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清-第3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准确位置在哪儿,实在不行,哪儿也先打劫了再说。
十六一向是个办事劳靠的,早打探得一清二楚了,他询问四爷是不是私下动手,或者是明年动手。
四爷的意思,索性年三十动手,像人家那种私库,年三十防守应该是最低的吧
十六听了点了点头,另外还向四爷汇报了另一件事。
京城的另一家寺庙法源寺打算去西北地区开设分庙,所以,大概会在大年初一起身。
十六的意思是,据他打探所得,人家去开设分庙,虽然有一部分是人家西北地区的富绅乡亲捐钱,不过,也有部分是人家总部带去的。
虽然也不多,不过,肯定也不少就是了。
十六是想打这个主意,先抢一部分,毕竟,倘若是人家金库的黄金融掉再重造,那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没有这个来得快。
据十六所得,人家是用银票。
四爷则是觉得,搞太大不好,毕竟山里私库也是人家寺庙的,同时两家寺庙被抢。那是件多大的事啊。
只不过,四爷只是觉得奇怪,为何要去西北建分庙。理论上讲,为了香火的延续,怎么着也是去江南地区,湖广地区比较好吧
哪儿富裕,人们也乐意掏银子不是
四爷感觉怪怪的,帝王总是多疑的,因此。便让人去盯着,省得人家和尚和西北的敌方勾结在一起,搞出大事来。可就不好了。
四爷的意思是,倘若人家真和西藏的谁谁谁有来往,立即拿到证据,然后格杀无论。
而人家山上那个私库房。则在年三十晚动手了。
这个年。由于西北的战况注定是个平静的而又压抑的。
而到了大年初三,首先是圆明园里传来消息,昨天晚上,年贵妃过世了。
年三十那天,据圆明园传来的消息是,年氏身体好了些,起来用了半碗燕窝粥。
沈琳那时候就想着,会不会是回光返照啥的。
毕竟历史上的年氏也好。年羹尧也好,早就是死得不要死了。
年氏在历史上。可是比皇后和十三死得要早很多的。
年氏一死,年羹尧也倒台了。
那现在,年羹尧一死,带走妹妹,好像也有可能的吧
而现在自己所处的,也不知道哪儿出了偏差,年氏还没死,只不过,身体一直都不好。
因此,哪天突然说年氏没了,沈琳也不会意外,只会感觉岁月无情,也只会感慨,相熟的人又少了一个。
四爷也在一边说,等年初三去看看她,省得她一人在圆明园里孤单。
沈琳也说道,四爷去了,把两个小的也捎上,有孩子的欢笑笑语,对年氏的病情也好。
四爷听了点了点头。
而且年氏对两个孩子也是不错的,怎么着也让两个孩子见她最后一面。
可哪里知道,这边四爷还没动身,那边,年氏便去了。
年氏的棺椁自然是要抬回宫的,圆明园那边有人在替年氏收拾,舒穆禄氏也忙碌了起来。
舒穆禄氏把御膳房,还有照顾那些老弱病疾的活计交给了沈琳。
年氏贵为贵妃,而且人家兄长是为国捐躯,再加上,据说四爷有可能会追封为皇贵妃,所以,三品以上命妇还是必须得来哭丧的。
这些人里,你也不可能不保证人家没有老弱病疾。
其实每次宫里有这种事,总会让几个老弱病疾的也跟着去。
虽然沈琳是挺想和人家说,你们家有老弱病残的,索性就在家里的佛堂哭,为逝者祈祷好了。
可这是宫里一向的规矩,沈琳也不敢说什么。
因此,只能尽自己的力量,让那些人稍微舒服些。
一来是姜汤红枣红糖茶备得足足的,二来是让太医随时在这儿备命,至于一些救命的良药也备着,万一有人需要呢。
第三则是让人多准备些汤汤水水的,比方说面条啦,粥水了诸如此类的。
年氏虽然被追封为皇贵妃,不过,毕竟不是皇后。
因此,四爷也是每天到了下,然后便去处理政务去了。
现在西北也好,或者别的地方也好,都有重要事,特别是西北,基本是一天三四封急报的。
有西南将领的,也有在西北军中一些贵族王公的,至于弘昼,自从上次发了封给四爷的信之后,就再也没有了,也不知道在忙什么,四爷那叫一个郁闷啊
而沈琳对于这一切自然是不知道的,她在心里为年氏感到婉惜。
虽然人死了啥也不知道,只不过,四爷连面子情,场面活也不愿意做,这得多无情。
以前自己有想过,四爷是不是最喜欢的是自己,毕竟怎么说,自己孩子是生最多的。
倘若不喜欢自己,也不会来碰自己,也不会让自己生下这么多孩子的。
可有的时候又会想,有可能就是因为自己出身民间,所以,皇后允许,再加上自己的身体又容易受孕,或者说,自己每次怀孕的时机又比较好呢
年纪越大,越爱回忆一些有的没的。
扎拉芬和宋氏以为沈琳是感慨年氏的过世。
宋氏还劝沈琳,其实死对年氏来说有可能更加是种解脱。
毕竟这么多年来吃着药,别的女人身上都是脂米分味,可她呢,她的宫里就是股药味,至于她本人更加不用说了,那就是个药人了。
把药当一日三餐似的,你说这做人还有啥意思。
有些事,沈琳也不方便对宋氏说,总不能说,我不是难过年氏过世,而是难过四爷的薄情吗
沈琳属于比较想得开的人,要不然,也不会这些年来一直傻乐了。
也就感慨了几天,年氏这边棺椁送出,那边她就又复活过来了。
毕竟星德也好,永琸也好,又要出使南洋了,至于南嘉公主,沈琳也有去询问过,是否要回去一趟。
南嘉的意思是她想回去一下,然后问下她的父王,顺便把女婿也带去看看。
虽然二人没成亲,不过,四爷的圣旨已下,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了。未完待续。。
ps: 感谢fleshsa,猫小泰,伊尔芙的两张月票,感谢云块,幽幽无优的月票,么么哒
☆、第六百七十五章 母子
过完年之后,京城一直很忙碌,首先是年氏的葬事。
这边忙碌完了,大家赶紧准备海运的事。
这边还在准备呢,那边就传来了,据说,太行山那边,有大批的盗匪出没,和原来哪儿的土匪是大打出手,据说是死伤无数,哪儿的官府可头疼了,已经向京城汇报了。
对于这切,沈琳自然是听说了,觉得以前好像是听说过太行山哪儿土匪是多,不过,盗匪是怎么回事
毕竟据说人家盗匪可是骑着马,而且个个武功高强。
沈琳在听宫里的人瞎聊的时候就感觉,怎么像是行家出手呢
也不知道是不是弘昼,毕竟,曾经自己和弘昼有说过,倘若哪天军需不够,你抢劫太行山的那种强盗啊啥的,一来算是为民除害,二来,也能增加点军需。
这弘昼一向是最最听自己话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去干这活计了,沈琳不由得为自己儿子担心起来。
之所以沈琳会这么说,也是有原因的。
想当初弘昼刚从漕帮回来,然后说起太行山的事。
据昼所说,人家其实就是原来的山民,只不过,日子过不下去了,然后跑山上去,然后开始打劫过往商人。
人家打劫的时候也是有瞧过的,倘若你请了镖局的人,或者人数比较多,人家就也不会来抢,就只抢些过往的小商人啥的。
太行山上真正比较大的土匪也就两户,据说各拉起了山旗。不过,只要你给了孝敬的银子,人家也是会放行的。
有些商人每年来往比较多。所以,那时候弘昼说了,你们干嘛不给年费呢
比方说几户人家商量好,咱给个团购价格,优惠又划算,以后第二年还要过,再续费再打个折扣。怎么着也是老客户不是
然后让人家给你们个切口和旗子,到时候凭切口和旗子能行于太行山。
人家商人一听也对,因此几家商家联合起来。和人家太行山上的土匪去谈了。
还别说,一谈就成,人家土匪还爽快的给了个大折扣。
倘若不知道弘昼是根正苗红的阿哥,不会和人家土匪混一起。人家真心要怀疑这货是不是太行山下来的土匪。
因此。沈琳才会有这么一着,你想啊,人家这些年吃了这么多的孝敬,和土皇帝似的,不就有很多的银子么。
沈琳应该说猜到了大概,只不过,没猜到的是,主使人是谁罢了。
不过。反正都是她的熟人,又是父子。其实也没差。
而应该说,人家寺庙自从知道他们的私库被盗后,是十分惊奇的。
他们一向行动谨慎,每次只拉十箱的黄金,其实严格来说并不显眼。
而且交接分三批人,每批人都不知下一站是运去哪儿的。
至于交接的切口,也只有一个和尚知道,那么,会是谁呢
而且那个山洞外面,也是布置了五行八卦阵法的。
他们也有派人去看过,一看就知道,那是熟人所为。
佛门寺庙那肯定也是有出过叛徒的。
因此,人家寺庙的人还真没感觉是朝庭所为,毕竟谁会想到朝庭会干这种事啊,要知道朝庭一向是光明正大的代表,是正义的化身
只不过,由于是私库,因此,他们也是只能暗中调查,光明正大的查,压根不可能。
要不然,到时候朝庭问起来,你们怎么回答。
倒不为别的,万一朝庭说,你们收了这么多金银是想干嘛
难道是想造反
倘若是米粮,咱倒有借口解释说,咱为了以后万一有饥荒,可以人百姓赈灾,银子还真不好说。
因此人家追查的时候,也只能说是遇马匪盗匪一类的。
严格来说,四爷让人偷运人家寺庙私库的黄金,还是很成功的,虽然不算太多,但也有十万两黄金,四爷算了算,只要弘昼哪儿不搞太夸张的战役,明年大清每个地儿都有灾难,基本能够撑一段时间。
你说这孩子怎么脾气这么暴躁呢,以前也没见沈琳和年氏关系有多好,有多和善啊,怎么就为了年羹尧,就冲了呢
而这次星德和永琸搞海运,四爷也安排了几个人手过去,主要是看看南嘉到底是怎么回事。
交给永琸吧,四爷也不放心,毕竟,把南嘉指给人家妻弟了,天知道永琸到时候会不会据实以报。
至于星德,四爷更加不放心了。
星德属于那种循规蹈矩的孩子,让他干这种比较有冒险的事儿,四爷是真怕他干不好,反而没了性命,或者是走漏了风声。
不过,四爷也有和星德说过,这次,他有叫几个人是干秘密事情的,给了二人令牌,倘若二人拿了令牌上门找他,那就是要人给人,要银给银。
星德是个乖孩子,自然听了点点头。
不过,星德回家就和媳妇说起这件事来了,他总感觉有点怪怪的。
有些事,四爷也不会扎拉芬说,扎拉芬则和星德说了,“这事儿你也不要和别人说,万一人家执行的是朝庭机密呢你心里清楚就行,哪怕是永琸也不要说,咱和永琸毕竟是不一样的。”
星德一听,也对,而且海运的事,自己是付总责的,万一真有事,也是自己背。
夫妻俩对于别的事都是一致,只不过对于他们长子是否要出海运,夫妻二人是持相反的。
扎拉芬自然是反对的,你说男人去了,她就提心吊胆,现在儿子也要去,帮忙,怎么可以,万一有个啥事,别人是没男人,或者没儿子。
她是同时没有好么
虽然她贵为固伦公主,可也受不了同时失去至亲的痛苦啊。
至于星德则是觉得,长子以后是要承担家业的。
毕竟,他身为固伦公主的嫡长子,那是一出生就有爵位了的,那么,为国出份力很应该啊。
而且拼前程本来就应该趁年轻,你说成了亲,有了家庭的拖累,还玩什么呀。
像自己,也是多么的希望像弘昼那样啊,为乌拉那拉家族争光,可问题是,自己现在敢提么
就算自己搞定了媳妇,还有岳父大人哪儿呢,星德敢想像,只要自己敢声张,岳父大人绝对会用眼刀子射死自己,另外,还会用道德绑架自己未完待续。。
ps: 感谢yili的平安符,感谢哔嘟的两张月票,感谢yili的月票,么么哒
☆、第六百七十六章 另一个消息
四爷能做的可多了,比方说让乌拉那拉家族的所有成员来说服自己。来,弘昼帮他们开拓了一定的商机,特别是弘昼提拔起来的一些新晋商家。
因此,他们捐粮,捐银捐药极为的热情。
他们捐了,那些老牌世家敢不捐
皇帝在上头盯着呢。
大家都不捐那是没事,倘若有一人捐了,你不捐,那就是你品行有亏了。
这年头的商人,最是介意名声了。
因此,个个都捐了不少。
所以,严格说来,自从弘昼开战后,物资也好,医药方面也好,还真不处么缺。
而那个跟着和尚去西北的探子却带回来了另一个消息。未完待续。。
ps: 感谢delialiao的两张月票,感谢15611783115,荷茶淡然的月票,么么哒
☆、第六百七十七章 防腐问题
那个和尚进的曾经是年羹尧在西北的府第。这种东西其实也挺多的,最理想的,自然是汤圆,麻球一类的。
不过,最要紧的还是一个问题,那就是储藏。
一是容易坏,二么则是大家都知道糯米食热的时候自然是香甜可口,可是冷掉,先不说口感,也是比较难入嘴的,感觉像和吃蜡烛也没啥分别。
因此,沈琳则觉得,咱先不要管口感了,在战场上,能填饱是最重要的,先搞防腐问题。
其实像肉干,风干的肉干,垫饥自然是最好的,可问题是,这个成本实在是太大了,毕竟几十万人的军队,一打,每个人都配备到,压根不可能。
你要考虑到战士的需要,也得考虑到银子的问题。
因此,沈琳便和自己铺子的人说了,这件事,你们必须得好好琢磨琢磨,咱时间也不用太长,最好是能保存三到四个月的。
虽然十天半个月对你们来说不难,可总不能把你们打包去战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