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地道战之一代功枭 >

第4部分

地道战之一代功枭-第4部分

小说: 地道战之一代功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下就能入睡,这也是最优秀的特种战士必须具备的能力≈在他的身体素质还远没有恢复到以前的水平,但在精神方面,则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睡到早上八点,韩立洪起来,洗漱过后,就从宿舍出来,向信走去。

    从学校出来,他在一处早点摊上吃了一套煎饼果子,喝了碗甜豆浆,然后向西关大街走去。

    到了西关大街,在一个大门楼前,韩立洪吐了脚步。他抬起头,望着门楼上悬挂的“孙氏国术馆”的招牌看了一会儿,然后抬脚向大门走去。

    孙氏国术馆中的“孙氏”指的是太极拳大师,太极拳五大门派之一的孙氏太极拳的创建人孙禄堂,但这个孙氏国术馆却并不是孙禄堂开的,而是他的一个徒弟开的。

    之所以叫孙氏国术馆,不过是名人广告效应罢了。

    韩立洪之所以要弃学从武,一是要在不引人注意的情况下尽快把身体恢复到以前巅峰的状态,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国术馆自然是最好的去处。

    其次,他是真的想学点东西。

    学恨涯,文武都是一个道理。何况,民国时期是武术的最后一个高峰。之后,武术就不可避免地衰落了。

    越是动荡的年代,武术才会越兴盛。和平的年代,武术自然会衰落。这没有任何办法,环境使然。

    到武馆学武虽然和上学读书有很大的不同,但说穿了,这依旧是一门生意,所以没有任何困难,韩立洪交了二十个银元的学费,他就成了孙氏国术馆的一名学生。

正文 第七章 张越明

    国术馆的规男限,自然用不了那么多人,有些人就得身兼数职。

    帐房是一个四十多岁的胖子,一身长衫,带着瓜皮小帽,挺滑稽的。韩立洪交完了学费之后,他就领着韩立洪到了中院。

    国术馆也和学校差不多,馆长就相当于学校的校长,总教习就相当于教务长。

    胖子领韩立洪领去见总教习。

    总教习三十五六岁,洼,一脸的精悍之气,看上去有两下子。

    见到胖子领着一个新人过来,总教习问胖子道:“新来的?”

    胖子点头,给韩立洪介绍道:“这位是李海霆李师傅,我们这儿的总教习。”

    韩立洪鞠了一躬,道:“总教习好!”

    看了韩立洪一会儿,李海霆问道:“以前练没练过?”

    韩立洪道:“回总教习,小时候练过三年。”

    李海霆问道:“练过,那后来怎么不练了?”

    韩立洪道:“家里反对,让我念书。”

    点了点头,李海霆没有再问,他道:“你练练。”

    韩立洪拉开了架子,这时,有五个师傅走了过来。

    院子很大,刚才这五位各领着一队学生在练武】队学生人数不等,少的三五人,多的有十几人。

    现在一看新来的是个练家子,就都凑了过来。

    他们关心,不是为了看热闹,而是为了自己的荷包。

    没有练过武的新人进到国术馆,一开始要在前院练,要打基础,得举石锁,扔石墩子,扎马步,练拳架。

    等到基础打好了,就要有所选择,你是练太极、八卦、八极,或者是擒拿、弹腿,总之得有个方向了。

    这个时候,就要选师傅了。

    这是生意,哪个师傅收的学生越多,收入也就跟着水涨船高,所以每个师傅都很在意。

    何况,就是不在乎钱,不还有个名声的问题吗?

    不一会儿,韩立洪的四周就站满了人。

    韩立洪拉开架势,他打了一套标准的八卦掌。

    现在韩立洪的拳术,因为身体的原因,他的水平与他所说的那是严丝合缝。

    这套八卦掌,韩立洪打的中规中矩。

    一会儿,拳打完了,韩立洪收势之后,李海霆点了点头,道:“你的基础不错。”顿了顿,又道:“你想继续练八卦掌吗?”

    李海霆这么一问,那五位师傅的耳朵全都支楞了起来。

    韩立洪道:“总教习,我消有一天能够上阵杀敌,所以我想练一双铁腿,踢死那帮狗日的鬼子!”

    韩立洪这么一说,顿时掌声四起,尤其是五位师傅中的一位,脸孔涨的通红,巴掌拍的那叫一个响!

    掌声平息下来后,没等李海霆有什么表示,巴掌拍得最响的那位师傅自己就走了过来。

    李海霆介绍道:“这位是李双印师傅,号外铁腿。”

    韩立洪恭恭敬敬给李双印鞠了一躬,道:“师傅,学生给您见礼。”

    “好好好,好徒弟!”

    韩立洪大个儿,人长的亮堂,李双印越看越喜欢,他伸出双手相搀,一连声地叫着好。

    看来这位师傅是直性子,爽快的很。

    李双印有四个徒弟,他给韩立洪都介绍过了,然后领着五个徒弟回到了自己的屋里。

    又谈了一会儿,中午了,李双印站起身来,手一挥,道:“走,师傅请客,咱们下馆子去!”

    徒弟们登时欢呼。

    于是,李双印带头,五个徒弟跟在后面,大家伙高高兴兴地往馆外走去。

    到了馆外,刚拐过去,迎面正好走过了一个人。李双印一见,立刻高兴地叫道:“越明,你干嘛去?走,跟师傅喝酒去!”

    叫“越明”的这位是个年轻人,也就二十出头的年纪,但气度沉稳,郊虎目,身姿英挺,一看就是个人物。

    韩立洪一听李双印管这个年轻人叫“越明”,心头就是一乐,因为他来孙氏国术馆,又拜在李双印门下,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这个叫“越明”的年轻人。

    此人叫张越明,也是李双印最出色的徒弟。

    张越明现在是报的商界名流,十几处买卖的大掌柜,但同时,他还是满城天马山大土匪张才明的第十三太保。

    韩立洪知道张越明,不是因为“韩立洪”的记忆,而是他自己的,从那位喜欢讲古的老人那儿知道的。

    如果那位老人说的都是真的,那这个张越明不论人品,还是能力,都没说的。

    七七事变之后,张越明毁家纾难,为了抗日散尽家财,他后来参加了**,屡立战功。

    报解放后,张越明成了易县的区长,但在随后的土改中,却惹下了大祸。

    在一开始的土改工作中,有些地方犯了极左的错误,易县就是。在连油灯都点不起的村子里,非逼着划出地主富农来。最后,弄得分到土地的农民却起来围攻县政府。

    当时,张越明是向着农民说话的,但被县委书记给关了起来。在农民围攻县政府时,张越明被农民给劫了出来。

    这下,张越明就背上了一口天大的大黑锅。

    后来,事情越闹越大。

    新来的县委书记依然米有汲取教训,带着一个排的解放军去弹压暴乱,但万没曾想,却被民兵打了伏击,死了二十多个解放军。

    最后,上面注意到了易县发生的事儿,纠正了极左的错误,而这件事解决的契机就是张越明投案自首。

    死了那么多人,张越明自首,是明知必死而为之。

    当时,张越明如果不自首,他有两条路可以走。

    一是裹挟民意,要求政府给他一个说法;二是当时四周还有很多国民党的军队,他可以去投国民党。

    但,张越明那条活路也没走,他选了一条死路。

    张越明被枪决的时候才三十七岁,每每讲到这里,老人落泪,听的人也落泪。

    韩立洪敬重张越明,而且是非常敬重,因为张越明这样的作为,他做不到,否则他也就不会那么死了。

    韩立洪神思飞转的时候,就听张越明笑道:“师傅,巧了,我今个儿正好没事儿,就是来找您去喝酒的。”

    “好!”李双印更是高兴,他指着韩立洪道:“越明,这是你新来的小师弟,韩立洪,你们认识认识。”

    看了一眼韩立洪,张越明抱拳道:“张越明。”

    韩立洪赶紧躬身一礼,然后也抱拳道:“师兄,小弟韩立洪,今后还请师兄多多关照。”

    张越明一摆手,道:“没说的,走,喝酒去!”。

正文 第八章 初会

    张越明是场面上的人,因为有韩立洪这个小师弟,就领着众人去了东大街的悦来茶楼。

    悦来茶楼是报城最有名的茶楼。

    茶楼共有三层,砖木结构,青砖红瓦,雕梁画栋,耸立在东大街,一览众山小,很是气派。

    茶楼后边,是供远道客人住宿的二十多间房子,院落阔绰,有花有草,宜人宜时,若小住几日,很有些乐不思蜀之感。

    悦来茶楼如此气派,也是很有些来历的。

    悦来茶楼是李鸿章任直隶总督时建造的,据说,李鸿章结交了许多商界朋友,不便到衙门彰显身影,李鸿章为了方便会面,便建造了这座茶楼,把商家邀到这里来洽谈生意。

    当时,这座茶楼并不对外,李鸿章去任之后,这里便对外开放了,成了商界人士会友谈生意说事儿的地处。

    来这儿的,都是有身份的人,白丁是来不得的。

    张越明一到,伙计立刻就迎了上来,招呼道:“张爷、李爷,几位爷来了?”

    张越明点了点头,吩咐道:“我们是来喝酒的,准备个包间。”

    茶楼本是吃点心喝茶的地方,但悦来茶楼地方大,便多种经营,在后面的院子里也提供酒菜。

    众人坐下后,伙计把茶水沏好,张越明喝了一口,对李双印道:“师傅,你知不知道,昨晚出事了?”

    李双印一愣,问道:“出什么事儿了?”

    张越明道:“唐福海一家昨晚被人杀了,老两口小两口全死了。”

    李双印一惊,问道:“真的?”

    点了点头,张越明道:“真的,我刚从警察局回来。”

    “杀得好!”李双印猛地一拍桌子,大声道:“这个老杀才,为富不仁,早该死了!”

    张越明含笑不语。

    李双印曾经和唐福海起过冲突。

    唐福海的铺子以次充好,李双印的老婆在唐福海的铺子买的布不禁洗,掉色不说,洗两次就碎了。

    李双印是炮筒子脾气,受不得这个,便去找唐福海理论,但唐福海死不认账,差点没把李双印气死,最后还是他出面,把这事儿给了了。

    待李双印发完脾气,张越明道:“师傅,这话可不要再说了,官面上正愁找不着正主呢。”

    李双印问道:“谁干的?”

    张越明摇了摇头,道:“这事儿很奇怪,一点风都没有。”

    在报周围的几个县,干杀人越货勾当的,就是他们这些土匪,但大伙儿都有个默契,就是不在报城里做活儿。

    之所以有这个默契,是因为只要报城平静,官面儿就对土匪放任不管∪其是,几乎所有成规模的土匪都在城里有买卖。

    开这些买卖,不仅可以挣大钱,还可以洗钱,把那些抢掠来的珠弊饰、古玩字画正正当当地卖出去。

    警察和土匪是利益共同体,要在城里做活儿,那些警察就受不了,就会打破这个利益共同体,那对谁都不好。

    所以,这个默契是很严格的,没有人敢违背,就是走单帮的也不敢。

    李双印也明白这个,他道:“可能是外来的。”

    张越明道:“不管是哪儿来的,这个人很厉害。”

    李双印不解,道:“越明,你怎么这么说?”

    张越明道:“我去现场看了,那家伙把唐老疙瘩的媳妇的脑袋给割下来了。”

    李双印还是不解,又问道:“那怎么了?”

    张越明解释道:“是用匕首割的,那活儿做的太漂亮了,我不知道咱们报有谁能做的这么漂亮。”

    这两位,说割脑袋的事儿就跟喝凉白开似的,可那几个徒弟的脸色却有点发白了。

    呆会儿,这还让不让人吃饭了。

    李双印注意到了,他骂道:“你们这群废物,听听话就这德行?”跟着,又道:“你们看看立洪,入门比你们晚,年纪比你们小,就没像你们这样没出息。”

    几个徒弟缩了缩头。

    张越明也注意到了,他眼里闪过一丝惊异的光芒。

    韩立洪道:“前几天回家,跟人打架,差点没死了∠气断了好几个小时,不知怎地又活了过来。这之后,我就不怕这些了。”

    李双印张越明和那几个徒弟都瞪大了眼睛,李双印问道:“立洪,怎么回事儿?”

    摇了摇头,韩立洪道:“小事儿,过去了,不说了。”

    知道韩立洪不愿说,李双印也就不问了。这时,酒菜上来了,众人开始喝酒。

    席间,不可避免地谈到了九一八,谈到了日本人,谈到了抗日风潮,谈到了国民政府,谈到了时局。

    谈到这个,除了韩立洪和张越明,李双印和那几个徒弟都只是发泄怒火,此外谈不出别的什么。

    很快,酒桌上就变成了韩立洪和张越明两人之间的谈话,其他人都在一旁默默地听着。

    “立洪,你认为国联的决议会不会起作用?”虽然没谈几句,但张越明已经把对韩立洪的称呼从“小师弟”变成了“立洪”。

    张越明所说的国联决议,是指国联作出的让日本于11月日,从所占领的土地上撤出的决议。

    沉吟片刻,韩立洪道:“现在世界上有两种量,一种是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量,一种是以苏俄为代表的**量,它们是不可调和的死对头。”

    张越明听的有点发懵,但基本的意思还是明白的。至于那几位,干脆是懵懂,一句也听不明白。

    韩立洪继续道:“日本进占东省,美国和英国是乐见的,因为他们以为,日本占据东省之后,不会继续南侵,而是会北侵苏俄。所以,在前几日,国联才会做出偏袒日本的决议。”

    在此前的决议中,国联要求中日双方应停止一切冲突‖力不扩大事件,并立即撤退双方军队。

    这个决议无耻至极!

    国联竟公然要求中**队从自己的国土上“撤退”,这不但是对中国的放肆和侮辱,也是公开纵容和袒护日本侵占中国东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