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民国大文豪 >

第51部分

民国大文豪-第51部分

小说: 民国大文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怪不得那么多人都喜欢玩养成类的游戏,还乐在其中,原来看着自己选择的名人一步步的成长真的很有成就感。

    与此同时,他又想起另一位自己捧起的女歌星。

    孟晓冬最近提出想要重返戏曲舞台,继续唱戏,这不是说她不唱歌了,而是有点厌倦了。

    她已经是全国最红的歌星了,赚的钱足够家中的开销,而且她察觉到林子轩在捧新人,在戏班子里,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

    一代新人换旧人,她早已看惯了。

    流行歌曲只要有一副好嗓子,谁都能唱,只要有好曲子,不缺她孟晓冬一个。

    她考虑了之后,觉得应该重新唱戏,唱戏需要真功夫,要十几年的苦练才能成名成角,不像流行歌曲那样容易,歌星说到底是吃青春饭的,长久不了。

    唱戏才是她的根本所在,她可以依靠唱戏过一辈子。

    她很坦白的和林子轩提出了请求,当初的合同签的比较简单,孟晓冬可以选择退出。

    林子轩承认孟晓冬说的有道理,如果他全力支持,可以让孟晓冬红上十几年,但之后呢?她长时间不唱戏,功力荒废了,想要再捡起来就难了。

    对于这么冷静的女孩子,他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同意下来。

    孟晓冬还是明月歌舞团的一员,偶尔也会参加演出,只是把重点放在了唱戏上,这就是他们最终达成的协议。

    前几日,孟晓冬重返上海大世界乾坤大剧场登台演出的那一晚,林子轩还去捧场了。

    从观众热烈的反应看,他们并没有忘记这个京剧界的明日之星。

    只是,上海大世界这些日子不太好过。

    冯敬尧为了垄断法租界里国人建立的戏院,把主意打到了上海大世界的身上,每天都会有社会闲散人员到大世界闹事。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上海滩风云() 
上海大世界的拥有者叫做黄楚久,浙江余姚人,依靠制药起家,是上海制药行业的龙头企业,被称为药业大王,他在不少行业都有投资。∽↗

    按理说,他和冯敬尧颇有渊源,因为冯敬尧的祖籍是余姚人。

    然而,冯敬尧虽然祖籍是浙江余姚,但却是在江苏苏州出生的,所以他更倾向于苏州帮,这也是冯家和林家联姻的基础。

    林家的祖籍是江苏无锡,大家都是一个圈子的。

    冯敬尧被林子轩描述的美好前景所吸引,打算投资戏院,他和林子轩各出50万,以100万股金成立了明星戏院公司,开始大肆收购法租界的戏院。

    对于外国人开设的戏院,能买就买,不行可以租用。

    而对国内商人开设的戏院,基本上就是强买强卖了,在法租界,冯敬尧的势力很强大,只要拿着冯氏商会的名帖派人通知一声,那些商人一般不会拒绝。

    这件事由周剑允负责,目前的进度比较顺利。

    收购戏院之后,还要进行改造,让戏院能够放映有声电影,时间上还是有些紧迫。

    院线是电影公司的根基,林子轩要仿照好莱坞大电影制片厂的做法,垄断院线,从而控制其他的电影公司。

    在这点上,不容退让,无论用什么手段都要完成。

    然而,和后世拆迁的钉子户一样,黄楚久直接回绝了冯敬尧,不愿意放手大世界。

    冯敬尧在法租界的华人中一向非常强势,他是法租界公董局的董事,掌握着法租界的巡捕房和地下势力,帮着法国人管理法租界。

    别看平时一脸和气的模样,但谁都知道他是心狠手辣之辈。

    有这样一位大佬做岳父,说实话,林子轩的压力还是蛮大的。

    可黄楚久也不是省油的灯。

    作为上海滩著名的实业家,他旗下有21家医药企业,凭借这个庞大的药业集团,他稳稳地坐住了上海新药业大王的位置上。

    除了投资了上海大世界这个远东第一大的游乐场,他又陆续开戏院、浴室、烟厂等等。

    他还开设了世界日夜银行,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开门,专门为赌客提供借贷,也收存款。

    他甚至还搞起了房地产,借钱买地皮、造房子,房子押给银行,再借再买地皮,再造房子再抵押,这和后世的房地产开发是何等的相似。

    他不仅是上海滩的巨富,还是个很有头脑的商人,林子轩和他相比,只是小打小闹罢了。

    他敢于拒绝冯敬尧,还因为他和宁波帮交好,而宁波帮在上海资本市场的能量不容小觑。

    这是一场资本和背景的角逐,说到底是利益之争。

    冯敬尧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上海大世界就建在法租界,冯敬尧派手下每天都去闹事,巡捕房对此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

    黄楚久从华界找来了一批人做保安,维护大世界的安全。

    冯敬尧直接对这批人下了杀手,杀了人扔进了黄浦江里,说是血风腥雨有点过了,但在此时的上海滩,砍死人是很正常的事情。

    租界内的治安算是好的,在华界更是鱼龙混杂,混乱不堪。

    黄楚久也是有背景的人,不甘心如此憋屈,就找了几位德高望重的商界巨擘来主持公道,给冯敬尧施加压力。

    在上海滩,冯敬尧也不能一手遮天,他的势力主要在法租界。

    何况他只是有人手和势力,在资本市场上无法和这些商界巨擘相抗衡,这些人也不愿意彻底得罪冯敬尧,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而不是招灾。

    于是,在这些人的说和下,双方各退一步。

    冯敬尧放弃争夺上海大世界,不过黄楚久名下的戏院都要按照市场价格转让给冯敬尧。

    算是和平解决了。

    然而,冯敬尧和黄楚久的恩怨就这么结下了,这件事以后不会完。

    林子轩听到周剑允的汇报后,没什么反应,在这个年代,想要办成事就要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这里可是二十年代的上海滩。

    他在准备《津门大侠霍元甲》的首映。

    不出意外,这一次的首轮专映权被夏令配克豪华影戏院拿到手,夏令配克豪华影戏院的老板是西班牙人雷玛斯。

    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商人,只要能赚钱,他才不管放映什么影片呢。

    他看过《津门大侠霍元甲》,对其中的武打场景很是欣赏,加上霍元甲在上海人心中的地位,他相信这片子一定能火。

    从六月底开始,影片的宣传工作就进入了倒计时。

    在《申报》上刊载了大幅广告。

    “万里长城永不倒,尚武精神永不息,重现一代功夫宗师的人生之路,这是一部你不容错过的电影。”

    “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对的,站着,错的,倒下。只有站着的才有资格说话。”

    “强国强种,保家卫国,是中国人就看霍元甲。”

    无数这类的广告出现在报纸杂志上,轰炸着上海人的神经,好像不看这部电影就不是中国人一样,还有回忆和纪念霍元甲的文章也冒了出来。

    一时间,霍元甲的名字重新响彻在上海滩的上空。

    按照后世的说法,这叫做营销软文。

    上海精武体育会也趁机发表声明,在高度赞扬了霍元甲之后,对影片保持关注,希望影片能真实反映霍师傅光辉的一生。

    在纷纷扰扰的闹了几天后,1922年7月7日,《津门大侠霍元甲》即将上映。

    之所以选择这个日子,是因为霍元甲是在1910年7月7日创办了精武体操会,也就是精武体育会的前身。

    非常有噱头,也有纪念意义。

    与此同时,百代唱片公司在这一天发售了一张唱片,就叫做《万里长城永不倒》,主要发售地点是北平和广州。

    买办张常福非常了解国内的形势,这首歌一定会受到北方爱国青年的欢迎,而粤语版针对的就是广东的人群。

    作为一个买办,只要能赚钱,他才不管歌曲的内容呢。

    时间来到了7日晚上,夏令配克豪华影戏院里面人头攒动,都在等待着电影开场。

    当电影开始放映时,从此拉开了中国功夫片的热潮。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一段虚构的传奇故事() 
霍元甲出生在河北静海县小南河村的一个武术世家,自幼体弱,被严禁习武。【愛↑去△小↓說△網。ai qu 】

    然而,这不能阻挡他的习武之心,他偷练武功,并在观看鹰蛇相搏时体悟到了武学至理。

    这当然是胡扯,如果看鹰蛇相搏能练成绝世武功的话,那谁还去苦练功夫啊。

    但这样讲故事才具有传奇性,说明霍元甲的武学天赋超高,一代宗师不能没有一点与众不同的地方。

    接着,为了磨练武技,他四处挑战,和各门各派的高手切磋过招。

    这是一部功夫片,打斗场面尤为重要,在八十分钟的故事里,有五十分钟都是在打斗。

    林子轩借鉴了后世功夫片的风格,在打斗上以炫酷为主,动作干脆利落,绝不拖泥带水。

    不像现实中一些比武的场面,两人还要四处游走,然后互相试探,等到真的动手,十几分钟都过去了,太浪费时间,观众绝不会满意。

    这就是电影中的打斗和生活中武术套路的区别。

    你可以说它很假,但看起来的确很有感觉。

    林子轩在这里给功夫片开了一个不好的头,让以后的功夫片几乎没有真实的打斗了。

    在一连串眼花缭乱的比斗中,霍元甲的名声越来越响,有津门第一高手之称。

    1900年,京城名侠王子斌,也就是大刀王五,在京城被清廷枪杀,头颅挂在城门上示众,家人无法给王五入殓。

    霍元甲听说后,只身从天津赶到京城,趁着夜色用钩锁攀上城楼,将王五的头颅取下,入土为安。

    这件事只出现在传奇故事之中,并不是真实的,但可以表现霍元甲的侠义精神。

    从观众颇为感动的反应就知道这类在家国大背景下,英雄之间惺惺相惜的情节最是感人。

    这时候,俄国大力士登场,在天津摆下了擂台,出言不逊,要挑战天津武术界的高手,霍元甲欣然前往,大战俄国大力士。

    在租界内,最好找的就是白俄人。

    因为1917年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有7000名俄国难民蜂拥抵沪,其中有大批贵族。

    在公共租界,他们主要居住在虹口提篮桥华德路摩西会堂附近一带。

    在法租界,他们多数居住在吕班路、环龙路、金神父路一带,以在霞飞路中段开设服装店、面包房、咖啡馆为生。

    贵族们受过良好的教育,当然过的很好,最不济也能找到一份工作。

    但也有普通人家,生活窘迫,穷困潦倒,只要给钱,让他们做什么都愿意。

    影片中的俄国大力士就是从白俄人聚居区找来的流浪汉,只要给他酒喝,他不在乎挨打。

    这里是一个小高峰,霍元甲第一次在擂台上腾空而起,用连环踢把俄国人踢下擂台,从而做实了津门第一高手的名头。

    事实上,霍元甲并没有和俄国大力士比武,在那个时代,真正和俄国大力士比武的是有“武神”之称的孙路堂。

    孙路堂生于1860年,是形意拳高手,后练八卦掌,最后创立了孙式太极拳。

    曾经,清朝在京郊举行规模盛大的“天下英雄会”,即演武大会,邀集南北各派武林高手前来比试,孙路堂技冠群雄,享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誉。

    1908年,俄国及欧洲格斗冠军彼得洛夫途径奉天,经俄公使馆提议,彼得洛夫与孙堂堂进行一场比武,孙路堂获胜。

    电影是艺术加工,把其他武术家的事迹杂糅到一起,就是在创造传奇。

    打败俄国大力士之后,霍元甲名动天下,新的挑战又来了。

    英国大力士在上海设擂台,挑战天下高手,一时间,上海滩沸腾了,有不少武术名家登台比武,都被英国人用重拳击败,甚至有人当场死亡。

    这充分展现了英国大力士残忍和凶狠的一面,而且为了表现英国人力气大,还进行了单手碎石的表演。

    这个有点夸张了,其实石头是假的,里面是中空的,一拳下去,碎石飞溅,很是震撼。

    扮演英国大力士的是道格拉斯希拉,这位美国人本着国际主义精神进行演出,他其实玩的很嗨,对如何拍摄功夫片兴趣极大。

    英国人比较保守,美国人则有着开放和娱乐的心态,这只是拍摄电影而已。

    在其他武术名家纷纷失败之后,主角在万众期待之中闪亮登场,展开了一场大决斗。

    整部电影没有女主角,把文戏缩减到最少的时间,就是一路打下去的通关游戏,一直保持着高度的紧张感,让观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最后的决战没有让观众失望,霍元甲和英国大力士足足打了十几分钟,花样百出。

    英国大力士先是占据优势,打的霍元甲毫无还手之力,甚至把霍元甲抓举过头顶,朝着地上摔去,好在霍元甲轻功过人,在空中翻飞,安稳落地。

    霍元甲发动反击,双方招招见血,拳拳到肉,可谓是惨烈至极。

    两人都到了筋疲力尽的时候,霍元甲突然使出了绝招,打在了英国大力士的眼睛上,让他什么都看不见,随后把英国人踢下了擂台。

    这场打斗观众看的很是过瘾,因为以前没有这种电影,京剧舞台上的打斗都是花架子,哪里有这种血腥和真实的场面。

    观众觉得真实,这就够了。

    他们不是不知道拍摄的电影都是假的,但看了电影后,他们就是觉得真实。

    当把情绪投入到电影中的时候,人的感官会带来错觉。

    故事还没有结束,霍元甲成了民族英雄,开设在虹口的日本武馆不服气,要找霍元甲较量,霍元甲在日本人的道场中大发神威,打败了日本的教官。

    这时候,有位日本医生知道霍元甲早年练武,生有肺病,就给霍元甲开了一副药。

    几日后,霍元甲被送到医院,不治身亡。

    影片的最后是精武体操会的成员给霍元甲送行,并发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