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食仙 >

第109部分

食仙-第109部分

小说: 食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概因为是贵族的原因吧,这位祁郎中没有作任何刁难,很快就办理好了相关手续。不过,在填写档案的时候,却遇到了一点儿难题。

因为档案里需要填写籍贯,但苏择是地球的,在这里有个毛的籍贯啊?

苏择没办法,只好用原先编造的说法搪塞。

祁郎中拿出一个卷宗翻了翻,说道:“苏大夫,您的资料确实如此,自幼被异人收养,不明籍贯……呃,既然您还不知道籍贯,那么就暂时挂到羽林外院吧,凡是不明籍贯的贵族,都是这样处理。等您认祖归宗之后,再来修正……您看这样可好?”

难道是羽林孤儿吗?这个苏择倒是知道的,汉朝时候就有这种孤儿院,出来的就是“羽林孤儿”。看来这个大汉帝国也继承这个传统。

苏择虽然觉得有些别扭,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也只好答应下来。

半小时后,苏择拿着礼部的批文出来了。

“苏大夫,请问您还准备去哪里?”车夫殷勤地问道。苏择刚才给了他5个银五株的小费,态度自然不一样。

“去民部……”

这个手续可真麻烦啊,还有几个衙门要去转。苏择不禁有些郁闷。

不过,想想即将获得的封地,这点儿奔波就不算什么了。

苏择现在的爵位是官大夫,按照大汉帝国的规定,他可以拥有21顷,也就是2100亩可耕地。以及15“宅”住宅地。这个“宅”是面积单位,一“宅”大约是200平方米。

而且除了这21顷耕地之外,还有同等面积的山地、森林、湖泊等非耕地。在这块地盘上,苏择就是老大。

第004章 新雒(下)

苏择在几个衙门跑了大半天,总算把所有的手续办理完成。

他按照在地球办事的习惯,也给这些具体的经办人员们,都送上了一份“家乡土产”。果然,不管哪个地方的官儿们都一样,有了“家乡土产”开路,自然效率奇高。而且,这些中下级官吏们,态度都热情无比,给他介绍了很多相关的官场常识和一些注意事项。

如果公事公办的话,以他的身份官吏们也不敢刁难,但是给你拖上几天,那是再正常不过了。而且,人家也不会透露那些官场上的情报。

对于苏择来说,前者倒是没什么,多几天少几天这爵位也不会变动,但后者就很重要了。苏择同学现在,对这个庞大的新雒官场完全是两眼一抹黑,连一点儿基本常识都没有,所以这些情报对他来送相当重要。

现在苏择的手续是办好了,但要正式取得封地,还需要一个最重要的过场,就是有皇帝参加,礼部主持的分封仪式。

礼部的官员告诉他,这一次的分封仪式是在下个月的初五举行。现在才25号,所以还要等几天。

原本像苏择这种,外地来办事的官员爵爷们,朝廷是准备了专门的“官驿”,也就是“政府招待所”。但因为管理比较严格,所以只要是有点钱的官爵们,都是住在外面的宾馆里。只有一些小官或者是身家不厚的,才会去住“官驿”。

这主要是因为,官驿对于入住者有严格的人数限制和等级限制。除了爵爷们自己和直系亲属,也就只能再住进去少量侍从,数量由爵位、官位高低不等,从1个到10个。而且门禁森严,出入都要检查。

但在现在的大汉帝国,稍微有点儿身份的,谁出行不是侍从成群?一般情况下,“官驿”这点儿名额根本就不够,所以官爵们自然不会选择住官驿。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官驿里面的价钱太宰人了!起码比外面的宾馆贵个三、五倍!

这个消息还是民部的一位官员透露给苏择的。要不,以苏择开始的打算,是准备住进官驿的。因为以他的大夫爵位,可以携带两位侍从,他现在身边除了露丝雅和唐萌萌,又没有其他人,人数刚刚好。

据那位官员说,官驿是鸿胪寺的下属单位。而大汉的鸿胪寺就是相当于外交部,所以官驿里面有很多“国际友人”。鸿胪寺的头头们为了给本部门的小金库增加收入,就让官驿狠狠提价,专门宰这些老外的。当然,顺便也宰一宰苏择这样的外地土老财。

所以,现在大汉官驿的刀儿是磨得雪亮,只要住进去的客人们,不被宰个大出血,是走不了路的。

那位官员私下说:“苏大夫,你是自家人,咱才给说这话。你知道就是了,不要传出去了。就让那些老外去挨鸿胪寺的刀吧……”

当然,要不是苏择给的“土产”丰厚,这官员肯定也是假装不知道这事儿了。

苏择虽然不太在乎这点儿费用,但也不愿白白去挨宰。当然最重要的是,住官驿不太自由不说,那里面还有很多监视设施的。苏择可不想自己的生活被别人监视,尽管这种监视主要是预防性的。

※※※

新雒,帝国图书馆。

在等待分封典礼的这几天里,苏择主要的事情就是去图书馆。因为他现在虽然已经来到这个世界大半年了,但却长期都在精灵帝国和七河平原执行“绥靖任务”。对于这个大汉帝国的情况,却了解得很少。

虽然在精灵帝国也有大汉的书刊报纸,但毕竟种类不可能太多,而且主要介绍的,都是当前的一些社会新闻,以及比较粗浅的介绍。对于一些深层次的资料,却介绍得很少。

而这些资料又是苏择迫切了解的。所以图书馆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大汉帝国的学术风气很浓,在新雒这个城,仅仅是政府搞的公立图书馆,就有好几十个。至于那些各个组织、行会、私人搞的私立图书馆,数量就更是难以统计。几乎有点儿实力的组织和个人,都会整一个图书馆出来。

现在苏择去的就是最大的帝国图书馆。

帝国图书馆是一个十三层的大楼,里面藏书量超过了二亿册!以及数千万份地图、卷轴等等其他资料。其种类之多,令人咋舌,堪称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这么多的书,苏择当然不可能全部看完,他现在需要了解的,只是帝国的基本情况,以及政治结构等情报。这些东西虽然外面也能了解,但肯定没有图书馆里面这么集中和专业。

现在苏择正在看的就是《大汉社稷图览》,这是一份综合性的书籍,涉及到各方面的情况简介。

大汉帝国的疆域相当庞大,地图形状有些像个倒放的苹果,大头朝向南,那个弓形的西南半岛就是“苹果柄”。东西跨度约4200公里,南北约4000公里,总面积超过1420万平方公里。当然这只是苏择的大致估算,反正要比现在的中国还大一半左右。

而且,这还只是帝国直接控制的领土,要是加上那些海外飞地、殖民地和一堆属国,面积起码达到2400万平方公里。

不过与庞大的领土相比,帝国的人口却显得很少,仅仅只有1亿2000万,还不过地球中国的十分之一。这些人口当中,95%是汉人,4%是半精灵,还有1%是其他归化种族。

此外,一些拿“绿卡”的外族常住人口,约有200万左右。另外就是各种奴隶,这些大约有300万左右,不过这些人是不计入帝国人口的。

为什么这里人这么少?苏择开始还有些纳闷,不过他后面很快反应过来。

这些异界汉人的寿命长达300年,也就是说,他们的繁衍速度,大约只有地球的人类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这么算下来,能有现在的人数,已经很不错了。

怪不得大汉帝国的爵位封地,要比地球的汉朝大得多。就以苏择同学现在的官大夫来说,汉朝时期的官大夫,封地只有7顷,宅地是7宅。而这里却是21顷,15宅。

而且,不但是数量的增加,还有单位容量的增加。大汉帝国的度量衡单位,都要比汉朝的来得大。比如面积,这里的一亩,差不多是900平方米(100平方丈),比现在的市亩还大,约1。35亩。而地球的汉亩才465平方米而已。汉代的1“宅”大约是58平方米(30步),而这里的1“宅”却是196平方米(100步,步这个单位倒是没什么变化,仍然是1。4米)。

也就是说,现在苏择拥有的封地,如果换算成地球的单位,就是2830多亩耕地,和同样的非耕地。以及接近3000平方米的住宅地。算得上是大地主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人少地多啊。你要是给的地少了,人家才不稀罕呢。想必大汉朝廷也是很头大的。

而且,大汉帝国也继承了汉朝的授田法,只要是大汉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去申请一顷耕地和一“宅”住宅地。而且这还是繁华地区的份额,如果是海外或边境,这个数目还要往上翻几倍,最多甚至达到了内地的十倍!

要是被现代的地球中国人知道的话,耕地也就算了,但就凭那接近200平方米的住宅地,还不把房奴们羡慕死。

别说房奴,现在苏择都觉得有些不平衡了。为什么不早点儿来啊!?

※※※

这里的大汉帝国,地方行政单位和汉朝差不多,也是州、郡(府)、县、乡(镇)、里(亭)五级。它的州级单位比地球的省级单位地盘大,大概相当于中国以前的大区级单位,就是华东、西南、东北那种。郡级单位的面积,则大概相当于地球中国的地级市。县、乡(镇)这两级倒是区别不大。最基层的里(亭)级,也就是农村的“村”(里)或者城镇的“街道”(亭)。

现在大汉帝国的“州”有22个,名字如下: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凉州、益州、幽州、交州、并州、广州、朔州、平州、安州、祝州、越州、祁州、金州、沙洲、雍州,另外再加一个首都所在的“司隶”,一共有23州。其中很多是直接照搬了地球汉代的州名。

而郡级单位,则有333个,其中有24个相当于直辖市的“府”。县级单位就有将近2000个。至于乡(镇)、里(亭)这些更低级的行政单位。苏择也不像再看,太多了!

《大汉社稷图览》这本书是一本超级大部头,苏择整整看了两天,才算是跑马观花的浏览了一遍。

后来,他索性像图书馆要求买下一本。打算回去慢慢看。像这种书一般人还没有资格买,幸亏苏择同学是官大夫身份,图书馆这才给他复制了一份。

接下来,苏择又在看关于政治制度的资料。

第005章 成神还是成仙?

这个异界大汉帝国的行政制度,和地球的汉朝也有很大的区别。倒是更接近后世的唐代和明代,以及现代的混合体。

帝国的官位按照“秩俸”共分为:万石、中二千石、真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千石、比千石、六百石、比六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三百石、比三百石、二百石、比二百石、百石、比百石、斗食、佐史等十九级。

但同时又实行了后世的“品级”,即“万石”就是“正一品”,“中二千石”等于“从一品”,以下依次排到相当于“从九品”的“斗食”,而最低的“佐史”,就相当于“未入流”了。

而中央部门也有了调整,最大的变化,就是在原有的丞相基础上,增加了“内阁”。还有就是在九卿的基础上,增加了若干个“省”、“监”和“部”。这也是随着社会发展,分工越来越细造成的必然结果,要是还是以前的九卿的话,那是绝对管不过来的。

原本的九卿仍然保留,但权限有了一些改变,其中有升有降。(人)

宗正寺,仍然是管理皇帝的宗族事务,以及世系的区分,皇亲国戚的封地等等事务。太常寺,掌全国的礼乐,典仪等事务,宗庙、神殿以及皇室和贵族们陵园的日常管理,还有就是帝国中央乐团和歌舞团等机构也是在太常寺麾下。这两个衙门的职责变化倒是不大。

光禄寺的职责则是大增,从原来的朝廷专用厨房和食品厂,变成了掌管全国的食品和药品,以及医疗事业,大致相当于地球的食品药品管理局和卫生部。而且它原本的职责也仍然保留。

鸿胪寺相当于外交部,负责外国、属国的交往。大理寺相当于最高法院。卫尉寺相当于首都卫戍司令部,以及掌管中央武库。太仆寺则是相当于邮政部,同时掌管军马场。

司农寺相当于农业部,农、林、渔等事情都归它管,同时它还掌管国家粮库“太仓”。太府寺相当于财政部和中央银行,负责发行货币,以及掌握国家金库“左藏”。

然后就是吏(组织部)、民(民政部)、礼、兵(国防部)、刑(公安部)、工(工业部)六部。其他几个部门都能从字面意义理解,惟独礼部的职责有些怪异。一般来说,礼部本是掌管全国礼仪,但帝国的礼部只掌政令的颁行、礼仪原则的制订,对于礼制的具体细节,则很少过问。而且,它的主要责任却是管理贵族的资格认证,以及考评等等。

然后就是还有相当于工商总局和外贸部的少府监,相当于建设部的将作监,相当于水利部和海洋管理局的都水监……

基本上现代地球国家拥有的部门,在这里都能找到对应的。

※※※

这几天苏择看书,已经看得头昏眼花。

不过收获还是很大的,至少以前的一些疑问,总算得到了初步的答案。

对于本地汉人那夸张的寿命,当时苏择一直觉得奇怪,不过再查看了多部相关资料之后,他基本上已经明白了此事的原因。

这个缘由说起来相当玄幻,那就是这里的汉人都被激活的“神血”!

没错,是神血!而且这种激活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全体汉人!当然,这个激活也不是一下子全部都有了,而是从1500年开始,一直持续了几百年,直到大约1000年前,才差不多全部激活了。

当然,这种所谓的激活神血,仅仅只是激活了部分功能,其中之一就是寿命延长,还有就是体质的增强,可以学习法术。

这种程度的激活,被称为“半隐性”,虽然当地汉人的身体条件已经远远超过了地球的同族,但如果想以此成神什么的,那是想都别想。

只有达到“半显性”的程度,才有成就神祇的希望。一般来说,只要成为“半显性”神脉者,就有很大的机会在死后成为英灵、圣灵、地祇什么的。如果运气好,可以在生前,成为“显性”神脉者,也就是神性生物。甚至还可能点燃神火,成为半神。

所以,各个神祇都对“半显性”神脉者很重视,毕竟这些家伙都是有机会增强神系实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