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贪唐 >

第170部分

贪唐-第170部分

小说: 贪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朱雀大街实在很长,刘旭的耳朵里面如同轰炸机在飞翔一样。

    这里面,全是李二粗重的呼吸之声。

    然后,就越来越轻微。

    李二说。

    “刘旭啊,朕不行了,你在前面走着,替朕牵着马车,带朕再看一看长安城,看一看朱雀大街!看一看,朕的子民。。。。。”

    他说话已经没了气力。呼吸也已经越来越微弱。

    长孙抱着他,在轻轻微笑。

    李二非常难受,但是他还是保持着微笑。

    他将车帘子已经掀开。

    他看得贪婪,也看得舒适。

    这是一种矛盾的目光。

    但是最终,他不矛盾了。

    他的目光,又变成了骄傲。

    他就如同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将军,检阅着他的军队一样。

    如同一头雄狮,巡视他的领地一样。

    他拼尽自己身体的一切力量,坐直了身体。

    刘旭觉得,他是想笑的,想大声笑的。

    但是那如同风箱一样的胸膛,是不允许他做出如此高强度的大笑的。

    然后,刘旭就开始大笑。

    颤抖着大笑。

    如同一个疯子。

    李二看着看着,好像也被牵引了一样,好像胸腔里面的气息,一下子就顺了。

    他也开始大笑。

    整条朱雀大街,鸦雀无声。就只有这两君臣之间的大笑。

    拉车的战马,也开始嘶鸣,老马嘶鸣是什么样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两人,一马,就站在朱雀大街的顶端,站在高大的皇宫城墙之下。

    李二站得标直。

    刘旭站的标直。

    长孙站得温婉。

    老吴几人如同护法金刚。

    然后,这样的画面,就此定格。

    李二的笑声没了。

    他高高举起的双手,都还没有放下了。

    他就这样去了。

    李承乾如同疯子一样的赶回皇宫,然后穿着龙袍,刚刚走到大门前。

    就看见了这一幕。

    他身体就好像被掏空一样。

    他跪了下来。

    侍卫全部跪了下来。

    然后是官员。

    然后是百姓。

    这一刻,天地之间是安静的,肃然的。

    全城都跪了下来。

    浩大的长安城,站立着的,只有李二,还有搀扶他的刘旭和长孙。

    。。。。。

    刘旭很忙,这几天,好像是老天挑选的日子一样,李二走了,然后房玄龄走了,杜如晦走了,甚至,自己的老丈人魏征,也走了。李靖,也走了。

    李二好像是一个出征幽冥的帝王一样。

    带着他的将军和谋士,一起走了。

    所以,刘旭需要去的地方很多。

    但是最多的,他是呆在乾陵之前,与李恪,李治还有李泰三人,一起喝酒。

    酒不是什么好酒,就是以前的混酒。

    菜也没什么好菜,一碟花生米不能少,然后再随便加点小炒。

    天下最尊贵的几个王爷,此刻都聚集在这里。

    李承乾来了,看着几人,叹息了一下,也席地坐下来。

    “我将王玄策招了回来,以后这个人,我不会再用了。”

    刘旭抬了抬眼,哦了一声,然后不再说话,这时候,喝酒其实是最好的。

    “他给我进献了一个人,是他在天竺抓来的,能起死回生,能行飞天之术。”

    “。。。。”

    “所以我听到你替父皇找到了秦始皇陵。。。。”

    “。。。。”

    刘旭又长长的叹气了一口。

    “其实,你又在害怕什么呢?陛下已经将一切都交给了你,我派家将封锁阿房,只是想让陛下安安静静的过完余生,你已经得了天下,你。。。。”

    李承乾默然,然后痛苦的点了点头,又灌了一口酒。

    “所以,我回去之后,就把那和尚给宰了,我认认真真的盯了他三天三夜,想看看,他手指能不能动一下。”

    刘旭呼了一口气,然后莞尔。

    “唉,又是一个可怜的,你把他关起来,让他表演一下窜天猴,不也是挺好的?天竺的古老戏法,看起来还是挺有兴趣的。”

    李承乾点点头。

    “没事,我让人再去抓几个,反正他们的国家,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等人抓回来了,我先让他们表演这些,不会的,就去抬石头,给咱们修路,若是会的,咱们一个个的去看,看厌烦了,再杀脑袋,或许前面那个和尚装死骗咱们不是?他们既然说这是神仙术法,咱们总要好生求证的。”

    刘旭点点头,他如今对这些已经无所谓了。

    李恪坐在一旁,木然着脸,他顿了半天,看向李承乾。

    “陛下。。。。”

    “叫我大哥!”

    “。。。。。大哥。”

    “嗯。说吧,什么事?”

    “我准备回来了,岳州大桥,已经建设完毕,有了这个经验,以后想要在其他地方建设桥梁,那些跟着我一起的学生,也已经学会了,派他们去就好。我这一辈子想要建造一座举世瞩目的东西,如今,我心愿已了。我想回来在学院呆着,也偷闲一下。”

    李承乾莞尔,点头。

    “自然可以,你随时都可以回来,没有人能拦着你。”

    李恪缓慢的躬身,然后定了一下,李承乾皱眉。

    “说吧,还有什么,吞吞吐吐的,做些什么。”

    李恪沉默了半响,然后咬咬牙。

    “大哥,父皇滨天,母后以后会居住在书院,那其他的人。。。。”

    李承乾看着李恪,长长叹气摇头。

    “还以为你会说什么事情,杨妃和阴妃,我已经命人护送到了书院,都居住在书院的行宫当中,与母后相侧,你想要去照拂,自然随时都可以,孝大于天,大哥还能说你什么不成?”

    李恪很激动,看得出来,他也很感激,先皇驾崩,除了皇后和陪葬的人,其他人都是要去感业寺这些地方的,李承乾能将这两人送到书院,已经考虑的足够周全了。

    当然,李二废除了陪葬的制度,他发现始皇陵之后,觉得陶俑陪葬的确不错,让人按照自己的模样,做一个陶俑送来,这就是了。至于妃子那些,其实还是照旧。

    刘旭不排斥这些做法,他更不可能说这些不好。因为,他已经在这里生活的足够久了,现在,后世的东西,他能记起来的,是越来越少了。

    李恪的问题解决了,李泰几乎是没什么问题的,好像只有一个李治了,这也是长孙的安排,李治毕竟已经造反过,如今李承乾大权在握,是否会对李治出手?

    皇家的事情,什么都说不准,所以,长孙让李治过来,就是想要李承乾的一句话,一个态度。

    李治看着几人将视线转到自己身上,然后抖了抖肩膀,笑了笑。

    “你们别看我啊,我在十王府呆得挺好的,这些年,我无论是画技也好,诗词的造诣也罢,都是提升得很厉害,几时有空,我给你们送些过去,品鉴一下,姐夫,可不比你的差啊。”

    几人笑了,李泰更是嘿了一声。

    “你别跟他比,他其实狗屁都不知道,前面的那些诗词,估计就是他抄来的,如今,肚里的存货没了,就假装封笔,还学着人家作画,啧啧,还专画黄泉图,啧啧,那叫一个磕碜。”

    刘旭愕然,然后几人哈哈大笑起来。。。。

第321章() 
    李二去世之后,大唐更是安静了起来。

    李承乾在勾画他的疆域图,刘旭呆在家里,继续画他的黄泉图,如今,他的画作,其实已经很出名了,什么事情,都经不住一个人的恒心,更何况,刘旭还是有些天赋在这其上的。李泰继续他的飞机实验,李恪除了陪伴杨妃,现在就是打黄河的主意,因为这些年来,黄河泛滥越来越频繁。至于李治,他是真的专注与诗词绘画,说实话,他的文学天赋水平,实在是不错,如今,他几乎可以称为大唐第一文学大家了。他其实与历史上的李煜,很多相像。他是词这一文学形式的发扬者。

    长孙无忌越发的苍老了,李二带着房玄龄杜如晦还有魏征,李靖走的时候,他喝得酩酊大醉,不知道他是庆祝,还是感叹。刘旭会觉得他就是在感叹,毕竟,一下子走了那么多老友,他如今在大唐,应该是一种孤寂。

    李承乾上台之后,长孙无忌虽然没有历史上的权倾朝野,但是其实也差不了多少,毕竟,将门这边,只有一个李绩还有侯君集,薛仁贵在辽东,苏定方在西北,小战不断,大战没有。如今的大唐,其实是非常平静,若是一直如此下去,刘旭真是觉得,自己可以舒舒服服的活到一百岁。

    但是某一天晚上,刘旭接到了一封飞鸽传书,刘旭就知道,大唐平静的表面之下,内乱开始了。

    “帝病,诸王有动,越王李贞,贬退正直之官,其子李冲,好学,勇而才,所结之士,皆为当代名士。废太子李象,与其私交甚密。”

    李承乾病了,好像还挺严重,他的身体,本来就不是很好,这些年来,他提寒门学士,压低士族的地位,继续李二的传统。李承乾说过一句话,皇权不收,何来下放之理?

    他的做法,是先收皇权,再放皇权。这其实是一个矛盾,他既想遵循李二的遗旨,缓慢形成三权鼎立,却又想先收束皇权,毕竟,他害怕,李家的江山还没稳当,就被人夺了过去。无论三权鼎立的政治多么好,他总要一个过程,李承乾没有准备在他的手里形成这一形态,这些东西,就算要形成,那就等着皇权微弱的时候再来吧。他觉得,到那时候,若是将这些东西提出来,或许还能让李家的统治,再延长一些时间。

    而当下,他要做的,就是收束皇权。

    可是目前,这权利,可是不好收啊。刘旭虽然不掌权,但是他的影响,实在巨大,天下有多少带兵的将领,会听从刘旭的命令,这个谁也说不定。毕竟,刘旭南征北战,他带过的兵马,实在太多了。

    将门是如此,那文官呢?文官体系,很多是出自寒门,但是寒门却有出自学院,李二对学院的控制是不错,但是李承乾,他如今,对于学院的控制,实在是少的很,刘旭如今坐镇学院,又有姚思廉这些老一辈的大儒,李承乾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对学院下手。

    其实这些都还好,寒门的人,参与重大决策的,还是少,而阻止这些的,不是他李承乾,而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在李二当朝后期,就已经是一人傲居首宰,这么多年下来,他的控制,更是周密了,若说他没有意识到李承乾要收束权利,李承乾是绝对不信的。

    这其实,又是一场战斗,外甥与舅舅的战斗,因为李承乾要将长孙无忌的权利削弱了。他本来不这么着急的,长孙无忌的身体,也并不如何好,李承乾想要等着他去追寻李二的脚步,但是这家伙的生命力,好像顽强得厉害,他那一口气吊着,却是一直吊着,而且,这两年,长孙无忌的身体,好像还好了一些。

    这样的情况,李承乾就不太喜欢看见了,他有好多次,都想直接让长孙无忌回家养老了,但是这样做,未免寒了大臣的心,也怕引起其他朝臣的反弹,毕竟,这样一做,那实在是太明显了。

    他正在想着如何对付这些朝臣的时候,他就收到了一封密函,锦衣卫无孔不入,各位王爷的情况,他一直是了如指掌。尤其是他的大儿子李象。

    李象自从去了封地之后,改变了不少,他一直乖乖听话,但是,李承乾却知道,他私底下,结交的人,实在不少,各位王爷,还有将军!

    李厥来看李承乾的时候,李承乾已经躺在床上,他连着五天没有上朝,他就是想看看,这看似平静的大唐,到底有多少暗流,在其下波涛汹涌。

    孙思邈每次进出皇宫的神色,都是紧皱着眉头,孙思邈没有作假,李承乾的身体,的确不是怎么好,他遗传了来自李二和长孙的气疾,呼吸粗重得厉害,听说,现在,就已经开始耳边放血。

    这种状况,大唐的朝臣实在太熟悉,李二当时病重的时候,就是如此。

    所以,议论纷纷,朝野震动。

    “圣体欠安,今日休朝一日。。。。。”

    内侍长长的宣告,让整个朝堂都你看我我看你的忧心忡忡,长孙无忌坐在当朝首位,闭合着眼睛,李义府踟蹰了许久,才缓慢迈步上去,行了一礼。

    “陛下龙体欠安,可是诸事繁杂,边疆军备的补给休整,各地修路的拨款,还有,海路,内河,这些事情,都等着陛下决断,长孙司空,您为当朝首辅,您觉得,该如何是好啊?是否我等请愿,将太子之位决定下来,然后,也好让太子监国?”

    长孙无忌还是闭着眼睛,沉默了半响,几乎是李义府,以为长孙无忌已经睡着了的时候,长孙无忌,才睁开了眼睛,他捶了捶自己有些酸痛的双腿,颤悠悠的站起来,笑了一下。

    “李中书决定即可,老夫如今也是整日昏沉,正准备等陛下圣体好转,便向陛下提交辞呈,老夫历经三朝,年岁已经实在大得很了,若非先帝所托之事,还未圆满,老夫早就褪下了这一身官衣,学安逸王刘旭一样,逍遥度日了。”

    李义府愕然,他看形势的眼光,可是不差,皇帝与长孙无忌一直暗暗较劲,怎么听长孙无忌这态度,是要先打退堂鼓不成?是因为看见皇帝病重,选择蛰伏?毕竟,这样的情况之下,皇帝肯定是要准备剪除一些势力的,长孙无忌这是以退为进?

    李义府实在是想不通透,自己去找皇帝?那是不成的,他就算是要站队,也不会如此站的明显,逼迫皇帝选太子的事情,他自然不会亲自动手,他如今要做的,是推一个人出去。既然长孙无忌要暂退,那选择谁呢?

    李义府还在思考,朝堂里的其他大臣,看见李义府如此了,也都上前朝着长孙无忌请愿,这里面有私心的,也有为国家着想的,李义府一个一个的查看,他需要好好的分析一下。

    然后,他又看向了狄仁杰。

    这个新进朝堂的聪明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