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万事如易 >

第207部分

万事如易-第207部分

小说: 万事如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薛瑾寻是个最没主见的。扭扭捏捏不说话,也不知到底是想去还是不想去,后来薛睿过来,才一句话拍板,四个人一起过桥,跟着人流,往南岸看比武去了。

    ***

    每三年一回的双阳会,头一日都要鸣鼓。河岸上摆着十二座巨鼓,百十个年轻力壮的鼓手围着,挥着臂膀擂起来。轰隆隆堪比春雷鸣耳,这是告知来赴会的各路人士,双阳会已经开始,可以显露身手了。

    面朝着春澜河,矗立着一幢三层高低的琼宇楼,上上下下坐满了这京城中的贵胄,茶座酒案摆了不知几席,最尊贵的要数三楼上的几位皇子爷们,高高在上,视野奇佳。一低头便能将这春澜河上的半片春光尽收眼底。

    又是三年,够资格坐在这里的皇子多了几位,嘉王和宁王都已成年之龄,早就出宫建府,此前就与逢过两次双阳会,八皇子刘鸩尚未封王。三年前也坐过一次琼宇楼,而刘昙、刘翼因为年弱,这是第一次在双阳会上露面。

    百余年来,双阳会广纳天下文武志士,但凡有一技之长,皆可在此一试身手,并摆七七四十九日擂台,文笔武选,不拘一格,当中的重头之重,有南北十八家大易馆派易师参与的斗易,有二十三间武馆并六家镖局派武师参与的大武斗,再就是各路文人骚客聚首的百文斗。

    虽都是选拔人才,但比较起文武科举和大衍试这类大试,双阳会的门槛显然放宽,文人不必通过乡试省试,易客不必持有易师的书信举荐,便可有机会扬名立万,且前后最大的不同在于,一个重“考”,一个重“比”,两者不相冲突。

    自然就有参加了科举大衍的考生,赶在大试放榜之前,先来双阳会上一较长短,又是一个博名获利的好机会。

    而前来观会的贵胄权富们,心思则是不同,没准今日入眼,请入幕中的哪一个无名之辈,明天就成了进士老爷,易师先生。

    但这些都不是双阳会长盛不衰的缘故,究其根底,双阳会的真正意义,实则是大安历代在位者,对于未来继承人的一次考校,龙生九子,但最终能成真龙的只有一位,“为国者,以知人善任为先”,这是大安朝开国明君安武帝留下的一句圣训,后世子孙莫逆。

    所以双阳会真正的“主角”们,不是擂台上心怀大志的豪杰,而是这琼宇楼上勾心斗角的龙子。

    ***

    作为兄长,嘉王和宁王各占了二楼观望台上视野最好的两处,相邻坐着,楼宇下方的擂台上,今日开场的是大武斗,武人两两对决,十八般兵器任取,上了台子,先报上名号,一拱手便是拳脚相向,刀剑无眼。

    “好!这剑使得好!”

    “好武艺!”

    河岸上人声沸沸,附近厚厚围了几层看热闹的百姓,兴奋异常,不少探子也混在其中,只等着台子上有好手打眼,以便帮主子们打听来路。

    遵照真宗训示,凡出席双阳会的皇子,身旁仅设两席,一乾一坤,或为谋士,或为易客,不可为司天监中易师,不可为朝中文臣。

    是故每位皇子身边,在场除了端茶奉水的奴婢,一名侍卫,就只有两人可以献计的。

    嘉王刘思手里把玩着一枚太极玉锁扣,不知第几次扭头看向刘灏身旁坐的那名覆着面纱,看不清样貌的年轻女子。

    刘灏品了一口茶,转过脸看着刘思,打趣道:“四哥怎么不看擂台,一直往我这边瞅什么?”

    嘉王被他逮个正着,也不尴尬,干脆试探地问道:“七弟这坤席上请的是哪一家的小姐,我看着总有些眼熟。”

    刘灏哈哈一笑,“我还想向四哥打听,你同席这两位,一位明德先生是我认得的,他的文章我每逢必会拜读,甚为钦佩,这次本来有心邀约,却被四哥抢了先。至于这位夫人,看起来却不像京城人士,不知四哥打哪儿请来。”

    刘思先听他恭维乾席,便有些自得,再听他询问坤席,便没遮掩,伸手一引右席,介绍道:“这位是北府文辰家的晴夫人,第六代的密字传人。”

    短短两句介绍,便显坤席不凡,众所周知,南有夏江,北有文辰,这两姓易学世家显赫,百年前各自出了一位易子,独创一门奇术,各领风骚。

    那位年纪三旬上下的“晴夫人”听到刘思介绍,便起了身,不亢不卑地向刘灏施礼道:“见过宁王。”

    刘灏眯了眯眼睛,只是颔首回礼,未如刘思所料露出惊讶之色,便将目光重新转移到下面的比斗上。

    刘思有些没趣地坐直了身子,却忘记了要打探刘灏坤席上座的女子是谁。

    刘思另一边坐着八皇子刘鸩,刘灏另一边坐着九皇子刘昙,两人身边也各自坐有人陪,不说刘鸩如何,刘昙的坤席上,正是景尘的师妹,太一道的女修水筠。

    和其余乾坤席上的男女不同,水筠面前的桌上,摆放的不是笔墨纸张,亦不是命盘八卦,干净净仅有一只古旧的签筒,里面细细密密倒插了近百根漆黑的签条,不知是何材料所制。

    细心留意,便可发现,擂台上每换一人,她便会凝神观望,从签筒中抽出两支细长的黑签,掐指计算一番,约莫盏茶,再将黑签插入统中,摇晃打乱,下次再取。

    在座的都见惯了奇人,因此不怪,水筠的动作并不惹眼,加上她年纪轻轻,众人只当是刘昙请来凑数的,又岂知那一筒黑签的厉害!

    ***

    擂台下面人太多,薛睿和冯兆苗一左一右充当起护花使者,排开人群,护着余舒和薛小妹两个姑娘家挤到跟前,站了个好位置观看。

    台子上面打斗正到好看的时候,前头不痛不痒的,都是些花拳绣腿,就在刚刚有两个练家子对上了,一个使得九寸剑,一个用的弯背刀,你来我往,刀光剑影,好不痛快。

    余舒虽说不是头一回看到真刀真枪,但是没见过真人比武,作为一个外行人,很快就被糊弄的眼花缭乱,血气上涌,和冯兆苗一样,跟着一帮子看客呱呱鼓起掌,叫起好来。

    薛睿因为武功不差,对台子上的小打小闹并不入眼,注意力上移,望着琼宇楼上的丛丛人影,隐约可辨谁人是谁,暗暗算计着。

    刘昙的两席,一位是道子的同门师妹,据刘昙私下相告,是个身怀绝艺的,另外一位,则是薛睿出面请来的奇人。

    有这两人作陪,加上他暗中相助,虽不能保证能成这一次双阳会的最大赢家,但至少能让皇上另眼相看,不至于以为这个儿子在山门养病几年,就半点锐气全无。(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三百三十章 逃犯

    余舒一行四人在双阳会上玩了个痛快,快到日落,才意犹未尽的打道回府。

    晚饭是在忘机楼里吃的,余舒寻思着她明天不打算出门,饭后就让林福将这几天的帐拿来,翻了一翻,合算着大概没什么出入,就放回去了。

    冯兆苗早走一步,薛睿要先把余舒送回去,薛瑾寻自然也在车上,一路上余舒和薛睿聊起白天的事,薛瑾寻便安安静静地听着,或抿嘴一笑,从不插话。

    到赵慧家门口,余舒下了车,薛睿撩着窗子同她道别,又叮嘱她初四不必去太承司看榜,免得人多乱挤,他会差人先去看榜,再来通知她。

    余舒应承了,大衍试放榜的日子就定在双阳会期间,自初四起,每七日放一科,这头一科是易理,她自觉没什么希望考中这一门,就没什么热情亲自去看榜,就有劳薛睿了。

    余舒朝车子里的薛瑾寻摇摇手,笑眯眯地道了声再见,转身进了家门。

    薛睿拉上窗子重新坐好,一回头看到薛瑾寻一脸失落地看着车窗子,心思一转,便笑问她道:“你余姐姐人可好?”

    薛瑾寻拧着手指,因为不善表达,只是动作轻轻地点点头,便低下脑袋,不再说话。

    看她这样子,薛睿暗叹一声,声音又温和了一些,“你若喜欢同她一处,改日我们再约她出来玩,如何?”

    “嗯。”

    ***

    夜深,余舒两手枕着脑袋躺在床上,眉头有一点纠结,心里想着白天她在擂台下面看热闹,无意中往那幢琉璃盖顶的楼台上一望,竟是隐约看到了纪星璇的身影。

    不用说,如果那个真的是纪星璇,她必是陪着宁王来出席双阳会的。

    这就让余舒有些头疼了,那刘灏看起来不像是个色令智昏的。但是纪家出了那么大的事,他却还将纪星璇待在身边,出入这样重要的场合,不得不说是用了几分真情的。

    而纪星璇那样聪明的人,有这么一个后台能够仰仗,怎么会不善加利用。

    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余舒左想右想,总觉得她如今“有家有小”的。被这么一个死仇背后盯着,日子过的很不牢靠,不得不防着宵小。

    “看来要去供人院走一趟,花点钱挑个好身手的打手回来,往后一个人出门,得随身带着个护卫。”

    余舒自言自语着。很快就打定了主意明天出门采买,翻了个身子,裹裹被子,便睡了过去。

    ***

    余舒昨天看过账,林福原以为她今天不会来,谁知一大早他刚换了衣服下楼,就见余舒开了后头院门走进来。

    “姑娘?”

    “老林啊,早,”余舒朝这胖管事打了声招呼。看到他眼里疑惑,便指着楼上解释道:“我来拿点东西。”

    林福道:“您用了早饭吗?”

    “在路上吃过了,不用给我准备,我一会儿就走,你忙你的去。”

    余舒朝他摆摆手,便上了二楼,拿钥匙开门进了自己专用的那间屋,转进了侧旁的休息室里,从床底下拉出一个不大不小的箱子。抱到桌上打开。

    这箱子里头。装的是她的私房钱,有从纪家“讹”到的一打子银票。还有给人算卦赚来的一些零碎,虽然陆陆续续用了一些,但还剩下不少。

    她清点了一下,大概还剩有千余两的样子。

    余舒拿钱袋将零碎的银子装起来,又把几张银票折好,贴身放在衣兜里,只剩下两锭元宝看箱子。

    带足了钱,余舒又从后门走了,到街上雇了一顶灰皮轿子,指路让人抬着去城西的供人院。

    ***

    城南城北界限明显,一条横贯京城的乾元大道就分了贫富两边,城东城西也跟着有些不同。

    同样都在城西,往北一些的地方是一条街的字画绸缎铺子,而往南一些的地方就是闹市,街上嘈嘈杂杂的,乞丐也多,每条街上总能见到两三个。

    余舒喜欢认路,没有闷头坐轿子,挂着帘子一路瞧过去,正打量街边有什么没见过的小吃,可以买些带回去给余小修尝尝,就看到几个蓬头垢面的乞丐追着一个一瘸一拐的泥人从一条巷子里跑出来,横冲直撞,片刻间就冲到了街中间,刚好被她的轿子挡住去路,那个被追的泥人脚下不稳,一下子崴倒在地上,被后头追的人赶上来,扯住了头发扭打起来。

    轿夫被惊得停下来,被前头看热闹的人一堵,就过不去了。

    “混渣子,敢在咱们的地头上抢吃喝,揍死他!”

    “叫你抢、叫你抢,打不死你!”

    余舒的轿子走不了,只好看着这一幕,那挨打的泥人约莫是个男人,头发脏成一缕一缕的,衣衫褴褛,勉强挂在身上,他一只手有些怪异地抱着脑袋,并不还手,而是趁着别人打他,低头狼吞虎咽地啃着另外一只手里抓着的油鸡。

    不过很快那只鸡便被几个乞丐从他手里夺走,又一脚将他踹翻在地上,踩了几下,便骂咧咧地钻进了巷子里。

    那泥人一声不吭地,挣扎着从地面上爬起来,一抬头,和轿子里的余舒面对面了个正着。

    最先愣住的是那泥人,余舒反应也快,一看清楚对方胡子拉碴的脸上爬着的那道蜈蚣一样丑陋的伤疤,便将此人认了出来,当下吃惊地张了张嘴巴。

    这不是秋桂坊长青帮的那个副帮主,裘彪他们花钱雇去杀她灭口的那个“海哥”吗?!

    怎么裘彪毕青被斩首示众,此人不是应该在牢里关着吗?

    就在余舒惊疑不定时,那泥人慌慌张张倒退了几步,拖着半条瘸腿,逃似的钻进了身后的巷子。

    等到余舒回过神来,人已经跑远了。

    余舒着急地扒着窗子,想下轿子,追也不是,不追也不是。

    脑中一连串的问号冒出来——

    数月之前,裘彪毕青那对匪人在京城里撞见她,知道她没死,怕她揭穿他们和水匪里应外合,谋财害命之事,便对她痛下杀手,后来她请薛睿帮忙,将这一伙人绳之以法。

    而他们雇来的凶手,也就是那个“海哥”,因为伤了景尘的手,被余舒敲断了两根手指,送入牢狱。

    裘彪毕青被斩首,她清楚记得,那个海哥也因为行凶杀人,被判了十年牢狱,这才几个月,怎么人就跑出来了?

    难不成是逃狱?

    可是,看情形他在外面待的时日不短了,怎么她没听到一点风声,也没听薛睿告诉她人跑了呀?

    余舒越想越困惑,又不敢冒然一个人追过去,只能记下这段路,让轿夫赶紧抬她离开。

    ***

    一回生,二回熟,余舒一个人到供人院去,精挑细选了两个能打能扛的奴仆,花了四百两银子的高价把人领走,却没找上回出面接待薛睿的那名管事讨便宜。

    拿着卖身契,带着两个据说以前曾给一位戴罪的郎将公做过私兵的护卫,余舒出来供人院,轿子也不坐了,直接带着两个人,步行往返回之前见到“海哥”的那条街上。

    “小姐,咱们这是去哪儿?”

    “到前头去,我要抓个人,你们给我帮着点手。”余舒面色沉沉道,既然她知道人从牢里逃出来了,就不能这么放任着,一定得揪出来,免得夜长梦多。

    两名新上任的打手面面相觑一眼,因为在供人院被调‖教过,为了往后日子好过,谨记得听命行事,并没有再多嘴,亦步亦趋地跟在余舒身后,进了一条巷子。

    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