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平天-第2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谓英雄难过美人关,毕竟还是英雄,若是只狗熊或是无名之辈,谁才懒得会去关注。
解救了重阳宫的危难之后,尹治平事了拂衣去,又再次消失了。但这回他没消失太久,只过了没几日他便又再现身江湖。这一回,他的身边另多了一名绝色天姿的美貌女子,有人认得那是古墓派的掌门小龙女。他们行游江湖,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
但一年多后,他们又复再次消失。这一回便就此沉寂,到现在已是整整十年过去,却再未有人见过他们的踪迹,听说过他们的消息。有人说,他们已退隐江湖,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隐居了,从此再不问江湖中事。
这一回蒙古再次南侵,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尹治平只要稍为有心,自然便会留意听说到。但直到现在,尹治平却是并未现身襄阳,出现在这一次的英雄大会上。似乎,他确实退隐江湖了。(未完待续。。)
第九十七章 神雕重剑
英雄大会之后一个多月后,蒙古大军开拔到了襄阳,又一场襄阳大战打响。
蒙哥根本没有什么试探之举,大军抵达襄阳,扎营妥当,休整三日后,攻城战一开始,他立即便命人发动了猛烈的攻击,想要以最快速度攻破襄阳,拿下这块啃了多年仍就难于啃动的骨头。
从高高的襄阳城头望下去,但见蒙古兵漫山遍野,一眼都望不到尽头。蒙古大军曾数次围攻襄阳,但军容之盛,兵力之强,却以这次为最。幸赖郭靖当年曾久在蒙古军中,熟知蒙军攻城的诸般方略,又熟读当年岳飞所留下的兵法《武穆遗书》,早已有备,不论敌军如何用弓箭、用火器、用垒石、用云梯等攻城,他都调兵遣将,一一破解。
这日直战到日落西山,蒙古军已折了三千余人马,但兀自前仆后继,奋勇抢攻,杀声不绝。
襄阳城中除了精兵数万,尚有数十万百姓,人人都知道此城一破,无人得以幸存,因此丁壮之夫固然奋起执戈守城,便是妇孺老弱,也是担土递石,共抗强敌。一时城内城外杀声震天动地,空中羽箭来去,有似飞蝗。
郭靖手执长剑,在城头督师,黄蓉站在身旁相陪。其余黄药师、洪七公、一灯、老顽童等人分列左右,一起观战。瞧着漫山遍野,望不到尽头的蒙古兵以及城下前仆后继,奋勇攻城的蒙军士卒,各人都是眉头不展,深自担忧。只觉这一次襄阳想要守住。实在大为艰难。
忽听到城下蒙古兵齐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呼声自远而近,如潮水涌至。到后来几十万人齐声高呼,直如同天崩地裂一般。但见一根九旄大纛高高举起,铁骑拥卫下青伞黄盖,一彪人马锵锵驰近,却是大汗蒙哥临阵督战。
蒙古官兵见大汗亲至,士气大振。只见红旗招动,城下队伍分向左右,两个万人队冲上来急攻北门。这是大汗的扈驾亲兵,最是神锐之师。又是迄今从未出动过的生力军,人人要在大汗眼前建立功勋,数百架云梯纷纷竖立,蒙古兵将便如蚂蚁般爬向城头,攻势更复猛烈。
守城不能一味凭守,否则只是这般一味挨打,长久下去便难以持久,而且对守城的士气也会有所打击。最好的防守乃是进攻,所以守城战也需要时不时地出城反击一下。一来可以打断敌人的持续进攻。反攻过去后尽量摧毁敌人的攻城器具;二来时不时地反击,也可振奋守军士气,打击敌军士气。优秀的守将便需守中带攻,攻守结合。
郭靖熟读兵书。更在襄阳有着多年的守城经验,自然了解这一点。这时眼见蒙军在大汗现身督战之后,士气大振。蒙哥更是派出了他的亲兵万人队加入攻城之列,攻势又复猛烈。便知需要到了派人出城去厮杀一阵儿。打断敌人攻势,缓解城头压力的时候了。
想到此。郭靖便命人唤来杨过,向他交待一番,让他带五千兵马出城去冲杀一阵儿。
杨过领命下城而去,没过多久后,蒙军正面主攻的北门外瓮城的下方一片城墙忽然坍塌,露出一面城门宽阔的大小。杨过一马当先,率领五千兵马从这扇打破城墙的门户中杀出。
城门正被数十蒙古兵推着撞车猛烈撞击,自是轻易开启不得。这一段城墙是早就把里面的大半挖空所留下的暗门,就是为了预备给出城杀敌的兵马所留。从外面看去还是完好城墙,实际上里面只剩下薄薄一层,一撞即能撞破。为了不让攻城的哪个蒙古兵凑巧地撞来撞破,里面又以木排数层堆实。等到己方兵马出城时,先把木排挪开,然后撞破最后做掩饰的那一层城墙。
这暗门从外面看去毫无破绽,就跟别处城墙一样,正在攀爬城墙的蒙古兵哪里能料到此处藏了座暗门。当杨过率领兵马一马当兵从暗门杀出去时,立即就杀了蒙军一个措手不及。
杨过手持一把乌沉沉黑黝黝的黑色长剑,那剑根本都未开锋,两边剑锋都是钝口,剑尖更圆圆的似是个半球。说是一把剑,却也不过徒具剑形,看起来更像是根被烟火熏得乌黑的笨重烧火棍。但便是这么一把其貌不扬烧火棍也似的剑,在杨过的手里却是极具威力。
那暗门最后留下来做掩饰的一层墙砖便是他一剑轰破,激射而出的墙砖更是把正架在外面的一架云梯给打翻,正在附近的蒙古兵也被打到数十。有十数个都正中头上,被打得头破血流,大声惨叫,更有四、五个直接被激射的墙砖给砸死。
杨过一马当先地纵马跃出后,挥剑左右一扫,便又把左右两边正架着的两架云梯给直接扫断,云梯上正在奋勇攀爬的蒙古兵悉数大叫着摔了下来。
扫断两架云梯后,杨过毫不停留,纵马前出的同时,俯身挥剑一扫。但听得“当当砰砰”声不绝,十数名正在他马前的蒙古兵手中兵刃皆被扫得脱手飞出,直上半空。有握得紧的,更是连人都一起带得被扫飞了出去。还有得是虎口被震裂、手臂被震断,或是口吐鲜血,直接被震成了内伤。但无论如何,凡是挨着的,并无半个还能站立当场的。只一剑之下,立即便把他马前扫空出一大片。
他手中乌沉沉的黑剑横挥竖劈,招式大开大合,全无什么剑招章法,都只是十分简单的剑式。可剑招虽简单,却是威力无比,手下直无一合之敌。他那把黑剑过处,当真是挨着就死,碰着就亡。
一名蒙古千夫长见杨过厉害,自恃勇力,挥刀来斗。只接得一剑,便立即被劈得口吐鲜血,倒飞出去了数丈之外。好不容易挣扎爬起来后,瞧着杨过满是惊惧。那宋将手里持的虽然看起来是把剑,但却哪里是什么轻巧兵刃,根本是把重兵刃无疑,直比大刀重戟还犹重,怕不直有六、七十斤。再加上对方膂力又强,挥舞起来,哪里能挡得。
说起杨过的这把剑来,实是来历非凡,正是原书中他后来所得到的剑魔独孤求败遗留下来的那把玄铁重剑。整把剑共重八八六十四斤,挥舞起来,威猛异常,势不可挡。
自从杨过在终南山拜了尹治平为师后,他原本的命运早就已被改变,其后来的成长道路与人生经历跟原本的相比,可以说大相径庭。但可能是强大的故事惯性作怪,杨过还是在襄阳城外的桐柏山中遇到了那只神雕,然后到得了独孤求败的剑冢,得到了这一把玄铁重剑。
这件事是发生在尹治平重出江湖后的第二年。那年尹治平在嘉定的陆家别院将《九阳真经》传授给了杨过与史冰云离去后,杨过与郭芙过不多久便回返襄阳。之后有一次他到桐柏山中狩猎游玩之时,便在山中巧遇了那一只飞不起来的神雕,然后跟随神雕到得独孤求剑的剑冢,又得到了这个原本属于他的奇遇。
之后他在神雕的指导下,学会了“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重剑剑法。这十年习练下来,再加上他又得授了《九阳真经》,武功进境神速,早已是今非昔比。现如今他的武功,已是能跟郭靖、黄药师等绝顶高手持平。若是手持玄铁重剑这把神兵利器的话,有时还能小胜个一招半式。
不过他现在的心境却跟原书中不同,创不出来那十分厉害的“黯然**掌”。他现在掌法上的功夫,是直接跟郭靖学的“降龙十八掌”。(未完待续。。)
第九十八章 三绝剑 神雕侠 八思巴
杨过所率领的这五千兵马,乃是这些年来郭靖所亲自招募选练出来的精锐。其中更有不少皆是江湖好汉,武艺精强,远超寻常兵士。这时在杨过这位绝顶大高手的率领下,如一把利剑一般,在城下反复冲杀,毁梯杀敌,无人可挡。
蒙哥在远处督战的山头上望见城下情形,眼见杨过竟是猛不可挡,手下直无一合之敌,扬起马鞭指向杨过,向左右问道:“此人如此勇猛,可知是谁?”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蒙古人中虽未见得有这等兵法,可道理却也是十分懂得,早知打探敌方消息的重要性。何况这时的蒙古军中,汉人的降臣降将也是不少,还有一些眼见蒙古势大而投靠过去的武林败类,对中原武林的情形也十分了解。
此时听得大汗问起,即有人答道:“回禀大汗,此人姓杨名过,乃是郭靖的女婿,还是当年的全真教首座三绝剑尹治平的大弟子,在中原武林有个名号,叫做‘神雕侠’。”
杨过当年得了玄铁重剑,学会重剑剑法后,也曾带着独孤求败的那头大雕行走过几次江湖,故而也有了个跟原书一样的名号。至于尹治平的“三绝剑”之名,却是因为尹治平当年在重阳宫前斩杀赵志敬只用了三招。之后他与小龙女一起行走江湖,仗剑天涯,跟人动手打斗,从未出过三招以上。便是再厉害的高手,也只在他三招之内落败,故而渐渐有了这个“三绝剑”的名头。
“尹治平!”
蒙哥闻得尹治平之名。不由得咬牙切齿,他自然知道这人乃是当年在十万蒙古大军阵中刺杀了他兄弟忽必烈的那名南宋武林高手。他原本见得杨过勇猛。还有些爱才之心,这时听得杨过乃是尹治平的大弟子。不由得一同恨上。
蒙哥身旁一名身着白衣的僧人闻得“尹治平”之名,也是不由得面色一动,双眼中精光一闪。
这名白衣僧人正是金轮法王师弟、现任的蒙古国师八思巴。他望去只在三十余岁年纪,显得十分年轻,而且生得十分俊秀。身穿一件白色僧袍,脸上隐隐有宝光流动,如是明珠宝玉,自然生辉,望去便是一副得道高僧、有识大德的模样。单从卖相来看。金轮法王那个瘦高竿,脑门下陷像是顶着只碟子的形象,比起他这位师弟来,便要差了远远不止一筹。
蒙哥心中对尹治平咬牙切齿一阵儿,传令道:“有谁杀得那杨过,立赏黄金万两,官升三级!”
重赏之下,蒙古众官兵蜂拥向前,向杨过杀去。而蒙哥这次从西域等地所招揽来的武林好手以及中原武林投靠过去的那些武林败类。听得这般重赏之下也都一起上前。
但这些蒙古兵将杀到杨过身前,在杨过重剑挥舞之下,仍是无一合之敌,纷纷吐血倒飞出去。手中兵刃在与杨过的重剑相触之下。更是纷纷脱手,拿捏不住,满空乱飞。杨过挥剑而过之处。有如一股势不可阻的大浪,冲得蒙古兵将不断飞起倒退。死伤惨重。
当那些西域的武林好手、中原的武林败类等赶到时,终于稍阻杨过的势头。他们也不再尽是杨过的一合之敌。或多或少都还能跟杨过过得几招。可也就多撑几招而已,仍旧无人是杨过的对手,他们最终的下场也是同那些蒙古兵将一般吐血倒飞出去,或死或伤。
而杨过内力之充沛,气息之悠长,亦让他们万分惊讶。从杨过冲杀出来到现在,已有将近一个时辰,而杨过一直冲杀在最前面,没有半刻休息,手中挥舞的又是那般沉重的兵刃。可直到现在,杨过仍是勇猛异常,全无半点儿疲态。他们便是存着以多欺少打消耗战、车轮战的办法,仍是奈何不得杨过,被打得纷纷伤亡败退,还是无人能阻得住杨过。
杨过带五千精兵在城墙下反复冲杀,到这时已将城墙下的蒙古兵肃之一清,将其攻势打断。而蒙军畏他无敌之威势,竟也不敢再冲杀上前。杨过重剑一挥,指向远处山头上观战的大汗蒙哥,打马向其冲杀而去。沿途蒙古兵将纷纷阻拦,却仍是如遇大浪冲涌一般,无人能阻拦得住。
蒙哥瞧得杨过向他杀来,而下面兵将无人能挡,不由得面上色变,转向八思巴,叫道:“国师!”
“陛下勿忧!”八思巴自是明白蒙哥已心中生畏,安慰一声后,双腿一夹马腹,纵马向杨过而去。前面蒙古兵将见得国师上前,纷纷相让。
杨过正自奋勇杀敌,忽然眼前一空,但见前面的蒙古兵将不需他杀退、撕开,竟是主动让出了一条路来。
杨过不由微微一怔,正自迟疑间,但见蒙古兵将让出的那条道路上,一骑轻至。他定睛望去,见那马上骑士却是一名十分俊秀的白衣僧人,看上去年纪与他也是差相仿佛。
“杨居士有礼,小僧八思巴。”相隔三丈许远而立,八思巴十分有礼地先在马上向杨过合什行礼。
杨过却不认得八思巴,也不曾听过八思巴之名,只是打量了他一阵儿后,横剑一挥道:“你要拦我吗?”
八思巴颔首点头,接着却是话音一转,说道:“小僧当年曾远赴中原,欲寻令师一晤,可惜缘悭一面,未能得见。今日能在此得遇杨居士,实是缘份一场。”说罢一顿,接道:“我蒙古一统天下,乃是大势所趋,南朝积弱多年,现在不过是垂死挣扎。你们汉人有句话,叫作‘识时务者为俊杰’。杨居士现在若能弃剑归降,我愿在大汗面前说项,保你一场锦绣前程。”
他既放下了师兄金轮法王之仇,这时却也不提自己乃是金轮法王的师弟,更没说自己当年到大宋,是为了要向尹治平寻仇。
杨过听罢,凛然喝道:“杨某岂是见利忘义之辈?大和尚废话少说,咱们还是手底下见真章罢!”说罢挥剑一劈,一道沉重剑气从玄铁重剑上飞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