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高-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星期日像蛇一样使温森特感到害怕,好像它就是孤独的代名词,这是在海牙时患上的恐慌症,因为这个休息的日子同时象征着聚集的、欢乐的、轻松闲适的生活。人们的生活规律与温森特形成极大的反差,没有人与他一起共度周末。每当这一天逼近,周六晚上开始,恐惧感就上来了,好像世界上所有准备享受的人们同时也在准备着打击他,大家一边谈笑着,一边用一根小针之类的东西投掷贴在门框上的一只孤寂的苍蝇,把苍蝇钉在门板上当做欢聚中的小节目之一。尽管苍蝇在挥洒着眼泪,笑声还是绵绵不绝。温森特的这个星期天就在给提奥写信中度过。
“我始终不喜欢星期天。”他轻描淡写的带上这么一句,也仅仅是这么一句,他不能让弟弟为他担更多的心。
我们得想一个消灭星期天的办法!然后他又坚定地对自己说,他的意思是从自己的头脑里根除这个名词。
这时,他结识了一个好心的工人,一个在阿尔烦躁不安的天空下稳健而和善的老人:阿尔邮局的邮递员鲁林先生。他长着满脸大胡子。一双眼睛常常很费力地睁着,带着一种类似憧憬的幻觉的神情,将额头上耸起几道纹路。他的鼻子宽阔,嘴角向下弯曲,好像是上嘴唇那丛硬密的胡须压迫所致。整个脸部构成温柔和忧郁两种气质,有点像画像中的苏格拉底。
鲁林的样子给温森特一种熟悉的亲情,他想起了佩雷·唐居伊老爹,凑巧,鲁林和唐居伊老爹一样,也是个热心的人,大革命时候,是个共和派。
星期天的日子因为鲁林的介入已经呈现轻松的势头。
6。 排遣孤独的乐趣是制造思想上的小孩
作为一个35岁的男人,不能享受家庭的温馨,本是人生一大憾事。温森特却已经逐渐淡漠了这种本能的欲望,他认为在他的生活中,他可以不要上帝,也可以不要家庭,但是却不能够没有生命,没有源源不断的旺盛的创造力。他对提奥说:一个人不在肉体上制造小孩,而在思想上制造小孩,这同样是合乎情理的。
他的制造就是永不倦怠地在画布上画一些使人感觉舒坦的东西,正像好音乐和好小说。画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就要画出他们身上一种区别于其他的永恒的东西,这种东西往往用光环来象征,用真实的光照下的色彩颤动来表达。一幅肖像画必须具有模特的灵魂。福楼拜曾指导莫泊桑说:你什么时候描写出了一匹马,使我们能够从一百匹马中一眼把它挑出来,你就成功了。温森特期待的就是这种成功。
他现在始终在两种思想倾向中徘徊:第一是为生活而反复思考的物质困难。第二是色彩研究的精神上的困难。比如利用两种补色的结合与对比,用类似色调的神秘颤动感,表现两个人之间的爱;利用浅色调光亮衬托深沉的背景,表现人头脑中的思想;利用星星表现希望;利用落日的滴血晚霞表现人的热情。
温森特已经琢磨出一个道理,颜料越磨得细,就越容易被油渗透,如果购置颜料原料,自己细细研磨,效果会更好,鲜艳而耐久,而且价钱要便宜很多。
温森特把这件事告诉提奥,提奥马上按照他的要求从唐居伊老爹那里购置原料寄去。又一个问题是画布毛糙,那是提奥成捆成捆地从巴黎寄来的,布面上石膏层较薄,吸收困难,他又得在晚上调好石膏,刷在第二天使用的画布上。
一幅画完成以后,他买来木条,根据自己需要的尺寸和框架色泽装框,这是修拉给他的启示。
所有这一切做完,他就把画挂好,退后去欣赏它,然后在欣赏中获得一种巨大的幸福感,像父亲欣赏自己孩子的那种眼神。
他的绘画技巧日益成熟,他在色彩上研究德拉克洛瓦,为了尽量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任性地使用颜色;在题材上研究米勒、德·格鲁。此外,日本的浮世绘版画给了他很大的启示,日本画家表现的事物都是非常清晰的,他们以流畅而简练的笔触画人物和景物,显得豪放超脱,挥洒自如。作品给人的感觉像呼吸一样单纯。温森特决定努力达到这种境界,用寥寥几笔处理一个男人或小姑娘,一匹马或一架车子,展示大家气派。
他认为一个画家如果研究日本的艺术,就能发现常人难以发现的东西,不是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也不是政治和法制,而是一株草,这株草引导我们画植物,画季节,画种种景象,再画动物,然后画人。
回归自然,反璞归真,博大精深的奥妙就在其中!
温森特就像毛威所说的“机器正开足马力”。这时候他才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加足了油,轰隆隆地吼着往前进。马赛人喜欢吃蒸鱼,那种狂热劲世间罕有,他把自己和他们作比较,他认为他的绘画劲头比马赛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常常把自己的作品和别人的作品比较,与巴黎的朋友们交换,他的东西很难在别人那里获得好感,持肯定态度的只有贝尔纳。对这一点他并不像以前那样计较,因为他决不会囿于某个人的观点或成见,他能感觉到自己作品的伟大之处了。到阿尔以后,他已经完全摒弃了在巴黎所学的东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
劳特莱克并不喜欢温森特的作品,温森特承认劳特莱克是个很不错的年轻画家,不过他认为把他的农民和劳特莱克的妓女挂在一起,并不构成对妓女们形象的损害。他的画之所以显眼,是因为充满了灼人的阳光的缘故。在皮肤娇嫩的人旁边,久经风吹日晒的人更加引人注目!这就是温森特的自信。
至于修拉的《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西涅克的大点子风景画,的确具有卓尔不群的风格,是不朽之作,但是这种技法决不可以成为一种普遍的教条。
自信心使温森特更加忘我地投入创作,这段时间他画了《播种的人》《鲁林肖像》《向日葵》系列、《小女孩》等二十多幅画。提奥为了满足他的绘画需求,每月开始寄250个法郎。这笔钱让他又想到了受苦受难的高更,有这么一笔钱,如果两个人在一起,也是可以应付的。一天他收到高更的一封信,他的语气很快活,但字里行间处处埋藏着不幸,他说一等到他卖掉了一些东西,就一定到阿尔来,他说如果提奥能以低价卖掉他的画,使他有路费和取回他的画,他会动身的。但他又说他落脚的旅馆老板对他很好,离开他们会是一种暴行。这和上封信完全不同,上次说老板是很凶恶的一个势利眼,这其中一定有蹊跷。
几天后高更又写了一封信来,对温森特的热情报以一大堆恭维话,并说他患有严重肺病,可能来不了。
温森特心里着急了,他把与高更在阿尔的联盟看得非常重要,一方面为了帮助高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逃避孤独,与高更在一起会是一件令人惬意的事,对两个人的技艺长进都将是有益的。所以他马上给提奥写信,要求资助高更到阿尔来。
温森特的一个叔叔去世了,留给提奥一小笔遗产(游手好闲的温森特是不能享受这种殊荣的),提奥回信愿意用这笔钱资助高更的旅行。
一切就绪,心情才平静下来。接下来的工作是为高更布置卧室和画室,他把卧室布置得像一个女孩的闺房,墙壁刷成淡淡的紫罗兰色,床单和枕头是柠檬黄色,铺上红被子。画室共摆上12把椅子,供高更教画用,他认为高更应该成为阿尔所有学画者的指导老师。桌椅都漆成奶油色。然后准备为他买一张好床。
为了给高更购置家具,他无钱雇模特了,就画自己的肖像,对着镜子一遍一遍地画。或者给鲁林和他的太太、小孩画像。鲁林一家给他当模特,坚持不要他的钱,温森特就给他们一点食物。
7。 你很有名气哪,疯子
忽然有了三天的好天气,当然对阿尔人来说是坏天气。没有风而且酷热,太阳吞噬着阿尔城,人们都缩到屋子里不出门,温森特却觉得这简直是老天对他所做的一个补偿,多么强烈的色彩,多么干净的空气,多么使人毛骨悚然的寂静。
有这种景致,加之高更回信说马上就要到来,温森特就没有了半点孤单的感觉,他甚至把享受这种罕见的欢乐用意念储存了一半,以备交给高更。
他画了一幅大油画,画的是一个花园的一角,剪得圆圆的西洋杉矮树丛,将青草地和柳枝条连接了起来,充斥着柠檬色的天空,景物的色彩丰富而强烈。
此外,他画了咖啡馆的外景,画了土地上的犁沟,晚上又出去画星星。他在这些画中表现了一种超常的、安静的成分。特别是那幅《星夜》,寂静的夜幕下色彩明亮,画面上的树木、山坡、小路和房屋都是那么清晰,并不是人们眼里的夜晚,但确实又星斗满天。画这幅作品时,温森特抑制不住澎湃的激情,随意挥洒画笔,画面充满动感。每一笔都用彩色曲线构成,笔角分明,天空的深蓝色都用线条画出来。闪光的星星,像一盏盏高高挂起来的灯笼,橙黄色的月光随着云彩颤动,弯弯曲曲的线条使整个夜空都在旋转之中,天与地被一棵像褐色火苗一样升起的大树连接起来了,不可思议的是,山和房屋在远处的夜幕下鳞次栉比,清晰可见,教堂的尖顶伸入山顶上橙黄色的一片天空里。
一口气画了十幅新画。他整天出外奔波,天气坏的日子就夜里作画,晚上通宵达旦地干,白天呼呼大睡。人们虽然依旧叫他“疯子”,但却并不敌视他,相反地他的名气在阿尔城越来越大。因为他不对任何人构成威胁的缘故,偶尔有人上门看他。
有一天下午,他的画室来了很多友好的“贵宾”,他们是五个无业少年和12个流浪儿,满满地挤了一画室。他们曾经都骂过他疯子,现在反过来对他很崇拜。他们中间有一个头儿,毫无奇特之处的一个干瘦少年,据说是拳头和口才使他登上领导者地位的。
“先生,我们叫你什么呢?”
“叫疯子吧,否则我会不习惯的。”温森特回答道。与这些人在一起他非常高兴,你不必防备他们做伤害你的事,这并不是他们不会做,而是不想做。在一个疯子身上干什么事是男子汉的耻辱,毫无意思。
“你很有名气哪,疯子!”“头儿”和他的手下瞪大眼睛看着温森特从锡管里往外挤颜料,都很兴奋,嘴巴一张一张的、左右挪动的、咬着牙根的,姿态各异,总之都在暗暗地为温森特使着劲,好像没有他们的努力,他这管颜料是无论如何挤不出来的。
温森特一副洋洋得意的样子,饶有兴致地问他们,为什么他有名气,什么名气?“嗬!”“头儿”大声说,就像温森特来阿尔那天认识的那个马车夫。“整个阿尔城都知道你能经常挤管子玩儿,谁像你那么来劲!”
这就是名气。温森特眼泪都笑出来了。
实际上阿尔城惟一一个理解温森特的人,是邮递员鲁林。老人并不像唐居伊老爹那样对艺术品有一种天生的识别能力,但他能理解温森特的追求,以及一个人付出毕生精力从事一项事业的可贵精神。对于他的画,鲁林有一种质朴的感知。
“您画的麦田和土地像是活的东西,就像我们自己已经在上面走着。”
老邮递员心地单纯,看待事物冷静而客观,在冷静中又深深地隐藏着一种阅历和沧桑。他的话语中没有一句不得体的话,不像其他火爆的阿尔人那样动不动就出口伤人。
他们在星期天的傍晚一起在阿尔郊外的乡村里散步,落日的余晖把某一处景色衬托得无比美丽,温森特说:“这里的风景与海洋一样,具有无限的美感。”
鲁林说:“我以为,同海比较,我更喜欢这里的风景,这里除了同海一样无限以外,还有人居住着,不像海面上使人感到孤寂和恐惧。”
温森特深有感触,鲁林靠135法郎的月薪养活妻子和四个孩子,一家子热热烈烈地拼命生活,却能居安思危,体味孤独的烦恼,实在具有一种超常的睿智。
在视觉方面,画家就是一个常人,常人和画家一样能发现美,只是画家能够用笔触和色彩表现美,而且有习以为常的表现欲。鲁林的话让温森特想到了这个以前没有想过的问题。
鲁林太太是一个和蔼开朗的农家妇女,就像小瓦姆山顶的丹尼斯太太。她在无休止的家务劳累中显得心情愉快,像大多数普通人家的女主人一样,为自己的这个“巢”苦心经营,不是烦躁,而是平静地享受。
经营一个幸福而和睦的家庭,无论怎样的艰苦,也应该算是一种追求,就像画家的追求一样。
纺织工人和手工编织工人,常常把那种重复枯燥的手艺当作惟一的娱乐,孤单地度过一整天,一整年,甚至一生。然而他们对家的感情,是无与伦比的。置身于家庭中,一个坏了一只脚的餐桌,一把汤匙,一件小孩的紫色衫子,无不体现一种亲切,所以他们既不孤单又不厌烦。
温森特从鲁林先生的家庭中找到了一个比较模糊的答案,像经营一个家庭一样经营绘画,就没有了孤单的感觉,想到流浪儿给他下的“有名气”的定义,他还能从中获得快感。
有名气和没有名气,理解和误解,支持和反对,有什么实际意义?重要的是他在抓紧分分秒秒的时间画画,而且高更不久就会到来,与他携手共进。
几个月以后,高更与贝尔纳各自寄来了自画像,高更说他已经把行李托运了,他将在十天内赶到阿尔。
温森特正在画一幅葡萄园的油画,葡萄熟了,绿色、紫色与黄色溶合在一起,每串有一公斤重,个大汁多,远处是柳树和葡萄榨汁器。妇女们在红阳伞下采摘葡萄,一些男人和他们的二轮运货马车在装葡萄。
鲁林把高更和贝尔纳的画拿进来时,温森特刚好描出最后几笔,装了烟斗眯着眼睛看效果,见到高更的东西就像弹簧一样蹦了起来。
高更肖像画的背景,是挂在墙上的贝尔纳的肖像,反过来贝尔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