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铸新明-第1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不到竟然因祸得福,相比于登州卫,德州河运总督自然是肥差。再说,人家摆明要替人挪开道路,何苦挡道?
其他几个千户把总明显是他的心腹,看见程达有更好的出路,脸上也是喜气洋洋,明显有了去意。
秦浩明把这一切看在眼中,如此也好,随着这些人离去,还可以腾出一些位置安排想干事的人。
“张守备、沈同知听令!”
注意已定,秦浩明大声喝道。
“末将张云听令!”
“末将沈寿崇听令!”
二人双双出列,站出来行礼。
“由你二人负责筹建登州卫水师陆战队,张云为主,沈寿崇为辅,务必给大明练出一支无敌水师,扬威天下。
望你二人精诚合作,切莫懈怠。届时,本督向朝廷为尔等请功。”
秦浩明望着二人,殷切叮嘱。
“诺!定竭尽全力,死而后已!”
“诺!末将领命。”
二人相视一笑,领命退下。
“卢郎中、吴将军听令!”
“末将卢欣荣听令!”
“末将吴继水听令!”
“若程将军今后高升,登州卫将由你二人共同指挥。”
“诺!”
虽说秦浩明并未指定由谁为主,但在场众人都心照不宣。结合之前的事情,再加上卢欣荣乃兵部郎中,又是文官,自然是他为主。
一日之间,登州卫毫无预兆易将,令卫所众人多少有些其他心思。
“诸位,希望大家今后齐心协力,共同让登州水师重新崛起,本督一定为大家请功。
特别是张守备和卢郎中,初临登州卫,需要诸位鼎力相助。
实不相瞒,张守备是本督从小相依为命的兄弟,卢郎中亦是卢督族弟。然举贤不避亲,过往经历说明,他们有能力担此重任。”
秦浩明环视众人,开门见山的说道。
要让张云和卢欣荣快速掌控登州卫,避免纠缠人事斗争,关系是最好的凭仗。
与其遮遮掩掩,不如直接开门见山。
不服,哪个跳出来试试,两个总督的分量,是他们小小的卫所基层军官能挡吗?
“诺!谨遵秦督之命!”
众人原本的一点小心思,随着秦浩明的话立刻烟消云散。
同时,对自己的前程也立马热忱起来。人都不傻,都是混迹官场之人,自然明白今后该如何做?
秦督、卢督高高在上,他们想巴结也巴结不上。可张云和卢欣荣则不同,那将日夜相处,对他们两的支持就是对秦督、卢督的巴结。
是晚,登州卫所灯火通明,卫所内举办酒宴,百户以上欢聚一堂。
烈日似火,大地像蒸笼一样,海风吹来,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走在路上,迎面的风似热浪扑来。
大清早,蝉就高声大叫,告诉人们又一个火热的日子开始。
可是,登州卫所内,却洋溢着一阵阵轻快的气氛。
秦浩明关于正兵、辅兵的待遇传遍整个登州卫所,闻者无不欣喜动容。
“三哥,真的真的,柳百户说得很清楚,正兵每月饷银二两,辅兵每月一两,不经千户、百户之手,由兵部卢郎中统一发放。
并且还说,无论正兵辅兵,一日三餐,有鱼有肉。
就三哥这一身本事,怎么样也是正兵,每月饷银二两,积攒两年就可以娶亲。
只是听说训练非常严格,要每日出操,不合格者要裁汰。”
边关哨所内,一个汉子把消息告诉叫三哥的人。
“五子,苦点累点怕什么,其实正兵辅兵都一样,只要每个月饷银不罚没扣克,咱赵老三一百多斤就交给秦督大人又如何?”
赵老三长得五大三粗,一身短褂打扮,抹着湿热天气的汗水,毫不在意的说道。
“已经传开了,登州城里已经贴了布告,秦督大人没有必要骗我们这些苦哈哈。”
柳小五心里异常喜悦,当不成正兵,辅兵也不错,每日三餐,再也不要挨饿。
对于普通将士来说,他们的要求很低,正兵、辅兵的待遇,如果每个月能真正领到手,也就满足了。
“颜大人来去匆匆,四处奔波,破虏惭愧。”
车马边,颜继祖完成任务要离开,秦浩明对他深深鞠躬,感谢他特意奔波三百余里,为张云和卢欣荣造势。
颜继祖摇摇手,不以为意,眯着眼睛说道:“老朽观秦督种种所为,颇有当年戚少保风范。
为国为民,不惜己身污名,只求实效。如今想来颇为后悔,过去空谈多,实事少,注重自身名声,没有为百姓干些实事。
老朽恨不能年轻几岁,追随破虏左右,以供差遣。”
“大人言重,小子委实担当不起,一切但凭本意。”
秦浩明汗颜不已,自己可没有他说得这么高尚。
“董守备不错,下手干净利落,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不说了,先走了,你时间也不多,赶紧把事情安置好,到时济南府详聊。”
颜继祖登上马车,缓缓离去。
ps:感谢书友160823222的打赏,铭感盛情!
真心感谢大家每日投票支持,这几天推荐多了好多,网站应该会有推荐,故土难离衷心祝愿每位书友快乐!
第二百五十八节 无敌水师()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秦浩明洒然一笑,经过上次牢狱之灾,此老倒是越活越明白,心态颇为放松,诚乃好事。
顶着烈日阳光,叫上卢欣荣,在一众亲卫的随同下,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到登州卫船厂检查。
早已等恭候多时的吴继水和船厂负责人、工部都水司郎中王森峰,站在门口迎接他们,并向秦浩明汇报情况。
登州船厂始建于太祖初年,后陆续扩建,在万历五年达到鼎盛时期。
彼时,登州造船厂规模大,组织严密,工种齐全。
其隶属工部都水司,占地三千余亩。厂设工部分司,掌管督察,提举司,负责造船业务,指挥生产。
按其专业性质分为四厢:一厢制木梭橹;二厢制造船木、铁件及缆绳;三厢修补旧船;四厢制造棕篷等物。
全盛时期,全厂共有造船匠户五千余人,杂役两千。
一年可出产千料福船三艘、苍山船六艘、火龙船五艘、海沧船十八艘,在大明也算是比较大的船厂之一。
谈及过去,都水司郎中王森峰满脸都是自豪,与有荣焉。
只是走完三百米的甬道,映入眼帘的却是破败不堪的景象,昔日人来人往人声鼎沸的船坞中,只有几百名工匠用麻木的眼神欢迎他们。
空空荡荡的船坞中,一艘轻型的火龙船正在等待维修,浊绿的海水拍打着岸边的岩石,仿佛诉说着往日的辉煌和今日的衰败。
“崇祯初年,毛帅被斩,之后皮岛被建奴所夺,辽东再无无前哨阵地,登州水师逐渐无用武之地。
七八年间,朝廷从未拨款建造新船,便是工匠的粮饷也多有拖欠。
多数工匠实在忍受不了衣食全无的日子,便大批大批南逃沿海各地民办船厂谋生。
现如今,登州船厂只有七百五十六户匠人在此苦苦煎熬。”
王森峰长吁短叹,不胜唏嘘。
短短几年,登州船厂没落至此,委实让人心酸。
“如果朝廷有造船任务,现在还有成熟工匠吗?原料是否齐全?可以造多大料的船?武器装备如何解决?”
秦浩明步履匆匆,沿着船坞的岸基,边走边问。
看得出来,登州船坞基础比较好,三面接陆一面临水。分为坞口、坞室和坞首,已经有几分后世船厂的雏形。
坞口用于进出船舶,设有挡水坞门,船坞的排灌水设备建在坞口两侧的坞墩中。
坞室用于放置船舶,在坞室的底板上设有支承船舶的龙骨墩和边墩。
“秦督大人,有的,有的。”
王森峰脸上蓦然大喜,小跑着跟上秦浩明的脚步,满脸的汗水也顾不得擦拭。
“仓库内目前有建造四百料的龙骨三十七根,俱是晾干十年以上的优质橡木。留下来的工匠虽说岁数较大,但技艺也更加精湛。
朝廷规定,四百料的福船配备舰首炮一门、大佛郎机六门、碗口铳三个、喷筒六十个、弩箭五百支……。
乘员三百人,水手五十五人,将士两百五十五人,编三个百户队伍。”
事无巨细,王森峰一一解释清楚。
此人不像大明其他官僚,倒还是有几分本事。望着长得瘦瘦弱弱,颌下留着长须的王森峰,秦浩明心里想到。
“其他人留在原地,伯玉和王郎中跟着就行。”
赤日炎炎,宽大的岸基上,毫无遮阳之处。虽有海风吹拂,可湿气中带着热气,委实让人不太舒服。
吴继水等一众官员,顶着烈日,乖乖站在原地,一动不敢动。
就是不知秦督此举,究竟是无心还是有意?
“诸位同僚,秦督不知要多久,阳光甚毒,为了避免暑气临身,尔等都到阴凉处等候即可!”
卢欣荣刚走几步,转身停下来朝登州卫众人说道。
“多谢卢郎中!”
众人见秦浩明没有反应,急忙拱手朝卢欣荣致谢。
走在前面的秦浩明听到卢欣荣的话,嘴角露出淡淡的笑意。
他故意语焉不详,既是帮助卢欣荣树立威望,方便掌控登州卫,可又何尝不是在考验他处理事情的反应能力?
“秦督,此福船非成祖年间的大福船,只有五百料。
但在大明目前水师中,也算是大船。其底尖上挑,首昂尾翘,树立两桅,舱总共四层。船面设高楼作为瞭望,旁边有护板。
交战时,将士们掩护在其后向敌船射箭发弹,掷火球、火砖、火桶等。
如果顺水顺风,可一下撞沉倭船。”
船厂右侧三里处,是登州水师战船的停泊地。
秦浩明他们登上最大一艘福船,听千户曹胜鑫详细讲解福船性能。
“哦,你们有跟倭船交锋过?”
听到这里,秦浩明立马来了兴趣,笑意俨然问道。
“胜之不武,俱是先人功劳。倭国自从露梁海战之后,再无水师,都是一些几十料的小破船,小打小闹而已。”
曹胜鑫大约三十五六岁左右,身材健硕,孔武有力,他因功从百户升为千户,掌管可谓是登州卫旗舰的福船。
此时,这个粗壮的汉子显得有些害羞,摇摇手一副不屑的样子。
万历二十六年十一月,在大明万历抗倭援朝战争中,中朝两国水师同日本水师,在朝鲜半岛露梁以西海域进行一场大规模海战,史称露梁海战。
最终全歼倭国舰队,这次战役给侵朝倭国以歼灭性重大打击,打得倭国两百年国力一蹶不振。
秦浩明莞尔一笑,心头涌起淡淡的自豪,但又有些悲伤。
从元末朱元璋渡江战役和鄱阳湖水战开始,到郑成功收复台湾,大明立国三百年,水师未曾遭遇一败。
可惜建奴入鼎华夏,之后海军一直沉沦,是后世多少国人心中的痛楚。
但现在,自己一定要让大明海军重现辉煌,游弋五大洋。
“来,继续说。”
对于这个骄傲的大明水师千户,秦浩明有心栽培一二,前提是他有真本事。
“福船有四层,下层装压舱石,第三层放置淡水柜,第二层住人。
造船用材主要为福建的松、杉、樟、楠木,有些福船首或尾有活水舱,舱在满载水线附近有孔。
当首或尾在浪中下降时,水流入活水舱;上升时,水又缓缓流出,使船上升速度降低,以达到减小摇晃的目的。
福船的破浪性能好,宜于海上深水航行。闲暇之余,末将经常带将士们出巡。”
曹胜鑫对福船性能了如指掌,一一道来。
秦浩明点点头,看来此人有些真本事。他临时检查,就是要让下面人无法作假,借机发现问题。
“这么说来,那这一带的水文、水路,曹千户俱都勘察清楚吗?”
秦浩明盯着他,缓缓问道。
第二百五十九节集 思广益()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不是末将夸口,北上辽东、朝鲜,下至江浙、福建,大海深处一两百里,末将俱已探明清楚水文、水路。
并制成舆图交付有司,秦督查验便知。”
曹胜鑫并不迂腐,这是一次难得上进的机会。
若不是因缘巧合,像他这样的水师低层将领,怕是永远也没有机会见到几省总督,更何况是在船上?
当然,他也有这样的底气,在登州卫,有谁能高过他一筹,无非上头没人而已。
“很好!希望再接再励!”
秦浩明拍拍曹胜鑫壮实的肩膀,勉励一句,接着转头朝卢欣荣淡然说道:
“此事伯玉落实清楚,再让沈同知考验他的海战水平如何?若可,调到你身边使用。”
“诺!”
卢欣荣看了一眼激动不已的曹胜鑫,心想此人果真有本事,今后前途有秦督照拂,必定飞黄腾达。
海风拂面,脚底的福船在海浪的推动下,此起彼伏晃动着。
湿热的海风带着大海的咸味扑鼻而来,秦浩明努力的深吸一口气,甘之若饴无比陶醉。
大明,是华夏走向深海最好的时机,舍我其谁?
此时,阿拉伯商人垄断印度洋贸易的时代已经过去,英国人还要一两百年才有声音,目前只有荷兰人在四处游荡。
可惜他们路途遥远,人口船只稀少,自己有的是时间发展。
先控制印度洋贸易,进而使印度洋成为大明帝国的内湖。
由此大明将在新航路开辟之前成为世界性海上强国,并控制海上丝绸香料之路。
如此,西方白皮猪将没有机会建立在亚非的霸权。
压抑他们,打压他们,让他们永远仰慕华夏将是自己毕生的使命,中国标准将是通行世界的唯一准则。
“王郎中,近段时间,你组织人手拓宽坞首和坞室,至少要有千料大船的规模。今后登州不造几十料的小船,浪费钱