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铁血铸新明 >

第214部分

铁血铸新明-第214部分

小说: 铁血铸新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量伤亡。

    几天对抗演练下来,双方互有胜负,步兵越战越有信心,骑兵则是垂头丧气,最得意的还是刚刚组建的火炮营。

    他们到哪边,那边基本都能获胜——火炮营的火力太猛,跟着阵墙走就能击退骑兵,而跟着骑兵进攻就能击毁阵墙。

    “你们的打法不对,骑兵的作战要领在于机动性,要漂浮不定、快打快走,谁让你们硬往铁板上撞。”

    会后总结上,秦浩明又开始讲解。

    而在他身后不远处,阎应元和戚纲正对着教导营的几百名基层将校讲解会操战法。

    这些人都是从秦浩明亲兵、天雄军老兵当中所选拔出来,到教导营接受培训的将校,将来准备补充到各营里担任百户、千户。

    这帮家伙实战没有问题,但战术欠缺,不开导不行。

    “看到没有,这就是火器的威力,这才只是十门炮,三百枝鸟铳轮射,如果是一百门火炮,三千枝鸟铳轮射,谁有本事挡得住?

    连骑兵也得绕着走,马虎头,你在边关呆过,说说你的想法。”阎应元大声说着,自从到了侍从室,他得到锻炼,因此讲话也自信了许多。

    “大人,我听老辈人说过,我们在浑河大战中,用白蜡杆长矛组成密集步阵挡住了建奴的骑兵。

    后来建奴借助火炮才击败我们。所以末将觉得攻击密集步阵非借助火器不可。”

    马虎头出列行礼答道:

    “大人,末将却觉得火器作用有限,射速太慢难以压制对方,如果发生炸膛还会扰乱本阵,官军就吃过这个苦头。”

    一名瘦高个子的军官出列说道。

    一个黑脸军官马上附和道:“大人,我们在关内打过仗,官军也用火器,刚开始还能吓住人,等摸熟就不怕了。

    建奴经常豁出几十条人命冲上来,反而能把我们打得大败。”

    戚纲狠狠瞪了这两个“叛徒”一眼:“你们以为我们的火器和他们一样粗制滥造吗,告诉你们,我们的器械制作优良,你们尽管大胆使用。”

    二人对视一眼,笑了笑退回队列,

    阎应元没理俩刺头,继续大声说道:“定南军以后的战法是步、骑、铳炮协同作战。

    浑河之战给你们讲解过啦,石砫兵与浙军缺乏火器压制对方,又没有骑兵掩护步阵,死守挨打必败无疑,这是我明军惨痛的教训,你们都记住了没有?”

    “是,记住了!”教导营军官一起大声回答。

    远处,秦浩明站起身自得的笑了笑。

    通过讲武堂的培训,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将校参加,而他的部队,渐渐有了后世一支现代化军队的雏形。

    只要持之以恒进行对抗训练演习,随着冶造局和兵仗局建设完毕,开发出新的火器,自己的部队强军可期。

    一周以后,鼓山大营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在这里训练的军队,暂编为七个千户队伍,淘汰几百人到后勤部队。

    与洪塘大营骑兵合兵一处,正式更名为定南军。

    对于部队的军制,秦浩明并没有做大的变革。一则,小旗、总旗、百户、千户、守备其实跟后世什么班、排、连、营等已经非常相似,足以方便指挥部队。

    二则,现在进行胡乱改动,基层军官不明其义,反而减少战斗力和荣誉感。

    不过,微调还是有的,最主要的莫过于引进军衔制。

    普通将士一律分为上中下三等,即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与之对应则是俸禄。

    将校之间也一样,因为军衔还兼有调整部队指挥关系的作用。按照军衔条例,职务低的将士要受职务高的将士领导。

    这在和平年代看不出什么,但当战争中军队建制被打乱、无法判断职务的高低时,军衔制的好处凸显。

    因为,战场上变幻莫测,机会稍纵即逝,不允许你花时间去核实职务高低、隶属关系,军衔就成为最直接的标志。

    还有,军衔代表着一种荣誉。对军人来说,军衔的设置是一种激励。当然,军官犯了错误,军衔降级可以作为一种惩戒。

    这些,秦浩明自然知道得一清二楚。

    所以,在授衔时,秦浩明特意为每一个百户以上将校亲自颁发铁质勋章,并赠送冶造局精心打造的绣春刀,刻上其名字。

    此举,顿时令定南军将校上下归心,以得到他的赐刀为荣。

    而这一传统,在秦浩明的今后生涯中,也一直保持流传下去。

    军人,需要的是荣誉!随之而来的,才是忠诚!荣誉和忠诚,二者相辅相成,缺一而不可。

第四百三十节 吴锋的家书()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天色阴沉,乌云笼罩在福州城上空,大抵是又要下雨的节奏。

    毗邻总督府西北角的方向,耸立着一排排精致的屋舍,青砖白瓦,错落有致。

    道路两旁移植过来的腊梅繁花似锦,一团团,一簇簇,千朵万朵,压得枝条弯了腰。

    花瓣白晶如雪,素洁淡雅,风姿绰约,虽然仍有着几许稀疏,却已有了“占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的气势,在乌云下泛着耀眼的白光,香气馥郁清香。

    这里是刚落成的侍从室人员官邸,距离总督府很近,有独立的甬道相通,出入十分方便。

    外面则是高大的围墙,由侍卫长浩子安排人员执勤守卫,闲杂人等未经许可,一律不准入内。

    作为南洋局的副局长,侍从室的一员,吴锋分配到一套二居室的官邸房,配备两个勤务兵负责照顾他起居出行等。

    今天,恰逢他的休沐日,吴锋孤坐在自己官邸书房内,面前摆放着上好的宣纸,正悬笔凝神写家书。

    “父母高堂大人在上,不肖儿得龄叩首顿拜,祝二老安好。

    儿外出求学三载有余,为节省往来车马费用,甚少归家,不能尽孝于双亲膝前,儿惭愧!

    每每想起大人音容笑貌,两位兄长躬耕劳作,儿常常泪流满面,唯有无语自涕……

    今幸得闽粤总督秦督大人赏识,在总督府谋得一职,衣食无忧矣。所虑者西北叛贼猖獗,官军屡屡不得剿灭,时局令儿担忧。

    听闻贼兵所过之处……”

    写到这里,吴锋双眉凝蹙,脸上抹过一丝忧色,继而抬头望着窗外的一位将校,愁容顿失,提笔继续写道:

    “今秦督仁慈,委派将士入陕接父母高堂及两位兄长家人,请高堂大人跟着他们入闽即可。

    一家之屋,儿已安排妥当,父母高堂无需忧虑。便是两位兄长的谋生,儿也已安排。家里的旧物,能卖则卖,不能卖则送……”

    搁下笔,吴锋细细浏览一遍,轻吹墨迹,脑里想着可有遗漏之处。

    片刻,他洒然一笑摇头,暗嘲自己杞人忧天。现如今,身外之物有何好担忧,一家人团聚才最重要。

    凭自己的俸禄和地位,难道还不能养活家人不成?

    想到这里,他取过信封,用火漆封好,转头凝望搬进来才不过月旬的栖身之地。

    这座官邸房,随着每人职位变化或离任,总督府是要收回去的。

    只有城区外围总督府负责兴建的将校房,目前达到副千户职位的将校申请,出资三分之一,便可以得到一套永久的居住房。

    至于更低级的将校,唯有排队等候。

    他自得的笑了笑,自己有幸成为第一批受此殊荣的官员,为家里解决后顾之忧,全赖当初正确的选择。

    毫不夸张的说,当初通过训练的国子监士子皆得到秦督重用,而这些人中,又以他独占鳌头。

    他算是看出来,秦督用人偏向文武双全。至于文不成武不就,在总督府是没有……

    “大人,复社士子张溥和杨廷枢请大人今晚赴宴。”

    吴锋正沉思间,勤务兵老李恭谨地拿着拜帖进来禀报。

    老李原先是卫所兵,因年纪偏大未能入选定南军,被编入后勤部队。经过考核审查,成为总督府打杂人员。

    后被吴锋相中,成为他两个勤务兵之一。

    这说起来各人也是自有机缘,若今后吴锋崛起,他又忠心耿耿,少不了一番造化。

    当然,前提是吴锋要满意。

    “唔!”

    吴锋接过拜帖,打开一看,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一目了然。别的没问题,只是这地点嘛,让他双眉间有一道阴翳。

    叹了一口气,放下拜帖,拿过桌上的家书,吴锋朝窗外的将校走去。

    “张百户,今日轮到你执勤啊?辛苦了。”

    远远的,吴锋举起手笑眯眯地问道。

    “见过吴大人,可是写好家书,记得注明地址。”

    这个叫张百户的军汉向吴锋行礼,殷勤的嘱咐。

    “多谢关心,此去路途遥远,家中高堂就劳烦兄弟们了。些许意思,不成敬意,替我敬兄弟们一杯。”

    书信下,有五两散碎纹银,吴锋低声说道。

    “吴大人万勿如此,此乃兄弟本分。末将家人也是其它兄弟帮忙,却是不曾这般。若是让其他弟兄知晓,末将脸面何存?”

    张百户拿过书信,银子却拒不接受。

    “那兄弟们归来之日,吴某在家中摆上一桌,以酬兄弟们恩情。”

    对方态度坚决,吴锋不敢造次。

    此类之前事情也有发生过,结果被秦督知晓,纹银没收,人被关到小黑屋三天,屎尿一起,惨不忍睹。

    “那敢情好,兄弟们就好这一口。”

    张百户爽朗的大声笑道,告辞离去。

    吴锋目送张百户高大的身影离去,心里暖暖的。总督府跟其他衙门不一样,这里充满兄弟情战友情。

    没有文人武将之轻重,只论对错,包括秦督自己。

    天色渐渐暗下来了,华灯点点浮动于鲜艳的花枝上。

    那些花树枝头,缀满了繁丽的花朵,红艳艳地招摇着。

    雕镂精致,描绘华丽的花灯错落地挂在树梢上,摇曳的灯火将整树整树的花朵笼上了一层妩媚与妖娆的色泽。

    浓郁的花香伴着一种媚到骨子里的脂粉香,如丝如缕般蔓延于整个街道。

    这里就是福州城最出名的醉胭巷,之所以出名,顾名思义,自是由于这巷子中占了城中大半粉儿楼,粉黛无数,繁华盛景四季皆然。

    在这一片车水马龙喧闹繁盛中,有一处可当真是门庭若市,那便是醉红楼。

    楼阁华美,屋宇奢华,琉璃瓦,红木窗,这些都是醉红楼的精致之处,却不是它热闹原因的真正之所在。

    醉红楼最最吸引人的便是这里的姑娘不仅花容月貌,而且才学技艺尤佳,比起旁的一帮庸脂俗粉来,自是尤为招人喜爱。

    吴锋过来的时候,醉红楼一层的聚客厅中早已是座无虚席,每个人的面上都洋溢着一种极为热切的渴盼。

第四百三十一节 醉红楼()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不光是占了大半人数的男客,连城中的贵妇、官绅亦是如此。

    听说醉红楼新来了位天仙般的姑娘,琴技舞艺极佳,这一众人自是来一睹美人芳姿。

    数名容光艳丽的女伎衣着鲜亮,或怀抱乐器,大厅而舞;或手挎花篮,抛散漫天花雨。弄弦的玉指,指尖一抹嫣红。

    偶尔露出长裙的红绣鞋。高髻上的一点珠翠在灯火如昼的厅里闪着耀眼般的光彩。

    老鸨红姑眼尖地瞄见一身着锦衣玉带的财神爷上门,忙扭腰摆臀地迎上前去,拔尖的嗓音热清地喳呼道:

    “哎哟!公子请进,新来的吧!公子今晚可要玩得尽兴啊?”

    肥厚的手指夹着大红色的丝巾,直往吴锋胸前拂去。

    吴锋蹙起双眉,微微避开老鸨的碰触,淡然道:“三楼甲字号包厢。”

    “贵客临门,小二,带路,三楼甲字号包厢贵客一位。”

    老鸨红姑夸张地弯下腰,咯咯谄笑着,活像只生蛋的老母鸡。

    吴锋也不搭腔,径自向三楼的厢房而去。只是心里暗自叹息,或许,今晚来错了。

    望着吴锋离去的背影,老鸨低啐了一声,“没见过来这儿的男人还绷着一张脸的!真是莫名其妙。”

    “哎哟!方大爷,您来啦!”

    老鸨瞧见下一个老主顾,赶忙又堆起一脸的笑迎上前去,转瞬间就忘了心里的嘀咕。

    “客官,你们要的厢房到了!”小二推看房门道,“有事请吩咐!小的告退。”

    大小适中的厢房,布置得古色古香,窗角的几案上铜兽熏香炉里,那一抹淡淡的迭香弥漫在空气里,若袅烟,若轻絮,弥满整个厢房。

    推开窗棂,大厅外的一切尽收眼底。

    “吴老弟,许久未见,一切可好?来来来……请坐。”

    屋内约有六七人,作为主人的张溥早已到达,见到吴锋跨入包厢内,热情的起身相迎。

    “见过张庶常,见过维斗兄,见过诸位同僚。”

    屋内人吴锋全认识,除了张溥和杨廷枢,其他都是侍从室有职位的士子,其中尤以负责兵仗局的许杰职位最高。

    “可惜洪青山今日不在,不然杨某的旧时在福州可就齐全了。”

    杨廷枢哈哈大笑,拉着众人一一入座。

    “这间厢房不错,挺雅致的,这个窗的位置也正适中,可以窥视大厅的一切。”

    许杰手扶窗棂,手指有规律的敲击着雕花窗。

    “就是……就是这里……费用太昂贵,秦督若知道……不喜。”

    侍从室三司二组组长方武新坐在座位,扭动着身子有些不安的说道。

    其他人闻言,脸上都有些不自然,包括吴锋和许杰。

    “仅此一次,下不为例!”

    张溥是知道秦浩明性格和手段的,见他们如此,急忙安慰。

    时至今日,这些国子监的士子已非吴下阿蒙,便连他这个复社巨子,也不敢小看他们,甚至,还要拉拢才对。

    总督府众人的情绪逐渐平静,秦督和张溥、杨廷枢交好他们是知道的,甚至许杰还是他们推荐,才进入总督府。

    “看,醉红楼的花魁要出来了,不知比金陵又如何?”

    杨廷枢指着窗外,有意活络气氛,同时交代门外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