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第3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峻不枉法,三则得民间共济会之助,方渡过这场大灾。然经此灾事,却曝露出常平仓赈灾无力的窘迫,以及现今常平制的不足,建议仿照隋制设乡村义仓,诏令天下各州遇丰收之年,三等户以上夏秋二税每斗多缴一升,以作贮粮,用于灾荒年赈民。
陈旉说的义仓制曾在宋仁宗庆历年间时诏行过,但未行多久便废罢了,神宗朝时又复立,未几年又罢去,赵佶在位时也曾置义仓,却是与常平仓般,多作为借贷青苗钱之用,反而失去了赈民于荒年的功用。
陈旉建言的民社义仓与本朝几代的义仓有相似处,又有不同处。呈入政事堂论议,多数相公对其建言持异议,有说是在赋税之外重复征税,有的认为乡里建官仓恐招盗贼而守卫能力不足,有的认为已有常平仓赈济,有的认为设义仓扰民。他的上书遂被驳回。
这位司农寺丞却未气馁,又做了更细致深入的考察,再次上书,这次却是递到枫阁。甚少有人知晓,这位躬耕于扬州西山的修道名士竟然是名可秀笼络的人才;曾保荐陈旉入朝的前扬州守臣、时任御史中丞的赵鼎也以为是自己慧眼识才加诚意感人,方说服这位通晓农事却于仕途无意的隐修名士弃道入官。
陈旉在上呈名可秀的奏折中道:
“臣以为,政事堂所驳概属妄议。如讲义仓是赋税之外又加税,但臣设义仓之意,乃是教民贮粮以备水旱,朝廷为此立法,不是为官府谋利,实行久了以后,百姓必定乐于缴纳。
“如讲恐招盗贼,但盗贼多为偷抢价高之物,不在偷抢谷粟,今乡村富室有贮栗数万石的,不闻有劫掠之虞。且盗贼之起,本由贫困。若乡设义仓,百姓有贮存谷栗,虽遇水旱灾害,亦不愁饥饿之乏,则人人自爱而不犯法,这正是消除盗贼产生的根本。
“如讲有常平仓足以赈济,然朝廷设置常平仓,是平抑粮价之用:遇丰年时,常平司比市价适当提高籴入,以免谷贱伤农;遇荒年季节,常平司则低价抛售积谷,以免谷贵伤民。如此,使百姓不受粮价过高过低之伤。而遇凶年常平仓发以赈粮,则违背建仓本意,兼且粮谷折输等花费一应出自常平钱,而今财力积蓄并不丰厚,若再遇大灾,则常平仓更加窘迫困乏。
“臣建言恢复庆历年间义仓制,以上三等户每年两税时加纳义仓粮,遇灾荒年则免缴。这些上三等户均是地方富室,每二斗加缴一升不成负担。臣概以估之,一中等州正税每年收入十万石,则义仓可得五千石,推而广之,其利博矣。
“况乎,田地豪富之户多为兼并之家,占有田产为广,则义仓收富户之粮亦多;而中下等人家占有田产往往很少,则义仓收他们的粮亦少。若遇水旱灾年,兼并之家未必靠义仓粮赈济,而中下之民则先受了义仓的好处。如此国家既抑了豪户兼并田地,又以义仓粮制匀富周贫,降减贫富悬殊过甚而起的怨憎和隐患……”
名可秀看到“匀富周贫”这句时不由微微一笑。
“臣建言在诸乡建仓贮米,盖因饥民分布于乡间,若如常平仓般置于州县之城,则往往因‘水脚之费,搬运之折,无所从出’,而使村里不敢问县要,而县不敢问州要,以致即使有赈仓之粮,却不可使赈谷遍及村落。是故,臣以为,应在诸乡建义仓,选乡中年长有德之辈主管,县衙惟掌仓谷总量……”
阅毕,她沉思了一会,提笔在留白折页批道:
“汝言甚有道理,常平仓主职应为国家平准粮价用,粮谷市价不稳则国不稳,至于灾年赈济则为余粮之兼,不应主以赈事。故,可以另置专司赈济的民社义仓,不由常平司统,隶属转运使司,司农寺执督导之责。
“民社义仓既是置于乡里,其制与前代义仓亦有不同,可另名‘社仓’以示区别。此外,有两点要详加斟酌:其一,社仓既是贮粮赈济之用,便是国家普惠万民之举,仅划上三等户加纳仓粮,官府难免背上‘劫掠富家’劣名,久之必使富户怨隙,不利稳定。官府既分民户五等,可按等级不同各缴不等之粮,如上三等户每二斗缴一升,四、五等户可每升缴一合,具体由司农寺会同户部审慎议定。
“其二,政事堂议说建社仓会扰民,盖因建仓的木料是向百姓强取,这是历代因袭的弊习。之前朝廷已明发诏谕,禁止州县修治邮传驿舍时向百姓强取木料,建社仓亦当如此。如今谷仓已代以砖石构制,如何做到既建成社仓又不扰民,且花费要少,司农寺要拟出办法来。”
她思忖片刻,又落下一句:“政事堂议后,再发诸路征求意见,务求考虑周全。”
名雅进来换了盏热茶,“宗主,歇会再看。”话音方落,阁内便响起“歇会、歇会、歇会”三声清脆如鸟鸣的声音,名雅顿时咯咯笑出来,名可秀也不由莞尔。
鸟鸣声出自东窗下,窗侧靠墙壁新立了一座紫檀木满雕丹凤朝阳的落地钟,钟座顶端立着一只栩栩如生的精雕翠鸟,“歇会”的鸣叫声正是随着翠鸟的一点一啄发出。这是蠡山工研坊制出来的自鸣摆钟,历时一年半终于研造成功,正心阁内的即是第一座钟,今日上午方远途运到,让铁卫都稀奇了一番。
名雅笑嘻嘻道:“这钟叫得好呀。”每过半个时辰鸣叫一次,正好提醒宗主休息。
这主意当然是卫希颜出的。摆钟初次鸣响时,名可秀忍笑不禁,又因了卫希颜这份体贴而心生暖意。
不好忤了爱人这番心意,她端起茶盏走到窗边稍作歇息,名雅抿着笑轻步退下。
枫阁四面都植着疏密有度的枫林,到深秋时便尽染霜色成火红,这个季节却还是青绿,入眼透着清爽。枫林之外花树丛丛,小桥流水处处,亭台相连,将江南秀雅之色尽拢其中。
名可秀喝了盏茶,看了会园景,便又坐回书案前,抽出张印了枫叶暗纹的雪白笺纸,提笔写道:
“两淮灾事收尾,中枢可有反思此期救荒措置有何得失?各牵连赈灾职事的部司衙署要安排专人检讨经验教训,撰写总结报司农寺。司农寺要归总统合,修订前代《荒政要略》,编撰更加完整且实用的《荒政全略》,应立纲目:赈粮仓储制、灾事层报制、水旱蝗疫诸灾分类制、赈灾流程分责制、灾年粮食市易和抑价制,等等。经践行有效的赈灾新措要编进全略中,作为朝廷规制令行,已显现的弊制要摒弃,或代以革弊之法。
“书成后,明发诏谕颁诸路州县施行,同时印发太学国子监并诸州学,使学子科举入仕前即晓民生之务,诸如户部、司农寺、常平司等与有荒政有涉的部司官员和地方州县守令之臣,属新官上任的,其任前教习条目要增列《荒政全略》这项,司农寺执考,未过者不得赴职。”
她搁笔时抬眸扫了一眼摆钟,镂雕成鹰嘴状的亮银指针停在申时二刻的刻度上,衙门已经落班。
将枫笺对折封入函内,她叫进铁十一,将已批的陈旉奏折和笺函递去,令道:“折子递回陈西山,信函递送丁擎升。”
铁亥应了一声“是”,回到侍卫阁子换下黑衣劲装,着了身石青色的杭绸衫裤,出了枫阁不紧不慢地行往陈旉所住的睦仁坊官舍。
名可秀正看着江宁府守臣杨邦义的言事折子,奏议恢复宣和末年罢却的青苗法,革其弊后择地试行。
“臣知江宁府义稽首言:尝闻国家承平日久弊政渐显,太祖开国到神宗嗣位历有百年,而冗官冗兵冗费之弊已累危社稷。国家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遂有安石执政变法图强,新政六项中青苗法为其一。是法诏行,令州县各等田户于每年夏秋两税前向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当年借款随春秋两税归还,官府每期取息二分。安石立此法,是为青黄不接时救济百姓之用,并抑田地兼并,然新法行之十六年,流弊从生,朝野攻讦愈甚,神宗薨后即废。
“哲宗后道君皇帝即位,夫蔡京执政上言恢复神宗新法,名为变法富国,实则揣摩上意行谄媚之实,因是青苗、免役、方田诸法皆复,然根弊未除也。更因蔡京王黼等奸佞之流处政,上贪下腐,朝纲败坏,诸新法更成害民之政。到道君禅位后,新帝登基即诏令废止,迄今未复。
“然臣审青苗之法,立法本良,弊害丛生根由于地方执行不善:官吏为邀功,不问贫富,强行均摊配之,迫逼百姓借贷,且随意提高利息达四五分甚至八分;贫者无力缴还,吏督之急,则逃散四方;地方豪强则趁时贱买田宅,横肆兼并,或将借贷转手而成高利放出;又有为富不仁者,藉安石之名而行凌虐掳掠之实。遂使青苗法反成官府辗转放高利贷,榨取百姓利息的苛政。
“臣以为,青苗法确可解决农户青黄不接时节的生计,全然摒弃不用殊为可惜。为践证此法有效,臣于建炎二年正月,择治下溧阳县试行,初仅在每乡择四五等户各十贷以不等量的粮种,少贷者当年夏收即还贷,多贷者分夏秋两收分期还粮,每期取二分息。初见成效后于次年再扩借贷户数,又继续践行两年,一百七十借贷户均连息缴清矣,无有积欠不还者。溧阳县令因报乡村有更多田户申贷,江宁其他几县闻之亦请试行。臣不敢妄行推广,遂禀奏主上……”他在后面一一列了改良后的青苗法,条条皆有数据佐证,分说极为详尽,显然经过亲自考证。
名可秀没想到杨邦义竟不作声地试行青苗法,一时不由感叹:“具胆识拓力,斯为良臣。”
正好卫希颜步入阁内,闻声笑道:“可秀说谁是良臣?”目光一转看见东窗侧立的紫檀摆钟,呀了一声,哈哈道:“总算做出来了!上午安的?”
作者有话要说:备注:
古代关于粮谷的计量单位:
1石=10斗,(1石=1斛=1担)
1斗=10升
1升=10合
1合=10勺
1勺=10撮
嗯,这章涉及仓法和青苗法,论折议事是有些枯燥的~~~~~
话说,摆钟终于制出来了,撒花~~
261
261、时钟新技 。。。
“江宁府杨晞稷,奏议试行他改良的青苗法,不声不响地在溧阳县践作了两三年,未秉上意就敢陈法新用,岂不是良臣?”
名可秀笑着回了卫希颜这句,起身走近去,指着那座紫檀架摆钟道:“头午刚运来安好。阿莫拿漏刻漏壶比对了半晌,得出‘走时甚准’。呵呵,应给罗十九他们记一大功。”
她说的罗十九是蠡山机械时钟作坊的主管大匠,这摆钟便是由他领着十数名工匠研造出来。
卫希颜边端详边笑道:“该给我记大功才对。”
名可秀笑了声,“你就动动嘴皮子的功夫,却劳作人家埋首苦研一年余,这会倒好意思争功。”
卫希颜哎呀一声:“岂不闻创意最贵?”心底却着实佩服沈元、罗十九这些技术能人。
前世她对陀飞轮镂空表情有所钟,也曾斥资收藏了几款限量版,对时下机械表的顶尖技术自是张口道来,但她毕竟不是从事钟表行的专业人士,对最初的摆钟技术更是没兴趣多做关注,虽然机械钟表的基本原理是相通的,但居于金字塔顶端的陀飞轮和蹲在金字塔底的摆钟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其构造理论只能仰望,需得有“转化先进生产力”的能力——沈元和罗十九的悟性和触类旁通的本事让卫希颜很是佩服。
当然,借鉴前人的经验也很重要。沈元的祖父沈括留下的笔记中就详载有僧一行和苏颂创建天文时钟的成就。
僧一行是唐代高僧,精通算学、天文和历法,奉唐玄宗诏令造出水动力浑天仪,附置的时钟驱动器就应用了擒纵机构,它是一座柜式装置,柜上立有两木人,前面分置一钟一鼓,钟自动敲响以示时辰,鼓自动击打表明过了一刻,所有这些运动都是由柜中的组件——轮、轴、钩、联锁杆、制动装置和锁合装置——操纵,这就是最早的擒纵机构,可惜铜铁制作的这些组件历年后渐渐生锈,不能再自动旋转,这座浑天仪遂被弃置于皇宫集贤院中。
这是擒纵轮在钟表上的首次应用,虽然它还不是真正的机械擒纵机构——不是靠重力落体或弹体,而是水力驱动——然而这与漏壶内的浮标随壶中的水或水银面一起升降不一样,是水钟的一大跨步。
苏颂是北宋天文学家,官任尚书、宰相,奉哲宗令建成水运仪象台,它的装置是一座三层式的天文钟楼,钟楼前面有一座木阁,分五层各开一门,无论白天黑夜,每隔一段时间,便有木人出现,一刻打鼓,时初摇铃,时正敲钟。这些木人都由巨大的报时装置操纵,苏颂命名为“昼夜机轮”,使用了相当于现代钟表中的擒纵机构,由巨大的枢轮提供动力,枢轮上有木辐挟持水斗,通过大小齿轮的啮合来操纵水斗转动和枢轮的运转速度。
这座水运报时钟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它所用的擒纵装置也被公认是机械钟的祖先。当然“昼夜机轮”和僧一行的时钟驱动器一样都是靠水力驱动,不是机械钟表利用悬挂式重锤或螺旋形游丝通过重力或弹性势能来驱动齿轮系转动,但是这种利用水力驱动的理念已经和真正意义上的机械擒纵概念相当了。
前人的创造经验加上卫希颜给出的现代原理,二者结合就如打开了创意的匣子,经由这时代顶级的机械科学家和技术大匠的融会贯通,最终结出了创意的果实,将机械摆钟的历史提前了五百年。
这座为枫阁专造的摆钟名为“丹凤朝阳”,飞檐架阁式的紫檀木钟座高逾五尺,两厢雕刻河山景色,正面是整扇玻璃门,圆钟下方悬垂着两尺长的鎏金牡丹纹钟摆,钟盘鎏金刻绘双凤朝阳纹,盘面有一短一长的时针和分针,俱为亮银质,时针的前端被镂雕成鹰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