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腹黑丞相的宠妻 >

第182部分

腹黑丞相的宠妻-第182部分

小说: 腹黑丞相的宠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愿地与那新寡的荣昌公主再结连理,他的小命岂不是保住了?他主子会不会一时高兴什么都赏了他,他聂子陵从此可以扬眉吐气光宗耀祖?

    想多了,聂子陵有点不太含蓄地笑了,他这憨厚,不,可以称得上傻笑的样子让景元帝心中的疑惑更重,然而,他却不能问,只是补充道:“朕虽答应了两国和亲,但聂大人也瞧见了,荣昌公主的驸马才过世数日,尸骨昨日才下葬,她还未自悲伤中缓过来。朕若是立刻下旨将她指给大帝,恐怕不大合适,她一时未必会答应,恐怕还会赌气要为亡夫守节。何况,驸马早逝,本就不吉利,若是贸然再嫁大帝,后果朕也不敢想象。”

    东兴皇帝绕了一个大圈子分析了这些利弊,聂子陵心情好,便顺着他问道:“那陛下的意思是……”

    “朕思前想后,愿大帝能信守承诺,切勿操之过急,待荣昌公主自悲痛中恢复再提和亲一事。”景元帝说完,见聂子陵眉头蹙紧,似乎不大相信,便忙下了定心丸,提笔疾书道:“朕先拟下允婚书,派人送往大秦京城长安,难道聂大人还会怀疑朕与大秦结秦晋之好的诚意?”

    每个帝王天生自带的威严,哪怕才受到威胁不得不妥协,气场也丝毫未减,聂子陵自然没能抵挡景元帝的气势,见事儿办成了,他跟他主子一样,什么都好说。忙笑容满面地拱手行礼道:“陛下言重了……”

    晚点操办婚事就晚点操办吧,有了东兴皇帝的许诺,荣昌公主基本上算是他家主子的人了,急什么?睡也睡过了,也不新鲜了,他家主子也不能没人性地马上就要抢人过门啊!这不人家荣昌公主才死了驸马吗?抢新寡妇过门伺候他一辈子,这不是两国外交问题,这是禽兽不如的行径啊!

    分析了一阵,聂子陵万分肯定,他主子想必也不会如此糊涂,爱荣昌公主还来不及呢,见她哭都受不了,还能让自己再被她恨?依照荣昌公主传说中的暴脾气,要是她听闻此事心里不痛快,想不开出了意外,谁担待得起?

    左思右想,婚书拿到手就够了,也别逼得太紧,让他家主子心爱的妻先缓一缓,让他家主子也缓一缓,不就是饭菜在锅里眼巴巴地看着不能吃不能闻不能说吗,以他家主子的定力,绝不在话下。

    聂子陵想得没错,拿到他带回来的婚书许诺,他主子长久以来未曾笑过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欢颜,足以令山河变色的美貌谁都扛不住。

    男人望着那盖有东兴皇帝大印和亲笔书下的几列许婚之词,明知他老丈人有拖延之意,他却还是恨不得即刻飞进皇宫,将这婚书拿给他的妻看,告诉她,小疯子,上一次是你请婚嫁给我,这一次该我求婚于你了。你可高兴?也如我这般欣喜若狂?

    ------题外话------

    圣诞小剧场】

    流氓:(撩人状抛媚眼)饭在锅里,我在榻上,小心肝儿你在何方?

    小白:(左右张望,茫然无辜)小……心肝儿?赫?在哪里?在哪里?

    心肝:(拔剑砍向床榻)不、要、脸!看剑!

    韩晔:(捂住小白眼睛)血溅三尺,非礼勿视,丫丫,平安夜,圣诞节,麋鹿代表我的心……

 第244章

    什么允婚书,还是两国之间的秘密婚约,根本不曾公诸于众,这种拙劣的缓兵之计谁都明白,依照西秦如今的国力,这等同敷衍的婚书应该让他们越发恼怒才是。若西秦有心对付东兴,这允婚书还将成为绝好的发兵理由,足以对东兴的怠慢反咬一口。

    东兴皇帝看似妥协的一招,实际却是拿整个东兴来做试探,他就是要看看西秦打的什么主意,无论东兴是否有外藩之祸,他不会轻易对西秦妥协。要娶他女儿,就耐心等着,他的女儿并非政治的工具,不会轻易许嫁。若是不愿等,那就把真面目撕开,来一场混战。

    自欣喜若狂里缓过劲来,男人觉得他的老丈人此举有些出乎意料,他虽然迫不得已需要一个让他安心的允诺,可他老丈人显然被别的什么刺激着,抱着近乎玉石俱焚的心态来应对大秦的逼迫。

    这不是个好兆头。

    “主子,既然允婚书已经拿到了,是否启程回国准备婚事?”聂子陵一直在旁观察着男人的神色,决定不给专拍马屁的桂九任何机会,抢先开口道。

    桂九是暗卫,在西秦时轻易不会露面,因此来东兴后连容貌与名字都不曾变过,也不怕别人认出来。他也不跟聂子陵抢功,很低调地一言未发,静待他主子反应。

    男人摇摇头,却并非是对着聂子陵,婚事也许是定下了,也许会横生枝节,这些都要很久以后才能知晓。目前,他对韩晔父子不甚放心,而韩晔对他的妻的态度也十分可疑,爱得那么深,却疏离得那般莫名其妙,还有那个被他陷害而犯下死罪无可辩驳的墨誉,又是什么来头,这所有谜团兴许会在近日得到解答。

    任何事的发生都不可能无缘无故,而他误打误撞中兴许毁了一些人苦心经营的阴谋,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很久后,聂子陵才等到男人的答复:“东兴皇帝让你将这婚书快马加鞭送给朕,你便命人照做。只是既然大秦答应东兴在必要之时予以援手,那么,你作为东兴使者,也该留下做个人质。两国相交,素来空口无凭,拿人命押在这,彼此也该放心许多。”

    言毕,男人又瞥了聂子陵一眼:“自然,若是要做人质,你的分量还不够,依仗河内聂家的威望,聊胜于无罢了。”

    聂子陵头顶炸开一朵朵白花,被他主子刺激得恨不得一头撞死,做人质都不够格,这就是他聂子陵的处境啊!羞愤不已还得说是,聂子陵强颜欢笑着退下,余光瞥见马屁精桂九在偷笑,心里更是泪流满面,恨死了远在长安的薄相。

    想他聂子陵二十啷当岁,当个宫廷御厨多好啊,偏把自己折腾到这人生地不熟的蛮夷之地,不说别的,就说东兴的菜肴,他一点都吃不惯!东兴的气候他也一点都不喜欢,冬天湿冷湿冷的,一直冷到骨子里去……

    倘若东兴皇帝一个不高兴,或者他主子一个不如意,倒霉的都可能是他聂子陵。这颗项上人头就眼睁睁地悬在城楼上,他自己是半点摘下来的权力都没了。

    身为暗卫,心理素质自然要好,哪怕聂子陵流了无数的宽面泪,眼神戚戚哀哀要死要活,桂九还是笑嘻嘻的,试探着问道:“主子这是舍不得婧公主吧?婧公主自小在宫里长大,比不得平民百姓会受苦,加上司徒皇后如此厉害,哪能让婧公主受委屈?她心里头爱着主子,伤心是在所难免的,但时日一久自然也就淡了,那时主子与婧公主再续前缘,也就皆大欢喜了。”

    说是如此说,句句也都在男人心里,可到底是隔靴搔痒,并不能解男人心头之忧,他不再去想这些,转移注意力道:“晋阳王这会儿该进城了,盯紧他们,还有韩晔,朕要知晓他们所有的动静。”

    ……

    打着外藩晋阳王旗号的队列,齐齐整整地自北边官道而来,在马蹄踏上盛京界碑的那一刻,晋阳王仰面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久违了的属于江南的味道。

    聂子陵在长安呆习惯了,因而不喜欢盛京的气候,可若是他经历过大西北风刀霜剑的逼迫,怕会爱上江南冬日里这绵长而不剧烈的冷。

    冷。湿冷。却没有携着风沙一直灌到咽喉处的干涩。

    晋阳王身上裹着厚重的大氅,并未显得臃肿,他高踞马上,腰背挺直,是边将独有的气势,硬朗而坚韧,被八百里大西北的风沙吹就而成的挺拔姿态。

    一路行来,沿途的风景早已并非记忆中的模样,一晃十八年过去,山水本无情,谁还记得当初的翩翩少年?

    驱马跟在晋阳王身后的是他的第三子,韩北。与百里婧同岁。他从未下过江南,脸上还带着对江南的草木十足的好奇心,也并不像韩晔一直以来的沉敛自持,他的喜怒形于色,张狂且随性。

    远远的,看到了城门处有人列队相迎,韩北盯着那些人的官服瞧了瞧,随即愤然不满道:“父王,您驻守边塞,劳苦功高,数月前又剿灭了突厥之祸,十八年来第一次回京述职,皇帝居然没有亲自来迎,实在可恶!”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何况并未出宫相迎此等小事?这般大逆不道的言辞,若是被人听见,定然要酿成大祸。

    然而,晋阳王却没有训斥韩北,仿佛他说的都是对的,身下的坐骑也不曾止步,以完全平静的面色前行。韩北见他父王如此,也不好再说什么,讪讪地闭了嘴。

    由于近日国事繁杂,实在不宜再弄戏文歌舞,掌仪司的差事异常清闲,黎戍倒乐得自在,却不想他家老不死的见不得他悠哉,偏命令他来此迎接晋阳王回京。

    夹在一群老臣里头,认得的不认得的,叽叽喳喳嘀嘀咕咕,烦透了。黎戍实在不愿呆在这儿,想走吧,又怕他家老不死的找他麻烦,不知等了多久,等得他都连连打哈欠了,有人兴奋地低呼了一声:“来了,来了!”

    人人都随着这声呼喊抬头望去,隔得有些远,黎戍的眼睛没那么好使,只看到远处一队人马,模样是半点都瞧不清的。从马蹄踏出的声响和风口刮来的烟尘看,晋阳王回京并没有带多少人,也不见紧张驱驰,马儿不快不慢地前行,倒钓足了他们的胃口。

    黎戍忽然有了兴趣,落驸马韩晔的模样品相都属上上乘,整个盛京城乃至整个大兴国无人能出其右。听说韩家个个都是美男子,晋阳王想必也不会差,兴许比韩晔还要长得好些。

    若是公务上要等待再等待,黎戍肯定不耐烦,然而,若是在别的事情上等待,他倒觉得颇有兴味。队列越走越近,黎戍在人群里探头探脑,不肯放过一点窥探美色的机会,把前面的老臣给挤得一个趔趄,回头不满道:“黎公子,你这是急什么?晋阳王可认不得你啊!”

    当然,他说得是实话,晋阳王当年离开盛京城,他才多大,屁都不晓得。黎戍面上笑嘻嘻,心里却笑骂,晋阳王是不认得他这个无名小辈,但时隔十八年,他老人家也未必就认得这些老家伙们吧?岁月不饶人,他从孩童长到如今的年纪,他们这些老家伙难道还指望自己跟十八年一样年轻容颜不改?

    再长的路,也总是要走到头的,本是满腔兴奋的黎戍在近距离看到晋阳王的第一眼,不由地张大了嘴巴,这……这就是传说中的晋阳王?

    黎戍算了算,晋阳王的年纪不会比他家老不死的大,也许,还要再年轻些,然而……晋阳王已满头银发。黎戍的眉头拧成了疙瘩,心道兴许晋阳王是少白头,但似乎又不大像,少白头应该是家族传统,他倒不见韩晔有白发啊。

    黎戍有些恶趣味,不看旁处,只盯着那束起的白发瞧着……他真的不曾找见一丝黑色,便又将视线移到晋阳王脸上,想不明白这个藩王才刚过不惑之年,为何竟已老成这样。

    不过,看到晋阳王的脸,黎戍却更觉不是滋味。传说中的英俊,还在,与韩晔长相有几分相似,只是多了不少历经沧桑风雨的沉敛厚重。从这张迷惑人心的俊脸上,可以想见年轻时候的晋阳王何等风姿绰约不可方物。

    然而,黎戍有些寻常男子没有的细腻心思,两相对比之下,他想着,发色不比人脸,人脸的苍老与岁月有关,而发色却不然,听说极度的悲怆和痛楚能使人一夜白头。晋阳王人未老,发先白,其中定有缘由。

    就在黎戍盯着晋阳王的脸,想着种种白发的因由时,忽然一道冰冷的视线朝他扫过来,黎戍结结实实地打了个哆嗦,两股颤颤,几乎要在那凌厉的锋芒中给他跪下。

    黎戍忙低下头去,再不敢对晋阳王放肆,作为整个大兴国唯一的外姓藩王,晋阳王韩幸岂能容人亵渎?若是他当场要腕掉黎戍的眼睛,他也只得乖乖地将眼睛献上,敢有二话才怪。

    幸而周围那些老家伙们解了黎戍的围,他家老不死的尤其是活络的第一人,殷勤地报上自己的名姓,其他人也照做,随后便转达了景元帝的意思,说已在宫中设宴为晋阳王接风洗尘。

    待晋阳王的人马入了城门,他们一行人上马车、乘轿子或引路或跟在后面,黎戍才得以稍稍松了口气,在额头上抹了把汗。

    太邪门儿了,怎么才被瞪了一眼,他就被晋阳王的气场吓成这样?

    可见平日里落驸马韩晔太温柔了,哪里有他父王一半的威严?那些老家伙对晋阳王那般殷勤客气,黎戍都要怀疑他们是不是也如他一样被吓着了呢。若不是,他们何必如斯忌惮韩家?

    再厉害的藩王终究也只是藩王,不过是镇守边关罢了,即便晋阳王娶了玥长公主为王妃,可妹夫到底比不得陛下的亲兄弟啊!

    黎戍兀自想了许多,也没人可商量,司徒赫几日未见着了,连婧小白昨儿个闹翻了天他都未曾露面,平日里听到风声早该飞过来了,这可不大正常,也不知他去了哪儿。

    黎戍是个俗人,大俗人,朝堂之事他没兴趣,也不愿去想谁与谁的恩怨是非,可近来总觉得心情低落,也不知是为谁这般不痛不快。

    因晋阳王常年镇守边关,边将长久以来都很能得到百姓的拥戴,因此,听闻晋阳王回京述职,盛京街面上的百姓们夹道相迎,那场面倒不亚于司徒家的将军们打了胜仗归来的情景。

    晋阳王韩幸全程面无表情,即便是面对盛京热情的百姓们,他好似已不会笑。韩北的脸上却掩盖不住少年的兴奋,这是一个全然陌生的世界,所有人的着装、表情,甚至是脸上的水润光泽皱纹都与北郡府的百姓们不同。

    姑娘是水灵灵的,那小脸白皙娇嫩得似乎能掐得出水来。商贩们摆的摊子卖的小物件,哪怕是菜市场的菜种都与北郡府不同。北郡府贫瘠而苦楚,江南富庶且养人。

    韩北心道,难怪父亲想要回江南,难怪戏文里总唱着江南好,待他亲眼瞧见这里的别样风韵,倒暗暗恨起他大哥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