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魔幻玄幻电子书 > 拣宝 >

第146部分

拣宝-第146部分

小说: 拣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彭诚应声,看起来听明白了,实际上不知道,以为这个李过是个无名小卒。

然而,王观倒是反应过来,惊诧道:“你说的李过,该不会是李自成的侄子吧?”

“对对对,就是他。”黄婷连忙点头。

彭诚的历史不太好,挠头道:“李自成我知道,和吴三桂抢陈圆圆的那个人吧,但是他有侄子吗?”

“肯定有啊。”王观有些悯怜道:“你回去翻下历史书,就知道李过多么厉害啦。”

“就是就是。”黄婷赞同道:“人家李过可是很有名的抗清将领,曾经在修水指挥十余万的大军和清兵战斗……”

“切,最终还不是失败了,只能灰溜溜的出家当和尚。”彭诚鄙视道。

这话倒也说得很对,不以成败论英雄,只是失败者自我安慰而已。王观轻轻点头,又有些好奇道:“李过的墓地就在这里么?我还真的不知道这事。”

“最近两年才考证出来的。”黄婷笑道:“说实话,是不是真的大家也没谱,只不过有专家过来看过,拿了许多史料,证明上面那个地方就是李过的坟墓。”

“怎么证明?碑上写有名字?”王观问道。

黄婷摇头道:“碑上的文字风化了,只剩下一个李字。”

“王观,你这么好奇,干脆上面看看呗。”彭诚建议道。

“好呀。”王观饶有兴趣道:“就是不清楚给不给上去参观。”

“没事的,上面又不是什么重点保护区域,可以随便上去看。”黄婷笑道,招手带着他们绕行上山,在杂草丛生的坡地上攀爬一会,就来到李过的墓地之前。

王观驻足打量,只见这个坟墓是由花岗岩石彻成,但是墓碑被搬开了,乱七八糟的摆放。而且在墓中还出现一个明显的窟窿。

“怎么回事?”王观惊愕道:“这墓好像被挖开了,以前也是这个样子吗?”

“不对啊。”黄婷也十分吃惊道:“以前我来看的时候,这石碑还好好的,怎么会变得这个模样了?”

“小婷,你多久没来看了?”彭诚打量起来,摇头道:“窟窿的泥都干透了,看起来已经被挖开好久了。”

“就是听说这是李过坟墓的时候,我好奇过来看了,好像已经两年了吧。”黄婷不好意思一笑,然后气愤道:“不知道是谁干的,居然挖人家的坟,真是太过分了。”

“手法粗暴,这么不专业,应该是当地某些人利欲熏心,以为名人墓地之中有陪葬品,所以才私下盗挖的。他们也不想想,一个半路出家的和尚,墓中能有什么贵重的东西?”

王观摇头,皱眉道:“不过,这么猖獗的行径,当地没人管吗?不说捉住盗墓的人,最起码要把坟墓修复好吧。”

“没有明确的指示,推诿都来不及,谁愿意多管闲事。”彭诚嗤声道:“王观,你不了解机关的作派,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谁管这事,说明这是他的责任,就成了自讨苦吃。”

“所以才说,某些机构的不作为,比破坏者的危害更大。”王观有些感叹。

这时,彭诚摇头道:“别忧国忧民了,这事我们管不了,也轮不到我们管。骂够了就走人吧,墓碑都被扒了,也没啥看头。”

“嗯,走吧。”王观失望转身,慢慢的向山下走去。

走了片刻,旁边茂密的丛林之中忽然有枝叶涌动,立时把三人吓了一跳,急忙停下脚步,带着几分戒备看了过去。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传统褂袍的中年人拨开一片枝叶,慢慢的走了出来,直接和王观他们打了个照面,大家都是一愣。

与此同时,看清楚来人模样,黄婷迟疑叫道:“四大爷……”

“嗯?”那人一怔,目光一动看向黄婷,眼中掠过一抹沉思,半响之后才有些恍然道:“你是老七家的姑娘吧。”

“没错。”黄婷笑道:“四大爷好,这是我男朋友彭诚,还有他的朋友……”

“四大爷!”

听到这人是黄婷的长辈,彭诚连忙谦恭叫唤起来。

那人目光一瞥,轻轻的点头,然后淡声道:“你们是到黄龙寺游玩的?山上的蛇虫鼠蚁很多,不要乱跑了,赶紧下去吧。”

说话之间,中年人不再理会他们,又钻进丛林中消失不见。

见此情形,彭诚眉头一皱,有些担心道:“小婷,你这个四大爷是不是不满意我呀。”

“别瞎猜。”黄婷连忙安慰起来,然后小声道:“我这个四大爷脾气很古怪的,很少和大家来往,就算不满意你,也不会到处说你坏话。”

“这样就好。”彭诚松了口气,也有些奇怪道:“小婷,你这四大爷是做什么的,怎么打扮这样的……复古。”

“呃,好像叫什么地师。”黄婷半知半解道:“就是帮人看风水的。”

“确切的说是感应地气运转,勘察山川地理脉络,为人寻龙点穴的风水师。”王观解释道:“你刚才没看见他手里拿了个罗盘么,多半是在找风水宝地。”

“啊……”彭诚恍然大悟,眼中掠过一抹不以为然,显然对这种迷信的东西没有好感。不过在黄婷面前,他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黄婷没有察觉,看了眼时间之后就笑道:“快中午了,我们回去吃饭吧。”

王观闻声,有些迟疑道:“这个……我不用跟着去了吧。”

“王观,你客气什么,一餐饭而已,没必要觉得不好意思。”

说话之间,彭诚拢着王观的肩膀,在他耳边低声道:“你这家伙,又想临阵脱逃。这么不讲义气,我可要骂人了……”

“你自己吃苦就好,何必拉我受罪。”王观无奈道。

“不管,我不好过,你也别想跑……”彭诚摇头,拖着王观下山而去。

不久之后,三人返回黄家,黄父正在厨房忙碌。看见这个情况,也不用招呼,彭诚就笑容可掬的跑去帮忙洗碗刷盘了。

做饭炒菜的时候,倒是其乐融融,但是到吃饭的时候,就明显变得小心翼翼了。反正这餐饭下来,王观很不自在,不过肯定比彭诚好受许多。

将近一个小时,让人感到很难受的午餐才算是结束了。然后,众人坐在厅中,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主要是黄母在问,彭诚回答。

王观在旁边有心帮腔,但是又怕喧宾夺主让黄母觉得不满意,就干脆保持沉默。然而,黄父没有忘记早上的话,把碗筷洗刷干净之后,就来找王观聊天了。

聊了一会,谈到了王观的工作,黄父忽然目光闪烁道:“你在古玩店上班,那么对于古代的东西应该比较了解吧。”

“谈不上多么了解,但是一般能够认出来。”王观谦虚道,忽然心中一动,看向了黄父,隐约感觉今天或许没有白来受罪。

“你等等……”

就在这时,黄父站了起来,走出了客厅,几分钟之后又走了回来,不过手里却多了一个扁长的小盒子。

黄母见状,皱眉道:“你拿这东西出来做什么,还不死心啊。”

“什么死不死心的,我就是让小王见识一下,看他知不知道这是什么玩意。”黄父辩解起来,然后把扁长盒子递给了王观,笑着说道:“小王,你瞧瞧吧。”

“烂笔杆子有什么好看的。”黄母哼声道,一语道破了玄机。

“唉……”

王观心里叹气,一种亲自揭开谜底的畅快感觉顿时没有了。

随即,王观微不可察的摇头,定了定心神,轻轻的把扁长盒子打开,只见一支二十多厘米长的毛笔杆就搁放其中。之所以说是毛笔杆,那是由于笔尖的毫锋已经秃了,只剩下浅浅的一截毫毛嵌在笔头上……

第266章 诸葛笔

“伯父,你这支笔杆是怎么得来的?”

这个时候,王观没有急着上手打量毛笔,而是先打听具体情况。

“这是祖传的东西。”黄父有些自豪道:“小王,你可能不知道,我们祖上就是大名鼎鼎的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这支毛笔很有可能就是他传下来的东西。”

“别吹嘘了。”黄母摇头道:“这破笔杆子你不知道找多少人看过,人家当着你的面肯定称赞不已,但是在背后不知道怎么说你呢。”

“说我什么。”黄父哼声道:“他们那是不识货,有眼不识金镶玉。”

“我倒希望是金镶玉,哪怕镶银镶铜也行,至少能值些钱。”黄母鄙视道:“但是一个破烂竹管,送出去恐怕也没人要。”

“不和你争了,妇道人家真是头发长,见识短……”黄父悄声嘀咕,然后冲着王观笑道:“小王,你别听她的。看看,这个是不是古董。”

“那我就上手了。”王观一笑,轻轻把笔杆拿了出来,仔细的观察。这个笔杆大约有二十四厘米长,呈浑圆状,体通亮黄的颜色。

王观稍微掂量一下,感觉笔杆有些轻,再看表层的纹理,可以断定是竹管无疑。

看了一会,王观心里有了初步判断,然后再注意观察笔头已经光秃的毫锋。从锋毫参差不齐的情况来看,应该是长期使用毛笔写字,致使笔锋秃绝的。

这时,王观伸手微扯了下锋毫,发现笔头有些松动了,居然能够把笔管中的锋毫扯出三四厘米来……

“咦!”

王观愣住了,脸上若有所思。

“小王,怎么了?”黄父看了过来,然后满不在乎道:“不用在意,笔头早松了,掉出来也不奇怪。”

“伯父,这笔不简单啊。”王观笑道,手指头拂动,感受到笔杆的圆润光滑,更加肯定自己的判断。

“当然,伯父家祖传的宝贝,怎么可能差。”适时,彭诚趁机拍马屁,同时悄悄地向王观伸出大拇指比划,暗赞他机灵。

“小彭,做人要诚实。”

然而,黄父眼尖,发现了彭诚的小动作,没好气道:“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不能随便敷衍。如果故意说瞎话哄我开心,我是不会高兴的。”

“呃……”彭诚挠头,尴尬笑道:“伯父,我错了。”

“伯父,你错怪彭诚了,这东西真的很好。”

与此同时,王观连忙说道:“虽然我不能证明这支笔杆是黄庭坚用过的东西,但是我可以肯定的说,这支笔至少有八百年历史了。”

“什么?”

黄父惊愣起来,有些难以置信。毕竟,他嘴上经常说这是祖传的东西,实际上他心里也没有底气。说白了,真是有几分吹嘘的成分。

所以,听了王观的话,黄父不仅没有欣喜若狂,反而狐疑道:“小王,做人要诚实……”

“伯父,我说的是真话。”

王观无奈笑道:“你这支笔包浆厚重,光泽透亮,分量极轻,分明是存放了许多年了。最重要的是,笔锋藏一寸在管中,这个就是唐宋时期名笔诸葛笔的显著特征。”

“诸葛笔?”彭诚惊诧道:“诸葛亮发明的笔?”

“不是……”王观摇头,解释道:“诸葛笔是宣笔的一种,出自南唐的制笔高手诸葛高。据说诸葛高制笔有术,技艺精湛,堪称海内第一,所以又名诸葛笔。”

“小王,你不是哄我吧。”

黄父半信半疑道:“我只听说过宣纸,没有听说过宣笔啊。”

“伯父,我骗你做什么。”

王观哭笑不得道:“在古代的宣州,不仅是宣纸出名而已,宣笔一样出众。当时的宣笔名噪一时,北宋时期的名臣欧阳修、梅尧臣、叶梦得等人,都曾经赞誉过宣笔。这是有史料可查的,绝对假不了。只不过到了元代,宣笔才逐渐衰落,被湖笔取代了。”

“真的!”

看见王观说得头头是道,黄父有些信了。

“当然是真的。”王观说道:“当年的诸葛高,最擅长用动物的毛制笔,其中最有名的品种就是鼠须笔和紫毫笔,每枝笔酬价十金,世人争相抢购,却供不应求。”

“十金,那岂不是很值钱?”

这时,黄母也被吸引过来了。

“十两黄金,那该是多少钱啊。”彭诚也有些咋舌,眼定定的看着王观的笔杆,十分怀疑道:“这东西有这么贵吗?”

“我说的是专供达官权贵特制笔,不是这种普通类型的笔。”王观笑道:“不要小看古人,他们也是非常精明的,一样知道把商品划分等级,卖给不同阶层的人。”

“已经八百年了,再普通的东西,现在应该变得很贵吧。”黄母急忙问道,还是比较关心具体的价格。

“这个不好说。”王观沉吟道:“古代毛笔的收藏,属于比较冷门的项目,除非是遇到喜欢的人,才愿意花大价钱买。”

“不对吧,这是古董啊,古董也没人要吗?”黄母质疑道。

“伯母,话不是这样说的。”王观温和笑道:“对于古董收藏,大家的认识可能有一定的误区,总是觉得越古老的东西就越值钱……”

“没错呀,有什么不对吗?”

不仅黄母点头,旁边的彭诚他们也纷纷表示赞同。

“不是不对,而是非常不靠谱。”

王观摇头,耐心解释道:“其实古董和现在的东西差不多的,在古代的时候值钱,现在肯定值钱。如果古代是破烂,现在一样没有多少人愿意买。说白了,就是要看东西的质量。好的东西肯定是人人都抢着要,其他名人效应、稀少程度等等,只是附加的价值而已。”

“可是电视上不是经常拿几块破竹简出来,就说是什么国宝国宝的……”黄母不解道:“我也没觉得那东西有多好啊。”

“那是说在文化价值。”王观笑道:“竹简本身没有多少价值,但是在竹简上记录的文字却具有难以衡量的研究价值……”

“好了,你别插嘴,整天提钱,你俗不俗。”黄父不耐烦摆手道:“你看小王说得多好,文化价值。毛笔是古代文房四宝之一,肯定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吧。”

“没错。”这个时候,王观真是在奉承了,笑着说道:“你这支笔,对于研究古代宣笔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也就是说,不值钱啰。”黄母有些失望。

“一两万吧。”王观想了想,微笑道:“我这是保守估计,或许还能更高。”

“两万?”

黄父黄母都有些意外,这个价格已经超过他们的心理底线了。

看出他们不信,王观轻笑道:“伯父伯母,我不是在信口开河,最近几年文房四宝的收藏也逐渐升温了,其中毛笔的收藏也是一种趋势。可惜这支笔只是竹质的,如果是雕刻了文字或图案的木杆、漆杆、瓷杆,价格更是高得不可思议。”

“比如说在几年前,一个大型拍卖会上有一支明万历竹刻花鸟纹毛笔,估价仅为八万至十二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