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一品天下 >

第275部分

一品天下-第275部分

小说: 一品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念福收拾清爽出来一瞧,旺财不见了。掀开床帐一看,果然躲自己床底下,那架式,真有把自己挖坑把自己埋了的心情。

好不容易把它哄出来,念福真的很想笑。

原本毛茸茸的大狼崽子瞬间缩水了起码三成,一身参差不齐的短短白毛,坚决履行了玉椒简单粗暴的一贯作风,紧贴着粉红色的肉,除了丑,还是丑。

才要笑,可看着旺财忧伤得快要哭出来的表情,念福到底绷住了,上前很温柔的摸了摸它的头,“乖啦,剪短了你自己也凉快些不是?好啦好啦,过几天长长些就不难看了,到时我叫个剃头匠来给修修。保管又精神又漂亮,走出去迷到一片女孩子,行不?”

见她这样安慰,旺财总算提起点精神了。伸舌委屈的舔舔她的手,眼巴巴的意思很明显,光有好话还不行,它还要好吃的来安慰受伤的小心灵。

“好,还有好吃的。今天给你炖大骨头汤好不好?”

给一个这还差不多的小眼神,旺财幽怨的继续钻念福床底下等着去了。就它这形象,除了主人。才不给别的女孩子看呢!

念福闷笑着去吃早饭。顺便把旺财的囧事说给家人听。

全家人都听得乐了,翠蓉道,“往后别让玉椒给它修毛了,这得要专门的手艺人来弄才行。宫里太监有一处就是专门做这个行当的。也是奴婢失职。一时疏忽了。回去就请个人来调理调理。”

念福笑说一句“你记下就好”便收了话题,转而说起端午节的事来。

既要过节,不能不包粽子。

这时候大梁吃的粽子都是不包馅的。纯用白糯米煮熟后晾凉,然后用丝线勒成薄片,浇上蜂蜜桂花酱蘸着吃。念福试过一次,倒觉得很新鲜,可沐劭勤嫌吃腻了,叮嘱女儿做几个新花样出来。

那实在太没有挑战性了!

豆沙粽,红枣粽,火腿粽、咸肉粽……只要你想得出来的食材,几乎差不多的食材都能往粽子里包,味道都还不差。

“可不许说嘴,万一做得不好吃,爹又要罚你了。”

“没问题。”念福拍着胸脯就下厨房了,只是忽地瞥见窗外一个丫头挑水经过的身影,微微叹了口气。

这是姚诗意。

她现在卖身为奴,还比一般私奴不同,她是官奴。也就是说,念福没有给她自由的权利。

她很自觉,从见她爹回来的那天起,就抛开一切架子,做了一名普通的婢女。念福不忍心给她起名,她就去掉姓氏,让人称呼她诗意。

念福不忍心给她派活干,她就自己去找管事妈妈,领了丫鬟的装束,主动做起粗使丫头的事情。

砍柴挑水,都是人家不愿意做的,她还抢着做。

念福起初心里很是过意不去,可后来,却是施大娘一番话点醒了她。

“她如今就是个丫头的命,到了旁人家未必还能好过咱们家?让她做点事,日子好过了,她心里还会好受些。你想想从前,咱们在怀安镇,不也什么粗活都干过?难道你还为这个嫌弃自己么?”

到底是久经世事的老人家,或许话说得不大漂亮,却让念福心情好过许多。

如果命运已经无法改变,那只能学着接受它,并让自己过得好一点。

侯家为了姚家,几乎可以说已经倾家荡产,她跟侯方裕绝对是再无可能了。只希望她能慢慢平复心情,将来能找个忠厚老实的人过日子,也算是有个着落了。

不过再想一想,念福叫来翠蓉,吩咐道,“我看其他的位置也不要人了,有她在,反而把别人闲了下来。往后就让诗意专门伺候小厨房吧,反正我的事情多,总要有人打下手的。”

在厨房打下手,虽然依旧是三等丫鬟,但却有机会学到不少东西,也有提升空间。翠蓉自然明白念福的好意,自己心中也是一暖。郡主是个仁厚之人,跟着这样的主子,是自己的福气,也算是姚诗意不幸中的大幸了。

五月端午,天气晴热,羊角村处处都是过节的气氛。

可念福早上跑一圈回来也不见老爹老妈身影,起得这么晚,不是他们的风格啊!

正坏笑着想到他们房门外去吊吊嗓子,刷一下存在感,蕙娘先出来刷她了,“都怪你,昨天做的什么粽子?说是要给你爹尝鲜,结果害他吃那么多。我都说了,粽子那东西再好也不能贪多,会不消化的,你也不帮忙拦着。结果夜里可好,果然难受了,还非拉我去赏什么荷花月亮。结果啥也没看着,还吹了湖风。这不,早上就起不来了。我看他十有**是积食伤了胃,又吹风着凉了。”

念福很委屈,她只是想尽孝心,谁知道老爹会跟个孩子似的贪嘴?一直说没事没事,谁知道他就吃撑了?

可眼下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念福忙道,“那我这就去请大夫。算了,还是去请邹太医吧,他一直调理爹的身子,请他来还是稳妥些。”

“可这大过节的,找人家来会不会不好?”蕙娘心疼丈夫,却也有些犹豫。

念福才想说,再怎样都没人身体重要,沐劭勤撑着出来了,“我没事。就是点小毛病,没什么大事,随便让人寻个郎中来瞧瞧就是。其实要我说都不用去请什么大夫,把你那山楂酱给我吃点,再熬个姜汤也就罢了。只是眼下我却是进不得宫了,你赶紧回京城去给你姑母请安,再陪陪老太太,别担心家里。”

念福还是不放心,“爹你身子弱,别小病拖成大病了,你们要不让我请邹太医,我回京时,瞧见哪个当值太医就请回来,行么?”

可沐劭勤却态度坚决的摇了摇头,“不要了。念福你还小,不懂这里头的人情世故。过节时太医也都放了假,留下当班的都是要预备给宫里的贵人看病的。万一咱们请了来,宫里又出了急事,这就是得罪人了。所以你可千万别去,就是去你姑母那儿也不许多提。爹真的没事,好生歇歇就完了。”

蕙娘想想也道,“念福,你爹说的是,咱们家还这么多人呢,就一天时间,照顾得好你爹。你回了京要是老太太高兴,索性在那边过了夜再回来也行,别担心家里。”

听他们都如此说了,念福只得走了。

她却不知,这个端午节会改变多少人的命运。

端午佳节,宫中各处早已挂起了蒿草艾叶,房中挂起了五毒图,又拿石榴花撒在帐上,几乎人人都佩着用五线丝线打成的长命缕,相互道贺,热闹不已。

除了为过节高兴,宫中还有个恩典。那就是每逢端午中秋这样的大节,都会允许宫中女眷的家人前来探视。甚至有头脸的太监宫女都可以到宫门口跟家人小聚,是以阖宫上下无不喜气洋洋。

仁寿宫虽是太后一人孀居,却也一早就布置起来了。

沐太后早几天前就亲自吩咐过了,一定要准备着平王爱喝的茶,还有他爱吃的点心,半点不能疏忽。

善音笑着凑趣道,“到底是亲姐弟,也不怪太后您总惦记着王爷,王爷走到哪儿,不也惦记着您?就是在乡下,什么东西也没拉下。前儿还巴巴的送了那么新鲜的马蹄糕来,这份姐弟之情,可真让人羡慕。”

沐太后听得心中高兴,才想故意嗔沐劭勤几句,给自己长长脸,忽地回宫过节的寿宁过来请安了,“原来皇祖母也收到了马蹄糕?我也收到啦。那可是小姑姑亲手做的,她说今天还要给我送粽子来呢。”

听到念福的名字,沐太后脸上的笑容淡了许多。还没说话,外头就有宫人回禀,“嘉善郡主来了。”

沐太后还以为是沐劭勤一起来了,赶紧命人请进来,可未料只看到念福一个,心中不觉失望起来。

“你爹呢?”

念福上前给老姑母请了安,才道,“爹出去玩了,本说今天赶回来陪姑母过节的,可路上不巧耽搁了,一早打发人来说无论如何是赶不回来了,故此命我来给姑母道歉,还请姑母原谅。爹说,等他回来了,一定亲自再来宫中请罪。”

这谎话是沐劭勤编的,要是说他不舒服,难免太后要追问,大过节的他也不想让老姐姐担心,所以找了个托辞。

可沐太后不怪他,却怪上蕙娘了。

只念福来了,蕙娘没来,那弟弟肯定是带着媳妇出去玩了。因为心里有偏见,所以沐太后认定是蕙娘性子野,把自己弟弟拐出去玩,然后还玩得不知道回家,这象话吗?(未完待续。。)

第419章 长进不少

因沐劭勤没来,不知真相的沐太后看着念福就想挑刺了。

可眼下大人不在,旁边还有寿宁,念福又带着大堆的粽子礼物过来,沐太后大过节的也不好说什么,只是淡淡的嗯了一声,依例给念福放了赏,寒喧两句就打发她走人了。

老姑母要怎么对她,念福没办法改变,她只尽到自己的心意就好。从仁寿宫出来,把答应寿宁的粽子给了她,又去王皇后那儿请了安,送了礼,略坐一坐就要告辞了。

王皇后笑道,“我知道你事多,也不留你,不过下午可有一年一次的龙舟大赛,皇上都说要是有空必要过去的,我让人给你留个位置,你早些过来玩吧。”

可念福却摇了摇头,“谢谢皇后娘娘的美意,不过今年就算了吧。家里没人,好多事要去打理,横竖年年都有,我明年好生抽个空,来凑这个热闹,今年就不去了。”

王皇后也不勉强,同样放了赏,命人送她出去了。

回头心腹嬷嬷拿了念福送来的粽子道,“娘娘这几日没什么胃口,要不要试试这个?郡主做得倒是别致,闻着也挺香,方才奴婢都验过了,绝对没有问题的。”

王皇后点了点头,那心腹嬷嬷才拈起一枚小巧玲珑的肉粽切开,拿牙签叉了一小块过来,王皇后试过,只觉咸香宜人,和寻常吃过的都不相同,不觉胃口大开,连吃了三枚才收住。

然后自己也有些不好意思的笑道。“到底是郡主好手艺,怪不得皇上总盼着她来,赶紧挑皇上喜欢的,也给他送几只去。”

嬷嬷答应,却又笑道,“娘娘这肚子也有些瞒不住人了,何不借今天这好日子就索性说开?”

王皇后正有此意,玉手抚在小腹之上,带着幸福笑意,“那就等到晚宴上。再给皇上一个惊喜。”

这边才打发了嬷嬷出去。那边有人来回禀,说是康家人来给太后请安了。

高显早有禁令,太后要见什么人必须得他批准。可他哪有空管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所以也跟皇后提了一句。只要不是外头的人。内戚就由她作主。

王皇后知道康家跟念福不对付。原意是不想驳回的,可想想今天到底过节,还是让人去通禀了一声。

要说沐太后早不想见康家人了。什么忙也帮不上,还净拖后腿。可今儿过节,处处都热热闹闹,越发衬得她这里冷冷清清,于是想了一想,还是勉为其难让人进来了。

那边念福可不知这些,她说忙,并不是客套,而是真忙。

给京城各家的礼早就打发人送去了,听说她要回来,这边才从宫里进了家门,连口水还来不及喝,就陷进无数的人情往来里。

虽然京里留了管事照看,也时时有递消息到乡下去,但总有些鸡毛蒜皮,却又不得不等待主子决定的事情堆在那里,好容易正主回来了,自然是要抓着她来料理。

还是老太太最为体贴,特意打发钟山到平王府候着,就为了告诉念福一声,“老太太说,让郡主别着急过去,先把这边的事情处理清楚再说。反正有您送来的粽子,她说很合胃口,饿不着人的。”

有这么个太婆婆真是福气,念福也不客气了,干脆打发个人先去跟老太太回话,这边就把钟山留下,问他破园里的事情。

都是聪明人,钟山既然大过节的丢下那边跑过来,自然也是有所准备的。笑着从袖里抽出份册子,“您要不问,我就改日再说,您要问了,那我也得来烦您一回了。”

虽说破园有苏澄老太太坐阵,但那个地方毕竟是欧阳康和念福一手一脚打理出来了,几个长辈又是懂事明理之人,所以有些事还是要跟他俩商量决定。

旁的小事也就罢了,眼下还真有几件大事。

首先罗武那帮孩子渐大,要入户籍了。

尤其是几个在药铺和点心铺子打下手的大孩子,过不上几年就要说亲,更是非办不可。苏澄的意思,是干脆在破园边上划一块荒地,盖个小院,就以罗武为户主,其他孩子全以弟妹相称,给他和所有孩子单独立个户。

按照大梁律法,要申报良民户籍,要么得有稳定住所,要么得有稳定土地,要不就只能到乡下去给大户人家当佃家,要不就得有乡邻祖宅作证。

可对于一帮流浪儿来说,后两条基本不现实,相比起给他们买地,还是建个住房反而最为现实。

因为破园的房东是念福,只要她签个文书,答应赠送他们一所房子,送官府备个案,这就没问题了。

念福想想,“这事可以,但这院子是不是太小了点?大小才五间房,就是眼下能住,且不说日后娶妻生子,就是罗亮那些小的渐渐长大之后怎么办?还有咱们自己家的下人,好比你吧,也到婚配年纪了,难道还住个小单间?要不干脆照这院子,建条巷子得了。钱不够,从我这儿拿。”

有钱就是财大气粗。

可念福想的这些,他们也早想到了。钟山笑道,“不是我们小气,当时就说了的。可罗武他们倒有志气,说是不要园子里的房子,就给个地方能落户就行。回头他们大了,自己上外头挣钱去,必不拖累家里。”

他把摊在桌上的册子翻到后面,指着张图道,“关于下人们的房舍住址,先生跟您想的一样,想在这块建条巷子,将来人多了,旁边还可以搭建。”

那就没问题了。想起罗武,念福又想起一桩要事,“寄生哥的春生斋早开张了吧?这些时忙得,我都好久没帮那边想点心了。”

钟山闷笑起来。“梅公子说,他今儿也要过来的,一会儿您过去可得小心些。”

念福苦着脸,接下来林林总总,各种大事小情接踵而至。直忙到午时都过了一大半了,才匆匆赶往破园里去。

老太太这边早备好菜了,就等她来才开席。

并不意外的见到高老大夫,还有欧阳锦一家人。念福很客气的仍是执晚辈礼,连对欧阳锦的几个姨娘,也颔首致意。

只是如今她的身份贵重。谁敢真拿她当个晚辈?除了老太太、高老大夫。还有苏澄杜川能坐着不动,谭氏忙把她给扶上前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