条件很艰苦,可是每个孩子都对学习热情融化了任何苦难,风雨无阻,那股认真劲儿真的不是后世的孩子们比得上的。
  虽然现在上工农兵大学被推荐不容易,可学习依然是农家孩子跳出农门唯一的机会。
  城里来招工,这有文化肯定占得先机。
  所以深谋远虑的家长,勒紧裤腰带也要让孩子上学。
  但是更多的人不是像老爹这般明事理,知道知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