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开艘航母去抗日 >

第106部分

开艘航母去抗日-第106部分

小说: 开艘航母去抗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的风没有一丁点减小的意思,林远听着熊铁生大声地吼叫着,心中一动,连忙说:“快带着人,破了日军的铁丝网和壕沟!”

    铁丝网可不光是在两根木头之间拉上铁丝,那铁丝上,每隔几十厘米便有一个用铁丝扎成的刺团,人要是碰在上面,速度慢是一道口子,速度快了就是一条肉!

    所以铁丝网可以有效地拦住步兵,日军的铁丝网在后面战壕士兵的射程范围之内,如果清军前去拔掉铁丝网,必然会被战壕和高处地堡的火力杀伤,而现在,风卷狂沙,能见度很低,正是去除铁丝网的绝佳机会。

    百十个精干的清军士兵,拿着大斧子,在风沙的掩护之下,摸到了铁丝网边上,抡起斧子,向着木头桩子狠狠砍去,那些木头桩子并不是很粗,几斧子下去,那些桩子便被砍断了。

    那些铁丝网并不是完全是一整片的,隔上百十米便有一个缺口,木桩子一倒,铁丝网没有了依托,跟着倒了下去,于是清军士兵就在日军的防御圈上打开了五处大口子。

    这些口子一开,又有三百清军,扛着沙袋,冲进铁丝网,在壕沟边上,把沙袋扔进壕沟,这些沙袋落到坑底,有的被尖利的木桩子刺穿,挂在了上面,沙袋一多,三米深的壕沟,就被填平了。

    这样一来,相当于清军是在日军精心部署的壕沟上搭了一座桥!

    用沙袋填平壕沟,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可是历史上却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因为这些壕沟往往都在对手的射程之内,想要填平壕沟,难免付出大量伤亡。

    多亏了这场大风,清军不流一滴血,就破解了日军的两道防御

    等到风停的时候,清军已经占领了这座山。

    清军占领了掩体,日军的增援部队随即从山下开始了反攻,可是这山易守难攻,日军除了多了几具尸体,什么都没得到就撤退了回去。

    林远来不及奖励柳十九等人,更来不及解除湘军中的地域歧视,他见到山头一攻下来,立刻命令,修建炮阵地!

    就在士兵们忙着把迫击炮搬上山腰的炮阵地的时候,吴元恺见到熊铁生的部下立了功,不甘落后,找到林远,说道:“林帅,您可是要进攻了吗?能不能让我的恺字军来主攻?”

    林远欣然应允,吴元恺问道:“那我们应该准备些什么?”

    林远想都没想,随口说道:“回营睡觉!”

    吴元恺惊讶地问:“您说什么?”

    林远笑道:“我们会在晚上攻击,所以,让你们的人回去好好休息。”

    夜幕垂临,没有一丝的风,山头上已经架起三十门迫击炮,成堆的炮弹就放在日本人开凿好的山洞中,观察员已经解算好了诸元,各炮也瞄准完毕,只等进攻!

    地面上,恺字军的骑兵营蓄势待发,一会儿,他们将要快速冲击阵地,在这场战斗中,他们担当的是踹门人的角色,他们身后,是恺字军和铁字军中选出的一千精锐步兵!他们将会占领战壕,准备接下来的进攻!

    凌晨两点,林远对炮兵阵地下达了炮击的命令,总攻的号角吹响了!

    林远设计的迫击炮,经过多项试验,通过炮弹的散射分布规律,得出了一千米左右距离,风速较低的条件下,炮弹的命中概率在百分之七十左右,这样算下来,要想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的命中率,只需要两枚炮弹就足够了。

    一个个凄厉的呼啸声划破静夜,伴随着它的,是日军刺耳的警报声!

    日军在战壕和地堡里值守的士兵笑道:“看啊,支那人又来送死了!”说着,供弹手把弹链的子弹放进供弹口,等着清军的冲锋。

    这时一枚炮弹在地堡身边爆炸,在爆炸声中,一个日军士兵笑道:“可笑的支那人,他们能打得动我们的地堡吗!”

    一枚炮弹倾斜着落在地堡顶上,弹头的壳体一瞬间就被撞碎了,里面的黑索金炸药向一块扔在石头上的面团一样,被压扁在地堡上,此时弹尾部的引信开启,点火药,传爆药忠实地引爆了炸药。

    一瞬间产生的应力波的压力高达十亿帕斯卡,这个数值比混凝土的屈服强度要大上几个数量级,应力波在混凝土内部传播,所到之处,混凝土永久地变形,在地堡的内壁上,几块硕大的石块,从上面崩落下来,带着一百五十米每秒的速度,射向日军!

    碎甲弹,像一只无人可挡的猛兽,终于离开了牢笼!

222 土崩瓦解() 
应力波在固体里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波。所以地堡里的日军士兵在听见爆炸的声音的时候。应力波崩落的碎片就已经飞到了。

    碎片先碰上棉衣。它吸收了一部分碎片的动能。不过这并不足以降低碎片的致命性。棉衣瞬间就被撕开。碎片钻进皮肉。在撞击到皮肤的时候发生了破裂。一大块碎片被打散成了几个小块。这样无疑增加了碎片的杀伤力。

    这些碎片在穿过人体的时候。留下的是一个血肉模糊的大窟窿。窟窿里面的人体器官都被打碎。被打中的人必死无疑。

    日军为了筹备奉天防御战。特地购进了大量的机枪。以保证每个地堡一挺。这样一來。每个地堡都是一个杀伤力强大的机枪阵地。每个地堡里面有五个士兵。两个机枪手。轮流操作机枪。两个供弹手。还有一个是观察员。用來观察大面积目标。

    这样一來。人员的站位就有了一定的重叠。也就是说。一个人可能成为另一个的肉盾。所以。尽管地堡被碎甲弹击中。还是有很大希望保持杀伤力。

    可是碎片不全都撞在人身上。那些洠в凶采系摹>鸵愿咚僮不髟诘乇さ哪诒谏稀T谀诒谏狭粝麓蟠笮⌒〉目又蟆8谋浞较蚣绦伞>」茉谧不髦笏俣扔兴档汀?墒且廊痪哂猩鄙肆ΑU庋粊怼K槠拖袷窃诘乇つ谥隽艘徽潘劳鲋H妹扛鋈硕嘉薮商印

    林远并洠в邪凑粘9嫦屡诒睢>拖袼爸富佣ㄎ渚诒茄6窍铝艘桓龊芰榛畹拿睢D蔷褪恰S膳诒闹富庸俜峙溆赡拿排诖蚰母龅乇ぁNㄒ坏囊缶褪恰C扛龅乇け匦氡幻幸淮巍

    在林远准备攻击的地段上。日军修筑了四十七座地堡。所以。清军特地准备了四十七名观察员。每个负责一个地堡。在地堡被击中的时候进行报告。

    林远焦急地等待着。炮声响起之后十五分钟。炮兵指挥官报告:所有地堡均被命中。林远随后下令。第一批五十名骑兵。分五路。向日军壕沟之后的战壕攻击。

    吴元恺在一边听见林远下这样的命令。惊讶地想:“这样的话。人不是太少了吗。哪能攻得下來。”

    可是战场只有一个指挥官。情况不容吴元恺多嘴。只见五十名骑兵跃马而出。向着壕沟冲去。他们冲的是一条弧线。因为冲直线的话很容易被对手杀伤。

    骑兵的出动很快被日军发现。两枚照明弹升上天空。映得暗夜一片雪亮。战壕里枪口的火光好像夜空里的星光那般闪烁起來。不过步枪对于骑兵的打击效果实在是太有限了。

    正在这时。几座地堡里吐出了一串串火舌。

    原來林远命令下的这五十名骑兵。正是这些地堡的诱饵。他们。不过是想要侦察出哪些地堡在打击中漏了而已。

    林远给身边的传令兵做了一个手势。那个传令兵拿出一门锃亮的军号。吹了起來。那些骑兵一听。拨转马头就往回跑。

    炮兵阵地于是开始新的一轮炮击。那些暴露了自己位置的漏之鱼在这一轮的打击中彻底落了。

    林远随后命令。迫击炮向下。攻击日军地堡下面的位置。

    碎甲弹的弹体。相比于同口径的榴弹。要粗上一截。这样碎甲弹可以装填更多的炸药。更何况林远带着人研制的碎甲弹里装填的是黑索金炸药。尽管是土法制取的。性能比后世的黑索金要差。尽管如此。它的爆炸威力还是远超同时代的黑火药和苦味酸。

    罗超英在主持碎甲弹的制造时。还在弹身上给日本人加了料。

    原來的炮弹碎片是怎么产生的呢。全靠战斗部里装的炸药。这些炸药把炮弹外壳炸成多少片。炮弹就会产生多少杀伤破片。而罗超英应用了后世弹药设计的先进技术。破片预控技术。

    这种技术简单地讲。就是在制造战斗部壳体的时候。用车刀在上面开出一些划痕。这样一來。在爆炸的时候。这些有划痕的地方就会产生应力集中。壳体就会先行破碎。相当于节省了很大一部分爆炸的能量。

    这种技术说起來简单。可是要用的时候就有很多具体的问睿恕1热缢祷鄣奈恢谩I钋场6嗌佟U庑┒季龆似破氖亢偷ジ銎破纳鄙肆Α6杂谂诒鴣硭怠5比皇窍M破诒Vど鄙肆Φ奶跫略蕉嘣胶谩?墒钦馐遣幌质档摹R蛭厶嗔恕5宓那慷染臀薹ūVぁE诘苡锌赡芊傻桨肟站徒馓辶恕

    还有加工难度。加工时间。费用等等一系列问睿U庑┖苣延檬Х椒ㄈ∫桓鲎钣沤狻F涫挡还馐俏淦髯氨浮<负跛械墓ひ迪低车纳杓贫疾淮嬖谧钣沤狻K浴I杓撇问难≡窬鸵揽可杓普叩木椤6椤G∏【褪锹蕹⒆畈蝗钡亩鳌

    要是日军的战壕在平地上。预控弹片技术也就洠裁从昧恕R蛭窍蛏戏傻摹?汕删颓稍凇H站恼胶驹诘乇は旅妗E诘蛟谡胶局稀5拖裼甑阋谎湓谌站哪源ド稀

    十分钟后。已经有一百二十多枚炮弹落在了日军的阵地上。林远随后命令。炮兵停止攻击。骑兵出击。

    一时间铁蹄卷狼烟。骑兵向着日军阵地冲去。被炮弹炸得灰土头脸的日军士兵还在纳闷。怎么今天支那人的炮弹这么厉害。一枚炮弹爆炸。弹片覆盖的面积几乎是原來炮弹的二倍。这个时候见到骑兵冲了上來。顾不上多想。急忙抄起枪。冲到战壕边上。

    人不是机器。不可能因为洠в斜坏统寤鞑ㄉ鄙司蜎'有一点战斗力损失。在炮击的过程中。巨大的声音震得人耳朵发痛。刺鼻的硝烟压得人喘不上气。还有从天而降的土块。几乎让人以为身陷世界末日。这种情况下。缺乏战斗意志的部队在敌人的炮声一响的时候就撒丫子跑了。

    可是阵地上的是日本陆军。战斗意志之强世上少有。尽管被炸得七荤八素。还是举枪还击。日军虽然强悍。可是他们面对的是林远的指挥和罗超英精心设计的炮弹。

    对付骑兵最好的武器就是机枪。日军着骑兵冲上來。可身后地堡中的机枪丝毫洠в邢煲簧囊馑肌F锰怕钅铩

    不到一分钟。清军的士兵就冲到了战壕跟前。一个清军士兵也不停马。一甩马镫。直接从马上跳了下來。对准一个日军士兵就撞了过去。日军士兵本能地抬手去挡。被清军士兵一下子撞倒在地。摔得头昏脑涨。清军士兵抽出刀來。顺手给了身下的日军士兵一刀。

    清军士兵就像滚雪球一样。越來越多。很快。日军的外围阵地便土崩瓦解。

223 不能攻城() 
清军的五百骑兵攻入战壕,随即与日军在战壕中展开肉搏,他们早有准备,携带的都是适合于近身作战的刀斧等武器,日军士兵的步枪加刺刀在战壕里面施展不开,很快落了下风。

    有的日军士兵丢弃了长枪,抄起阵地上的工兵铲和清军士兵肉搏,可是日军已经在炮击中饱受折磨,战斗力大减,哪里是养精蓄锐已久的清军的对手。

    对于日军来说,更要命的是,清军是从五个位置突入战壕的,这样就把日军的防御阵地分割成了几段,这样日军士兵心里没底了,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清军有多少人,以为防御阵地已经被全面突破,这样很多基层指挥官心里也泛起了嘀咕,不知道是要撤退还是要死战。

    如果中层指挥官能够镇定下来,及时组织兵力反击的话,战局还有逆转的可能,很可惜,他们把消息往高层报完,就开始纠结为什么地堡的机枪一直没响!毕竟地堡是他们防御阵型上的杀手锏!等到他们想到要派兵增援的时候,战况已经不是他们能够掌控的了。

    清军士兵很快占领了战壕,向着更高处的平行与地堡的战壕发起攻击,那里的士兵是第一波炮击中就伤亡惨重,更加不是清军士兵的对手。

    日军在经过一阵的慌乱之后,终于决定从奉天城中向外围派出了增援部队,可是由于林远隐瞒了自己的主攻方向,造成了西北部城中的守军思想松懈,集结时间从原来的十分钟增加到了二十五分钟。别小看这短短的十五分钟,在这十五分钟里,被打残的日军防守部队全线溃败,沈阳外围西北段的防御阵地已经全部落入清军手中。

    清军占领了阵地,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地堡的暗门,派人进去,把能用的机枪都搬出来,在炮击开始的时候,日军以为清军要开始攻击,所以机枪手都在机枪后面,随时准备开枪,碎片一下来,正好把机枪手打死在机枪上,他们的**自然而然地当了机枪的保护罩。

    所以清军能用的机枪竟有二十八挺之多,这些机枪也不需要挖掩体了,往地堡上面一架,就是一个天然的机枪掩体,就这样,在日军的反攻部队冲上来的时候,清军的火力异常密集,很快就把日军压了回去。

    林远又下了一道命令,营中待命的火炮全部出动,用于协助清军保护阵地,采用预控破片技术和黑索金装药的碎甲弹简直是步兵的天敌,日军冲击的士兵占不到一丝便宜,丢下一百多具尸体,退回了沈阳城。

    等到天亮的时候,清军已经完全占领了西北段的外围防御阵地,而西南方向的守军,因为担心定武军会趁虚而入,不敢进行增援。林远深知,这场战役能够取胜,柳十九他们十几个人居功至伟,要不是他们攻下了山头阵地,后面的事情也就都不会发生。

    要是不好好奖赏柳十九他们,别的将士一定会寒心,可是,林远必须要一鼓作气攻下沈阳,要是给了日军喘息的机会,就不好打了,所以也就没有时间专门为他们庆功。

    林远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他一方面命令奖赏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