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抗日保安团 >

第248部分

抗日保安团-第248部分

小说: 抗日保安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05口径野炮并不满足要求。

    能不能自行生产呢?当然可以,但是这需要时间。目前平安县兵工厂已经开始试制75毫米口径的山炮炮弹,只是引信发火率不高,目前尚未大规模生产。山炮炮弹都尚未解决,重炮就更加遥遥无期了。不过郑卫国已经从德国订购了一批引信,到货之后就可以生产。

    受了这个打击,大家情绪都不高。一行人闷着头继续往前走,一连四个炮位都是放的日制105毫米野炮,但第五个炮位上明显不是105口径,而是炮筒更加粗大的150毫米榴弹炮。这个炮位上学员也不多,估计情况跟105口径野炮一样。

    郭总监解释说:“有一门105口径野炮有故障,所以封存了。从这里开始都是150毫米榴弹炮。”

    程政委扫了一眼,疑惑道:“咦,这玩艺儿怎么这么阵旧啊?感觉还不如刚才那105口径的野炮呢!”

    郭总监点点头说:“这是日制38年式150毫米榴弹炮,爷爷辈的火炮了,我们一共缴获了两门。你别看它旧,威力还是相当大的,光弹丸就重达72斤!”

    程政委吃惊道:“这么重!”

    炮弹重量以算术级增加,杀伤效果则以几何级甚至是指数级增加。所以别看重量只有105毫米野炮弹丸的两倍,威力起码在四倍以上。别说程政委,就连郑卫国听了都微微动容。

    郭总监笑道:“是的,这么重的弹丸威力堪称恐怖。而且炮身也比较轻,刚好四千斤出头,比刚才那种105口径野炮也不过重了五百斤。”

    郑卫国点头道:“嗯,对于150毫米榴弹炮来说确实算比较轻的了。那它的有效射程有多远?”

    郭总监遗憾地说:“这个就是它最大的弱点了,才六千多米,就连75口径的野炮都比不过,生存能力堪忧啊!”

    38年式150毫米榴弹炮性能确实非常一般。当年一战突然爆发,日本陆军猛然发现自己竟然没有撑得住场面的重炮,于是赶紧从德国山寨了一门。像这种早产儿,先天不足也就不足为怪了。

    有意思的是,在二战后期,由于新式榴弹炮成本太高,日军又重新生产了不少这种古董大炮,并装备到了部队。

    程政委忍不住问道:“我们就没有缴获到新一点儿的?我记得在你们回来的时候看到一种大炮,炮筒跟这个一样粗。但比这个铁家伙还要大。”

    郭总监呵呵一笑,说:“有,你说的应该是大正4年式150毫米榴弹炮,我们也缴获了两门。两位司令请随我来!”

    从这儿再往前走还要经过几道岗哨,警戒程度明显高出一个等级。郭总监解释说前面几门大炮都是第四十一集团军的镇山之宝,所以将保护措施提到了最高级别。刚进掩体,就听里面的战士正喊着号子,忙得热火朝天。

    郭总监解释说:“他们在练习进入阵地和转移。”对于缺乏空中保护的冀中炮兵来说,快速进入和转移阵地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就别想在日军的炮火中生存。

    程政委欣喜地看了一眼。发现这里学员很多。挪揄道:“老郭,你这里的炮组没有照顾75野炮么?”

    郭总监笑道:“这种好东西自然不能敝帚自珍!就是拿四门75口径野炮来我也不换。”

    郑卫国问道:“那它的射程有多远?”制敌而不制于敌嘛,所以除了灵活性,郑胡子对火器的射程也相当看重。

    郭总监介绍说:“最大有效射程能达到8800米。”

    郑卫国想了一下。说:“跟38年式75野炮(最大射程8350米)相比并不吃亏。不过跟38改(改进了炮架。射程增加了两千多米)、90式(最大射程13890米)、95式(最大射程10700米)等75口径野炮相比,还是落于下风啊!”

    程政委说:“是啊,一寸长一寸强。你这一差就是几千米,恐怕很难跟日军的野炮部队对抗吧!”

    郭总监解释说:“野炮属于加农炮的范畴,弹道平伸,在射程上本来就占有优势,所以拿榴弹炮跟野炮比射程是不合适的。”

    程政委忙道:“那我们这门榴弹炮的优势在哪儿呢?”

    郑卫国插嘴道:“应该是弹道和威力。”

    郭总监笑道:“司令员说得对!一万多米,那是日军75野炮的极限射程,在这个距离上很难命中目标。而我们的150毫米榴弹炮就不同了,只要炮弹轰击在一个大概范围,强大的冲击波也足以让对方丧失战斗力。”

    “而且大正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的最大仰角可以达到65度,完全可以藏在工事内向敌轰击。这种角度,即便阵地在野炮的射程之内,敌人也很难用野炮还击。”

    程政委欢喜道:“这么厉害!”

    郭总监笑道:“还有更厉害的,两位司令请随我来!”

    又往前面走了一段,一个庞然大物出现在大家眼前。确实是庞然大物,光炮管就长达4。7米,竖起来比两个姚明还要高。

    程政委惊讶地说:“嗬!这是什么炮?比150毫米榴弹炮还大!”

    郭总监眉飞色舞地介绍说:“我们的王中之王——日制92式105毫米野战加农炮,这是我军目前最厉害的一门重炮,也是全中国和全日本陆军射程最远的大炮。”

    92式105毫米野战加农炮是当时世界上射程最远的陆军4 英寸大炮,在不使用次口径炮弹、火箭增程弹等远程弹的情况下就有超过18 公里的射程,即便放到现在也是非常远的。

    更难得的是,这种火炮在精度和威力上也保持了相当高的水平。在二战后期被日军用作120吨重战车主炮,专门轰击盟军的重型坦克。

    程政委兴奋地说:“嗬,好家伙!这是什么时候运回来的,上次你们回来的时候我怎么没看到?”

    郭总监解释说:“这个是用载重卡车拖回来的,时间也比较早。”

    当初97军在黄河边上缴获了一大批物资,郑卫国担心日机轰炸就下令将部分物资提前转移到冀南。这门92式105毫米野战加农炮就是那个时候抢运的。事实证明这个决定非常正确,而且相当及时,因为在抢运不久之后,渡口一带就遭到了日机的大规模空袭。

    郑卫国也感到非常开心,有了这玩艺儿,日军的炮群就要悠着点儿了。只要让炮兵部队判明其位置,三十里外就能将其置于死地。

    “那这个炮弹够用不?”程政委眼巴巴地看着郭总监,生怕从他嘴里蹦出“不够”两个字来。

    呃,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怕什么来什么!郭总监无奈地笑道:“当然不够了。不过……”程政委一听到“不够”这两个字,心都快提到嗓子眼儿了,要不是听到后面还有“不过”,非当场喷血不可。

    郭总监嘿嘿一笑,接着说道:“老程,你不要着急嘛,我的话还没讲完呢!”

    程政委忙催促道:“少废话,快说,快说!”

    郭总监调足了胃口,才口吐真言:“炮弹虽然不多,但省着点儿用也不是不行!”

    郑卫国很快明白了他的意思,这种远程大炮最厉害的不是威力,而是威慑。只要让日军知道我军有这种利器在手,他们的炮兵就不敢贸然推进,从而给根据地军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回旋的空间。

    郭总监还解释说:“虽然我们目前缺少专用炮弹,但是105口径野炮的炮弹还有一些,加起来足以对日军炮兵够成威胁了。”

    105口径野炮的炮弹当初在太原兵站中缴获过一些,可惜当时没太在意,大部分炮弹被兵工厂拆掉,改装成迫击炮弹了。因为那个时候连75野炮都是稀罕货,谁能想到会缴获野战加农炮这等神器呢?

    郑卫国疑惑道:“105口径野炮和105口径野战加农炮的炮弹能通用吗?”

    郭总监解释说:“弹丸其实都差不多,只是加农炮的发射药装得更足一些,反正是分装弹,熟练的炮兵直接就可以上手。”

    炮弹分为定装弹和分装弹,区别在于发射药与弹丸是否装在一起。小口径火炮一般使用定装弹,便于提高射速。大口径(一般是105毫米以上)火炮多采用分装弹,因为炮弹太重,一个人反正是搬不起的,分装有利于随时调整发射药。

    郑卫国和程政委这才明白郭总监为什么要暂时放弃105野炮了。有大餐吃,谁特么还吃泡面啊?跟野战加农炮一比,野炮简直就弱爆了。

    程政委比较细心,又好奇地问道:“老郭,你刚才说野炮也属于加农炮范畴,那为什么这两者之间差别这么大?口径还是一样的呢!”

    郭总监解释说:“91式野炮偏重于野战,也就是机动性能,所以重量才3500多斤;而92式加农炮偏重于压制,对射程更加注重,总重高达7500多斤,所以威力自然就非同小可了。”

    程政委惊叹道:“七千多斤?我的乖乖,怪不得要用卡车拉呢!”又问道:“这宝贝我们手上有几门?”

    郭总监笑道:“现在日军手上加起来也不到二十门,你还想要几门?就这一门,要不是日军出动了独立野战重炮兵联队,咱们也休想见着!”

    92式野战加农炮是35年才研发成功的,所以到目前尚未大量列装。能先于大多数日军装备上这神器,郑胡子他们也算是走了狗屎运了。

    程政委有些失望,说:“咳,才一门啊!坏了连个备用的都有。”

    郭总监忙道:“呸,呸,说什么疯话呢!不吉利,不吉利。”又对郑卫国解释说:“其实我们还有一门加农炮,是大正十四年式的,射程只有一万五千多米,所以就留着备用。”

    郑卫国笑道:“看来兰封一战咱们的收获还真不少啊!炮兵的事情都交给你了,怎么分配你就看着办吧!”

    郭总监有些感动,忙道:“多谢司令员信任。”又问道:“那兵源的事情?”(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五章 捷报传来

    临走的时候郭总监又催问兵源的事情,郑卫国想了一下说:“嗯,你们先抓紧训练,兵源的事情我会想办法。不过眼下的情况你们也知道,短时间内不要抱太大的期望。”

    步兵至少也得训练三个月,何况是技战术要求更高的炮兵呢?让郑胡子上哪儿找现成的去?当然,郭总监催问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俗一点儿,没兵打个鸟仗?

    这种答复当然不能让郭总监满意,郑卫国只好安慰道:“放心吧,我回去后就向延安申请,争取把迪化新兵营和延安炮校的同志要一些过来。实在不行,就向军委会申请,从中央军校调一批学员过来。”

    西路军当年在河西惨败,只有**率残部四百余人突围至新疆,并在苏联的援助下成立了一所军事技术学校,对外称迪化新兵营。将士们在这里主要学习汽车、装甲车、炮兵、无线电、航空、军医和情报等技术,是解放军技术兵种的摇篮。

    程政委愣了愣,忍不住说:“司令员,迪化新兵营组建时间尚短,只怕同志们本事还没学到家啊!这么急着调动,是不是不太合适?向军委会申请,那个,万一,嗯,我也不赞成。”

    郑卫国苦笑道:“那你说怎么办?”

    程政委想了一下,说:“我觉得吧,咱们其实不缺人。主要是你们对炮兵兵源的要求太高了,训练指标也定得太死。这方面可以适当地放宽一下嘛。”

    郑卫国还没来得及说话,郭总监就抢先反驳道:“胡说,这个怎么能放宽?放宽一个小数点,到了战场上就要用一堆人命去填!”

    程政委摆手道:“不是,你没有明白我的意思。像炮手、观察员这些重要岗位自然不能放松要求,训练上还要精益求精。但是一个炮组里面总有些是打杂的吧?像那些推炮的战士、搬炮弹的战士要不要这么严格?我看是没有必要的,只要头脑灵活,有把子力气就行!”

    郭总监一愣,说:“这怎么行!万一在战斗中有炮手负伤,到哪儿找预备人员去?再说了。连字都不认识。怎么识别炮弹种类?不懂几何,怎么测算弹道……”

    程政委挪揄道:“你连负责开炮的战士都没凑齐,还扯什么预备人员?至于识别炮弹,我觉得不一定要识字。好吧。就算需要。炮弹上才几个字。一个星期还学不会吗?还有测算弹道,不需要每个人都会吧!一个炮组有那么一两个就行了。”

    郑卫国想了一下,点头说:“嗯。老程说的在理。老郭,你就先按这个思路去办,争取在三个月以内形成战斗力。人员方面,我也会积极争取……”

    郭总监惊讶地说:“三个月?司令员,这我可没法保证。”

    见他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郑卫国疑惑地问道:“你训练第一批炮兵的时候不就是三个月吗?”

    郭总监解释说:“那是因为他们之前就有底子在,技战术已经练熟了,我只不过教一下新式战术而已。现在这一批纯粹是新兵蛋子,哪有那么快?”

    郑卫国翻了个白眼,恼火地说:“算了,能练出多少就练多少吧!我再去想办法,就不信活人得让尿憋死。”

    出了掩体,程政委说:“司令员,要不要再到高炮部队去看看?”

    现在第四十一集团军阔了,炮兵也分成了三块。第一部分当然是由郭总监指挥的身管火炮部队,包括山炮、野炮和重炮。第二部分便是高炮,目前统一编为高炮旅,由前高炮团长龙力行指挥。第三部分是迫击炮及步兵炮,由迫击炮总教官赵章成统一训练,除了一个直辖的90毫米迫击炮营以外,其余部队的指挥权均在各团。

    日军把75毫米以内的身管火炮和90毫米以内迫击炮都称为步兵武器。现在第四十一集团军终于也可以得瑟一下了。

    郑卫国自嘲地笑道:“算了,不去了,万一龙旅长也找我要人怎么办?”

    程政委和郭总监一听,都无奈地笑了笑。有炮没人使唤,这也算是一种幸福的烦恼吧!

    刚回到指挥部,通讯参谋一脸喜色地跑了过来,报告道:“总座,副座,冯军长领着63军的弟兄们在宝坻打了一场大胜仗!”

    郑卫国大喜,忙道:“走,快去作战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