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逆臣 >

第95部分

逆臣-第95部分

小说: 逆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名眼光深远的能臣的潜力了。

    此时楚朝大军在早有准备之下,以二十余万大军与北方草原诸民族相战,却依然是屡战屡败,尽落下风,如若没有事前准备,结局又会如何?恐怕长城防线早已被突破了吗?而一旦长城被突破,草原十万铁骑面对再无天险可守的大楚之境,又会产生怎样的破坏?

    每次想到这点,所有大臣皆是不寒再栗口所以,随着张谦的解释,群臣也就认同了萧漠的存在,即使最先发言的那名老者,也走向楚灵帝躬身一礼后,默默的站回了原位。

    见到群臣再无异议,楚灵帝冷哼一声,转头向张谦说道:“张爱卿,你现在把八贤王所奏报的情况向群臣说一遍吧。”

    听到楚灵帝的吩咐后,张谦躬身一礼后,出列向群臣说道:“八贤王的奏报中丨,共提及三事,第一,军力不足。因为左将军贸然到长城以外迎敌,我大楚驻于北方各州的三万骑兵和三万步军,在短短三天内全军覆灭,或被杀,或被俘。而交战一个月以来,我楚朝大军又前后死伤四万,此外……”

    说到这里,张谦迟疑了一下后,补充道:“由八贤王临阵处决八千,逃兵两万二。现在只剩下八万余人,即使加上前后的援军,也不过十万多一点,比之全盛时期只有一半。却要处处分兵分守。而大部分援军,却依然迟迟未到。蛮秋全是骑兵,行动灵活,以全军之力攻我大楚某一地,在兵力上反而占据了上风。据八贤王所言,在最近半月之内,前后已走出现了四处险情,长城之险,险些被破。”

    听到张谦的话,所有大臣皆是长吸了一口气。

    虽然远离战场,但所有人依然能想象到北方战事的严峻。

    不足十万的军队分兵驻守数千里边境,而草原上十万骑兵却是集中于几处,处处攻伐,能守到现在,已是万幸了。

    世人心思,最易偏激,经过了最初对楚朝大军的信心万丈,在经历了接连的失败和惨重的伤亡之后,在所有大臣心里蛮狄的兵势战力巳是被无限倍放大了。

    而最让群臣心惊的,还是张谦所说出的那些数字,却是那般的触目惊心。

    不足一月的时间,楚朝大军已是伤亡过半。逃兵竟有二万之多,被八贤王临阵处决的,就有近万!!

    所有大臣都能想象,在两军交战时,前方战场那一面倒的情景,楚朝的大军被蛮秋骑兵随意的杀死,而后方镇守的军士则眼看不利后成队成队的逃窜,“张谦却似乎尚闲群臣的震惊不足,又说道:”第二件事,则是军中器械严重不足,滚木檑石还好办,但对蛮秋威胁最大的弩车,这些日子以来已经是损坏了三分之二,弓箭手和强弓、箭支更是不足。而蛮秋攻城时,却是先行以骑射之术对着我大楚城池万箭齐发,我大楚军队后期的伤亡,多半来自于此,没有弩车和强弓的远程压制,我楚朝大军太过被动。“群臣再次沉默了,脸上担忧之色更氨张谦则继续说道:”第三件事,则是在十日之前,南狄的首领曾在军前叫阵,向我大楚扬言,如若我大楚之军再行抵抗,一旦城破之后,就行屠城之事。“屠城!!

    牟到那南秋首领所发出的威胁,这般无比遥远却又无比惊人的字眼,却是让朝中群臣脸色更加严峻起来。

    说完八贤王的急奏后,张谦默默的退回到群臣之中,等待着楚灵帝发言。

    之前册封一众新科举子之时,楚灵帝面色亲切宽和,但那不过是伪装罢了,此刻再次听到张谦将此事讲诉了一遍后,脸色却更加阴沉。”兵部、工部。“随着楚灵帝的话语,两名身穿从三品服饰的官员齐齐出列。”调往北方的援军何时能到?诸般军资,又何时能运到八贤王处?“那兵部侍郎躬身道:”回陛下,八贤王的急奏是八日前所发。南州、宣州、雍州等地的大军,想来此时已经到达了北方各州,共有八万大军。而后续的十一万大军,想必也会在五日之内陆续赶到。“听到这名兵部侍郎的回答,楚灵帝面色微微一缓。

    但接下来,工部侍郎的话,却是激起了楚灵帝的怒火。”回陛下,工部所赶制的诸般弩车、强弓,还需要有十天时间才能结束……“然后,工部侍郎的话尚未说完,楚灵帝就已是一拍御案,怒喝道:”混账!!前方军情紧急,你们竟然还是如此怠慢!!十天!!再过十天,长城天险都要被他们攻破了!!“那工部官员胆寒若惊,不敢再言。

    此时,枢密使王翰却出列道:”陛下息怒,距臣所知,那弩车强弓,皆并非寻常兵器那般容易制造,一个工匠想要赶制一面强弓,至少也需要六七日时间,而弩车的制造,更是麻烦。八贤王一口气索要两万具强弓、五百辆弩车,虽然工匠们日夜赶工,但却依然是时间不足,工部能在三十天之内赶制完成,已是尽心尽力了。“王赣话声刚落,张谦却出列道:”陛下,其实事情还有回转的余地,据微臣所知,八贤王所要求的两万具强弓、五百辆弩车虽尚未完全赶制完成,但已是完成了一万二千具强弓、二百辆弩车。我们可以先将这些军资调于北地,先解一时之急。“听到张谦和王翰二人的解释,楚灵帝的神色才渐渐的缓和了许多。

    而另一边,萧漠听到王翰所说的那句”一个工匠想要赶制一面强弓,至少也需要六七日时间“的话后,心中却是突然微微一动。

    在这个时代,尚未有人提出流水线作业,一个工匠想要赶制一面强弓,从制造弓弦到制造弓身,再到彼此组合,皆是由一个工匠在完成,效率自是大减。

    如若实行流水线作业,一个工匠负责弓弦,一个工匠负责弓身,再有一个工匠负责组合,自然是效率大增。

    虽然不知道具体时间,但萧漠估计如果这般以流水线作业,速度至少能提升一倍。

    刚想要向楚灵帝提出建议,却又想到自己现在只是在旁听,于是萧漠又收回了迈出的脚步,准备在散朝后再向楚灵帝提及,现在则继续听着群臣间的商议。

    。。。

第一百三十六章。九夷之论(中)。() 
现在前方战事不利,各位爱卿,可有何良策教于朕?“谈论完支援前线的事情后,楚灵帝突然话锋一转,环视朝中群臣一圈后,缓缓问道。

    然而,对于楚灵帝的问题,群臣却皆是沆默,无人回答。

    这些大臣,吟诗作赋,各个皆是能手,但若让他们想出御敌之策,却是为难。

    楚灵帝眼中闪过一丝怒意,转头向枢密使王翰说道:”王翰,你身为枢密使,总揽我朝军国之事,你先说。

    王翰神色间带着一丝犹豫,出列后迟疑的说道:“陛下,以臣看来,战事之所以如此不利,主要是我朝兵将已有百年无战事,兵士军帅皆是毫无经验,想必随着战事的持续,兵士军帅们的经验增加,情况必然会有所好转。而现在虽然尚处于下风,但在我朝百万大军源源不断的支援下,想来也必是有惊无险。”

    接着,一名兵部官员也出列道:“战事虽然一时不利,但陛下尚无须忧心,永州、巴州、寿州等地尚还有不少驻军,随时都可前去支援。”

    一时间,群臣纷纷出列,皆是在说楚朝兵士无数,前去支援之下,必保江山无忧云云。最后,张谦出列道:“陛下,臣以为,派兵支援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从八贤王所呈的奏报来看,我大楚军队临阵脱逃者颇多,士气低下,却也是战事不利的重要原因之一。臣恳请陛卜,在乱世当用重典,下旨惩戒所有临阵脱逃的兵士,并以重赏鼓舞大军的士气。一赏一罚之下,必然可使万军一心,士气大振,以至于扭转颓势。

    随着一众大臣的建议不断,楚灵帝似乎也渐渐平息心中的焦虑和愤怒,沉吟片刻后,扬声道:”宣朕旨意,调逆永州、已州、寿州等地驻军,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北方各州支援,决不可让那北方蛮狄侵入我大楚之地!!二十日之后尚未到达者,严惩不贷!

    “另,向前线战士宣旨,但凡奋勇杀敌者,肤必有重赏,按敌军头颅赏钱。杀敌将者,官升三级!!但凡临阵逃脱者,一旦查出,没收家产,九族皆罪,定斩不待!!”

    随弄楚灵帝的两道旨意宣布,群臣脸色皆是微微一松,芥苍赞颂楚灵帝英明!!

    而萧漠听着群臣的诸般建议和楚灵帝的决定,却走不由眉头微皱。这些日子,对楚灵帝和朝堂文武百官而言,想来定会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他们心中纵横天下无敌的大楚精兵,竟在于蛮狄交战时自战百败,即使依仗长城之险,有八贤王指挥,也是尽落下风。

    大楚强盛无敌的观点,即使再怎么深入人心,也走在短短几日内尽速崩溃。

    如果长城被破,大楚万里平原内,面对北方草原十万铁椅,又会是何种情况,无人敢于想象。

    萧漠估计,很多大臣在夜里辗转反侧之间,可能还会怀疑,这些天他们所经历的这些,是否是在做梦。

    然而,丧失了自信的楚臣们,却是再无往日的儒雅自若,反而表现的极为焦虑,再加上毫无处理战事的经验,所以他们所提的建议,皆是乏善可陈,绝大部分朝臣只是知道不断的往战场处增派援军,张谦见识稍高一些,但也只知振奋士气。

    萧漠虽然对军事不是非常了解,但却也知道不断调派援军并不能起到根本性的作用,而善罚分明虽然可振奋士气,却也只能有一时之功。然而,如若让萧漠提出什么好的建议,萧漠自己却也想不出来,毕竟楚军的弱势,根本原因在于制度方面。

    萧漠对于北方诸草原民族的情况,确实想过很多,但大多却只是宏观方面的战略想法。具体的详细的战术,或许也能想到一些,但结合楚朝军队的训练、士气、战力等方面,这些想法却只能坏事而已。

    所以虽然并不觉得群臣所提出的这些建议会有效果,但萧漠却依旧沉默不语,只是静静的看着朝会的继续。

    然而,萧漠表现的虽然低调,但楚灵帝却开没有因此将他忘记。

    待宣旨之后,见到群臣再无其他建议,楚灵帝又转头向萧漠问道:“子柔,你可有什么其他的想法?,萧漠向着楚灵帝躬身一礼,说道:”陛下,狄族入侵我大楚之事,虽然是微臣在机缘巧合之下首先猜测而出,但这些日子以来,微臣一直忙于殿试,对北方战事并没有太多的了解,所以也不敢随意发表意见,还请陛下见谅。“本以为萧漠会趁着这个时机夸夸其谈大出风头的一些大臣,听到萧漠的推辞后,不由皆是一愣。

    而楚灵帝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赞许的点了点头,说道:”世人皆说子柔你虽然年少,但处事稳重谨慎,今日一看,果然如此,下朝后,你先到御书房,那里自有这些日子以来北方战事的详细奏报,你先行了解情况后,再向朕谈谈你的想法吧。“”臣遵旨。“萧漠躬身应道,他现在正急于寻知北方战事的忤细情况,即使楚灵帝不说,他也会如此要求。

    而楚灵帝看着眼前的萧漠,似乎想到了什么,微微沉吟丁片刻后,却是突然话锋一转,向萧漠问道:”子柔,你的家人马上就要到京了吧?“萧漠点头道:”多谢陛下关心,微臣的族人,大概会在三天之后入京。“楚灵帝又问道:”可在京中找到了住所?

    萧漠微微一愣后,答道:“正在寻找。

    楚灵帝却摇了摇头,道:”不用再行寻找了。

    说着,楚灵帝又向身边的费三贵吩咐道:“传朕旨意,中书省检正公事、崇政殿侍讲萧漠萧子柔提前向朝廷预警,功在社稷,赐府邸一座,仆人婢女各三十名。”

    随着费三贵接旨,萧漠在一众朝臣或羡慕或嫉妒的注视下,向楚灵帝跪拜谢恩。

    当楚灵帝又与群臣谈论了许久前方战事的安排后,终于宣布退朝了。

    退朝之后,楚灵帝返回御书房,身边跟看四个人,分别是萧漠、承相张谦、枢密使王翰,以及自称担心八贤王安危的十二王爷。

    萧漠、承相张谦、枢密使王翰三人与楚灵帝之间的关系,远非群臣可比,而十二王爷田梁虽说这些年来为楚灵帝带来无数麻频,但毕竟也是皇族,所以在回到御书房之后,楚交滞却也是不再保持上朝时的威严,略显颓然的靠坐在御案之后,神色间疲态尽显,眉目间满是担忧之色。

    除了担心战事之外,楚灵帝还担心八贤王,更担心他的江山社稷。

    虽然楚灵帝依然不相信北方蛮秋能对楚朝造成什么根本性的威胁,但一旦战事失利,长城被破,那么不仅他最看重的八贤王会九死一生,中原历经一百七十年的安定后再受战乱浩劫,那么楚灵帝也会被世人视为无能之君,无颜再见列祖列宗。

    所以楚灵帝虽然不向不喜政务,但这些日子以来却不得不抛开他所有的喜好,一心只是为北方战事而忙碌着,再想到楚灵帝一生养尊处优,却又能力平庸,这些日子苦苦支撑,却也定为难他J。

    闭目休息片刻后,楚灵带缓缓睁开双眼,看看眼正恭敬的垂于而立的四人,苦笑着摇了摇头,转头向费三贵吩咐道:“给十二王弟和三位爱卿赐座。”

    说着,楚灵帝又向萧漠等人摇头道:“这里不是朝堂,你们也无须多礼,都坐吧。”

    随着萧漠等人陆续落座之后,楚灵帝又吩咐吩咐费三贵将近一个月来关于北方战事的奏折全部搬给萧漠,而他则继续与张谦、王翰等人商议着北方战事。

    关于北方战事的奏折虽然很多,但大都内容重复,有用的更是稀少,在楚灵帝等人尚未商讨出一个结果之时,萧漠就已经全部看完,心中不由有些失望,但察觉到的一些端倪,却又让萧漠不由惊心。

    看着萧漠眉头紧皱,楚灵帝挥手打断了与张谦、王翰之川的讨论,转头向萧漠问道:“子柔,现在北方战事的情况,你大约已经全部知道了,心中可有什么对策?”

    听到楚灵帝的询问,另一边的张谦却走眼中异芒闪动。

    很显然,或许是因为萧漠最先发觉狄族会入侵大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