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民国大文豪 >

第159部分

民国大文豪-第159部分

小说: 民国大文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蓝翔,在蓝天上飞翔,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啊!

    林晓玲没想到哥哥想的更长远,比她这种小打小闹强多了,自然没有意见。

    临走之前。她告诉哥哥,阮玲钰不想继续上学了,想要出来工作。

    那丫头不敢和林子轩说,就让这位晓玲姐传话。

    林子轩一愣,他平时比较忙,没怎么关注阮玲钰的情况,中西女校一个月只有一天假期,两人很难碰到一起。

    他记得以前和阮玲钰谈过这个话题,还是要以学习为主,等毕业之后再做选择。

    阮玲钰今年刚满十六岁。在后世不过是刚上高中的学生。

    在这个时代,按照法律规定,十六岁的女孩子已经可以嫁人了,大多数女孩子十三四岁就出来工作了。

    林子轩虽然还是认为阮玲钰应该继续上学,不过他尊重当事人的意见。

    九月底,中西女校放假的日子。

    他开车来接阮玲钰,带她在法租界逛了逛。

    对于一直在女校生活的学生来说,生活太过枯燥乏味,中西女校以管理严格著称,一旦现学生偷跑出去。就会给予开除处理。

    十六岁的女孩子正值青春年华,穿着一身女校校服的阮玲钰吸引了不少的目光。

    她似乎天生就有一种明星的气质,是那种星探会在人群中一眼就看中的人。

    林子轩把她当作成年人看待,询问她的想法。是继续做演员,还是选择其他的职业。

    “我帮你做事好不好?”阮玲钰轻声道,“就是帮你做一些生活琐事,整理文件,端茶倒水,我听说那些大人物身边都有这样的人。”

    林子轩反应过来。阮玲钰说的是秘这个职业。

    “你不想拍戏了?能当大明星的。”林子轩不解道。

    “那些大明星还不是要听你的。”阮玲钰抬头,认真的说道。

    这话说的倒是不假,以林子轩在电影圈的地位,那些电影明星的确要听他的。

    从这个角度讲,作为林子轩的秘,的确比那些电影明星地位更高,更有权利。

    不过,这不符合林子轩的预期。

    阮玲钰以后可是中国电影界的大明星,如果电影圈没有了阮玲钰,那么多经典电影

    看着林子轩愕然的神情,阮玲钰嘴角微翘,在心里偷笑。

    她很聪明,做大明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生活,与其辛辛苦苦的拍电影演戏,不如留在林子轩身边,比那些电影明星更风光。

    林子轩想了想就释然了。

    这个世界已经改变,电影圈就算是没有阮玲钰,照样有其他女明星,有其他经典电影。

    作为穿越者,他改变了不少人的命运,不差这一个。

    而且,他也的确需要一个秘了,原本他的事情并不多,都是由万象局的员工来处理。

    随着名气的增加,他愈的忙碌了。

    比如希望工程和文物保护,还有中国笔会中心和万象文学奖,以及刚刚决定的蓝翔职业技术学校,更别说社会上的各种邀请活动。

    他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来处理这些事情,阮玲钰是个不错的选择。

    她不用去做具体的事务,只要把所有事情安排好就行了,能让林子轩轻松不少。

    为领导分忧,正是秘的主要职责。

    得到林子轩的允许,阮玲钰立刻向中西女校办理了退学手续,正式成为了一名小秘。

    她进入角色很快,把林子轩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

    “1o月9日,上海万国运动会在中华体育场开幕,你要参加开幕式。”秘小姐提醒道。

    这件事林子轩有所了解。

    上海万国运动会是1926年由外国侨民起创建,每两年举行一次比赛,

    第一届上海万国运动会由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承办,1o月9日正式开幕。

    比赛的队伍有美国队、英国队、法国队、日本队、俄国队、荷兰队、葡萄牙队和中华队。

    外国队,是以在上海的外国侨民为主;中华队,则是以上海的运动员为主。

    名字听起来很吓人,万国运动会,其实就是上海地区的一场体育赛事。

    作为社会名流,参加开幕式,支持体育事业是无法推脱的责任。

    “还有什么事?”林子轩询问道。

    “徐至摩先生送来了请柬,他几天后会和夫人从北平返海宁,到时会在海宁办一场婚宴,邀请你前往。”阮玲钰继续道。

    1926年1o月3日,徐至摩和6小蔓在北平东交民巷六国饭店举行婚礼。

    按照大家族的规矩,他们结婚后还要到老家祭祖,如此才算得到徐家的承认。(。)◆地一下云来。阁即可获得观。◆

第三百四十五章 别具一格的证婚词() 
徐至摩和陆小蔓的婚礼在北平引起不小的轰动。●⌒,

    参加婚礼的社会名流不少,包括梁启朝、叶公朝、杨近甫、丁西临、任叔勇、陈衡浙、陈原、梁时秋,唐由壬等人。

    大多是新月社和现代评论派的成员。

    正是在这场婚礼上,作为证婚人的梁启朝把徐至摩和陆小蔓痛骂了一顿。

    思想守旧的梁启朝原本不同意这桩婚姻,但在各方的力劝下,他才勉强答应作证婚人。

    这番别具一格的证婚词在历史上想来都是独一份。

    “我来是为了讲几句不中听的话,好让社会上知道这样的恶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励—徐至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

    陆小蔓,你和徐至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

    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以为高兴可以结婚,不高兴可以离婚,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

    总之,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我说完了!”

    这件事梁启朝事前知会过徐至摩,他在婚礼上不会说好听的话,徐至摩有心理准备。

    这对师徒辛苦演这场戏是为了应对社会舆论的抨击。

    在北平,对于徐至摩和陆小蔓的婚姻,舆论大多持批评的态度,支持的人很少。

    大多数人认为徐至摩破坏别人家庭,陆小蔓不守妇道,两人勾搭成奸,就是奸夫****。

    在这个时代,虽然社会风气逐渐开放。但仍然以保守势力为主。

    没看就连鲁讯闹婚外恋都要躲到南方去,鲁讯可是号称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超强人物,在论战上没怕过谁。可还是顶不住这种压力。

    这就是人言可畏。

    现在,作为长辈的梁启朝骂了两人一次,其他人也不好说什么了。

    前来参加婚礼的宾客大多并不知情,一时间,婚礼现场的气氛极为尴尬。

    事后。梁启朝给远在美国的儿子梁思城和林徽茵写信,说了这件事。

    “昨天作了一件极不愿意的事,去替徐至摩证婚。他的新妇是王受兴夫人,与徐至摩恋爱上,才和受兴离婚,实在是极之不道德。我在婚礼演说一篇训词,大大教训他们一番,新人及满堂宾客无不失色,此恐是中外古今前所未闻之婚礼矣!”

    梁启朝还把在婚礼上的证婚词写在信件上。

    这是拿徐至摩和陆小蔓的事情告诫梁思城和林徽茵,对待感情要认真。不要动不动就离婚,道德败坏,辱没门风。

    这里主要说的应该是林徽茵了。

    毕竟徐至摩和林徽茵之间的感情纠葛人尽皆知,梁启朝想必对这位未来的儿媳妇不太放心,这才事先敲打一番。

    否则没必要写这封信,还把骂徐至摩的证婚词附带上去。

    这种旁敲侧击的老辣手段也只有梁启朝这样的大文学家才运用的如此圆转自如。

    在后世,有人说胡拾同样参加了徐至摩的婚礼,还做了主持人,这是无稽之谈。

    这个时候的胡拾还在欧洲游逛。

    1926年8月4日,胡拾一行人来到英国。

    他这次来英国。主要的目的是参加庚子赔款的会议,不过英国人对此不怎么重视,开了几次会议后就各自离散了。

    他在英国呆了几天,和英国的汉学家们交流学问。

    还就中国的新文化发展做了几次演讲。叫做《中国的文艺复兴》。

    他把中国的新文化和欧洲的文艺复兴相比较,认为新文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次大解放。

    与此同时,胡拾还在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和法国的国立图书馆翻阅有关敦煌文化的经卷。

    英国人斯坦因从中国盗走的敦煌经卷存放在大英博物馆。

    法国人伯希和偷运的敦煌文物存放在巴黎国家图书馆。

    斯坦因搜集的敦煌汉文写本虽然量比较大,但由于他缺乏汉学知识,选择不精,在历史价值上远逊于比他晚到敦煌的法国考察家伯希和的搜集品。

    伯希和获得敦煌的大批珍贵文物。写了《敦煌千佛洞》等书,在法国名声大噪。

    甚至成了巴黎法兰西学院的教授。

    由于林子轩和陈寅格的倡议,敦煌文化在中国国内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8月26日,胡拾在法国拜访了伯希和,经过伯希和的介绍得以走进了巴黎国家图书馆,翻阅敦煌经卷。

    他是为了研究学问而来,对于盗取中国文物的外国人并没有看法,或者是不愿意多想。

    不像林子轩那样愤慨。

    在这个时代的中国人看来,这似乎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没必要如此痛心疾首。

    回国后,胡拾把从巴黎伦敦带回来的神会遗著整理写定,又作一篇很详细的《荷泽大师神会传》,合编成《神会和尚遗集》,在国内出版。

    他在《神会和尚遗集序》中这样写到。

    “我借这个机会要对许多朋友表示很深厚的感谢。我最感激的是:伦敦大英博物院的翟林奈博士,巴黎的保罗伯希和教授,没有他们的热心援助,我不会得着这些材料。”

    翟林奈是英国汉学家,在大英博物馆负责斯坦因盗取回来的敦煌文献资料。

    做完这件事,胡拾又到了德国。

    1926年10月27日,他被德国汉学家卫礼贤邀请到德国法兰克福中国学院做演讲。

    这一次演讲的费用是300马克,仅够他从英国到德国来回的路费。

    他演讲的题目叫做《中国》,时长105分钟,他在演讲的过程中讲了三个英语笑话,居然被外国人听懂了。

    不过,胡拾的欧洲之旅并非都是好事。

    在一次和朋友吃饭时,就遇到中国留学生发传单。

    传单上这样写着:《警告旅欧华侨同胞,请注意孙传方走狗胡拾博士来欧的行动》。

    这恐怕是受到他的好友丁闻江的牵连,丁闻江在孙传方手下做沪松商埠督办公署的总办。

    在国外的中国留学生不知情,才把帽子扣到胡拾头上,当然,这也有胡拾曾支持过北洋军阀政府的原因。

    由此可知,胡拾这段时间一直在欧洲,根本不可能参加徐至摩的婚礼。(。)

第三百四十六章 白首同心在眼前() 
林子轩和冯程程一起去了趟海宁,参加徐至摩和陆小蔓的婚宴。【

    过程很简单,没什么好谈的。

    徐至摩两人准备在海宁住上一段时间,之后便会到上海定居,北平是不打算回去了。

    一是因为战乱,北方不太平,早晚要打仗。

    二是换个环境,躲避北平的流言蜚语,相对来说,上海的风气开放,自由一些。

    林子轩欢迎他们到上海生活,大家也好有个照应。

    他离开海宁,没有回上海,而是和冯程程一起去了杭州。

    两人准备在杭州小住几天,过一过二人世界,这两个月家里一直不得安宁,他们刚好借着这个机会在外躲清闲。

    十月的杭州不仅能观潮,还能赏桂花,满城的桂花香气扑鼻而来,是绝佳的旅游场所。

    两人在西湖边漫步,随意闲聊,自然聊到了徐至摩和陆小蔓身上,说起了八卦。

    有了宋家三小姐的通风报信,冯程程对林子轩和陆小蔓之间的过往有所了解,但她放在了心里,没有说什么。

    这次见到陆小蔓,发觉的确是个让人心动的女子,在才情上更为不凡。

    陆小蔓不仅会多国外语,还会写诗和绘画,在表演和戏曲上也有天赋。

    想到这里,冯程程有点小嫉妒,她不是出身官宦世家,也不是书香门第,家中虽然富足,却没有家庭环境的熏陶。

    和那些达官贵人家中的小姐相比总觉得缺少点底气。

    女人之间,特别是漂亮的女人之间。难免会相互比较,这想必是天性使然。

    但看着身边的丈夫。她便把那点小嫉妒抛之脑后,各人有各人的幸福。

    此时。林子轩正说着北平的流言蜚语,感叹社会风气的保守,容不下追求幸福的男女。

    这是有感而发。

    他上次来杭州游西湖,还能看到雷峰塔,这次来,雷峰塔却已经倒掉了。

    这让他想起鲁讯写过的一篇杂文,叫做《论雷峰塔的倒掉》。

    这篇文章刊登在1924年11月17日《语丝》周刊的第一期上。

    由于杭州的百姓传说雷峰塔的塔砖可以驱病健身,便时常有百姓去挖塔砖,久而久之。塔身底层的砖块被挖一空。

    雷峰塔在1924年9月25日下午塔身突然倒塌。

    鲁讯写文章认为雷峰塔早就该倒掉了,并赞颂了白娘子勇于追求幸福和自由的精神,更是指追求真理敢于反抗的劳动妇女。

    鲁讯是借题发挥。

    他用雷峰塔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百姓的残酷本质,并讽刺了那些封建礼教的卫道士。

    林子轩觉得这篇文章放在徐至摩的遭遇上并不过时。

    在任何时代,都有卫道士的存在。

    不过,他没有写文章替徐至摩鸣不平的意思,这种事情需要冷处理,大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